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近几年来,一种高热、厌食为主要特征的疫病即高热病。该病在本地区每年都有不同程度发生。该病具有发病急、传播快、发病率高、病程长、死亡率高等特点。给很多养殖户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它是由多种病毒及细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以高热为主要特征,称为"猪高热病"。近来北票地区发病率较高,给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1流行特点该病具有发病急、传播快、发病率高、病程长、治疗效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猪无名高热的发生给养猪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由于其发病原因多而复杂,主要为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病原体混合感染引起,给本病临床诊断和治疗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笔者主要针对猪无名高热发生的原因、流行特点和防控措施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3.
猪瘟又叫烂肠瘟,是猪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特征是高热,微血管变性引起全身出血,坏死,梗塞.该病对养猪业危害最为严重,一旦发生和流行,将给畜牧业生产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4.
正确认识猪无名高热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5月以来,我国南方地区许多猪场暴发以高烧持续不退、呼吸急促、全身发红为主要临床症状的猪病疫情,该病传播速度快、死亡率高,一般小猪场生猪存栏量下降60%左右,规模养猪场下降30%左右,给猪场和养殖户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对于该病的病因目前还没有确定,但大部分专家都倾向于是由蓝耳病、猪瘟、伪狂犬病、流感为主,继发感染细菌病而引起的。因该病以高热持续不退为主要特点,所以许多专家把此次疫情定名为"猪无名高热"。笔者在这里收集、整理了有关"猪无名高热"的发病原因、流行病特征和防治措施等,仅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5.
现称为猪“高热病”.可感染不同年龄猪.发病率高,几乎达到100%;死亡率随病程、继发感染的严重程度不同而异。据估计,严重发病群死亡率可达10%-20%。2006年夏天.该病在我国十余个省先后再次发生并达到一个高潮。江苏省畜牧兽医总站实验室对部分市、县发病场(户)生猪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引起猪高热病主要已知病原有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蓝耳病)、猪圆环病毒病、猪瘟、猪链球菌病以及它们之间的混合感染。为更好地做好猪高热病的防治工作,现就几种主要已知病原的诊断与防治技术介绍如下:[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猪高热病给养猪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但由于该病病因复杂,临床上较难控制,治疗效果往往不理想。结合多年的生产实际,总结了猪高热病的发病特点、临床症状,提出了猪高热病的防治措施与治疗方法,以为该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猪流感(Swine influenza,SI)是由正粘病毒科A型流感病毒引起猪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的呼吸道传染病,不同日龄、不同性别、不同品种的猪都可发生,呈现高发病率(100%)和低病死率(约5%),为猪免疫抑制性传染病之一。其临床特点为病情突发、出现高热、严重咳嗽、呼吸困难、迅速康复或迅速衰竭死亡。病猪临床严重程度与当地流行毒株类型、猪的日龄和健康状况及环境条件好坏有密切联系。本文对该病的危害、流行特点、病因、传播途径、  相似文献   

8.
2006年5月以来,我国南方地区许多猪场暴发以高烧持续不退、呼吸急促、全身发红为主要临床症状的猪病疫情,该病传播速度快、死亡率高,一般小猪场生猪存栏量下降60%左右,规模养猪场下降30%左右,给猪场和养殖户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对于该病的病因目前还没有确定,但大部分专家都倾向于是由蓝耳病、猪瘟、伪狂犬病、流感为主,继发感染细菌病而引起的。因该病以高热持续不退为主要特点,所以许多专家把此次疫情定名为“猪无名高热”。  相似文献   

9.
猪高热综合征是由多种病原体混合感染与继发感染而引发的一种传染性疾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季节,不同的猪群,不同的饲养环境条件下,致病的病原体不同,疾病严重程度也有所不同。现仍没有找出完全解决这一病状良方,给消费者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本文主要讲述猪高热综合征的防控措施,进而控制猪的大量传染和死亡,确保食品安全,以及确保养殖户的财产不受到损失。  相似文献   

10.
<正>猪高热病是由病毒、细菌、血原虫等混合感染引起的,以高热、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为特征。引起该病的病毒包括猪瘟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流感病毒、伪狂犬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细菌包括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猪链球菌属2型、副猪嗜血杆菌病、多杀性巴氏杆菌、猪支原体肺炎等,寄生虫包括猪弓形体、附红细胞体等。该病多发生于夏季高温时期。  相似文献   

