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古老的农耕文化是华夏民族特有的一种文化元素和符号,在东方代表了民族文化的特殊起源和思维形成的原因。中国传统的绘画正是在农耕文化的土壤中孕育和成长起来的,和本民族的文化脉络是紧密相契合的。中国绘画的美学品格也正是来自于中国的文化积淀和涵养,这种文化积淀深深地渗透到了传统绘画的精神品格和绘画的形式美学法则当中。  相似文献   

2.
雷锋精神在中华大地上已经传承了六十多年,它的基本内涵是忠诚精神、敬业精神、仁爱精神和勤俭精神,暗含着"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观,具有引领人们崇德尚义、向上向善的强大力量,弘扬雷锋精神既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精神,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3.
近些年来,中国茶文化研究、茶文化传播、茶文化活动发展很快,这对普及茶事、弘扬茶精神和推广茶叶生产均有很大的意义,这是一种积极的文化活动.可以这么说,中国是茶的故乡,我们的祖先发明了茶,造福人类,其可贵之处在于以茶为媒介升华到与文化精神相融合,使茶象征了一种精神,强调了与道德修养和人格铸就联系起来,这就是上千年来茶所赋予茶文化的精神内涵和优良传统.寻求这种民众通俗易懂,喜闻乐见,贴近社会,贴近生活的文化,探讨以茶文化为载体,作为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一条有效途径,具有现实和长远意义.  相似文献   

4.
围绕全面建设小康大力推进军垦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努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是我们党始终保持先进性、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艰苦奋斗,开拓奋进,团结奉献,争创一流”的兵团精神,是三代军垦人50年来用血汗凝成的一笔宝贵财富。兵团精神就是军垦精神。  相似文献   

5.
舒曼  陈一珉 《农业考古》2006,(2):207-213
中国禅茶文化作为一个话题是近几年来被茶、佛界人士谈论,但始终无法归纳出精神内核。于是有人认为,当人们生活于禅茶文化之中,本身就是这一文化的直接表达者。如净慧大德倡导的“生活禅”就是禅茶文化具体实践最为真实的写照,有茶、有禅,除此而外,再也没有别的参照对象的时候,  相似文献   

6.
杨薇 《农业考古》2012,(2):290-297
日本茶道的产生在日本历史上的意义非同小可,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它掀起了一场日本史上的文化革命和美学革命,它引领人们从喧嚣的尘世中走出,回归到露地草庵,摆脱对物质至上主义的崇拜,去追求内心精神生活的充实,生活向上,道德向上,远离浮躁,摒弃贪欲,修炼身心,完善人格,这也正是绵延数百年,日本人依然锲而不舍地追求茶道的精神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7.
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的精神需求有低级与高级之分。低级需求属于人的自然本能范畴,而高级需求则是人的自然本能的超越。高级需求的追求与满足具有有益于公众和社会的效果;高级需求的满足更接近自我实现;高级需求的追求与满足导致更伟大、更坚强。编辑应当以满足人的高级精神需求为最高追求目标。能否做到这一点,将直接取决于编辑具有怎样的文化品格。 文化品格是人的文化素养与人格的有机组合。人的文化品格与其精神需要的层次是相对应的,即文化品格越高的人,其精神需求的层次也越高。不难理  相似文献   

8.
田甜  史云 《安徽农业科学》2011,(19):11653-11655,11659
从中国古典园林与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入手,强调中国古典园林所追求的精神特征是其形式表达的必然性所在,它与中国的哲学文化、社会体制以及其他一些文化现象是密不可分的,分析了中国古典园林在心态层面的特征,认为其在精神表达与诉求方面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即“天人合一”的自然观、“以礼和天”的礼制文化以及归隐、求安的隐逸观。探讨了中国古典园林形式对精神文化的具体表达,指出其在自然观的形式表达方面崇尚自然、万物有道,因地制宜、巧于因借,摹写自然、仿造山水;在分析对隐逸观的形式表达方面,着重于园林题名匾额对隐逸文化的表达、园林中含蓄的形体表达方式对“隐”的体现;从宅园的布局与宅的营造上探讨了中国古典园林的礼制与秩序。在此基础上细致并深入地感悟古人的精神世界,认为中国人的精神模式是古典园林造型的源泉,山水、植物、建筑及其组合形态所表达的正是人的精神追求境界。  相似文献   

9.
中国茶道的风度之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凯亚 《农业考古》2005,(2):58-59
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文化传统精神,它是渗透在国民生活的各个领域并各个侧面的,自然也包括茶饮生活及其审美文化在内。确然,中国始终不失作为一个文明古国和泱泱大国所秉备的那种雍容大度之风,说得通俗明白一点,就是所谓君子之风罢。而中国茶道及其审美文化,自然也就常常地受到这种雍容大度的君子之风的渲染。  相似文献   

