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针对北方地区冬季农村户用沼气产气不足的问题,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生命科学中心科技人员从低温沼气微生物菌群研究入手,经过3年的细致研究,通过培养能够在8℃条件下正常产气的低温型微生物,解决了困扰北方沼气半个多世纪的冬季产气不足难题。  相似文献   

2.
中国北方寒冷地区沼气的综合开发利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沼气是1种可再生的洁净生物质能源。在中国北方寒冷地区,由于冬季漫长,沼气池池温低产气量不足,甚至冻坏沼气池无法产气,因此,需要从提高池温,优选低温沼气细菌,优选低温发酵原料添加剂等方面进行研究,并通过沼气,沼液,沼渣的综合开发利用,提高沼气生产的生态,经济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3.
低温沼气功能菌群的选育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低温定向培养,从高纬、高寒野外厌氧环境样品和冬季沼气池底泥样品中分别选育出野生低温功能菌群和沼气池低温菌群。在13℃和10℃低温条件下,野生低温菌群产气率达到0.14 m3/d.m3和0.10 m3/d.m3,但所产沼气的甲烷含量较低,只有51.0%和48.0%。同样温度下,沼气池低温菌群的产气率只有0.06 m3/d.m3和0.04 m3/d.m3,但所产沼气的甲烷含量较高,达到62%和56%。两类菌群混合发酵可显著改善产气性能,相同温度下,产气率可达到0.15 m3/d.m3和0.11 m3/d.m3,高于两类菌群单独发酵,是常温菌群的3倍以上;混合低温菌群所产沼气的甲烷含量为57.0%和52.0%,介于野生低温菌群和沼气池低温菌群之间,比常温菌群提高19.0%和16.0%。研究结果表明,混合低温菌群具有较好的低温产气性能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为了促进寒区沼气生产,通过在低温条件下对产甲烷菌群的传代富集,以及沼气促进剂的投放,研究提高低温沼气发酵的效果。结果表明:第一代累计产气量100.0 mL,甲烷含量为45%左右,第五代为338.3mL,第六代则达到了367.7mL,甲烷含量也增至65%以上;在第五代中筛选出的高效产甲烷菌群中投入促进剂,累计产气量可达到428.0mL,增加产气率达40%以上,甚至超过了第六代产气效果16.4%。可见,随着代数的增加,菌群数量、产气量均相对增加,启动时间逐渐缩短;而沼气促进剂也能够增加甲烷发酵的效率,从而大幅提高产气量。  相似文献   

5.
在沼气发酵过程中,温度是影响沼气发酵速度的关键。冬季温度比较低,不利于沼气发酵产气。所以农村沼气池在冬天到来之前,必须按照下法采取越冬措施,以保证正常产气。1.输气管道检查与保养。冬季低温条件下管线中容易形成冷凝水,需经常观察集水器并及时清除冷凝水。  相似文献   

6.
利用沼气湿发酵技术,以青储玉米秸秆为发酵原料,采用连续厌氧发酵方式,研究以容积产气率、沼气中甲烷体积分数和累积产气量为特征指标,研究不同温度对青储玉米秸秆连续发酵产沼气的影响,为秸秆沼气技术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持。35℃条件下的容积产气率、沼气中甲烷体积分数明显高于50℃,35℃和50℃的容积产气率的最高值分别为1.525L·L-1d-1和0.934L·L-1d-1。  相似文献   

7.
在沼气发酵过程中,温度是影响沼气发酵速度的关键。冬季温度比较低,不利于沼气发酵产气。所以农村沼气池在冬天到来之前,必须按照下法采取越冬措施,以保证正常产气。1.输气管道检查与保养。冬季低温条件下管线中容易形成冷凝水,需经常观察集水器并及时清除冷凝水。此外,还要尽可能将输气管道埋入地下或用碎  相似文献   

8.
<正>新疆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低温时间可持续6个月以上。长期的低温导致沼气池内温度较低,使沼气池的产气率低,沼气的原料分解率低而不能使用,沼气池利用率低于50%,原料率分解不到30%,甚至有些地区冬季会冻裂沼气池。在采用由新疆农业科学院微生物所研制的低温沼气发酵促进菌剂处理后,在新疆冬季气候条件下,可延长沼气的使用时间3个月以上,同时可提高产气率20%以上。  相似文献   

