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研究添加葵花油和丙酮酸钙对山羊瘤胃消化代谢、瘤胃内容物中共轭亚油酸(c9,t11-CLA)含量及组织内源合成CLA前体反式油酸(TVA)积累的影响,进行了体外与体内两组试验.体外试验分对照组、葵花油组(16 mg,约占干物质质量2%)、丙酮酸钙组(80 mg)和二者组合组(16 mg 葵花油+80 mg 丙酮酸钙).体内试验选用5只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山羊,采用自身对照,分为对照期和试验期(7 mL·d-1葵花油+0.05 g·kg-1·d-1丙酮酸钙),每期15 d,间隔期10 d.结果表明:葵花油、丙酮酸钙和二者组合添加对瘤胃pH值、NH3-N和微生物粗蛋白(MCP)浓度、挥发性脂肪酸(VFA)含量、(C2+C4)/C3值均无显著影响,但组合添加可使瘤胃内容物中长链脂肪酸C16∶0、C18∶0、TVA、c9-C18∶1、c9,t11-CLA含量显著增加(P<0.05),其中TVA、c9,t11-CLA比例分别上升5.77%和1.20%.结果表明:日粮中组合添加一定剂量的葵花油和丙酮酸钙可以在不影响山羊瘤胃消化代谢的情况下,改变瘤胃内容物脂肪酸组成,提高TVA积累,为组织内源合成CLA提供前体.  相似文献   

2.
研究不同类型的纤维添加向日葵油对活体外瘤胃发酵和共轭亚油酸(CLA)形成的影响。以等量的玉米秸细胞壁、甜菜渣细胞壁和微晶纤维素作为底物,分别代表木质化纤维、易消化纤维和纯纤维素,添加相同水平(占底物DM的4.76%)的向日葵油,用混合瘤胃微生物进行活体外发酵培养24 h。结果表明,添加向日葵油进行活体外发酵培养时,不同纤维类型显著影响活体外瘤胃发酵特性(P<0.01),并影响发酵液脂肪酸组成和CLA的比例。木质化纤维显著地增加(P<0.05)活体外瘤胃微生物对cis9,trans11-CLA的合成。  相似文献   

3.
通过在日本鹌鹑日粮中添加共轭亚油酸(CLA),研究CLA对鹌鹑的蛋品质、蛋黄中的脂肪酸组成、n-6系列和n-3系列多价不饱和脂肪酸的比率(n-6/n-3)以及胆固醇含量的影响。试验将180只8周龄鹌鹑按单因子设计随机分为4组,分别在CP 20%日粮中添加0,0.25%,0.5%及1.0%CLA,试验期为20周。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蛋黄中C18:3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 C22:6)的含量显著增加(P<0.05);亚油酸(C18:2)的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花生四烯酸(C20:4)含量和n-6/n-3比率显著降低(P<0.05)。蛋黄中胆固醇含量随CLA添加量的增加有下降的倾向,试验开始14 d后0.5%、1.0%添加组与对照组相比显著下降(P<0.05)。蛋黄中脂肪酸C18:3含量与CLA添加比率间关系为Y=3.882 3X+0.08(r=0.619 1),日粮中CLA适宜的添加量为0.9%。  相似文献   

