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基于西欧国家、美国、日韩、拉美国家4种城镇化模式的经验及教训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国际经验对中国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启示,提出了中国新型城镇化包容性发展的路径选择。未来中国城镇化发展应以包容性发展理念做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顶层设计,优化城市布局,以产业支撑城镇化协调发展;在城镇化过程中注重城乡一体化发展、注重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同时推进制度改革以保障城镇化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杨素宇 《现代农业科技》2014,(5):316-316,320
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城镇化发展对农民增收的影响,同时提出了加快城镇化建设的具体建议,以期为加快我国城镇化发展、促进广大农民增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河南省城镇化发展历史的梳理,阐述河南省城镇化发展的进程及城镇化发展的意义,由此可以得出河南省城镇化进程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同时城镇化发展也面临着种种困难,根据河南省城镇化发展的现状提出了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要时刻跟着党的政策方针走,根据自身特点,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因地制宜,制定符合自己的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决策。  相似文献   

4.
本文阐述了新疆城镇化道路的演变及特点,分析了新疆农村城镇化发展模式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借鉴我国东部地区城镇化的成功经验的同时,提出了新疆农村城镇化发展的思路和模式。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村发展比较缓慢,提高我国农村发展的最有效的措施就是实施完善农村城镇化战略对策,同时也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城镇化与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我国经济的发展道路上是相辅相成、相互制约的关系,但是城镇化与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存在着许多矛盾。本文重点探讨了城镇化的本质与农村的发展、农村城镇化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矛盾、城镇化过程中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对策等内容。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村发展比较缓慢,提高我国农村发展的最有效的措施就是实施完善农村城镇化战略对策,同时也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城镇化与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我国经济的发展道路上是相辅相成、相互制约的关系,但是城镇化与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存在着许多矛盾。本文重点探讨了城镇化的本质与农村的发展、农村城镇化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矛盾、城镇化过程中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对策等内容。  相似文献   

7.
选取山东省为研究区域,构建山东省旅游业-城镇化-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极差标准化、熵值法与耦合协调度等计量方法,测算2009—2019年山东省旅游业发展、城镇化水平和生态环境质量的综合发展指数、耦合度以及耦合协调度。结果表明,2009—2019年,山东省旅游业-城镇化-生态环境综合发展水平持续上升;城镇化水平持续高于旅游业与生态环境发展水平;系统耦合度与协调度偏低,表现为失调状态。未来山东省在大力提高城镇化水平和发展旅游业的同时,要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实现旅游业、城镇化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城镇化是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最大动力,而产业集群的发展加快了城镇化所需的各种要素的形成及发展速度。对漳浦食品产业集群影响城镇化发展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并从产业集群的信息共享效应、乘数效应、规模经济和外部经济优势三方面分析了产业集群对城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同时通过实证分析,验证了漳浦食品产业集群对城镇化发展的作用,并且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最后,就如何提高产业集群对城镇化的推动作用提出以下建议:完善和统一要素市场,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加强政府服务职能,通过发展优势产业发挥集群效应。  相似文献   

9.
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是指在城镇化的过程中,将人的要素放在突出位置,围绕人的生存权和发展权来推进城镇化进程。我国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其内容包括人口市民化、服务一体化、劳动产业化以及权利均等化。但城镇化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问题,如户籍制度不健全、服务机制不完善、人口城镇化缺失以及产业支撑不足等。加快人口转移速度,深化土地制度改革,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是促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转型与发展的对策选择。  相似文献   

10.
在分析城镇化实质内容的基础上,从经济发展、人口、社会进步、基础设施和资源环境五方面出发,共选取19个指标构建城镇化发展水平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以辽宁省14个地级市为地域研究单元,对辽宁省的城镇化水平进行测度,并运用聚类分析将辽宁省的城镇化水平分为4种类型,同时分析了各类城市的优势和不足,进而指导今后的城镇化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1.
发达的经济会促进城镇化的发展,而城镇化的提高又反过来拉动经济进步。研究城镇化问题对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意义重大。本文阐明了中国农村城镇化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城镇化水平较低且城镇化率虚高;土地利用规模大、闲置、浪费以及招致农民问题;部分历史建筑和城市特色风貌遭到毁坏;城镇化带来环境污染;二元户籍制度已成为城镇化发展的桎梏;城镇规模小对经济拉动作用弱等。并且认为城镇化发展水平低、质量差受中国发展史、人们思想观念、缺少资金支持和主导产业、存在大量农民工等方面的影响,政府在执行城镇化相关措施中存在偏差是产生土地问题的主要原因,城镇化建设缺乏合理规划招致城镇规模小、历史遗迹破坏、土地问题等,政府监管不力、部分乡镇企业无视环境保护、部分城镇居民素质较低、环保基础设施难以发挥作用等多方面原因造成了环境污染,同时认为社会保障制度是户籍管理对城镇化影响的根源。文章旨在为发展我国农村城镇化建设提供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12.
传统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同时,所带来的“城市病”日益凸显,在现代化发展的要求下,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应运而生。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生态文明已成为一个重要的核心理念。现如今,在自然资源日益枯竭,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严峻形势下,坚持生态文明理念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已势在必行。将生态文明的理念融入到新型城镇化建设中,通过科学的调研和合理的规划,以实现生产发展与生态环保良性互动的新型城镇化。  相似文献   

