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随着杂交棉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对杂交棉种子的需求量也愈来愈大,但现阶段,杂交棉制种费用高,制种产量不能满足生产需要,外引种子在本地的适应性参差不齐,出苗率低。为研究和掌握杂交棉制种技术,发展本地杂交棉制种产业,2009年农1师在10个团场开展了20公顷的人工去雄陆陆杂交制种示范。  相似文献   

2.
棉花和其他作物一样,存在着杂种优势.棉花杂种优势利用在我区发展很快。但是,目前人工杂交制种普遍存在工效低,成铃率低和杂交铃重低的现象,还缺乏高优势组合,栽培跟不上等,限制了杂交棉的大面积迅速推广。为了使杂交棉尽快为生产利用,促进棉花大上快上,谈几点意见,供参考。一、选配好亲本组合是杂种优势利用的关键亲本间的遗传差异是产生杂种优势的根  相似文献   

3.
抗虫杂交棉的高产制种是抗虫杂交棉推广,实现其抗虫增效的重要保证。目前生产上采用的人工去雄授粉制种,良好的亲本纯度、过硬的制种技术、辅以得当的栽培措施和严格的生产管理是实现高产制种技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杂交棉的推广应用是新疆棉花生产上的一个巨大进步,它有力地推动了棉花育种、棉花生产科技的进步和棉花产量的进一步提高。但随之而来的问题也不容忽视,新疆棉区杂交棉制种处于探索起步阶段,缺乏相应杂交棉制种管理体系。针对人工去雄杂交制种过程出现的制种质量问题进行总结与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以提高新疆杂交棉制种纯度质量,促进新疆棉花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刘方志 《现代农业科技》2010,(16):100-100,103
杂交棉种子生产可分为亲本提纯复壮、杂交制种、种子加工3个过程。针对当前杂交棉种子生产企业只注重杂交棉制种技术的运用而忽略亲本提纯复壮、种子加工过程,致使亲本退化、杂交种纯度不高的现象,阐述杂交棉种子生产关键技术,旨在提高杂交棉种子纯度,提高棉花的产量和品质,为企业和"三农"服务。  相似文献   

6.
杂交棉制种技术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0引言 杂交棉产量优势明显,随着种植面积扩大,农户对杂交棉种的需求也不断增加。为此,对杂交棉制种技术进行了探索,为今后的大面积人工制种提供技术指导。现将杂交棉人工制种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湘杂棉1号是长江中下游棉区第一个通过省级审定的人工去雌制种杂交棉组合,推广应用中应研究解决亲本保纯与繁育,人工去雄制种,F2利用价值及高产栽培等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8.
一、去雄杂交棉制种人工去雄是在杂交棉制种过程中的一项关键技术。就是在杂交棉的母本自花授粉前,人工把母本的花药、花丝和花冠一并去掉,防止自交铃产生。人工去雄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杂交棉制种的产量和质量。因此杂交棉制种人工去雄时必须掌握以下技术要点。(一)去雄要适时。去雄过早,操作时易损伤花器,造成落铃,影响产量;去雄过晚又容易使母本自花授粉,形成自交铃,影响制种质量。杂交棉制种人工去雄最适宜的时间是在前一天14:00后,此时花苞处于"小荷尖尖"的形态,花冠微微膨胀,迅速伸长,颜色变白,用手触摸感觉有松软空隙。  相似文献   

9.
本文简要介绍了我国杂交棉(抗虫杂交棉)在棉花生产中的作用及应用前景。“十五”期间杂交棉发展迅速,2006年达到了152万hm^2,占全国棉花面积的30%。在杂交棉中,抗虫杂交棉占杂交棉面积80%以上。杂交棉的应用,推动了棉种产业化的进程。辽宁特早熟杂交棉的研究起步虽晚,但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效。利用区域和资源优势,亲本的搜集鉴定、杂交、回交转育以及配合力测定,培育出了一批具有早熟、抗病虫、优质的杂交亲本材料和具有竞争优势的杂交组合,提出了杂交棉研究的策略,使特早熟杂交棉在全国棉花生产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 国内外已成功地应用三系配套技术大面积推广大田作物杂交玉米、杂交高粱和杂交水稻,获得了巨大的增产增收效益。但如何应用此技术来配制杂交棉种尚未见报道。国外只有印度利用人工去雄方法生产杂交棉种,其成本既高而效率又低。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近年在河南睢县示范基点采用正反交去雄杂交的办法配制杂交棉种,其效率有所提高,但仍然耗费大量去雄人工,成本仍高,制种产量受到很大限制。我国四川棉区推广雄性核不育材料,采用两系法生产杂交棉种,虽可省去去雄人工,但制种田内有半数无用的可育株须及时鉴别和拔除,仍然耗用大量人工,制种产量也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