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白花泡桐种内多层次变异及其选择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白花泡桐50个种源580个家系进行了多水平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白花泡桐的生长性状、感病指数、冻害指数和地理分布关系密切,长江中下游的种源生长最好、东北部的种源冻害最轻,并且生长和冻害性状呈连续的地理变异趋势;丛枝病的感病指数与种源地理分布之间的关系不显著.生长、抗病能力和适应性状在种源间存在极显著的差异,一些种源内家系间的生长及冻害差异也十分明显.各性状的变异为种源间大于种源内家系间,并且家系内个体间也存在着丰富的变异.最后作者对白花泡桐进行了种源、家系、个体不同层次的选择.经选择所得的优良家系的树高、胸径、材积、感病指数和冻害指数的遗传增益分别达到17.06%,19.16%,43.11%,61.66%及108.23%.  相似文献   

2.
火炬松优良种源/家系的选择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以湿地松和马尾松为对照,对5年生火炬松的种源/家系的生长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火炬松的生长量远高于马尾松,较高于湿地松;火炬松的种源/家系间存在显著差异,各生长性状的遗传力较高。遗传变异系数也多在10%以上,且种源的各参数较高于家系;综合评定值位于前3位的种源依次为SC、ZJ和FJ;对家系的遗传距离进行了聚类分析,确定了5个极速生家系、8个较速生家系,其材积增益与湿地松相比分别为44%和14%。与马尾松相比分别为197%和136%。  相似文献   

3.
江西省湿地松优良家系的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湿地松种源、种间试验和湿地松种源试验基础上选择性引进了美国3个州种子园单亲子代111个,分别在江西省赣南、赣中、赣北进行多点多年份遗传测定,总面积40hm2,试验论证了湿地松树木改良进行多点家系选择的重要性。在科学实验基础上,赣南赣中各选出18个优良家系,赣北选出22个优良家系,平均遗传增益树高11.94%~22.97%,胸径12.83%~28.46%.全省选出优良单株150株,平均遗传增益树高20%~25.60%,胸径13.30%~15.80%.并注意适应性选择,选出适合全省推广的广谱型优良家系9个,平均遗传增益树高胸径都在10%以上。佛罗里达群体入选的优良家系占总入选的56.09%,说明该群体有广泛遗传基础,其增产潜力不可忽视。试验紧扣种源-群体-家系-单株,各层次的遗传差异、谱系关系较清楚,为今后江西省湿地松无亲缘关系优良家系间组配、控制授粉、多系测交、轮回选择、累加增益等高世代育种奠定理论、物质基础,符合当今世界多群体育种策略。  相似文献   

4.
火炬松的引种试验及种源—家系选择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对火炬松 8个种源、 1 9个 1代种子园优良家系 ,以湿地松和马尾松为对照在洋口林场进行引种栽培试验 ,结果表明 :火炬松的生长效果优于湿地松、马尾松 ;火炬松各种源、家系间在树高、胸径、材积和冠幅等调查性状上有着极显著的差异 ;家系各生长性状的相关性较强 ,遗传变异系数较大 ,家系的遗传力较高 .通过对参试种源、家系主成分值的综合评定和聚类分析 ,选出了 1个极优种源 ,4个较优种源和 3个极优良速生家系 ,8个较速生家系 ,与材积较高的对照树种湿地松相比 ,2类优良家系的材积遗传增益分别为 1 9.0 2 %和 6.86% .  相似文献   

5.
施肥管理对火炬松高生长和抗病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火炬松幼林进行7 种施肥管理试验表明: 不同的施肥管理措施对火炬松 (Pinustaeda) 幼林的高生长和抗病性产生显著差异. 施复合肥(尿素∶过磷酸钙∶氯化钾= 1∶6∶3)375kg/hm 2 可以极显著地促进火炬松幼林高生长; 同时施硼砂12.5kg/hm 2 可以大大增强其对枯梢病、赤枯病的抗病性. 感病指数与林木生长势呈密切负相关; 合理施肥可以促进林木生长而增强林木的抗病能力  相似文献   

