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罂粟替代种植政策是中国履行大国责任的一项重要内容,实践至今,其概念的内涵与外延逐步升华和发展,呈现出从简单的经济作物替代向综合利用和加工为主的替代产业转型,对改变老挝等国家的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出现了替代作物产品返销中国的配额难以完成,替代作物品种无法适应当地的发展和需要,替代种植企业没能发挥出示范带动作用,替代作物技术传播途径太单一,通关时间长、物流成本和损耗大等问题。基于此,提出了促进中国境外罂粟替代种植更好地发展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广东省中草药种植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东省地处岭南生物资源丰富,盛产南药,道地药材种类繁多,是我国主要的中药材种植、生产、 加工和交易集散地,但是与传统农业相比,中草药种植水平相对落后。中草药种植是中药农业的基础,在生产上, 中药材的育种、植保和栽培不受重视,药农缺乏科学的技术指导,导致种植效益低下。中药农业是产业结构调 整和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广东省对中药农业的发展日益重视。对广东省在中药农业领域中的资源收集 评鉴、品种选育、标准化种植等种植环节的现状以及面临的问题进行综述,以期为今后广东省中药农业健康和 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3.
李应权  王玲 《河南农业》2003,(10):37-38
加入WTO后,我国农产品直接与世界接轨,国外农产品已进入中国市场,国内外农业竞争更加激烈。为此,要用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眼光去关心、推动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推动传统农业向产业化、市场化、现代化农业的转变,实现农业从数量型向质量型、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一、种植业结构调整的意义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长期以来,农业生产以解决温饱问题为主要目的,从而形成了以粮食生产为主的种植结构。改革开放以来,推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体的农业经营体制的改革,提高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种植积极性,农业生产迅速发展,农产…  相似文献   

4.
上世纪90年代初,西双版纳州农业部门通过在缅甸、老挝开展替代罂粟种植,因地制宜的使用中国优良杂交水稻品种及先进的农业科学配套技术,解决了当地烟农和移民温饱问题。随着新时期境外替代种植的转型,双边农业合作的不断深入,探讨如何通过平台建设,更好的为农业“走出去”发展战略服务。做好传统农业产业承载地、桥头堡建设,为我州打造后备优质农产品基地,实现双边互利共赢。  相似文献   

5.
高州市种植业发展状况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州市是广东省14个国家百强县之一,属于农业大县,是全国知名的"水果之乡".调研该地区近年种植业概况,为该地区及上级部门进行规划制定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调研发现,该市86%以上农村家庭的种植收入占家庭收入的60%以上.是典型的农业区;香蕉是该地区最重要的经济作物,肥料投资过高和施肥不合理是农业生产最大的瓶颈:农业生产知识不足也是阻碍当地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政府及科研单位可以针对这些特征制定相关扶持政策.以促进该地区更好更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膳食结构的改变,唐县农业产业结构有了明显的改变,由以往单一种植发展成多元化、规模化的种植方式。  相似文献   

7.
桐城市种植业近年来发展成效显著,但也还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实现种植业高质量发展,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行动指南,准确把握当前总体形势,坚决守住粮食安全底线,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全面推广绿色高效技术,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走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之路。  相似文献   

8.
缅甸、老挝开展农作物替代罂粟种植的现状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中针对目前国际、国内及云南毒品形势、发展现状,在分析缅甸、老挝北部地区罂粟种植历史、经济诸影响因素的情况下,结合众多单位多年来在中缅甸、中老挝跨境地区开展境外罂粟替代种植工作的经验,分析了目前云南开展替代罂粟种植工作的意义,提出了对绿色禁毒工程的几点初步认识与体会.  相似文献   

