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对矿区复垦土地适宜性评价是进行土地复垦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土地复垦研究的基础。以山西省宁武县孟家窑煤矿为例,对该矿拟损毁土地进行适宜性评价,结合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地形地貌、土壤图等相关资料,从损毁程度、有效土层厚度、地形坡度、有机质等因素对矿区损毁土地进行适宜性评价,运用层次分析法对选取的指标赋予相应的权重,采用极限条件法和指数和法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将研究区的复垦土地划分为宜农用地、宜林用地、宜草用地,根据评价的结果,将各适宜地类划分为一等、二等、三等地类。其中,宜农一等地面积为134.41hm2、宜林一等地面积37.78hm2、宜草一等地面积96.34hm2。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维西县塔城镇的地形地貌、土壤质量、水源条件、气候条件、水土流失状况等5大自然因素对土壤的影响,对塔城镇土地适宜性进行了综合评价,评定出宜农一等地、宜农二等地两类,并从土地适宜性评价角度提出塔城镇土壤改良措施及土地利用的调整方案。  相似文献   

3.
福建沿海地区土地生产潜力很大,变化于84-118t/(hm2·a),属于全国土地潜力级类型的前3级.沿海地区土地以宜林和宜农占优势,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46.57%和21.65%.暂不宜地也占相当比重.但宜林、宜农和宜果土地的质量均不高,以中低产土地居多,分别占宜林、宜农和宜果土地总面积的77.18%、66.00%和74.72%.  相似文献   

4.
福建沿海地区土地潜力和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沿海地区土地生产潜力很大,变化于84-118t/(hm2.a),属于全国土地潜力级类型的前3级,沿海地区土地以宜林和宜农占优势,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46.57%和21.65%。暂不宜地也占相当比重。但宜林、宜农和宜果土地的质量均不高,以中低产土地居多,分别占宜林、宜农和宜果土地总面积的77.18%、66.00%和74.72%。  相似文献   

5.
宣城地区土地适宜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宣城地区地貌、土壤类型、有机质、有效积温、降水等 5大自然因素对土壤的影响分析 ,选择以行政乡为评价单位的同时 ,采用各行政乡主要耕作土壤和主要林业用地的土壤亚类作为基本统计单位 ,对宣城地区土地适宜性进行了综合评价 ,评定出宜农、宜农牧、宜林牧、宜林 4大类 ,并从土地适宜性评价角度提出 2 1世纪初全区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吉林西部宜农地进行生态适宜性评价,以期为农业资源有效利用及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提供依据。[方法]基于模糊数学方法,依据系统性、主导性、有效性、可行性原则,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根据耐性定律,按照农作物生态幅要求确定合理评价标准;原始数据基于GIS技术处理,应用EXCEL中VBA程序完成评价计算。[结果]吉林西部宜农Ⅰ等地5512km2、Ⅱ等地25985km2、Ⅲ等地7907km2,不宜农地6312km2。根据评价结果,土地利用调整的重点区域是镇赉县、大安县、乾安县、通榆县、长岭县西部,改善灌排条件、治理土地盐碱化、退耕还林还草是土地利用调整方向。[结论]该研究结果为吉林西部农业资源有效利用及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小流域土地评价模型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以江西省赣县桃源河小流域宜农、宜林、不宜地为评价目标,系统地论述了小流域土地评价模型在赣县桃源河小流域土地评价中应用的作用、过程和方法步骤,并对模型所计算的结果进行了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喀斯特地区金沙县低丘缓坡土地资源适宜开发为耕地、林地和建设用地的适宜性情况进行分析,以期能为该区的低丘缓坡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运用特尔菲法对金沙县耕地、林地和建设用地评价因子进行筛选,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计算各相关因子的权重值,并采用DTM模型分析确定耕地、林地和建设用地的坡度值,依此建立低丘缓坡适宜性评价模型,然后在GIS软件平台上通过叠加分析的方法,得出低丘缓坡土地资源宜农、宜林、宜建区的空间分布和数量。【结果】在金沙县低丘缓坡资源中,宜农地所占面积相对较少,勉强、不适宜开发为农用地的土地面积占绝大部分,高度适宜仅占总体面积的8.12%,中度适宜占总体的26.52%;宜林地所占面积较多,高度、中度适宜开发为林地总共占宜林地总量的63.33%;宜建地总体面积不多,高度、中度适宜占总体的21.14%、24.59%,具有很大的开发利用潜力。【结论】金沙县低丘缓坡资源丰富,对其开发利用可以为金沙县城镇化、工业化发展提供土地储备。  相似文献   