6.
子代测定是林木抗病育种的一个必要环节,亲本的抗病性以及生长性状在子代会发生变异。本项研究对福建省湿地松抗褐斑病种子园8年生的6个单系和6年生的5个单系子代抗病性和生长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针叶感病率性状在各家系间呈极显著差异,抗病选育具有良好的效果。本试验选出的抗病性表现强(针叶感病率低于15%)且稳定的家系有32、8和10号,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武汉引种火炬松种源基本密度的变异与综合选择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13年炎生炬松18个种源间本材基本密度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其广义遗传力大于0.42,并随着树龄的增大而有加强的趋势。方差分析中种源、环境方差分量各占1/2,反映出遗传、环境对火炬松基本密度有着重要的影响。株内径向基本密度以递增模式为主,林木不同生长阶段基本密度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反映出早期测定是可行的。基本密度与种源原产地经度、纬度间相关系数很小,无明显的经向或纬向变异模式。种源内个体间基本密度的变  相似文献   

8.
松材线虫萎蔫病在中国南方林区流行的可能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人工接种松材线虫测定6个“北带”马尾松种源和2个“中带”马尾松种源的3-6年生苗的感病性。接种苗枯死率为37.5%至80%,与马尾松在全国现有疫区内普遍不同程序自然发病枯死的情况一致,7个种源接种苗的平均枯死率(53.5%)低于黑松对照(89.4%)。表明国内的马尾松种源对松材线虫中等或中等以上感病。测定国内重要疫区的5个代表性松材线虫虫株对8年生黑松和3年生马尾松苗的致病力,枯株率分别为90  相似文献   

9.
对东北地区落叶松枯梢病[Botryosphaerislaricina(Sawada)Snang]的寄主抗病性进行了系统研究,在抗病良种筛选研究中得出:(1)落叶松枯梢病多发生于6~25年生幼林和成林,不同品种、品系、种源的抗病性不同、同一品种、品系、种源的不同年龄、不同立地条件发病不同;(2)东北地区落叶松品种、品系抗病序列为日5、日5×兴12、日5×兴9、兴12×日5、兴6×兴9、日12、兴9×日76-2、长78-5、长78-15、兴13×兴9。长白落叶松种源抗病序列为小北湖、白刀山、白河、大石头、和龙、汪清、天桥岭、黄泥河;(3)综合抗性、生长量、形质三项指标.筛选出日×兴、兴×日、日×长、日5×兴12、兴12×日55个品系为抗病优良品系,小北湖长白落叶松为抗病良种种源。在抗病机制研究中确定了当年枝梢钾、锰含量低时则抗病,健康落叶松品种、品系的过氧化物同工酶(POD)与抗病性关系不明确,但患病后POD则发生一系列变化。  相似文献   

10.
在全国火炬松种源试验的基础上,对福建省1996年引种的火炬松家系进行速生性和抗病性综合评价。由遗传增益可知,引种火炬松家系的平均生长表现优于早期引进树种湿地松和当地树种马尾松。方差及遗传参数分析表明,树高、胸径、冠幅、材积、松赤枯病和松落针病等性状在家系间均达显著水平,各生长性状的遗传力均在0.50以上,病害则受中度偏下的遗传力所控制。各生长因子及冠幅间呈极显著正相关,松赤枯病和松褐斑病处于发病初期,还没有对生长造成显著负影响,松落针病与各生长因子呈显著负相关。运用遗传距离分析的方法,根据主成分值综合选出了23、24、22、20、25号5个优良家系,其速生性极好,极抗松落针病,较抗松赤枯病和松褐斑病。  相似文献   

11.
火炬松遗传资源林的生长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火炬松原产地耐寒与一般两类基因资源林的生长表现研究结果表明 ,前者保存率高 ,适应性强 ,生长均匀 ,差异不显著 ;后者则相反 ,保存率较低 ,生长优劣悬殊 ,差异显著 ,优于我国早年引入的种批 ,为重要的遗传改良资源 ,其中有 10个编号较优良 ,它们多产自美国东南沿海 ,尤其是墨西哥湾各州 在 31.3%入选率下 ,材积相对遗传增益大 2 0 .84% ;2~ 5株小样求得的生长早 晚相关趋势与前人研究一致 ,唯确定程度略低  相似文献   

12.
在福建省大田梅林国有林场连续4年调查火炬松×马尾松、湿地松×马尾松杂种F<,1>代以及马尾松纯种苗木造林早期生长情况,结果表明:幼树存活率在造林4年后趋于稳定,且火炬松×马尾松杂种F<,1>存活率高于湿地松×马尾松.火炬松×马尾松、湿地松×马尾松杂种F<,1>代和马尾松纯种3个树种4年生以下(含4年生)幼树的平均地径(...  相似文献   

