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2015年7月3日瑞金市出现暴雨,北部乡镇大暴雨,强降雨落区与"5·18"特大暴雨区域存在重叠,也是2015年来瑞金市出现的第3场暴雨天气过程。利用常规气象要素、物理量场、卫星云图资料和多普勒雷达资料,对这次强降水天气的影响系统等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此次强降水的发生具有明显的中小尺度特征,主要影响系统为高空低槽、低层切变线和西南急流。西南急流提供的良好水汽条件是产生短时强降水过程的重要条件;卫星云图上能清晰地分析出MCS云团影响区域,多普勒雷达基本反射率因子的形态、强度、移动方向等特征是强降水预报预警的关键点。  相似文献   

2.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今天,短时强降水、暴雨等自然灾害天气的发生对农业生产、社会发展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是由于暴雨灾害所带来的经济损失是无法估量的。鉴于此,针对地区进行气候暴雨研究尤为重要。例如一些气象学者针对暴雨监测预警系统、物理量诊断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下面文章将以常规气象资料、卫星云图等为依据,对2016年7月间发生在讷河市的暴雨天气过程进行探讨,此次研究的主要内容为强降水暴雨天气过程成因,已为今后暴雨预警系统建立提供可靠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3.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卫星云图、多普勒雷达资料,分析了2009年7月3日引发桂林市西部地区大面积地质灾害的天气成因。结果表明,低涡切变与西南急流的维持是造成这次灾害的前期气候背景;中尺度辐合天气系统、充沛水汽输送及辐合、低空急流的作用导致桂东北发生特大暴雨,是引发此次大面积地质灾害的直接天气原因。强降水发生时,卫星云图表现为带状较强云带;雷达回波呈典型椭圆形絮状短时暴雨回波,强度在40dBz左右,顶高在10km以下,VL在25kg/m^2以下,对流性不强,但有利于发生长时间的持续性降水。  相似文献   

4.
贾显锋  温水荣  朱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2):11347-11349,11355
[目的]分析2010年6月发生于广西中部的一次特大暴雨天气过程雷达回波特征。[方法]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自动站、多普勒雷达等资料,对2010年5月31日~6月1日发生在广西中部的一次特大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重点分析了天气雷达观测资料的特征,试图揭示强降水过程雷达回波特征。[结果]这次特大暴雨过程经历了多单体风暴向MCS的演变过程,超级单体和"列车效应"的存在是特大暴雨产生的主要原因;多单体回波质心在移动过程中沿其移动逆向依次伸展是这次强降水过程得以维持的关键因素;回波平均强度与降水量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强回波长时间呈准静止状态是强降水产生的有利条件;在径向速度图上,中尺度辐合线、逆风区以及中气旋的存在是判断强降水产生并维持的重要依据;雷达风廓线能较好地反映各层风的配置状况,是判断高空槽是否过境的有效工具。[结论]该研究为短时、临近天气预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2019年7月在江苏南通出现了一次特大暴雨,此次暴雨过程对当地农业造成了极大影响。本文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FY-2G风云卫星资料、自动气象观测站资料等监测数据,分析了特大暴雨成因及对农业的影响。结果表明:西风槽、中低层切变线和远距离热带风暴是造成特大暴雨的天气背景;一个由γ中尺度对流云团发展的β中尺度对流系统造成了强降水的产生;低层强锋生导致不稳定能量释放,是特大暴雨发生的触发机制。  相似文献   

6.
利用常规天气图和物理量场资料,从大尺度环流背景、降水天气影响系统、物理量场等方面,分析2008年8月21日发生在山东省济宁市的一次暴雨天气过程的成因。结果表明:此次暴雨天气是在有利的天气背景下发生的,是受西风槽和低空切变线共同影响形成的。低空急流为强降水的产生提供了充分的水汽条件。暴雨落区在水汽通量散度的辐合中心的左前方。卫星云图资料上暴雨云团的移动与天气系统的移动基本一致,切变线上云团发展迅速。  相似文献   

7.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中小尺度雨量站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NECP再分析资料分析2011年6月3~6日一次特大暴雨天气过程。此次强降水天气过程是由于高空低层东移,在中低层急流切变以及地面倒槽触发下引起的。暴雨发生时有充足的水汽通道和水汽辐合,并且有强烈的垂直上升运动,为暴雨的形成和维持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并用多家数值模式对本次预报进行检验。  相似文献   

8.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中小尺度雨量站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NECP再分析资料分析2011年6月3日到6日一次特大暴雨天气过程。此次强降水天气过程是由于高空低层东移,在中低层急流切变以及地面倒槽触发下引起的。暴雨发生时有充足的水汽通道和水汽辐合,并且有强烈的垂直上升运动,为暴雨的形成和维持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并对多家数值模式对本次预报进行检验  相似文献   