4.
不同油籽对绵羊瘤胃内容物及体组织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日粮中添加不同油籽对绵羊瘤胃内容物和体组织脂肪酸组成的影响.试验1选用4只体重接近、装有永久性瘘管公羊(无角陶赛特×小尾寒羊),进行4 × 4拉丁方试验,定量饲喂对照组日粮和含花生仁(PS)、亚麻籽(LS)、葵花籽(SS)3种不同破碎油籽的日粮.结果表明:日粮添加不同油籽对绵羊瘤胃发酵功能没有影响,但添加油籽后提高了瘤胃内容物中cis-9,trans-11-C18:2、trans-11-C18:1的含量;试验2选用体重(18.4±0.7)kg生长期公羊(小尾寒羊)16只,随机分为4组,分别饲喂与试验1相同组分的日粮,结果表明:日粮添加不同油籽提高了绵羊背最长肌、皮下脂肪中cis-9,trans-11-C18:2、trans-11-C18:1的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但trans-10,cis-12-C18:2的含量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O.05);饲喂亚麻籽日粮的绵羊体组织含有较多,n-3氢化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体组织中△9-脱氢酶活性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日粮添加不同破碎油籽可以有效提高绵羊瘤胃内容物中trans-11-C18:1含量和体组织中cis-9,trans-11-C18:2、trans-11-C18:1含量,对体组织中△9-脱氢酶活性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5.
在日粮中添加一定水平的豆油和鱼油混合物(SFO)是增加羊奶中脂肪酸(FA)生物活性的一个有效营养策略。研究旨在探讨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SFO对奶的化学组成、FA含量以及血液中FA含量的影响。将奶山羊12只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饲粮中不添加豆油和鱼油,试验组在饲粮中添加豆油55.5 g·d-1·只-1和鱼油11.1 g·d-1·只-1。研究表明,添加SFO对产奶量和乳脂率没有影响;与对照组相比,血液中trans-11 C18:2(VA)、cis-9、trans-11 C18:2共轭亚油酸(CLA)、trans-10、cis-12、C18 2 CLA、C20 5n-3(EPA)和C22:6n-3(DHA)显著提高(P<0.05),而C14 0、C15 0、C16 0和C18 0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在饲料中添加SFO可以增加VA、cis-9、trans-11 C18:2 CLA、trans-10、cis-12、C18 2 CLA、EPA、DHA、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和n-3 FA的含量,降低了短链脂肪酸、中链脂肪酸的含量、饱和与不饱和的比例及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在羊饲粮(在精料中混有适当草料)中添加SFO可以提高奶中FA的含量。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日粮中添加富硒益生菌(SP)对山羊瘤胃发酵和瘤胃液脂肪酸含量变化的影响,以8头装有永久性瘘管的山羊为对象,采用4×4拉丁方设计,进行4期试验,每期15 d。日粮中分别添加0(对照)、8(LSP)、16(MSP)和32(HSP)mL.d-1的SP。结果表明:日粮添加SP能显著影响山羊瘤胃pH值(P<0.01)、总挥发性脂肪酸(P<0.05)、微生物蛋白(P<0.05)和trans11-C18∶1浓度(P<0.05);并有升高瘤胃乙酸比例(P=0.08)、α-C18∶3浓度(P=0.07)以及降低瘤胃丁酸比例(P=0.05)、氨氮浓度(P=0.08)的趋势。说明日粮添加SP对缓解瘤胃pH值的下降,促进瘤胃总挥发性脂肪酸的产生、微生物蛋白的合成和对氨氮的利用,以及提高瘤胃液α-C18∶3和共轭亚油酸前体trans11-C18∶1的含量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肉种鸡共轭亚油酸(CLA)饲粮中添加大豆油对其繁殖性能的影响,最终确定使CLA种蛋孵化率较好恢复的大豆油添加量。[方法]选36周龄健康肉种母鸡600只,种公鸡72只,分为6个组,每组设4个重复,每重复28只,其中母鸡25只,公鸡3只。第1组为对照组,饲喂普通饲粮,大豆添加量为0.5%,2~6组为试验组,饲喂分别补充0%、2%、4%、6%、8%大豆油的CLA饲粮(含0.5%CLA油),1~6组营养水平一致。测定种蛋的孵化率、蛋品质、蛋黄脂肪酸和抗氧化指标。[结果]2组受精蛋孵化能力基本丧失,种鸡CLA饲粮中补充不同比例的大豆油,受精蛋孵化率会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添加4%~5%的大豆油时,受精蛋孵化率能够较好恢复,大豆油的添加量为8%时,受精蛋孵化率并没有继续改善。各组的蛋品质没有显著差异(P0.05)。种蛋的脂肪酸构成发生显著改变,2组的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大于1组(P0.05),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低于1组(P0.05),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与1组差异不显著(P0.05),而C20∶4n6含量显著低于1组,CLA-C_9t_(11)、CLA-t_(10)c_(12)含量显著大于1组(P0.05);3、4、5、6组(添加0.5%CLA油+不同比例的大豆油)的上述饱和脂肪酸含量低于2组,且随着大豆油添加比例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单不饱和脂肪含量变化规律不明显,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逐渐增加。各组种蛋的抗氧化能力有显著差异,1组和4组总抗氧化能力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相应,种蛋中的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该研究中,种蛋的孵化率受种蛋中脂肪酸构成以及种蛋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添加适当的大豆油能调整种蛋脂肪酸的构成,从而使由CLA所致的种蛋孵化能力降低得到较好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试验旨在研究3个月每天等摩尔饲喂有机硒和无机硒对瘤胃内容物脂肪酸组成、瘤胃细菌和原生动物的影响。12只羊饲喂含有干草1 380 g·只-1DM和大麦450 g·只-1DM的基础日粮,基础日粮中含硒0.16 mg·kg-1DM。将羊随机分成3组,包括饲喂基础日粮(对照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无机硒0.4 mg·kg-1DM(Na2SeO3,ISe)、在基础日粮中添加有机硒0.4mg·kg-1DM(酵母硒,OSE)。测定瘤胃内容物(TRC)中脂肪酸(FA)含量、细菌数(BF)和纤毛原虫数(PF)。OSe组的TRC中C18:2cis-9,trans-11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α-亚麻酸浓度(C18:3 N 3;LNA)极显著增加(P0.01)。ISe组BF中肉豆蔻酸(C14:0;P0.05)、棕榈酸(P0.01)和中链脂肪酸(P0.01)含量下降,长链脂肪酸(P0.05)、硬脂酸(C18:0,P0.01)、花生酸(C20:0,P0.001)和山嵛酸(C22:0,P0.01)含量升高。OSe组BF的辛酸(C8:0,P0.001)、二十碳四烯酸(C20:4 n6,P0.01)、二十碳三烯酸(C20:3 n3,P0.01)浓度增加。ISe组PF的十二碳六烯酸(C22:6 n3)和tricosylic酸(C23:0,P0.05)含量下降。添加OSe可以增加LNA的含量(P0.01),降低棕榈油酸的含量(C16:1,P0.05)。结果表明,饲粮中添加OSe可以通过瘤胃微生物影响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特别是瘤胃纤毛虫,使多不饱和脂肪酸氢化成更饱和脂肪酸。  相似文献   

