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目的 观察应用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对大面积烧伤患儿液体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42例烧伤总面积达30% ~ 50%、2~5岁的小儿按前臂肘部皮肤是否被烧伤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2例,采用PICC进行输液治疗;对照组20例,采用静脉留置针进行输液治疗.对比两组方式置管的保留时间和静脉炎发生的情况及程度.结果 观察组留管时间为(100.0±20.3)d,远长于对照组的(5.0±2.3)d,(P<0.01);且治疗期间静脉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9.1%vs 40.0%,P<0.05).结论 PICC置管在救治小儿大面积烧伤时减轻患儿反复穿刺的痛苦和护士工作量,降低了治疗期间静脉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施乐辉IV3000透明敷料联合地塞米松治疗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处湿疹的疗效。方法将30例PICC置管处发生湿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15例,对照组使用皮炎平软膏加炉甘石洗剂外涂加无菌纱布覆盖换药,观察组采用地塞米松外涂加施乐辉IV3000透明敷料外贴换药。结果观察组获得满意疗效。结论施乐辉IV3000透明敷料联合地塞米松治疗PICC置管处湿疹疗效确切,方法简单,经济实惠。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干热敷加喜辽妥预防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致机械性静脉炎旳效果.方法 将95例行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5例,对照组50例,实验组置管后4h开始接受干热敷加喜辽妥外涂,每次10~20min,每天4~5次,持续3天.观察两组病人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的发生率为4.44%,对照组的发生率为18.00%,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干热敷加喜辽妥外涂能有效预防PICC所致机悈性静脉炎.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在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的疗效。方法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4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1例。两组在止血、脱水、防止血管痉挛等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予常规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治疗,观察组行腰大池置管脑脊液持续引流。比较两组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愈12例,显效6例,有效1例,无效2例;对照组治愈7例,显效4例,有效2例,无效8例。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Hc=4.428,P〈0.05)。观察组脑积水的发生率为4.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3.3%(P〈0.05);且头痛缓解时间及脑脊液恢复正常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腰大池置管持续脑脊液引流能快速廓清血性脑脊液,更快缓解临床症状,减少并发症,提高治疗有效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寻求小儿经皮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捷径。方法:选10岁以下患儿100例,平均年龄(6.2±2.1)岁,随机分为两组(n=50),Ⅰ组(实验组)用18号短套针直接低位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Ⅱ组(对照组)用传统高位穿插导引置管。结果:首次穿刺置管成功Ⅰ组49例(占98%)、Ⅱ组40例(占80%),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误穿动脉Ⅰ组1例(占2%),Ⅱ组6例(占12%),两组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Ⅱ组4例首次穿刺未见回血。结论:低位右颈内静脉直接套针穿刺成功率高于传统的高位穿刺导引置管法,且并发症少,更适用于10岁以下小儿经皮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动脉留置针颈内静脉直接穿刺置管在休克抢救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75例休克抢救患者随机分为A组(29例)、B组(24例)、C组(22例)3组,其中A组行动脉留置针颈内静脉穿刺置管;B组行蝶型静脉留置针颈内静脉穿刺置管;C组行中心静脉导管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对比3组穿刺时间、出血量、静脉通畅情况及并发症的差异。结果 A、B组穿刺时间均比C组短(P〈0.01),A、B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出血量最多,A组出血量最少,3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B组通畅率比A、C组低(P〈0.05),A、C两组通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A、B组,但差异未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脉留置针颈内静脉直接置管是休克抢救时快速建立静脉通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房内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定位技术应用于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的导管(peripheral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置管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临床PICC头端定位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将需行PICC置管患者83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18例,实验组采用ECG定位后再行X-线胸片定位验证导管头端位置,对照组采用体外测量法将导管送至预测长度后行X-线胸片定位确定导管头端位置,比较两组患者头端到位准确率、置管患者的满意度、置管护士心理压力。结果:实验组导管头端到位准确率为98.09%,对照组头端到位准确率为87.80%(P0.05),实验组置管患者的满意度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置管护士心理压力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ECG定位较传统X-线胸片定位而言,在提高导管头端到位准确率的同时,还可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置管护士心理压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集束化护理干预对降低中心静脉置管并发症效果。方法 386例入住本科行中心静脉置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86例)和观察组(20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置管后导管堵管、导管脱落、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中心静脉置管期间的导管堵管、导管脱落和CRBSI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其导管堵管、导管脱落和CRBSI并发症出现的时间亦较对照组的晚(P〈0.01)。结论集束化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导管堵管、导管脱落、CRBSI发生率及延长发生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深静脉导管腹腔置管引流术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100例肝硬化腹水患者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深静脉导管置管引流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腹穿抽液术治疗,对比2组治疗前及治疗3 d时体质量、腹围、24 h尿量及实验室指标变化,并对比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体质量、腹围低于对照组,24 h尿量高于对照组(P0.05),TT、Cr、BUN、GPT、TP、ALP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深静脉导管腹腔置管引流术治疗肝硬化腹水疗效确切,操作简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对华贵栉孔扇贝(Chlamys nobilis)注射不同密度的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于注射后6,12,18,48,72h测定体内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岐化酶(SOD)、碱性磷酸酶(ALP)和酸性磷酸酶(ACP)的活力。结果表明:5×107cell.mL-1,5×108cell.mL-1组血淋巴中CAT活性均有升高趋势,其中5×108cell.mL-1组在18h极显著增加(P≤0.01),24h显著增加(P≤0.05)。5×108cell.mL-1组SOD活性最初表现为抑制,在12h和18h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4h后明显升高,5×107cell.mL-1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明显。肝脏中ALP活性在18h与对照组相比,5×108cell.mL-1组极显著升高(P≤0.01),5×107cell.mL-1组显著升高(P≤0.05)。注射后ACP活性有明显升高的趋势,5×108cell.mL-1组在12h和18h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在注射后24h5×107cell.mL-1,5×108cell.mL-1组活性均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