13.
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和城镇化发展两者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密切关联。两者之间的配套化发展,不仅仅是城镇化发展的需要,同时,更是工业发展的需要。在本篇文章中,笔者特以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相关性为切入点,从经济、人口及其土地资源等三方面深入探析影响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4.
传统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同时,所带来的"城市病"日益凸显,在现代化发展的要求下,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应运而生。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生态文明已成为一个重要的核心理念。现如今,在自然资源日益枯竭,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严峻形势下,坚持生态文明理念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已势在必行。将生态文明的理念融入到新型城镇化建设中,通过科学的调研和合理的规划,以实现生产发展与生态环保良性互动的新型城镇化。  相似文献   

15.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4,(7):208-209
城镇化(又称城市化)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过程。我国城镇化从上世纪末以来一直处于加速阶段。分析了新型城镇化模式的优势和特征,指出了传统城镇化模式的不足,同时针对传统城镇化惯性导致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2):156-157
城镇发展的作用举足轻重,城镇的发展可以极大地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从本质上讲,城镇化就是一个包括经济、文化、人口、社会、结构等方面的经济转型的一个综合全面的城乡转型问题。城镇化建设为我国现代化之路点亮了有效途径,是国家发展的必然之选,也是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对我国城镇化与农村经济发展现状的观察,分析了城镇化对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积极跟消极的影响,提出了如何在建设城镇化的同时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在采用熵值法对兵团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进行测算基础上,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兵团新型城镇化与服务业内部结构进行量化分析,发现兵团新型城镇化与传统服务业的关联度是0.775 3,与现代服务业的关联度为0.588 3,说明传统服务业是兵团推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支柱产业,要促进两者协同发展,应在发展传统服务业基础上,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如金融、房地产、旅游、信息网络、教育等,同时加强新型城镇化建设,为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8.
以黑龙江垦区五大农场管理局为研究对象,构建了黑龙江垦区城镇化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基于RAGA-PPC的评价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得到黑龙江垦区五大管局城镇化发展质量排名,同时得出各级影响因素的权重水平,为提高黑龙江垦区城镇化发展质量水平提供了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三江平原垦区城镇化特征和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垦区的城镇化是一种特殊的城镇化类型。以三江平原垦区城镇宝泉岭、红兴隆、建三江和牡丹江管理局为研究对象,从产业结构、城镇工业和服务业、人口集聚与就业结构等关键要素,分析了垦区城镇化演变过程以及现状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垦区城镇化的发展思路和应对策略:(1)推进城镇化发展由追求规模扩张向提升质量转变,着力加强城镇功能建设;(2)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同时,更要加快从现代农业向新型工业和现代服务业的转型,加速非农产业向城镇集中;(3)建立健全城镇化推进的内在机制,由政府主导向政府、市场、社会三方合力转变;(4)促进城镇化制度创新,为垦区城镇化发展扫清制度障碍。  相似文献   

20.
皖北地区城镇化水平发展缓慢,长期处于较低水平;同时该地区人口文化素质水平相对较低,直接制 约整个地区就业结构升级.基于2001—2016年时间序列数据,通过构建回归模型,考察皖北地区第 一、第二、第三产业就业结构和城镇化之间的动态关联过程,结果显示:在皖北地区城镇化的发展历 程中,第二、第三产业的就业结构对劳动力的吸纳起主导作用,非农产业就业结构与皖北地区城镇化 发展长期保持在一个比较均衡的状态.应采用优化产业结构、加大人力资本投资等措施来推动皖北 城镇化和就业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