9.
研究3种生理调节剂对山羊瘤胃液中共轭亚油酸(CLA)前体反式油酸的积累与CLA含量的影响,选用8只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山羊,采用4×4拉丁方设计,试验设对照、葵花油、海南霉素和丙酮酸钙4个处理,每只山羊每天添喂剂量分别为0、0.3、0.05、0.05 g/kg体重。每两周采集瘤胃液样品,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分析瘤胃液中反式油酸、CLA含量及其他脂肪酸组成,并对CLA与反式油酸含量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3种生理调节剂都能在不同程度上提高C18∶1 trans-11(TVA)和CLA含量,其作用效果依次为葵花油>海南霉素>丙酮酸钙。瘤胃中TVA和CLA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  相似文献   

10.
该试验旨在研究在体外瘤胃培养液中添加十八碳多不饱和脂肪酸对瘤胃内微生物发酵特性、脂肪酸组成结构及SCD指数的影响。采集3头延边黄牛瘤胃液,与人工唾液按1∶1比例混合制成体外培养液。试验设对照组(CON,培养液)、亚油酸组(LA,培养液+60 mg亚油酸)和亚麻酸组(LNA,培养液+60 mg亚麻酸),每组设3个重复。结果表明:与CON组相比,LA组和LNA组12 h时丙酸含量显著上升(P0.05),2、6和12 h时不饱和脂肪酸(USFA)含量显著上调(P0.05)、饱和脂肪酸(SFA)显著下调(P0.05),ω-3、ω-6脂肪酸显著下调(P0.05),2 h时c9t11C18∶2/t11C18∶1比值显著提高(P0.05),6 h时c9C18∶1/C18∶0、c9t11C18∶2/t11C18∶1比值均显著提高(P0.05)。综上所述,在体外瘤胃培养液中添加LA、LNA对延边黄牛瘤胃微生物发酵有促进作用,改变了脂肪酸组成结构和SCD指数。  相似文献   

