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钾肥对香稻产量及光合生产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钾肥对香稻产量及光合生产特征的影响,以常规香稻品种桂香占和农香18为材料,研究0 kg/hm2(对照)、37.5 kg/hm2、112.5 kg/hm2和187.5 kg/hm24个钾肥水平下的香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净光合速率、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叶绿素相对含量和干物质积累量等。结果显示,与不施钾肥对照相比,3个施钾处理均可显著提高2个香稻品种的产量。其中,在187.5 kg/hm2施钾水平下,桂香占的产量最高;在112.5 kg/hm2施钾水平下,农香18的产量最高。此外,112.5 kg/hm2和187.5 kg/hm2施钾水平下2个香稻品种的叶绿素相对含量、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净光合速率和干物质积累量均高于其他处理。表明钾肥能够提高香稻品种的光合生产能力,促进干物质的积累,增加香稻产量,在本试验条件下,较适宜的钾肥施用量为112.5~187.5 kg/hm2。  相似文献   

2.
李淑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3,(23):9583-9584,9627
[目的]为了使秸秆还田达到最终增产.[方法]开展了2个年度秸秆还田与不同基追比氮肥施用对比试验.[结果]在秸秆还田的情况下,当施纯氮210 kg/hm2,基追比5:5时增产效果最显著,施纯氮180 kg/hm2时基追比以7∶3较好.当纯氮180 kg/hm2全部做底肥时,在6个处理中产量最低.[结论]研究结果为33°N附近小麦产区制定合理的秸秆还田高产施肥方案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施氮对两系杂交籼稻扬两优6号产量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以汕优 63为对照,分析了不同施纯氮量( 0 kg/hm2、150.0 kg/hm2、187.5 kg/hm2、225.0 kg/hm2、262.5 kg/hm2)对扬两优 6号产量及其对氮素吸收利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扬两优6号吸氮量、干物质积累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籽粒产量和氮素利用率以施纯氮225.0 kg/hm2处理最高.在相同施氮水平下,扬两优6号的籽粒产量、吸氮量、干物质积累量以及氮素利用率和产谷效益均高于汕优 63.  相似文献   

4.
应用3因子2次回归正交组合设计方法,研究不同播种量、总用氮量及氮肥运筹方式(基追比)对扬麦11号小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3因子对产量均有影响,其大小顺序为总用氮量>播种量>基追比;对品质有显著影响的主要为总用氮量和基追比,且以基追比对蛋白质及湿面筋含量影响最大。扬麦11号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措施为:播种量142.5~165kg/hm2、总用氮量270~300kg/hm2、基追比60/40~40/60。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氮肥运筹对超高产冬小麦生育特性和产量形成的影响,2010-2011年度在河北省藁城市以冬小麦品种‘石新828,为材料,在总施N 240 kg/hm2条件下进行了氮肥基追比(3∶7、5∶5和7∶3)和春季追氮叶龄(春4、5和6叶期)的二因素裂区试验.结果表明:小麦各生育时期的LAI均随氮肥基追比增大而增大,尤其是拔节期不同基追比的LAI差异显著.随春季追氮时期后延,拔节到开花期的LAI减小,而开花20 d以后的LAI显著增大.小麦旗时总物质生产力在灌浆前期随氮肥基追比的减小和追氮时期的后延而下降,但在灌浆后期却随追氮时期的后延而增大.氮肥基追比对小麦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均不显著.每公顷穗数随追氮时期后延显著减少,而每穗粒数和千粒重随追氮时期后延显著增加.籽粒产量也随追氮时期后延显著提高.综合研究结果,在总施氮量为240 kg/hm2左右的条件下,河北省超高产冬小麦(9 000 kg/hm2以上)的氮肥运筹以基追比5∶5~7∶3,春生6叶期追施氮肥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播期、密度、氮肥运筹对'罗麦10号'产量与产量构成的影响,进行了播期密度试验和氮肥运筹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播期和密度对产量均有显著的影响,播期对籽粒产量的效应大于密度,播期为11月5日(S2)处理平均产量(7 510.20 kg/hm~2)显著高于11月15日(S3)、11月25日(S4)播种处理;早播+低密度处理可获得较高的产量。施氮水平为210 kg/hm~2、270 kg/hm~2时,基追比为6:4时平均产量最高,施氮水平为330 kg/hm~2时,基追比为7:3时平均产量最高。基本苗在210万穗/hm~2,总施氮量为270 kg/hm~2,基追比6:4,‘罗麦10号’可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索高产优质高效的水稻施肥技术,在大田条件下,以迟熟中粳糯稻"皖稻68"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施氮量、不同追氮时期和不同氮磷钾比例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1)施氮量、追氮时期和不同氮磷钾比例对产量有显著影响;[2]施氮量300.Okg/hm2处理产量最高,施氮量337.5kg/hm2处理产量次之,产量如果要获得10000kg/hm2以上生产水平,需施纯氮300.0~337.5kg/hm2;(3)在施氮量为300.0kg/hm2、氮肥基蘖肥和穗肥比例为7:3、追氮时期在倒4叶至倒3叶期时,产量最高;(4)施氮量为300.0kg/hm2、基蘖肥和促花肥比例为7:3、氮磷钾比例在1:0.3:0.3~0.6时.有利于"皖稻68"高产.  相似文献   

