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群体改良法新育成高粱雄性不育系的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选用6个高粱不育系、6个高梁恢复系,按不完全双列杂交法组配36个杂交组合,对小区产量、株高、穗长、穗粒重、穗粒数、千粒重、穗柄长和生育期等8个性状采用DPS数据处理系统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不育系373A综合性状表现好,一般配合力高,是一个较理想的不育系;394A和363A表现也较突出,是有应用潜力的不育系。恢复系0—01表现较好。从产量性状分析,373A/0—01、394L/0-01是较理想的组合模式。  相似文献   

2.
采用玉米开苞导入技术,将玉米自交系13A的总DNA以不同浓度分别导入受体玉米自交系L87和旅9宽中,得到广泛的变异.结果表明:供体DNA的浓度对导入后代的结实率和转化率都有影响,供体DNA的浓度在500~800 μg/mL之间为宜.  相似文献   

3.
杂交稻新组合主要农艺性状配合力分析及利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引进的5个不育系(全丰A、谷丰A、天丰A、广抗13A、蓉18A和Ⅱ- 32A)和自育的6个恢复系(YR1577、YR2292、YR3003、YR4245和YR7633)进行不完全双列(NCII模式)杂交,配置的30个杂交组合.对F1代农艺性状的配合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穗长、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质量和单株产量的特殊配合力高于一般配合力,说明大多数农艺性状受非加性效应影响大;亲本方面,穗长、有效穗数、穗总粒数、穗实粒数、千粒质量的性状表明恢复系对后代的影响大于不育系.综合考虑配合力和遗传力效应,选育高产量的杂交组合以Ⅱ- 32A/YR2292和广抗13A/YR7633优势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4.
采用玉米开苞导入技术通过花粉管通道将玉米自交系13A的总DNA导入玉米自交系沈109中,结果表明,D1和D2代的生育期、株高、穗位、株型等性状都发生了变异,总变异率为17.98%,并用原位杂交技术进行验证.讨论了后代变异、变异率和该项技术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全香型杂交稻亲本产量性状的配合力、遗传力及性状间相关性,利用6个香型三系不育系(品香A、J91A、J92A、3758A、德香074A、宜香1A),与7个香型恢复系(德恢9466、旌玉香针、旌香占、R9315、R9451、农香39、19香),按照NCⅡ设计的原理,共组配了42个全香型杂交稻组合,对产量相关的11个性状进行配合力、遗传力、相关性分析,并比较所配组合与生产大面积应用的宜香优2115的竞争优势。结果表明:(1)各亲本间不同的性状一般配合力差异较大,本试验就不育系而言,品香A综合表现较为优异,其产量、穗长、每穗实粒数、结实率、粒长、长宽比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均为正效应。恢复系是旌香占综合表现优异,其产量、有效穗数、穗长、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质量、粒长、粒宽、长宽比性状一般配合力为正效应。(2)11个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方差占比均大于50.00%,粒长和长宽比这2个性状占比高达100%,表明亲本间的加性效应在这些性状中占主要作用,穗长、千粒质量、粒宽和长宽比4个性状母本(不育系)一般配合力方差的占比均大于60.00%,母本效应占主要作用。产量、每穗粒数、结实率和粒长这4个性状父本...  相似文献   

6.
[目的]明确新不育系配合力及遗传参数,为其优势组合选配提供依据.[方法]选用5个新选三系不育系和10个恢复系,按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组配50个杂交组合,分析株高、有效穗数、穗长、每穗实粒数、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和单株产量等8个农艺性状配合力,并估算其遗传参数.[结果]株高、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和单株产量等5个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方差均达极显著差异水平(P<0.01,下同),说明这些性状的遗传主要受加性基因控制,穗长、每穗总粒数和千粒重等3个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方差均达显著(P<0.05)或极显著差异水平,说明这些性状的遗传受加性和非加性基因共同控制.118A的株高、有效穗数、结实率、千粒重和单株产量等5个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最高,134A的穗长和每穗实粒数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最高,141A的每穗总粒数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最高,不同不育系对其配制的F1代性状表型影响存在明显差异.单株产量特殊配合力效应值较高的组合是118A×SR498、141A×蜀恢527和134A×华占,均在0.0060以上.不育系在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每穗总粒数和单株产量等4个性状的基因型方差明显高于恢复系,其对F1代的该性状表现起主要作用.[结论]118A、134A和914A是较理想的不育系材料,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118A×SR498、141A×蜀恢527和134A×华占为苗头组合,可参加预试.  相似文献   