11.
全面系统地总结了哺乳动物显微受精的发展历史和现状,从注射部位、精子状态、精子发生、卵子状态、卵子激活等方面阐述了影响显微受精的主要因素,并指出了在我国开展显微受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试管开花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莹  林庆良 《北京农业》2007,(36):46-49
植物试管开花的研究越来越受关注,本文主要从不同外植体、植物激素、营养水平和环境因素4个方面说明对植物试管开花的影响及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盘锦冬季日光温室小气候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俊和 《农学学报》2015,5(11):113-117
为了进一步提高设施农业气象服务水平,对盘锦地区冬季日光温室小气候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天气条件下日光温室各月气温日变化趋势相似,均呈"单峰"曲线型。晴天和多云天气日光温室内相对湿度昼高夜低;阴天和雨雪天日光温室内相对湿度变化比较平稳。不同天气条件下冬季日光温室室内总辐射最大值出现月份不同,有无草帘对温室内总辐射值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4.
相思树种的体外繁殖及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从茎尖的培养、器官发生和体细胞胚胎发生3个方面详细综述了国内外近30年来相思树体外繁殖的研究进展,并分析总结了相思树基因工程育种的研究近况,从而提出了相思树体外繁殖及基因工程研究所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认为只有在阐明相思树体外再生的生化、生理机制的基础上,才能对其体外繁殖进行有效的控制,进而促进更多、更有价值的林木基因工程新品种的培育.   相似文献   

15.
我国苜蓿褐斑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苜蓿是农牧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牧草之一。苜蓿褐斑病是由苜蓿假盘菌引起的一种最常见的世界性豆科牧草病害,对它的研究多数集中于褐斑病的田间病情调查与病原菌的鉴定。近年来,由于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国内的研究者开始对褐斑病进行一些比较深入的研究,本文对苜蓿褐斑病的研究进展做一介绍,不仅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同时还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供我国有关的科技人员和生产参考。  相似文献   

16.
对适宜新辟桃园的除草剂品种进行了比较,筛选并研究了合理的混用技术。在所选的5 种药剂中,克芜踪的速效性最好,但持效期短。用20% 克芜踪3 000m l/hm 2 喷施,药后10天,杂草平均株防效和鲜重防效达91.1% 和96.2% ;药后15 天,杂草开始复生,防效下降;药后60 天株防效和鲜重防效降至35.4% 和67.7% 。草甘膦系列的除草净度高、防效持久,但药效发挥较缓慢。用41% 农达5 250m l/hm 2,药后20 天株防效和鲜重防效达90.7% 和93.1% ;药后60 天株防效和鲜重防效仍达94.0% 和93.7% 。克芜踪、草甘膦系列除草剂与禾耐斯(乙草胺)混配,能互补长短,提高药效。混用后,克芜踪防效提高2% ~8% ;农达、草甘膦防效提高2% ~5% 。人工锄草株防效和鲜重防效仅为70.6% 和84.1% ,且山地表土层松动后易造成水肥流失。  相似文献   

17.
我国苜蓿抗霜霉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霜霉病的症状和发生规律及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提出苜蓿霜霉病的防治更侧重于“防”,更依赖于科学的田间管理与草地利用等综合防治措施,即牧草混播、合理施肥、合理利用、搞好田间卫生、种子处理,最后指出了苜蓿育种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8.
2007年广西玉米引种试验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加快广西玉米新品种的推广步伐,2007年继续在我区玉米主产区对29个已通过外省审定的品种进行引种试验。结果表明,引入的新品种多数产量较高,但品质和综合抗性表现较差,其中耕源14、东单68号、郑单518、中单808和遵玉205等5个品种综合性状表现优良,通过了广西普通玉米品种引种试验,可在广西适宜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9.
我国干热蔗区是我国甘蔗糖业的重要生产基地,蔗区光热资源丰富,唯降水分布不均成为植蔗生产的主要限制因子;根据蔗区植蔗特点和甘蔗需水规律,苗期抗旱是干热蔗区抗旱植蔗的关键,保证较多的总苗数和足够的生长量是苗期抗旱植蔗需解决的关键技术难题,制定相应的苗期抗旱植蔗栽培技术措施是解决该难题的重要保障;该观点为我国干热蔗区植蔗生产、甘蔗引育种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0.
中国植物源农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与传统的化学农药相比,植物源农药具有低毒、低残留、环境友好等特点,因此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主要综述了中国几类主要的植物源农药(杀虫剂、杀螨剂、杀菌剂、除草剂)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前景,以期为今后植物源农药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