8.
不同施氮量与抛植密度对水稻玉丝6号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水稻品种玉丝6号最适宜的抛植密度及施氮量,试验采用2因素3水平随机区组设计,分析了不同施氮量(N1:纯N 150kg/hm2、N2:纯N 180kg/hm2、N3:纯N 210kg/hm2)和抛植密度(D1:24万穴/hm2、D2:30万穴/hm2、D3:36万穴/hm2)处理组合对玉丝6号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和抛植密度的增加,水稻产量不断增加,在施氮量和抛植密度达到一定水平后,不同的抛植密度需要不同的施氮量来配合,30万穴/hm2抛植密度需要纯N 210kg/hm2和36万穴/hm2抛植密度需要纯N 180kg/hm2的施N水平才能获得较高产量.抛植密度与施氮量互作可以影响玉丝6号产量,适当加大栽培密度和增施肥料是获得高产的重要措施,其中以施纯氮210kg/hm2、抛植密度30万穴/hm2最佳.  相似文献   

9.
氮肥运筹对不同类型小麦籽粒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及基追比对不同类型小麦籽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强筋小麦和弱筋小麦适宜的施氮范围为150~225 kg/hm2(纯氮)。但强筋小麦和弱筋小麦在施氮水平及氮肥运筹上存在差异,强筋小麦:稳定氮肥用量,在150~225 kg/hm2纯氮范围内提高氮素用量,氮肥后移,减少底氮用量,加大追氮比例有利于提高强筋粉的综合品质,而以施纯氮225 kg/hm2,基肥∶拔节肥∶孕穗肥为4∶5∶1调控效果最好;弱筋小麦:在150~225 kg/hm2纯氮范围内适量减少氮肥用量,增加基肥比例,减少追肥比例,可明显促进弱筋粉综合品质的提高,而以施纯氮150 kg/hm2,基肥∶拔节肥∶孕穗肥为6∶3∶1调控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
采用5因素2次(1/2)通用旋转设计研究了小麦泰山21号主要栽培措施.结果表明:泰山21号产量8700~9300kg/hm2区间的优化栽培措施为:施用纯氮249.3~260.9 kg/m2,基施P2O5 102.9~109.1 kg/hm2,基施K2O 115.8~129.1 kg/hm2,10月3~5日播种,基本苗159.6万~166.1万个/hm2,氮肥基追比例为4:6,追肥于拔节末期施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筛选适宜中筋小麦光明麦1号高产高效栽培的氮肥运筹方式。[方法]研究不同施氮量和基追比例对光明麦1号群体指标及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随施氮量增加,光明麦1号群体茎蘖数、籽粒产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同一施氮水平下,基追比例为5∶5的处理成熟期茎蘖数和茎蘖成穗率最高;籽粒产量也显著高于基追比例为6∶4、7∶3、8∶2的处理。[结论]在该试验条件下,施氮量为300 kg/hm2、基追比例为5∶5时,穗下节间长占总长比例最高,籽粒产量也最高。  相似文献   

12.
氮用量及基追比例对烤烟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明豫西半干旱地区烤烟氮肥合理施用方式,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和不同基追肥比例对豫西半干旱地区烤烟农艺性状、产量和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施氮方式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烤烟的农艺性状各指标、干物质积累和产量均有增加趋势,相同施氮量不同氮肥施用方式相比,以基肥加追肥的方式好于全部基施。相同施氮量不同氮基追肥比例下的经济性状比较,产量以氮肥基∶追=1∶1的方式较高,其中氮肥85.2kg/hm2即N3(1∶1)产量达3 265.5kg/hm2;从产值和上等烟比例分析,相同施氮量不同氮肥施用方式之间相比以基∶追=3∶1的方式较高,其中氮肥60kg/hm2即N2(3∶1)处理产值达38 085.0元/hm2,上等烟比例达25.8%,均价为13.95元/kg。相同基追比例下,N3水平与氮肥37.5kg/hm2即N1水平之间叶片净光合速率差异显著,而N2和N3水平间差异则不显著。综合来看,在豫西半干旱地区,烤烟施氮量以60kg/hm2,施用方式以基∶追=3∶1为宜。  相似文献   