10.
农村留守妇女面临着生理和心理压力,她们更需要丰富的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生活来缓解压力、排解孤独情绪.这对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整体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分析农村留守妇女在精神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在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培训、传统道德教育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多管齐下,这样才能推动农村留守妇女精神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1.
安徽地域文化由皖北道家文化、皖南新安文化和皖中佛教文化组成。从哲学的视角看,皖北道家文化具有本体性、人本性、批判性、境界性等特点;皖南新安文化具有伦理性、创新性、超越性、务实性等特点;皖中佛教文化具有交融性、慈悲性、平等性、世俗性等特点。安徽地域文化的区域性特色,既彰显了安徽地域文化悠久的人文传统,又蕴含着丰富的现代价值,其中道家文化的生态伦理智慧和社会批判精神、新安文化的开放创新精神和实践理性精神、皖中佛教文化的平等包容情怀和大愿慈悲精神,无疑是安徽文化强省建设中不可或缺的精神资源。  相似文献   

12.
新安理学作为产生于古徽州地区,以弘扬儒学传统、传承程朱理学为宗旨的理学派别,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这就是深具实践理性精神。表现在:首先,新安理学虽宗儒崇朱,却并不盲目,表现出“求真”、“求实”的实践理性精神;其次,新安理学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轻商观念有所超越,表现出儒商结合的实践理性精神;再次,新安理学对儒家传统的义利观有所超越,表现出义利统一的实践理性精神;最后,新安理学关心社稷民生,表现出经世致用的实践理性精神。新安理学的实践理性精神不仅在历史上对徽商的形成产生了推动作用,而且在现代化建设中也不失其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大学是人类文化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它因自身的文化底蕴而成为人们追求真善美、寻求精神安慰的精神家园,而这一家园的完整和强大是以大学精神这一围墙为保障的。大学精神提供既封闭又开放的环境,既能保守内部固有元素、保证内部文化环境的稳定,又能够引入新鲜元素、促进文化的创新,其本身具有的维护大学内部文化秩序、保持大学文化活力、提高大学文化免疫力、守护大学文化根源等作用,对于大学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理性"始终是一个关键词,围绕着这一词语所展开的相关理论表述与创作实践,构成了一个有迹可循、延绵不断的话语体系--"理性话语".而现代中国的这一个核心话语的构建历程,不仅凸现着中国现代文学的审美品格和价值取向,而且也有效地、结构性地规约着其生产动力、运作机制以及主题追求.在考察中国现代文学的理性精神时顾及对现代中国理性话语的考辨应当是对以往研究方法的一种有益补充和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15.
当前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现状及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状态总的来讲是积极的、健康的、向上的。但是,一些低级的,不健康的精神文化生活在少数农民中也还有一定市场。究其原因主要是设施建设不到位,市场管理不完善和产品供给不足;因此改善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既要开拓筹资渠道,加强市场管理,还要丰富农民精神文化消费的内容。  相似文献   

16.
"勇德"是人类社会重要的传统美德,在儒家的理想人格中,"勇"与"仁"智"并称"三达德",构成了人格行为规范的中国传统伦理文化根基."勇德"是"勇"的行为结合"仁"智"义"等个性品质而表现出的德性精神,是人的勇力素质、勇气品质与勇敢精神的综合体现.体育的教育本质承载着人的勇力素质、勇气品质与勇敢精神的培养重任,与儒家伦理文化中的"勇德"精神的基本内涵存在着高度契合.针对当代社会"勇德"精神缺失导致中国伦理道德下滑及社会责任感、安全感、信任感缺乏现象,体育独特的、实践性的、向善性本质是唤醒与培育勇敢担当、见义勇为等儒家"勇德"精神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7.
中国大学精神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的精神,展示的是一所大学的价值观、品格特征和总体追求,是一所大学体现出来的生命力、创造力、凝聚力和整体精神风貌.大学本身就是一种精神,当代大学需要当代大学精神.因为大学必须高扬思想的旗帜、精神的风帆,引领时代与社会前行.  相似文献   

18.
法治的生成需要以法治文化为其提供基础。科学精神、公民意识、权利义务观念、平等自由观念、宪政观念等理性文化要素是中外法治文化共同具有的特征。但是,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基础的当代中国法治文化有着不同于西方国家的独特个性,这是由我国的文化传统和政治、经济条件等决定的。因此,分析当代中国法治文化相比西方法治文化的共性与个性,以探求培植当代中国法治文化的路径,是我国建设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9.
考察当下中国传统与现代的关系, 就是考察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的关系, 就是进一步从历史进步的维度考察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社会主义文化和商品经济公共文化是当代中国的两种现代文化形式, 二者具有共生融合的必要性与可能性。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文化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它可以扩大社会主义文化影响, 并与社会主义文化构成当下中国整体性的“德性道德”为商品经济公共文化构筑内在的精神家园; 它亦有可能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人们对社会主义文化的误读, 同时作为自然经济文化, 它对商品经济公共文化中的“规则性道德”具有负面作用。  相似文献   

20.
曾祥发  王毅 《中国农垦》2004,(12):21-22
版纳胶源文化是云南省橄榄坝农场在近50年的艰苦创业中形成的特有的一种企业精神、企业形象和企业品牌。橄榄坝农场企业精神的核心就是"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农垦精神;橄榄坝农场的企业形象就是:爱岗敬业,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团结奋进;橄榄坝农场的品牌就是"版纳胶源"品牌。这就是"版纳胶源"文化的主要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