7.
籼型三系杂交水稻亲本主要农艺性状配合力及遗传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11个不育系和6个恢复系,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试验设计(NCⅡ),对8个产量及其相关性状进行配合力和遗传力分析.结果表明:(1)这8个性状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其中株高、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等性状以基因加性效应为主,有效穗、穗长、单株产量等性状则以基因的非加性效应为主;(2)多数性状受恢复系的影响要比受不育系的影响大;(3)不育系中EBC502、宜香A、天丰A、龙特甫A和内香2A以及恢复系中R527、N175和TR239的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较好;(4)亲本的一般配合力和组合的特殊配合力之间没有明显的对应关系.不同性状间的狭义遗传力大小排列:千粒重>株高>结实率>单株产量>每穗实粒数>有效穗>穗长>每穗总粒数.  相似文献   

8.
籼型三系杂交水稻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选择14个优良籼型三系杂交稻亲本(7个不育系和7个恢复系),采用p×q不完全双列杂交(NCII)模式对15个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所有测定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其中株高、粒长、粒宽、长宽比、每穗总粒数、着粒密度、结实率等性状以基因加性效应为主,单株有效穗、主茎剑叶长,穗长、每穗实粒数、千粒重、单株产量、相对日产量等性状则以基因的非加性效应为主.(2)测定的多数农艺性状受恢复系的影响要比受不育系的影响大,仅穗长、粒宽、长宽比和千粒重等受不育系的影响略大.(3)主要农艺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不育系以浙农8010A、协青早A和全龙A较好,恢复系以J413、明恢63选、95-13和 M105较好.(4)亲本一般配合力与特殊配合力各性状均是相互独立的,一般配合力与亲本自身的表现型值则有一定的相关性,说明在育种研究中必须注意亲本自身性状的改良.  相似文献   

9.
采用室内营养液培养试验与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0~3/4 g/mL)和不同施用量(0~540 kg/hm2)的微生物菌肥对4个水稻品种苗期性状和成熟期产量性状的影响。室内培养试验结果表明:在处理T2(菌液浓度为1/3 g/mL)下,不同品种芽期的根长、芽长、根数、鲜重、发芽率均达到最高值。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处理T3(菌肥施用量为367 kg/hm2)的微生物菌肥对4个水稻品种苗期性状和成熟期产量性状的影响。室内培养试验结果表明:在处理T2(菌液浓度为1/3 g/mL)下,不同品种芽期的根长、芽长、根数、鲜重、发芽率均达到最高值。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处理T3(菌肥施用量为367 kg/hm2)下,不同品种在成熟期的穗长、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结实率、单株产量均达到最高,以农香优雅占的单株产量最高(52.88 g)。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根长、根数、芽长、发芽率、有效分蘖数、结实率、千粒重、单株产量与菌肥用量呈显著正相关。因此,1/3 g/mL为菌肥在水稻芽期的最适施用浓度,367 kg/hm2)下,不同品种在成熟期的穗长、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结实率、单株产量均达到最高,以农香优雅占的单株产量最高(52.88 g)。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根长、根数、芽长、发芽率、有效分蘖数、结实率、千粒重、单株产量与菌肥用量呈显著正相关。因此,1/3 g/mL为菌肥在水稻芽期的最适施用浓度,367 kg/hm2为菌肥在水稻成熟期的最适施用量。农香优雅占为最适合施用微生物菌肥的水稻品种。  相似文献   

10.
以外源碱蓬总DNA导入玉米自交系获得的75份稳定导入系和原受体自交系为试验材料,分析了株高、穗长、穗粗等8个主要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遗传变异特点。结果表明:后代导入系各性状平均值和原受体自交系相比均有差异。各受体自交系的后代系变化幅度均较高,既有高于原品种的后代导入系,也有低于原品种的导入系。各性状的变异系数有较大差异,单株粒重、百粒重、轴重和行粒数的变异系数较大;穗粗、出籽率及品质性状变异系数较小。因此,利用花粉管通道法将外源总DNA导入玉米自交系能够产生各种性状变异,出籽率、单株粒重、百粒重、行粒数、籽粒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和含油量均较受体有一定程度提高,可以通过选择改良玉米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杂交水稻常用的4个优质骨干不育系和5个骨干恢复系在农艺性状上的配合力和遗传力。【方法】选用生产上常用的骨干不育系、恢复系配制不完全双列杂交组合,对后代的产量性状和粒形性状进行统计并进行遗传力和配合力分析。【结果】杂交水稻产量的狭义遗传力小于50%且与广义遗传力的差值较大,受非加性效应影响较大,易受环境因素影响;穗着粒数和有效穗数对产量影响较大,如宜香1A产量GCA效应值为8.02、穗着粒数GCA效应值为1.47,西科恢4761产量GCA效应值为8.37、有效穗数GCA效应值为8.74;粒形受加性效应影响较大,且恢复系影响大于不育系,其中长宽比和粒长的恢复系亲本方差贡献率分别为89.68%、63.75%,不育系和恢复系亲本对粒宽的方差贡献率皆为40.68%,粒长和长宽比大的组合其粒形更长。【结论】配置长粒形的杂交组合可选择粒长和长宽比一般遗传力高的亲本尤其是恢复系,改善产量可选择在穗着粒数和有效穗数上一般遗传力高的亲本。研究获得了一个在水稻粒形上的Ⅰ类亲本雅恢2115,可用于配粒形大而饱满的组合;验证了一个粒形大而饱满的杂交组合宜香1A/雅恢2115,一个高产量的杂交组合宜香1A/蜀恢498。  相似文献   