9.
GIS支持下的区域蔬菜地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黄河 《福建农业学报》2004,19(2):108-112
借助GIS和数学模型集成技术,评价了荔城区蔬菜地适宜性及其质量状况。结果表明,荔城区宜菜地和不宜菜耕地分别占全区基本农田保护区耕地总面积的48.93%和51.07%,宜菜地主要分布于平原区的黄石和新度镇;一、二和三等宜菜地分别占全区宜菜地总面积的91.06%、7.09%和1.85%,表明荔城区宜菜地的总体质量较高;一等宜菜地主要分布于平原区的黄石、新度和拱辰镇;全区宜菜地土壤类型主要为灰埭田、灰泥田和乌埭田,占全区宜菜地总面积的92.42%。在蔬菜地适宜性及其质量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了区域蔬菜地合理利用与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0.
京津唐地区土地资源评价是在土地类型划分的基础上,以土地(特别是土壤)自然属性为主,综合分析和主导因素结合;以主导因素为主,评价指标的定性和定量结合;以定量为主,以及和生产密切结合的原则,对各土地类型的适宜性和限制性进行了评价。京津唐地区土地生产力划分为“宜农”,“宜林”,“宜牧”“宜其他”四类九等。对土地生产力分析的结果表明,京津唐地区各等土地目前利用水平多未达到其生产力水准,故潜力有待挖掘。  相似文献   

11.
基于GIS的新疆克拉玛依市土地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任小宁  郭新成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8):2395-2396,2427
以新疆克拉玛依市为研究区域,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在该市土地资源已开发利用的基础上,作出适宜性评价,同时对农用地、工矿地(特别是石油建设用地的后备资源)作出评价,从而更好地为实施新疆石油工业及该市的规划和计划提供用地保障.结果表明,该市的土地资源利用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12.
针对滇西南山区城镇建设的特殊性.构建不同于平原地区的山区建设用地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极限条件法”与“适宜性指数法”。通过确定单项评价因子指数和综合性适宜指数,并借助GIS技术分析、评定每一评价单元图斑的建设用地适宜性及其适宜等级。建立的山区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适用于云南山区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可为云南省乃至全国类似山区推进坝区(平原区)耕地保护、促进城镇化科学发展的土地政策措施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GIS支持下的闽侯县未利用土地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以福建省闽侯县为研究区域,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 IS)技术,通过对未利用土地质量的分析,就未利用土地的适宜性作出评价,为该地区土地资源合理开发和科学管理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闽侯县未利用土地中,宜耕、宜园、宜林和不适宜利用的土地面积分别占58.21%、13.19%、26.56%和2.04%.  相似文献   