9.
一次局地暴雨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贵军  张晶  姚文  効碧鸿  张海英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6):16106-16109
利用MICAPS、天气雷达、卫星云图、加密自动站等常规资料以及NCEP提供的2010年7月12~13日每天4次的再分析资料,从大气环流形势、物理量诊断分析等方面对2010年7月13日营口南部到大连北部地区发生的一次局地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过程是夏季影响营口地区出现暴雨天气的一种常见的天气模型,高空有冷空气加强,低层切变线稳定少变,地面冷锋过境,这种高低空冷暖空气配合形成了此次强降水过程。  相似文献   

10.
刘青云 《北京农业》2014,(24):138-139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区域自动站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卫星云图等对海南省保亭县2013年7月28日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得出:高空短波槽、低层切变线及低涡是此次强降水天气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低涡系统不断加强且稳定少变,暴雨区位于高空冷温度槽及低空暖脊之间,水汽充沛,热量不稳定,有利于对流活动发生发展;中尺度对流复合体、线状回波带及回波带中超级单体形成“列车效应”,强降水时段回波顶高与强雷暴出现时段基本一致;而且红外云图中较宽广的低涡云系的发生演变过程与强降水过程的变化趋势也有很好的对应。  相似文献   

11.
利用卫星雷达资料、加密自动站雨情和实况资料,从环流形势、中尺度分析等方面对2015年8月3~4日辽宁省东南部强降水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过程是低涡、低空急流和低空切变线及蒙古气旋相互作用下形成的暴雨天气过程。从雷达产品的分析入手可以较早且较准确地发现强对流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提高短时强降水预报和预警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2.
乐静  胡启元 《安徽农业科学》2016,44(29):199-203
利用实况降水资料、MICAPS观测资料、风云卫星红外资料以及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从环流形势、影响系统、雷达回波等方面对2015年5月7日晚陕南中东部的一次区域性短时强降水过程成因进行了分析,探讨此次强降水过程的发生机制和预报指标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强降水过程发生在东亚一槽一脊的天气背景下,700和850 h Pa切变线叠加、地面存在冷锋和辐合线、低空西南暖湿气流强盛,为强降水过程提供了充足的水汽;高空急流配合低层中尺度切变线形成高层辐散、低层辐合形势,为短时强降水过程提供了充足的能量和动力。过程中水汽饱和程度迅速增大,在强烈垂直运动作用下强迫抬升凝结产生强降水,其中水汽主要来自落区上空空气中本身。雷达回波显示,过程中强回波区逐渐形成带状回波,所经过区域出现雷暴大风等灾害天气;同时强降水回波带(≥55 d BZ)在向东南平移的过程中,其自身也有从西南向东北方向的传播移动,造成洋县、旬阳、平利等站出现短时强降水。  相似文献   

13.
利用NCEP/NCAR(1°×1°)再分析资料和云南省怒江州105个自动站常规降水资料,从大尺度环流背景、水汽条件、动力条件和地形影响方面,对怒江州2016年"春汛"期2月21—22日和4月12日的2次强降水天气过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这2次强降水过程均由小波动东移造成,500 hPa西风气流强劲,700 hPa滇缅间形成强烈风速辐合,"0221"过程小波动移速缓慢,500 hPa风速和700 hPa辐合也比"0412"过程强,因此造成的降水强度更强,范围更广,影响更大。在2次强降水过程中,怒江北部一直都处于强水汽辐合带内,水汽条件较好,且在降水区对应低层为辐合、高层为强辐散,上升运动强烈,有利于强降水的发生和维持。怒江州处于滇缅过渡的迎风坡地带,怒江北部又处于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结合部的"喇叭口"地形底部,西移的系统和暖湿气流在"喇叭口"的引导下经迎风坡地形强迫抬升形成强降水,地形在这2次降水过程中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利用自动气象站资料、Micaps常规资料和T639资料等气象资料,通过天气学和天气动力诊断分析方法,对2017年7月15日周口强降水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副热带高压北抬、前期能量积蓄是这次强降水形成的主要环流背景;冷空气触发、低空急流配合切变线以及较强的垂直上升速度为此次降水过程提供了动力条件;西南急流带来的充沛水汽,为这次强降水发生提供了水汽条件。  相似文献   