9.
农村沼气池接种低温驯化沼气发酵微生物试验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利用生化培养箱,人工驯化繁殖可用于冬季低温条件的沼气发酵微生物菌群(种子),接种于农村沼气池,研究了不同处理对厌氧发酵产气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人工培养的低温菌群对提高产气量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0.
微量金属元素对中低温厌氧消化工艺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究微量金属元素对中低温厌氧消化工艺的影响。[方法]通过向序批式反应体系内投放微量金属元素(Fe、Co、Ni),研究不同温度条件下,厌氧消化效率的差异。[结果]35℃条件下,厌氧发酵对底物消耗更为迅速,产气效率更高,而20℃条件下,则更有利于刺激嗜冷产甲烷菌群的活性,各处理的p H多维持在6.5~7.0,更适宜厌氧发酵反应的进行。其产生的沼气,甲烷含量也相对更高,其中WP20处理平均甲烷含量可达52%。而投放微量金属元素,对不同菌种的刺激效果存在一定差异,在20℃条件下,微量元素对W菌种厌氧发酵产气效率影响最为显著;35℃条件下,微量元素对G1菌种影响较为明显,G1P35累计产气量达7 129 m L。[结论]该研究可为深入探讨低温条件下沼气生物强化菌群的微生物特性、环境因子互作、菌群时空分布和种群动力学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近50年华北地区冬小麦生产的气候资源时空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德义  傅宁  李春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0):5226-5228
通过计算华北地区近50年的降水量、初霜日、终霜日及冬小麦各生育时期的积温等农业气象指标,对该地区冬小麦生产的气候资源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50年来,华北地区的积温增加,霜期缩短,关键季节降水总体减少,冬小麦各生育时期等日线在空间上北移,小麦返青和拔节期的变化较明显。  相似文献   

12.
中国是世界蓖麻主产国,其分布范围广,北起黑龙江,南至海南岛均有分布。在多年的生产实践中,中国形成了不同的蓖麻生态类型。为规范蓖麻不同生态区域间相互引种、指导蓖麻开发性生产,文章在试验及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从蓖麻的生育特性、蓖麻产区温度、光照等气候资源特点入手,分析了中国栽培蓖麻的主要生态类型及引种规律。为指导蓖麻生产性开发、规范蓖麻引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针对江苏省及我国苏北黄河故道梨树产区标准化生产的技术需求,以苏北科技专项项目实施为依托,系统阐述了密植梨树优质高效生产的标准化管理技术,内容包括:不同密度果园的标准化管理、不同树形的标准化整形修剪及优质果实发育的标准化管理技术,为江苏省及我国淮河梨树产区密植梨优质高效生产提出了可供借鉴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4.
呼和浩特市地处我国北方,建植足球场草坪的草种属于冷地型草坪草,适宜种植时间是夏末,在秋季播种由于气温低、生长期短,一方面影响草坪草出苗,另一方面影响越冬率,以前没有成功的经验。本文结合2007年1次成功的足球场草坪建植工程做了记载、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15.
冬季低温是常绿阔叶树种北移引种至苏北地区的主要限制因素,本研究通过对多项植 物耐寒性相关生理指标的测定和分析,探讨了苏北地区引种的几种常绿阔叶树种对引种地冬季 低温环境的适应能力,从而为建立引种树种适应性评价体系提供了科学依据。研究结果显示, 天竺桂(Cinnamomum pedunculatum Sieb.)、山杜英(Elaeocarpus sylvestris (Lour.) Poir.)、台湾含 笑(Michelia compressa (Maxim.) Sarg.)、乐昌含笑(Michelia chapensis Dandy)等常绿阔叶树种,在 种源地选择恰当的前提下,能够适应苏北地区的引种栽培环境。  相似文献   