14.
唐燕秋  陈佳  杨春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19358-19360
综合环境功能分区是实施环境分类管理的重要依据,但如何开展综合环境功能区划目前国内研究较少。以重庆北部新区为例,构建了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的指标体系,利用GIS和RS技术,开展了土地现状、高程、坡度、起伏度、粗糙度和林地景观等单因子适宜性评价,叠加形成生态适宜性综合评价,将用地在空间上分成了最适宜、适宜、一般适宜、不适宜和最不适宜5个等级。基于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结果,开展了北部新区综合环境功能分区,并依据不同分区的功能、环境问题提出了环境保护对策,对区域综合环境分区的思路进行了研究性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黄土高原废弃窑洞土地复垦的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FAO的土地适宜性评价方法,选择了有效土层厚度、土壤质地、土壤盐渍化程度、土壤污染程度、土壤有机质、土壤pH值、坡度和地表稳定性8项指标,对黄土高原沟壑区废弃窑洞土地复垦适宜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胡同式废弃窑洞,除土壤有机质为中等适宜等级外,其余7项指标均达到非常适宜等级;靠崖式废弃窑洞的土壤有机质、土壤pH值、地表坡度、地表稳定性4项指标为中等适宜等级,其余4个评价指标均达非常适宜等级,两种类型的废弃窑洞均适宜进行土地复垦;土壤性质对两种类型的废弃窑洞的土地复垦均没有明显的限制,但在土地复垦工程和复垦后的土地利用中需要考虑改善土壤有机质的措施;地表坡度和地表稳定对胡同式废弃窑洞的土地复垦不存在限制性影响,但对靠崖式废弃窑洞的土地复垦存在一定的限制性影响,需要采取工程以及生物措施来改善地表坡度和塌陷对复垦后土地利用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6.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provide reference basis for winter wheat quality regionalization of cultivation area. The aim of this article was based on factors affecting wheat quality and setting realistic spatial models in each part of the land for assessment of land suitability potentials in Beijing, China. The study employed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ANN) analysis to select factors and evaluate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selected environment factors on wheat grain quality. The spatial models were developed and demonstrated their use in selecting the most suitable areas for the winter wheat cultivation. The strategy overcomes the non-accurate traditional statistical methods. Satellite images, toposheet, and ancillary data of the study area were used to find tillable land. These categories were formed by integrating the various layers with corresponding weights in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GIS). An integrated land suitability potential (LSP) index was computed considering the contribution of various parameters of land suitability. The study demonstrated that the tillable land could be categorized into spatially distributed agriculture potential zones based on soil nutrient and assembled weather factors using RS and GIS as not suitable, marginally suitable, moderately suitable, suitable, and highly suitable by adopting the logical criteria. The sort of land distribution map made by the factors with their weights showed more truthfulness.  相似文献   

17.
矿区土地适宜性评价是进行复垦研究的基础,在阅读大量文献的基础上,从五峰山煤矿山区地形的实际出发,对煤矿区复垦土地进行适宜性评价。首先,划分评价单元和确定限制因子,然后运用指数和法、极限条件法计算综合指数,得出适宜性评价结果。2种方法综合使用避免了只用一种方法的极端性,最后结合最小限制因素法找出限制因素,以分析不同评价单元适宜的土地复垦方法及类型。在此基础上,结合煤矿区自然地理条件、区位条件等实际情况,提出了2种适合五峰山煤矿区的复垦模式:果草林生态利用模式和生态旅游模式。此外,五峰山煤矿区属于山地煤矿,以其作为研究对象,以便为山地煤矿区合理利用复垦土地提供依据,同时为此类地区复垦土地的适宜性评价和模式研究提供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18.
基于格网的山区城市地域土地适宜性评价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贵州省六盘水市2010年CBERS02B星影像,进行土地利用解译。采用基于栅格的GIS空间分析法进行土地利用综合适宜性评价,并对其进行分级评价。构建土地利用适宜性综合评价模型,并基于该模型以30 m×30 m栅格为评价单元,对研究区的土地适宜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适宜开发的土地较少,只占研究区总面积的9.26%;受地形因素的影响,研究区大部分土地资源为适宜保护资源,不宜大规模开发和大量人口聚集。  相似文献   

19.
以陕西省韩城市为例,依据新时期我国农村建设要求,从韩城市农村地区居民点用地特征入手,选取生态条件、生产条件和生活条件3个方面的16个相关评价指标,建立评价体系,利用生态位理论与模糊物元模型,评价其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将韩城市农村可用作居民点的土地依据适宜性划分为4个等级:高适宜居民点用地、一般适宜居民点用地、不适宜居民点用地和禁止居民点用地。研究结果可为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居民点选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构建科学性、实用性强的广东省新增水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解决占补平衡过程中水田补充不足的问题。[方法]将GIS空间分析技术、层次分析法及特尔菲法相结合,选取灌溉保证率、地形坡度、田面坡度、有机质含量、田块规模5个因素作为新增水田适宜性评价因子,构建广东省"旱改水"项目新增水田适宜性评价模型,对广东省旱地、可调整地类、未利用地以及现有补充耕地进行新增水田适宜性分析。[结果]研究区新增水田适宜性分为4个等级,即最适宜、适宜、勉强适宜、不适宜,面积分别为366 142、419 483、497 581、179 800 hm~2,分别占研究区总面积的25.03%、28.67%、34.01%、12.29%。评价分析结果与实际情况较为吻合,确认该适宜性评价方法精确、易操作和符合广东省实际情况。[结论]该评价方法及结果为广东省开展"旱改水"工程新增水田实际项目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