13.
火炬松引种家系遗传测定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对美国火炬松第一代实生种子园改良种子 7个引进家系开展 8a遗传测定结果揭示 ,火炬松引进家系间在树高、胸径、材积等调查性状上有着极显著的差异 .多点方差分析表明 ,火炬松家系在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性状上 ,基因型主效应、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以及地点效应均达到极显著水平 ,基因型×环境互作分量略大于基因型分量 ,而地点的效应最明显 .可见火炬松家系对地域的条件的要求较高 ,应选择较好的立地栽培 .通过对火炬松参试家系的综合评价 ,评出速生、稳定、较抗病的家系有 7- 69、 8- 74、 8- 1 0 4、 8- 37,其中 7- 69、 8- 74两个家系最好 ,可供生产上推广及作为将来遗传育种优良材料 .7个参试的家系全部比当地马尾松生长快 ,平均材积遗传增益为 62 .74%,其中最好的两个家系平均材积遗传增益为 72 .34%,实际增益达 1 1 6.67%;与火炬松商品种比 ,材积遗传增益为 1 9.2 0 %  相似文献   

14.
不同密度火炬松林生物量及其分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根据不同密度林分的资料,用"相对生长测定法"(Allometricmethod),对下蜀森林生态定位站9年生火炬松人工林的生物量进行了测定,比较了不同密度火炬松林分的生物量及其在各组分间的分配.结果表明,合理密植能够提高火炬松林的生物量,但过密的效果则适得其反;下蜀生态定位站9年生火炬松人工林现存量为49.28~78.79t/hm2,净生产力为15.57~25.58t·hm-2·a-1;生物量各组分的分配,干、枝、叶、根分别为42%,21%,12%和24%;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随年龄增加而增加,连年生长量一直大于平均生长量,林分处于速生阶段.  相似文献   

15.
湿地松粉蚧为害对湿地松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林木被害状划分湿地松的受害等级,并在此基础上测定了湿地松受害后的生长情况。结果显示,严重受害林分主梢、侧梢生长分别下降23.7%和25.8%,严重被害木树高,胸径、当年生地叶鲜重、材积生长分别下降26.8%、30.3%、47.6%和335%,对粉蚧侵入后连续5年的材积测定表明,第2年和第3年材积生长显著下降,第5年受害较轻,5年材积累计损失3.964m^3/hm^2。  相似文献   

16.
火炬松引种家系的遗传变异及速生稳定性综合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国内早期引种的湿地松Pinus elliottii和福建乡土树种马尾松Pinus mnssoniana为对照,对从美国种子园引种的21个火炬松Pinus taeda家系及国内早期引种种子园采种的4个火炬松家系进行遗传变异研究.结果表明:火炬松在福建省的总体生长表现优于对照湿地松和福建乡土树种马尾松,树高、胸径、材积等性状在家系间差异显著,且受中等以上遗传力所控制,遗传变异系数多在4.5%以上.火炬松生长性状5年生生长量的家系方差、地点方差和基因型与地点互作方差均达显著水平.通过对生产力指数和回归系数进行二维散点图聚类分析,最终确定25、19、18号家系为速生平均稳定家系,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可在造林区普遍推广;20、17、23、24、22、16号家系为速生不稳定家系.特别适应于优良环境。  相似文献   

17.
马尾松与黑松种源核型和模糊聚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通过对马尾松与黑松种间和种源间的核型分析和模糊聚类,分析了这两种松树及它们种源的核型变异情况、进化途径,为马尾松与黑松的细胞学分类、遗传育种及系统进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松苗猝倒病病原菌鉴定与生物学特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来自湖北省不同地区的湿地松苗圃猝倒病痛原进行了分离鉴定,并对病原菌的致病性、培养性状及相关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湿地松猝倒病的病原菌之一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oxysporum Schl.).该菌的生长温度范围为10~35℃,最适温度为25~30℃;病菌生长的pH值范围是2-13,最适宜pH值范围是4~11;以可溶性淀粉为碳源,硝酸钠或硝酸钾为氮源有利于菌丝生长;光照时菌丝生长发育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主成分聚类在火炬松种子园疏伐中的运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结果表明,主成分聚类适于作无性系优劣综合评价.对45个无性系作主成分聚类,将第Ⅳ类最劣的系号伐除后,选择出的群体平均单株材积生长量提高7.5%、产果量提高35.5%.发现聚类号中属遗传型优秀者,大部分都落在表型优良的类别中,为没有子代测定资料的种子园的表型疏伐去劣提供了理论上的佐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