11.
2001年7月,浙江及其周边地区爆发了猪高热综合症,该病以持续高温、食欲废绝、皮肤发红为主要特征,病死猪解剖可见肾脏苍白呈土黄色,淋巴结水肿或出血,大叶性肺炎和心脏疲软.通过检测近期临床分离的病原菌的变化特点,能够了解在该病下的细菌继发情况,以利于病原菌的监控和治疗,指导抗生素的有效使用.结果表明,革兰氏阳性细菌所占比例明显高于革兰氏阴性细菌,分别占67.8%和31.2%;革兰氏阳性细菌中,葡萄球菌又占很高的比例,约占整个细菌分离量的54.1%,猪链球菌约占8.2%,埃希氏大肠杆菌约占30.8%.  相似文献   

12.
规模化养鸡场鸡舍空气细菌含量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自然沉降法对现代化鸡舍内空气细菌含量进行检测。肉鸡饲养中期鸡舍内空气细菌含量较前期和后期高;相同条件下,测试点风速与细菌含量呈反比关系;带鸡消毒可以明显降低鸡舍内空气细菌含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拮抗菌施入棉田土壤后生防菌的数量变化和棉花黄萎病的发病情况,分析生防菌的定殖与防病的相互关系,为生防细菌在棉花黄萎病的防治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4株棉花内生和根际拮抗菌Bacillus atrophaeus SHZ-24、Bacillus vanillea SMT-24、Bacillu subtilis SHT-15和Bacillus velezensis BHZ-29进行盆栽试验,使用平板计数和实时荧光定量分析细菌和病原菌。【结果】4株拮抗细菌在土壤中数量变化趋势相同,50 d时的存活量从高到低分别为SHZ-24、BHZ-29、SMT-24、SHT-15,4株拮抗细菌处理均可降低棉苗的病情指数。【结论】BHZ-29的防病效果较好。4株拮抗细菌在土壤中的定殖数量与防病效果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浙江近岸海域细菌学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调查分别于1998年5~6月和9~10月进行2个航次,对浙江近岸海域30个站位的表层和底层海水样品进行了细菌学检测.结果表明,第一航次以浙中海域的粪大肠菌群和异氧菌总数最高,第二航次以宁波海域粪大肠菌群最高,而异氧菌总数以三门湾最高.两个航次表层和底层海水粪大肠菌群超标率最高为16.7%,异氧菌总数超标率均达89.3%以上.第一、二航次表层海水粪大肠杆菌单项污染指数平均值分别为0.229±0.452和0.375±0.630,异氧菌总数单项污染指数平均值分别为8.6±11.178和12.8±18.796.底层海水中粪大肠杆菌单项污染指数仅在第一航次宁波近岸的JN-1108站位超标;异氧菌总数单项污染指数第一、二航次最大值分别为37.0和18.0, 也出现在宁波近岸的JN-1108站.分析显示,粪大肠菌群与异氧细菌总数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其相关系数r2=0.34.结果表明,浙江近岸海域已明显受到异氧菌的污染, 宁波近岸海域已遭到粪大肠杆菌和异氧菌的污染.  相似文献   