12.
设置67 500(D1)、75 000(D2)、82 500(D3)、90 000(D4)、97 500(D5)株/hm25个种植密度,研究种植密度对百玉393茎秆强度、穗部性状及产量的影响,并分析玉米植株形态与茎秆强度间的关系,为黄淮海区域夏玉米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增加,玉米穗位高和穗高比升高,茎周长变小,株高无显著变化;玉米茎秆穿刺强度、折断强度、压碎强度均降低;玉米穗长、穗行数、行粒数、轴粗、百粒质量、穗粒数均呈现下降趋势,穗粗无显著变化,秃尖长增加;玉米产量先增加后降低,以D3处理最高,D2处理次之,两者差异不显著,D5处理最低。茎秆穿刺强度、折断强度、压碎强度与穗位高、穗高比均呈极显著负相关。综上,在种植密度75 000~82 500株/hm2时,穗位高和茎粗适中,茎秆质量较好,穗部性状较优,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13.
花粉管介导的转bar基因水稻后代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异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对花粉管介导获得的4个转bar基因水稻植株稳定后代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外源基因的导入可引起受体植株后代农艺性状可遗传的变异,与对照相比,多数转基因系的株高、穗长、粒长、千粒重等性状有增加的趋势;而一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和粒宽则有减少的趋势;外源基因的导入对穗数和单株产量的影响则较小。  相似文献   

14.
荃玉9号(F_1)是由玉米自交系Y3052和18-599杂交获得,并通过国家审定的高赖氨酸、强优势玉米杂交种。构建了高赖氨酸玉米杂交种荃玉9号F_(2∶3)群体,共240个家系,并对该群体的穗长、穗行数、行粒数、秃尖长、穗粗、轴粗、粒深、百粒重和单株产量共9个穗部性状的变异系数及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除百粒重外其余穗部性状家系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秃尖长变异系数最大,其次是单株产量。单株产量与穗行数、行粒数、穗长、穗粗、粒深呈极显著正相关,对单株产量影响最大的前3位穗部性状为行粒数、粒深和穗粗。  相似文献   

15.
为了综合研究多个农艺性状对o2玉米自交系产量的影响,用主成分分析、逐步回归分析和遗传相关分析等方法对13个o2玉米自交系的16个数量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穗行数、千粒重、穗位高、轴粗、穗上叶长等性状的遗传分量贡献较大,粒长、穗位高、穗上叶长、果穗重等性状的基因型值对总遗传变异的作用较大;根据性状间的相关性,对粒长、穗长、穗行数、穗粗、穗位高和穗上叶长等性状的选择,粒长、穗位高、穗上叶长、果穗重选择效果相对较好,有利于获得多样化类型自交系;对粒长和穗长性状的选育,主要是对自交系果穗性状和产量的培育。因此,在o2玉米自交系选育中,要注意粒长、穗长、穗行数、穗粗、穗位高、穗上叶长等性状的选育,而且粒长的选育比千粒重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外源DNA导入水稻引起性状与分子变异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浸渍法以萌动种子胚为受体导入籼稻不育系D汕A的总DNA ,引起了常规稻蜀丰 1 0 8的叶色、生育期和穗部性状的变异。同工酶及RFLP分析表明 ,外源DNA的导入引起了分子水平上的变异  相似文献   

