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随着农业和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交互、联结和碰撞,农业逐渐趋于现代化、智能化和数字化,近年来运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对植物病害进行诊断得到广泛应用,比传统方法更加迅捷、精确。分别从图像采集、图像预处理、图像分割、图像特征提取、病害识别和分类5个方面进行阐述,总结了植物病害图像识别技术的要点及存在问题,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为计算机视觉技术在植物病害识别上的应用和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方华  孙翠霞  张虎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9):14617-14619
基于机器视觉技术,针对实际大米图像中不可避免的存在籽粒连接的情况,采用模糊BP神经网络进行大米品种识别。应用形态学中腐蚀、膨胀算法提取单粒大米籽粒,去除碎米后,对单粒整精大米籽粒进行外观特征提取,采用模糊BP神经网络进行大米品种识别,仿真结果表明,其可达到较高的检测精度。  相似文献   

3.
玉米品种的识别对玉米的育种、加工、贸易等具有重要的意义。计算机视觉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玉米品种识别中,从玉米图像获取、玉米图像处理、特征参数提取、模式识别算法、编程软件等几方面技术进行了综述,并对计算机视觉技术在玉米品种识别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的趋势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4.
基于颜色特征进行农作物图像分类识别的应用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利用农作物自身的特征对农作物图像进行分类识别是计算机视觉技术在农业自动化应用中的重要前提条件。本文首先探讨了基于颜色特征的两种图像分类识别方法:统计直方图法和颜色参量的统计特征法,并分析比较了两类方法的特点,试图为以农作物颜色为特征的图像分类识别应用提供思路。最后综述了从分析农作物外在的颜色特征进行农作物图像分类识别的国内外最新研究方法和成果,以促进计算机视觉技术在我国农业领域的应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基于PCA和Whitening算法的水稻病害图像预处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病害图像预处理在使用机器视觉技术对水稻病害智能诊断识别中至关重要。预处理效果直接影响水稻病害识别准确率。提出一种新的基于PCA和Whitening融合算法的水稻病害图像预处理方法。实验获取了水稻病害彩色图像和灰度图像的训练样本和测试样本,对获取的样本应用PCA降维,然后对降维后的样本随机取样,应用Whitening算法得到了相应的训练特征和测试特征。实验表明,该融合算法增强了预处理后的水稻病害图像样本对光照及亮度的鲁棒性,可有效提高病害识别准确率。  相似文献   

6.
基于遗传神经网络的植物叶片病害特征提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作物病害定量、快速、准确识别,以大豆褐斑病为例,综合运用计算机数字图像处理技术与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建立了一个多层前馈遗传神经网络,实现了大豆褐斑病的识别与特征计算。本技术首先通过计算机视觉技术采集叶片图像,尔后,采用遗传神经网络完成了对病斑图像的识别,最后运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完成了对病斑区域相关特征值的计算,实验识别准确率达100%。  相似文献   

7.
利用多幅多角度的拍摄方法对二维图像进行采集,通过数字化处理得到单株水稻各视角侧面投影及轮廓图像。然后使用基于计算机视觉的三维重建方法,构造单株水稻的可视立体包络,从而得到单株水稻的三维立体像素模型。使用移动立方体算法对单株水稻立体像素模型进行外围表面重建,最后得到单株水稻三维重建模型。  相似文献   

8.
机器视觉技术由图像获取技术、图像处理技术、图像存储技术和图像输出技术组成,其核心是图像处理技术,即把由二维数值数据给定的图像进行加工处理后输出为另外的图像或识别结果。机器视觉技术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进步,到70年代,机器视觉技术开始步入了一个活跃的研究阶段,但研究结果多用于工业生产和生物医学,仅少量用于农业工程领域,且其具体方法也仅为简单因素的视觉模拟。  相似文献   

9.
作物籽粒计数是作物研究中重要的工作之一。本文在总结国内外常用的籽粒计数方法及原理的基础上,对基于计算机视觉的图像分析法、碰撞声音识别法以及基于红外线的颗粒计数方法进行综合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图像分析法和碰撞声音法操作简单,但易受环境影响;红外计数法被广泛使用,但籽粒下落速度过快时,受光电信息处理电路限制。针对不同的研究需求,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是比较合理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综合运用计算机数字图像处理技术与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建立了一个多层前馈神经网络,实现了大豆与杂草的识别.首先,通过计算机视觉技术采集大豆与杂草的叶片图像作为测试样本,之后应用遗传神经网络建立对杂草图像的识别模型.研究结果表明,这种图像处理技术与神经网络的结合的方法,识别作物区域的准确率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1.
王艳平  冯世杰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3):12350-12351,12376
应用计算机视觉技术理论,通过图像处理获取正常、微裂、裂颖3种杂交水稻种子的特征,并根据这些特征设计神经网络进行杂交水稻裂颖种子识别。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准确识别正常、微裂、裂颖的种子,识别率达到96%、85%、95%。  相似文献   

