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常规观测资料等,对2015年7月与2014年6月阜新市2次强对流天气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015年7月4日强对流低层暖空气上有高空冷空气叠加,为对流天气提供了有利条件,2014年6月26日强对流天气主要是西南气流在逐渐向东北地区输送暖湿能量,阜新市恰好位于水汽辐合区内,有利于强对流天气的出现;6月26日低层处和中高层的水汽条件都要明显好于2015年7月4日;通过对比2次强对流天气的不稳定条件,得出两者之间的不稳定能量、K指数以及抬升指数之间没有太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对2007年8月17日海林市北部的个别乡镇出现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作了具体分析,探讨在盛夏季节强对流天气造成局地小范围暴雨发生发展的条件。  相似文献   

3.
利用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地面常规观测资料和雷达产品,分析了2020年6月5日克拉玛依市一次强对流天气.结果表明:西伯利亚低槽、低层垂直风切变和中层冷空气是此次过程的主要天气系统,雷达回波的演变发展与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发展相吻合,是能开展强对流天气预测预报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4.
对2014年7月8日和8月5日白城市2次强对流雷达回波资料和二次产品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这2次强对流天气过程虽然很难预测,但是从雷达资料中还是可以得出一定的预报特征:该风暴具有明显"V"型缺口特征,预示风暴中可能有大冰雹生成;通过分析垂直液态含水量的大值区,为预测冰雹落区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冰雹指数对强对流天气的预报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利用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MM5模式资料对2005年4月20日发生在江苏境内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讨论了这次强对流天气的成因,并结合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及模式资料,对强风暴系统的特征及其演变进行了较详细的描述,揭示出强风暴云体内部动力场的结构特征,为分析和预报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发展提供了一些可参考的信息。  相似文献   

6.
以重庆市为例,探讨了区域性强对流天气类型组合的判定标准及其综合危险度评价模型。利用19812014年重庆市52次区域性强对流天气过程资料,采用加权综合评价方法,按区域性强对流天气类型组合,分2个层次,评价区域性强对流天气类型组合综合危险度,并根据百分位法确定区域性强对流天气类型组合综合危险度等级。结果表明:根据区域性强对流天气类型组合判定标准,重庆市区域性强对流天气类型组合分为区域性大风冰雹短时强降水、区域性大风冰雹、区域性短时强降水大风和区域性短时强降水等4类,它们的综合危险度与区域性强对流天气过程中每一种区域性强对流天气的强度和覆盖范围呈正比。重庆市52次区域性强对流天气类型组合综合危险度的评价结果客观、准确性较高;评价方法简单易行,可满足区域性强对流天气灾后快速评价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李春娥  牛乐田  胡伟  张亚婷 《安徽农业科学》2014,42(36):12998-13000
通过对2013年7月31日夜间咸阳市出现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分析,发现强对流天气的发生与高、低空环流形势的有利配置密切相关,高低空干湿区的重叠对强流天气落区的预报有较好的指示意义;高低空急流是触发强对流天气发生的潜势不稳定能量;地面场上辐合区形成及冷空气的入侵,非山区站风速的突增,为强对流的发生提供预示作用;超级对流单体的增强是强对流天气发生的直接原因;带状回波的发展,增强引发了这次强对流天气.  相似文献   

8.
常州市夏季强对流天气过程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正翠  钱玮  史裕琴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2):13606-13609,13643
2009年6月4和5日常州市的2次强对流天气过程是由同一东北冷涡后部冷空气南下造成的,但2次产生的天气实况差异较大。利用1°×1°NCEP/NCAR再分析资料、常规气象资料、自动站资料和多普勒雷达资料,对这2次天气过程的环流形势、热力和动力条件等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同一东北冷涡天气背景下,由于中低层温湿场配置不同、中低层系统不同、能量上的差异等,导致常州市天气不同;强对流天气与θse高能区和不稳定区、K指数场的高值区、地面中尺度辐合线或中尺度气旋、强上升运动、较好的散度场配置、比湿场的大值区及风速风向的较强垂直切变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9.
分析石河子垦区南山一带2007年7月3日强对流冰雹天气过程的多普勒雷达常规产品和导出产品。结果表明,在有利的大尺度条件下,产生的2个中-γ尺度系统直接导致此次石河子市南山一带强对流冰雹天气过程。多普勒雷达回波强度变化、速度场、回波顶高、垂直累积液态水的质量分数对这次强对流冰雹天气具有相当好的临近预警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刘玉明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2):10416-10417,10420
利用地面和探空资料,对2005年3月22日广东省一次集强降水、雷雨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为一体的长达300 km的飑线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这次强对流天气过程具有形成时间短、移动速度快、影响范围广和强度强,伴随的天气也复杂多样等特点;两广临近地区的探空资料所显示参数指标信息,对这次强对流天气过程有着明显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