15.
刘英杰  张奎松  王庆华  甄淑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19442-19445,19525
[目的]研究2010年8月3日晚至4日凌晨临沂一次局地大暴雨过程的成因。[方法]利用MICAPS天气图、NECP分析场实况资料、加密自动站资料和多普勒雷达产品等,从发生的天气背景、中小尺度特征以及中小尺度系统发生、发展物理机制等方面详细分析了2010年8月3日晚至4日凌晨临沂一次局地大暴雨、特大暴雨过程,探讨此次大暴雨过程的成因,并尝试从中找出一些短历时强降水发生的规律。[结果]此次局地大暴雨过程短时降水量大,局地性特点明显;主要影响系统为副热带高压、西风槽和地面中小尺度低压,是由不同尺度、不同高度的多个系统共同作用的结果。上冷下暖的不稳定层结蓄积了大量的不稳定能量,是强降水发生的基本条件;上空底层为辐合切变线,上空有一层深厚的西南—西北—偏东气流的垂直切变、湍流层;上下系统的共同作用触发了上升气流的产生,使不稳定能量得以释放;由于不稳定能量的释放,西北气流被切断消失后,上升气流使西南气流向上发展,与东风波相接形成新的垂直切变,是强降水持续时间较长的一个原因。副高边缘的西南气流是此次降水过程的水汽来源,为大暴雨的产生提供了充足的水汽供应。发展、增强中的系统会使系统的移动速度变慢,从而增大降水量,也是强降水维持时间较长的一个原因。[结论]该研究为今后的预报工作积累一定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ECP 1°×1°再分析资料、地面自动站降水实况资料以及FY-2E卫星云图资料等资料,从环流背景、形成机理和卫星云图特征等方面,对2010年8月8日~9日山东区域暴雨局部大暴雨过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中高纬度短波槽缓慢东移,副热带高压和地面气旋稳定维持,超低空气流发展强盛,是暴雨发生的有利大尺度环流背景;在中尺度回波团或回波带及中尺度对流云团的影响下产生暴雨;降水主要出现在对流云团生成,发展、成熟时期,短时强降水主要出现在对流云团西部、西南部,南部;超低空东南气流由于水汽输送路径短,对短时强降水发生十分有利;中尺度对流系统表现在整个对流层为上升运动.低层θse锋区不断增强为对流性强降水发生提供了有利的不稳定能量.  相似文献   

17.
何晓东  赵晓川  张红宇  王贵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342-12344,12360
[目的]分析营口地区一次暴雨过程中预报失误的原因。[方法]利用自动站降水资料和MICAPS资料,对2010年7月19~22日营口地区出现的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并利用雷达、云图资料和数值预报产品,分析了7月21日的预报失误原因。[结果]造成7月21日暴雨预报失误的主要原因是:①此次降水过程持续时间长,降水不连续且分布不均,21日的强降水与前2个时段的强降水不同,是局部短时强降水,此类降水预报难度大;②数值预报不稳定,误差大;③20日夜间已经出现强降水,与21日傍晚出现的强降水间隔时间不长,容易使预报员疏忽,并且在此期间雷达和云图的暂时静寂也形成了一定的干扰。对于暴雨预报的着眼点应该立足于数值预报的形势预报,而不应将注意力放在要素预报上;应坚持以形势分析判断为主,要素判断为辅的原则;对于强降水的预报,数值预报往往误差较大,不能盲信,预报员应根据经验对其进行正确的订正预报。[结论]该研究为暴雨的预报分析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利用常规观测和卫星云图资料,对2013年8月16日抚顺地区特大暴雨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500 h Pa副热带高压边缘高温高湿空气团与由短波槽输送的冷空气在抚顺地区交汇、地面蒙古气旋加强东移,为抚顺地区强降水过程提供了有利条件。低层强正涡度区、高层负涡度区,为抚顺地区强降水过程提供了有利的动力条件。随着高能锋区快速向东移动,抚顺地区强降水出现在假相当位温等值线密集的高能锋区南压过程中。长时间持续的90%以上的相对湿度场为暴雨过程提供了有利的水汽条件。"8.16"降水期间,共有4个对流云团的发生发展,表明此次抚顺强降水具有明显的中尺度特征。  相似文献   

19.
周武  叶树春  黄小丹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9):16365-16366,16504
利用NECP1°×1°的再分析资料、常规气象资料对2010年4月21~22日广东省的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过程是青藏高原不断有槽下滑影响广东,850hPa切变线西南气流提供强大水汽输送的环流背景下,受地面冷空气触发而产生。冷空气南下过程受南岭山脉阻挡,导致西南地区冷平流从两广交界地区进入广东,影响广东中部地区,导致这些地区的能量和水汽释放,造成强降水。冷空气向θse高值区渗透过程中,不稳定能量迅速被释放,触发强对流天气的发生,正好对应地面强降水位置。  相似文献   

20.
寇思聪  韩梅  魏海宁 《安徽农业科学》2013,(28):11461-11464,11556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加密自动站、卫星云图、雷达等资料,对2012年8月28~29日发生在本溪市的台风暴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受台风“布拉万”外围暖湿云系影响,这次降水过程有降水量大、稳定性降水和对流降水相结合、持续时间长等特点,降水整个过程中偏南急流的维持为此次降水提供了很好的水汽条件.冷空气的大肆侵入加剧了降水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