15.
不同密度青蛤养殖塘异养细菌和弧菌的数量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青蛤(Cyclina sinensis)养殖环境中异养细菌数量和弧菌数量的动态变化,以探讨其与养殖密度的相关性和样本间相关性。结果表明:实验周期内各养殖塘水体中异养细菌总数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且差异不显著(P>0.05),而弧菌数量变化趋势较为一致,9月份与其他月份水样中弧菌数量差异较为显著(P<0.05)。各塘底泥中异养细菌总数变化和弧菌数量变化差异均不显著,而不同密度养殖塘底泥中弧菌数量变化差异显著(P<0.05)。不同采样时间同一塘的青蛤腔液异养细菌总数差异极显著(P<0.01),而弧菌数量差异较为显著(P<0.05)。样本间、样本与养殖密度间相关性分析发现,水体中异养细菌总数变化与弧菌数量变化呈显著正相关(r=0.335,P<0.05);底泥中异养细菌总数变化与弧菌数量变化呈正相关且相关性极显著(r=0.587,P<0.01);底泥和水体中异养细菌总数和弧菌数量变化与养殖密度相关性均不显著(P>0.05);青蛤腔液异养细菌总数变化与养殖密度相关性极显著(r=-0.189,P<0.01),弧菌数量变化与养殖密度相关性极显著(r=-0.123,P<0.01)。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河北某地区致鸡肝炎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和鸡舍空气致病性大肠杆菌的血清型和耐药性差异。根据细菌分离培养特性、形态学、生化试验、动物试验及玻板凝集试验结果,从病鸡肝脏中分离出了致病性大肠杆菌38株,其O型优势血清型与同地区鸡舍空气分离出的大肠杆菌血清型相似。药敏试验结果显示,O型致鸡肝炎大肠杆菌与已分离出的同地区鸡舍空气致病性大肠杆菌的耐药特征也具有相似性。这说明致鸡肝炎大肠杆菌与同地区鸡舍空气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某些生物学特性是相同的,大肠杆菌引起的鸡肝炎病与存在于空气中的致病性大肠杆菌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马尾松黄山松陈种飞播造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浙江省以往飞机播种造林均在2~3月份进行。此段时间常因去冬新采种子来不及处理,飞机紧张,加上春季造林紧张而不能按时按计划完成飞播任务。1986年全省开始用马尾松、黄山松贮藏1a的陈种进行飞播造林。飞播后当年调查,结果马尾松陈种飞播平均出苗10500株/hm~2,5年生平均保存8850株/hm~2,黄山松陈种飞播平均出苗11145株/hm~2,5年生平均保存6570株/hm~2.均达到1990年林业部颁标准(成苗数:乔木6000株以上)。飞播成效率由原来的61.5%提高到67.0%,提高了5.5%.到目前止,全省已用马尾松、黄山松陈种飞播造林5.97万hm~2.1990年12月全省又采用马尾松、黄山松陈种首次进行冬季飞播造林,同样取得较好效果,提高了飞机利用率和飞播造林质量。  相似文献   

18.
气候与七个杉木种子园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分析了气候因子对浙闽2省7个杉种子园产量的影响,发现对浙江影响最大的物候期为撒粉盛期;影响较大的气候因子分别为:浙西南相对湿度,次为雨日、雨量、日照时数;浙西气温、雨量、相对湿度;浙东雨日、雨量;浙西北气温、次为雨量、雨日。但闽北邵武卫闽种子园影响产量最大的是处于盛夏的物候期,影响较大的气候因子为雨量、相对湿度和气温;授粉盛期影响最大的因子是相对湿度。也就是说造成低产的主导因子在浙西北和浙西是授粉期低温多雨;浙江其它地区为授粉期多雨高湿度;闽北邵武为盛夏干旱高温。气候影响最明显的时期为盛果期。根据撒粉盛期气候预测浙江6个杉木种子国产量,精度可达70%左右;根据盛夏气候预测闽浙7个种子园产量,精度约57%,  相似文献   

19.
徐祖祥 《农学学报》2011,1(7):34-38
为了提高雷竹林雷笋产量以及控制土壤障碍因子的发生,经连续3年施荣宝土壤消毒剂对雷竹产量及土壤性状影响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施荣宝土壤消毒剂600kg/hm^2结合施45%复合肥3000kg/hm^2,比不施荣宝土壤消毒剂对照区(施45%复合肥3000kg/hm^2)平均提高雷竹产量30.1%。通过施荣宝土壤消毒剂后的农田pH值比对照区提高,达到了显著性差异水平(P〈0.05);施荣宝土壤消毒剂后,交换性酸含量比对照区有明显降低,达到显著性差异水平。对照区雷竹林土壤有18种细菌,施荣宝处理之后土壤中未鉴定出细菌。表明施荣宝土壤消毒具有灭菌效果,有效降低了土传病的危害,提高了雷竹成竹率。  相似文献   

20.
通过多种途径实验感染,评定了分离自关节炎型病鸡病变关节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组织的亲嗜性以及病型与感染门的关系。关节内注射感染引起了典型的关节炎疾病;静脉注射感染除引起脓血症外,尚出现急性化脓性关节炎;皮下或肌肉注射感染均能致局部皮肤坏死、出血和蜂窝组织炎,但一般不致关节炎;气管内、气囊内或嗉囊内感染仅引起局部轻度炎症或不能致病。因而推论,关节炎型葡萄球菌病很可能仅由特定菌株经关节伤口感染才能引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