12.
去噪滤波技术是数字图像处理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计算机视觉技术、模式识别、图像数据分析的基础,因而受到广泛的研究;并在人脸识别、表情识别、遥感成像等领域获得广泛的应用。通过对多种去噪滤波算法进行比较,选定了一种改进的二维中值滤波快速算法将其应用到表情识别中,得到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谷物检测中机器视觉技术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谷物自动检测的基本思路是利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和模式识别技术,首先对获取的谷物子粒图像进行预处理,其次提取谷物子粒图像的特征,然后对提取的特征进行分析和处理之后送入分类器中识别.以图像处理、图像分析、图像识别这3个步骤为主线综述在谷物自动检测中机器视觉相关技术的应用进展,并说明了各种方法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4.
综述了应用机器视觉技术在大米粒形、加工精度、垩白、整精米率等方面进行检测的研究动态,并指出了机器视觉技术在大米品质检测中的不足,为进一步应用机器视觉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迟德霞  王洋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2):11523-11524,11526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机器视觉导航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已扩展到农业工程领域,与GPS技术一起成为农业机械导航领域中最有发展前景的导航技术。该文介绍了农业机械视觉导航技术中可用于导航基准线的几种识别方法的原理和特点并对各种方法的应用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6.
随着图像处理与分析技术的蓬勃发展,许多专家学者利用图像获取工具比人眼更精细的分辨能力,应用计算机视觉技术进行信息诊断研究。论文简要介绍了计算机视觉技术,着重分析了作物图像获取方法和作物图像信息的分析方法,指出基于计算机视觉的作物水分亏缺诊断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该领域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指出:多信息融合是图像信息描述的主流趋势,高效的图像识别与分析算法是关键;水分亏缺诊断与作物缺水临界点、作物灌水量研究有机结合是实现作物田间实时灌溉和精量灌溉的前提。  相似文献   

17.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视频跟踪技术越来越成为计算机领域中研究的热点。视频跟踪技术的研究涉及范围很多,包括视频图像处理、模式识别以及人工智能等,具有较强的研究价值。手势检测识别技术作为一种基于计算机视觉的新型人机交互方式,是其中备受瞩目的研究和应用技术之一。文章采用一种简单高效的颜色直方图对目标(红色手指)进行主色定位,并在图像序列中进行目标区域提取,得到运动轨迹,进行手写数字识别。最后利用八段视频验证了该方法的简单高效,并能成功进行实时跟踪与识别。  相似文献   

18.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大米外观品质检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提出了利用计算机视觉系统代替人眼对黄粒米、粒型等大米外观品质参数进行自动检测的方法,以适应农业工程中的自动化的要求。为了验证检测方法的可行性,采用了MATLAB软件开发平台来构造基于计算机视觉的大米外观品质检测算法。在对不同的大米图像处理的基础上,完成了对大米的黄粒米、粒型等的测定。实验结果表明,本算法及程序设计是有效可靠的。  相似文献   

19.
基于遗传算法优化的BP神经网络进行水稻氮素营养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遗传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进行水稻氮素营养诊断,为水稻的合理施氮提供理论指导。水稻田间试验供试品种为‘两优培九’,设置4个施氮水平(0、210、300、390 kg·hm-2)。在水稻幼穗分化期,扫描获取水稻顶部第三完全展开叶图像,并通过图像处理技术获取19维水稻图像中的颜色和几何形态特征,采用归一化处理、离散小波变换及主成分分析对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并应用遗传算法优化的BP神经网络进行水稻氮素营养诊断。该方法建立的水稻氮素营养诊断模型较单一BP神经网络模型和传统遗传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模型好,模型测试所得4个施氮水平的平均识别率分别为100.000%、99.000%、97.000%、100.000%,测试集样本平均总识别率达到99.000%。基于遗传算法优化的BP神经网络所建立的水稻氮素营养诊断模型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泛化能力,能够很好地识别出水稻氮素营养的缺失,表明运用该方法能够很好地进行水稻氮素营养诊断识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