17.
选用8个不育系(其中4个为转肪基因纯合的不育系)和8个转肪基因纯合的恢复系,按不完全双列杂交法,配制64个杂交F1组合,分析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和遗传力。结果表明:每穗实粒数是影响产量性状的主要因子,R8,A7,A5是一般配合力较高的理想亲本类型;A7/R8,A5/R8,A5/R2,A5/R7,A7/R6等5个组合的特殊配合力效应除个别性状外均为正值,说明可利用其杂种优势来选育;遗传力分析表明,干粒重、结实率、单株穗重、总粒数、穗长、株高6个性状主要受基因加性效应控制,实粒数、单株穗数两性状由基因加性效应、显性效应和上位性效应共同控制。  相似文献   

18.
水稻穗部性状与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水稻穗部性状与产量形成的关系。[方法]以36个水稻品种为材料,田间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分别测定抽穗期叶面积指数,成熟期穗茎角,穗长、一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每穗成粒数、空秕粒数、千粒重等穗部性状,研究水稻穗部性状之间的关系及其与产量、产量构成因素、源库等之间的关系。[结果]每穗颖花数、一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着粒密度之间呈极显著或显著的正相关,二次枝梗数对增加每穗颖花数和着粒密度的作用较大。着粒密度与穗茎角、穗长呈二次曲线关系。穗茎角、穗长与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着粒密度、粒叶比与产量呈抛物线关系,当着粒密度为9—12粒/cm、粒叶比在1.1—1.2粒/cm^2时水稻产量较高。[结论]该研究为水稻理想株型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用生产上广为应用的9个粳稻不育系和8个粳稻恢复系为亲本,采用p×q不完全双列杂交(NCⅡ)设计,对其F1代10个农艺性状的配合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0个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均达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水平。单株产量、穗总粒数、有效穗主要受非加性效应的影响,实粒数、结实率、着粒密度同时受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影响,千粒重、穗长、株高、播抽历期主要受加性效应的影响。单株产量、穗总粒数、结实率、穗长、着粒密度受不育系影响较大,而实粒数、千粒重、有效穗、株高、播抽历期受恢复系的影响较大。高配合力的亲本是选育强优势组合的重要基础,要选育高产量的杂交组合,不育系的选择比较重要。不育系以滇粳优2号A、合系41A、滇粳优5-1A、大理香谷A较好,有较大的应用潜力。恢复系以南34、香糯选、南29选和南34选较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宁春4号与河东乌麦杂交F_2代的穗部性状,并利用SSR分子标记发掘其重要QTL,为宁夏小麦穗部性状改良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宁春4号与河东乌麦杂交F_2代的331个单株为材料,利用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和单标记回归分析等方法对5个穗部性状及其重要QTL进行定位研究。【结果】5个穗部性状在F_2代呈连续正态分布,符合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的遗传特点。F_2代出现许多具有超亲性状的单株,穗长、总小穗数、结实小穗数、穗粒数和穗粒重的平均值分别为8.69 cm、18.01个、16.71个、33.07粒和1.19 g,超中亲比例分别达20.24%、44.71%、41.99%、34.14%和33.84%,超高亲比例依次为6.64%、18.73%、17.22%、34.14%和26.88%。5个穗部性状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表明这些性状对产量的贡献均较大。基于穗部性状测定结果,在遗传距离为5 c M时,可将F_2代331个单株分为八大类群,其中,类群Ⅰ平均穗长最长(为9.96 cm)、穗粒数最多(49.25粒)、穗粒重最重(1.61 g),类群Ⅷ平均总小穗数和结实小穗数最多,分别为21.40和19.57个,表明类群Ⅰ和Ⅷ为穗部性状优异类群。利用19个SSR分子标记共发掘出36个与穗部性状相关的QTL,其中,穗长、总小穗数、结实小穗数、穗粒数和穗粒重QTL数量分别有15、6、6、5和4个,分布在2A、4A、5A、1B、2B、3B、5B、7B、5D、6D和7D等11条染色体上,加性效应为-0.72~1.57,表型贡献率为2%~9%,LOD最大值为23.90,其中,4A染色体上检测到穗长、穗粒数和穗粒重QTL,5A染色体上检测到穗长、总小穗数和结实小穗数QTL,1B和5D染色体上均检测到穗长、总小穗数、结实小穗数、穗粒数和穗粒重QTL,2B染色体上检测到穗长、总小穗数、结实小穗数和穗粒重QTL,7B染色体上检测到穗长和总小穗数QTL,表明4A、5A、1B、2B、7B和5D等6条染色体存在QTL富集区。【结论】小麦杂交F_2代遗传性状处于高度分离,蕴藏着最大的数量遗传信息,为相关穗部性状分析及QTL发掘提供了可靠的遗传群体,检测到的36个QTL可用于小麦穗部性状的遗传改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