16.
【目的】机械粒收背景下,明确不同种植区玉米生理成熟后田间站秆籽粒脱水至适宜收获期的积温需求,以期为各种植区选育适宜粒收品种,合理安排农事作业和提高机械利用效率提供理论指导。【方法】 2014—2018年,在西北灌溉春玉米、北方春玉米和黄淮海夏玉米产区的典型试验点,选用141个不同熟期的主栽玉米品种,系统观测了籽粒含水率的动态变化,结合气象数据,分析不同产区玉米生理成熟后田间站秆籽粒脱水至含水率25%、20%的积温需求。【结果】不同产区玉米生理成熟期籽含水率不同,黄淮海夏玉米区参试品种的生理成熟期含水率均值为28.5%,西北灌溉春玉米区和北方春玉米区分别为29.9%、29.6%。相关分析表明,不同品种的生育期与生理成熟期籽粒含水率之间无显著相关性。以生理成熟至25%、20%含水率积温和生理成熟期含水率为指标,运用双向平均法将参试品种划分为积温需求少含水率高(I)、积温需求多含水率高(II)、积温需求少含水率低(III)、积温需求多含水率低(IV)4种类型。对于西北地区、华北地区和东北地区一年一熟的春播来说,可以选择III、IV类型品种,但是IV类型品种需要预留足够的积温来进行田间站秆脱水。对于黄淮海地区一年两熟的夏玉米,III类型品种能够较好协调小麦和玉米的生产调配,充分利用可供籽粒脱水的积温的余量。【结论】由于区域间玉米脱水期间热量条件的不同,玉米籽粒生理成熟至25%、20%含水率的天数均表现为西北灌溉春玉米区长于北方春玉米区、黄淮海夏玉米区。通过选择适合不同区域的积温类型品种、科学制定收获时间,可以有效降低收获时籽粒含水率和提高收获质量。  相似文献   

17.
气候变化对天水冬小麦生产潜力开发程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计算了天水3个气候区冬小麦生产潜力开发程度、适宜开发程度和可开发程度,分析了气候变化对其影响情况。结果表明,冬小麦在渭北区、河谷区和关山区的冬小麦生产潜力开发程度仍较偏低,为49.9%~60.0%;生产潜力适宜开发程度和可开发程度都较高,分别达73.6%~78.7%和18.7%~23.8%,排序为渭北区〉河谷区〉关山区,长远看还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挖掘;冬小麦生长季平均温度、日照时数对冬小麦生产潜力开发程度、适宜开发程度和可开发程度具有负效应,降水量则具有正效应。其中,全生育期温度、秋季温度和冬季日照对天水、渭北小麦生产潜力开发程度负效应显著,全生育期降水、秋季降水在天水和各气候区正效应显著;并提出了区域生产潜力适度开发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8.
为厘清粮食主产区农业水资源与粮食生产的协调适配关系,促进二者协同发展进而增强我国粮食生产韧性,本研究构建了农业水贫困和粮食生产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借助主客观赋权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全局莫兰指数和基尼系数,分析了2006—2019年粮食主产区农业水贫困、粮食生产脆弱性及二者耦合协调关系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2006—2019年农业水贫困程度降低了30.45%,南方降幅高于北方,整体呈现北高南低的态势;粮食生产脆弱性降低了71.99%,北方降幅高于南方,整体呈现南高北低的态势;农业水贫困与粮食生产脆弱性的耦合协调度上升了21.99%,区域差异趋于缩小,但始终保持北高南低的态势。据此,本研究提出了降低农业水贫困和粮食生产脆弱性、提升两个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9.
伊春林区气候因子与育苗生产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伊春林区南部(铁力)、北部(嘉荫)、中部(伊春)三个气象观测站28a(1958—1986年)积累的数据资料为基础,结合部分苗圃气象站、哨的观测数据,分析论证了主要气象因子与育苗生产的关系,阐述了影响苗圃苗木产量、质量的高、低温、病等灾害性因子,并结合育苗生产实践,提出了切实可行的预测和预防办法、为低温冷凉的林区育苗生产提供了防灾保苗的依据和措施。  相似文献   

20.
刘帆  高萌  刘艳  吕阳 《农学学报》2022,12(5):65-69
根据2020/2021年度冬季(12月—翌年2月)咸阳市12个国家气象站的观测资料,对比1959—2019年冬季的气候标准值,总结分析咸阳市2020/2021年度冬季的农业气象条件及其对主要农作物和设施农业的影响。结果表明:咸阳市2020/2021年度冬季气温偏高、北部负积温不足、降水偏多、日照偏少,期间阶段性出现了大范围低温寒潮、寡照等农业气象灾害,其中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日最大降水量突破或接近历史极值,总体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弊大于利;(1)气温偏高,有利于冬小麦增加分蘖,但小麦也得不到抗寒锻炼,易出现冻害;(2)北部负积温不足,使冬小麦和油菜对春季低温更敏感,也使果树休眠期推迟,降低苹果坐果率;(3)光照偏少,寡照日数多,大棚内温度低,大棚蔬菜生长受阻,出现生长减缓、落花落果,遇到寒潮天气时极易出现冻害,影响蔬菜产量和品质;(4)冬季低温寒潮天气有利于杀灭虫卵,减轻病虫害;(5)2月下旬的首场透墒雨,增加了土壤含水量,为春季农业生产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