9.
上世纪90年代初,西双版纳州农业部门通过在缅甸、老挝开展替代罂粟种植,因地制宜的使用中国优良杂交水稻品种及先进的农业科学配套技术,解决了当地烟农和移民温饱问题.随着新时期境外替代种植的转型,双边农业合作的不断深入,探讨如何通过平台建设,更好的为农业"走出去"发展战略服务,做好传统农业产业承载地、桥头堡建设,为我州打造后备优质农产品基地,实现双边互利共赢.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农业种植技术的不断提高,农业种植收益日渐增加。农业种植病虫害防治必不可少,这也成为当前农业部门和农民极其重视的农业问题。另外,农业生产中的土壤、肥料、水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但是随着环境和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导致土壤肥力衰退,地力减缩,从而导致农业生产病虫危害频繁发生,并严重影响到农业生产效益。本文针对农业生产中的土肥水管理,就如何有效提高种植业效益做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1.
农业是全国的第一产业,也是全国民众赖以生存的产业之一,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农作物进行种植,并且根据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的改变对农业种植结构进行调整。该文对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的必要性和策略进行分析,旨在促进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朱洪凯 《新农业》2023,(13):65-67
我国作为传统农业大国,农业经济对于国民经济收入有着极大的影响。由于受到社会不断发展等因素的影响,传统农业生产技术暴露出的弊端,已经严重影响到了现代化农业生产。所以,相关部门必须加大农业生产中先进农业技术推广应用的力度,优化和完善传统农业生产模式,促进农业生产效率的有效提升,增加农业经济的收入,推动农业种植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就农业技术推广对提升农业种植业的作用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3.
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生产的效率关乎国家经济状况,因此有必要重视农业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借助科技实现农业生产效率与质量的提高,并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全面提升农民的生产生活水平,使我国种植业向现代化、自动化方向发展。笔者详细分析了农业技术推广对于种植业的意义,并根据农业技术推广的现实状况提出了具体推广实施途径,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4.
植物生产是伴随人类历史发展形成的最悠久的农业生产方式 ,植物产品的种类、丰缺对人类的食物供应充裕程度和营养状况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后 ,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断提高 ,我国的食物供应才逐步达到充裕的程度。随着城乡经济的发展 ,我国农业逐步从解决生存必需而单纯追求产量增长 ,转变到以提高农业产量和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的持续发展之路。在这个历史性跨跃的发展过程中 ,积极推进种植业结构的调整 ,对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整体素质改善和效益的提高 ,向多样化、高品质、商品化、高效…  相似文献   

15.
农户生产效率是提高农业产量,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因素。本研究采用超越对数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测算了甘肃295户的农户种植业生产技术效率,并对影响因素进行理论与经验分析。研究表明,目前甘肃农户农业生产技术效率偏低,平均农户生产技术效率为64.2%,种植面积、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投入量、农户年龄、接受农业培训程度等对技术效率带来明显的正效应。因此,在现有的要素投入与技术水平下,通过推行适度规模经营,改善资源配置,加强农业人力资本投入、深化农业科技力度,改变资源消耗型农业生产方式,当地种植业产出仍有提高空间。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垦区中药材种植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黑龙江垦区中药材30多年来种植面积的起伏、种植种类的变换,以及种植品种的退化等现状的调研,分析了种植面积的变化特点,发现限制中药材种植业发展的主要因子是药材资源、价格、品种和种植规模等。最后,提出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头作用,科研单位抓好良种提纯,生产基地的规模化种植等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7.
一、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对策及思路 我市位于云南省东北部,现有耕地40.7万hm2,其中旱地37.6万hm2。地势南高北低,山高谷深,海拔高差大,属典型的立体气候和农业地区。区位优势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是我市调整农业种植业结构的依托和基础。 1.压缩粮食种植面积(主要是压缩单产及效益较低的旱地作物)。通过提高复种指数、提高栽培管理水平、调整作物结构和品种结构等措施,加强“温饱工程”、脱毒马铃薯推广等重大项目的实施和管理,不断提高粮食单产,使我市粮食……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经济化建设,环境污染情况加剧,造成土壤肥力下降,进而造成农业生产病虫害问题严重,影响农业经济效益。该文对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土壤肥力管理进行研究分析,探索如何提高农业种植效益。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以玉米生产为主的粮食主产区——梨树县的种植业结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大力发展棚膜园艺经济、发展特色农业、扩大杂粮种植面积、建立特色科技示范园区等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高产、优质、高效、持续”农业是中国农业发展的目标。运用目标规划方法对吉林省种植业结构进行了方案设计,通过对比分析,确定了较为合理的作物种植结构,并给出确保结构优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