13.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玉米秸秆与氮肥混合基施对小麦产量、千粒重、氮素吸收利用率及氮素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基追比6∶4处理的小麦千粒重最高,为39.4 g,小麦产量以氮肥基追比7∶3处理最高,其次为氮肥基追比6∶4处理,且两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从氮素吸收利用率及氮素效益来看,氮肥基追比6∶4处理值均为最高。本试验条件下,氮肥基追比6∶4处理为最佳处理,其次为氮肥基追比7∶3处理,秸秆还田条件下适宜增加前期氮肥投入有利于小麦生长及提高肥料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4.
皖西烤烟栽培合理施肥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9个处理组合的田间试验,对皖西烤烟栽培中的施氮量、NPK配比和基/追肥比例等三方面问题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以施氮75.0~97.5kg/ha、N:P:K为1:2:4、基/肥比例60/40较为经济合理。  相似文献   

15.
不同氮磷钾用量对潮土中产田玉米产量和肥料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提高中产田玉米的产量和肥料利用率,在河南省汤阴县潮土中产田进行了不同氮磷钾肥料试验。结果表明,玉米产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其增产幅度在用量超过210kg/hm2后下降,氮肥农学效率以氮肥施用量210kg/hm2最高,为20.5kg/kg。磷肥在0~112.5kg/hm2用量范围内,玉米产量和磷肥农学效率随磷肥施用用量增加而增加,并在75kg/hm2用量时达到最高,产量较不施磷处理增加20.8%,农学效率为20.2kg/kg,之后开始降低。钾肥在0~112.5kg/hm2用量范围内,玉米产量随施钾量增加而增加,但钾肥农学效率则表现为相反的趋势。由此可见,在本试验条件下,汤阴县中产田玉米增产增效的氮磷钾最佳配比为N 210kg/hm2,P 75kg/hm2,K 37.5kg/hm2。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不同氮肥用量及运筹对大麦的影响。[方法]不同氮肥用量及运筹试验。[结果]不同氮肥用量及运筹对大麦冬前苗情没有明显影响,随着用氮量的增加和基肥比例的提高,拔节期分蘖、次生根、群体总苗数及成熟期有效穗数均显著增加;当氮肥用量增加到270 kg/hm2时千粒重及产量最高,300 kg/hm2时结实粒数最多;基肥与追肥比例6.5∶3.5时结实粒数最多、产量最高,5.5∶4.5时千粒重最高。[结论]大面积生产时施氮量以270 kg/hm2,基肥与追肥比例掌握在6.5∶3.5到7.0∶3.0为宜。  相似文献   

17.
不同氮肥运筹对小麦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在山东褐土传统农业种植区,研究不同氮肥运筹对小麦增产效益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氮量相等条件下,以氮肥分3次均施增产效果最好,施肥比例为1∶3∶2的处理增产效果次之,氮肥不做基施、只追施两次的处理小麦产量最低。从产值和纯收益分析结果可见,施氮量为180 kg/hm2分3次均施处理的最高,其次为施氮量120 kg/hm2分3次均施处理,不施氮肥处理的产值和纯收益最低。分析各施氮处理的氮肥利用率可知,氮肥分3次施用高于氮肥分2次施用的处理,施用比例为1∶1∶1的处理高于施用比例为1∶3∶2的处理。  相似文献   

18.
秸秆还田与施氮量对小麦、玉米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研究高产条件下秸秆还田与不同施氮量对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灌溉农田作物产量、品质的影响,在山东龙口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高产条件下,短期(2 a)秸秆还田对小麦、玉米增产效果不显著,但可以提高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延长面团稳定时间,改善加工品质。麦季施氮240 kg/hm2(N2)和减氮处理168 kg/hm2(N1)、玉米季施氮皆为112.5 kg/hm2条件下,N1、N2处理间小麦产量2 a均无显著差异,麦季氮肥后效对玉米季产量亦无显著影响。试验第1年,N1、N2处理对小麦和玉米籽粒品质无显著影响,试验第2年,小麦籽粒湿面筋含量及淀粉含量,N1处理显著高于N2处理,N2处理玉米籽粒的淀粉含量显著高于N1,同时也改变了玉米籽粒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比值。综合比较认为,在秸秆还田条件下,氮肥用量以麦季168 kg/hm2、玉米季112.5 kg/hm2较适宜。  相似文献   

19.
 7条件下不同化学施氮量对烤烟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一个生长季之后48.00, 108.00, 168.00kg/hm2的不同化学氮处理均不能显著地促进土壤氮素积累;传统施氮量(108.00kg/hm2)、高化学氮施用量(168.00kg/hm2)处理显著促进了烤烟的氮素吸收,烤烟产量分别较不施化学氮处理增加43.14 %,49.25 %,并显著地提高了烤烟产值(P<0.05),试验供氮范围内增施氮对降低烤烟氮肥利用率和氮素农学利用率的效应不明显(P>0.05);增施氮有降低烤烟总糖、还原糖含量和提高烟碱含量的趋势但不显著,试验供氮范围内烤烟糖碱比皆在在合理范围。在广东南雄烟区,在70%化学氮作追施时,108.00kg/hm2的化学氮施用量可有效满足烤烟产量和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