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汪倩  丰浪  刘智俊  成永旭 《广东农业科学》2012,39(15):147-149,前插2
通过在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卵巢发育期间投喂添加半纯化鱼油配制的含不同比例DHA/EPA(0.39、1.24、2.19、2.89)的饲料,并以投喂新鲜缢蛏作为对照,研究了不同饲料组喂养的三疣梭子蟹的肝胰腺组织学差异。结果表明,饲料中DHA/EPA能显著影响三疣梭子蟹的肝胰腺指数(HIS)和肝胰腺细胞的组成,随着DHA/EPA的升高,HSI先升高后下降,同时肝胰腺中R细胞所占比例也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而B细胞所占比例随DHA/EPA升高而升高,在Diet4组达到最大值。当DHA/EPA比例为2左右(Diet3组)时,卵巢发育最好,肝胰腺指数最大,最有利于营养物质储存。  相似文献   

2.
用塑料围网将一个池塘分隔成6个100 m2的小池塘,每池放养100只体质量为(10.01±1.02)g的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分别投喂配合饲料和杂鱼,每种饲料设3个重复.养殖180 d后随机采样,称量体质量,测量壳长和壳宽,计算肝胰腺指数、性腺指数、出肉率、肌肉营养成分和消化道消化酶活性.结果表明:投喂两种饲料的中华绒螯蟹的体质量、肝胰腺指数、性腺指数、出肉率、壳长、壳宽及肌肉中的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以配合饲料替代杂鱼对中华绒螯蟹的生长无明显影响;配合饲料组蟹胃的类胰蛋白酶和肠的脂肪酶活性显著高于杂鱼组(P<0.05),杂鱼组蟹肠的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配合饲料组(P<0.05),两种饲料对蟹消化道其他各部位消化酶的活性均无显著性影响(P>0.05).  相似文献   

3.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繁育亲蟹规格及其子代的生产性能是其产业上的热点问题。本研究应用个体生长测定法和代谢组学技术,研究了当前生产上3种主要育苗亲蟹规格(母本200~250g,父本300~350g;母本250~300g,父本350~400g;母本300g以上,父本400g以上)繁殖子代(规格A、规格B和规格C)的蜕壳与生长特性、肠道微生物菌群和肝胰腺代谢物的组成差异。结果发现:在2次个体蜕壳与生长测定中,规格C的生长性能优于其他两种规格,但3种规格子代相互间的蜕壳增重率、蜕壳间隔、肥满度、肝胰腺指数和肌肉指数均不存在显著差异。肠道菌群结果表明:α多样性指数均显示规格A低于其他两种规格,但3规格相互间无显著差异,而主坐标分析(PCoA)显示3种规格肠道菌群在属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肝胰腺的代谢组学分析显示,规格A与B间共有100种差异代谢物,规格B与C间共有77种差异代谢物,规格A与C间共有79种差异代谢物。对差异肠道菌群和差异代谢物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规格A的代谢物生物喋呤与副梭菌属呈显著正相关;规格B的代谢物N-乙酰-D-甘露糖胺分别与硝基螺菌门、硝化螺菌属呈显著负相关;规格C的代谢物四氢二吡啶甲酸盐与乳酸菌属呈显著负相关。本研究结果初步表明:不同亲蟹规格子代在生长性能、肠道微生物菌群和肝胰腺代谢物组成方面表现出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4.
饵料对雌中华绒螯蟹可食部分含量和体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240 d养殖试验,研究了不同饵料对不同育成规格的中华绒螯蟹雌蟹可食部分含量和体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投喂不同饵料的不同育成规格中华绒螯蟹雌蟹肝胰腺指数、性腺指数和出肉率差异不显著(P>0.05)。肌肉营养成分测定表明:不同育成规格和饵料肌肉粗脂肪、水分和粗灰分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配合饲料组雌蟹粗蛋白含量中规格显著高于小规格(P<0.05),而杂鱼组雌蟹粗蛋白含量小规格显著高于大规格(P<0.05);不同饵料相同育成规格粗蛋白含量,小规格杂鱼组显著高于配合饲料组(P<0.05)。肝胰腺营养成分测定表明:不同育成规格和饵料肝胰腺粗蛋白、水分和粗灰分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配合饲料组雌蟹粗脂肪含量小规格和中规格显著高于大规格(P<0.05),而杂鱼组雌蟹粗脂肪含量小规格和大规格显著高于中规格(P<0.05);不同饵料3种育成规格粗脂肪含量,杂鱼组显著高于配合饲料组(P<0.05)。卵巢营养成分测定表明:不同育成规格和饵料粗蛋白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配合饲料组3种规格水分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粗脂肪含量随着规格增大显著递减(P<0.05),粗灰分含量大规格显著高于中规格和小规格(P<0.05);杂鱼组粗脂肪含量大规格显著低于小规格(P<0.05);不同饵料相同育成规格间,小规格水分含量配合饲料组显著高于杂鱼组(P<0.05),3种规格粗脂肪含量杂鱼组显著高于配合饲料组(P<0.05)。总体实验结果表明,投喂不同饵料以及不同育成规格中华绒螯蟹雌蟹可食部分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相同饵料不同规格以及相同育成规格不同饵料组可食部分营养成分含量有一定差异(P>0.05或P<0.05)。研究亮点:目前国内外有关饵料对不同育成规格的中华绒螯蟹可食部分含量以及体成分影响的比较研究较少。本文以中华绒螯蟹雌蟹为研究对象,分析投喂基础饲料添加3%的全豆油的配合饲料和冰鲜野杂鱼对不同育成规格雌蟹可食部分含量和体成分的影响,为市场购蟹提供指导,也为中华绒螯蟹配合饲料的研发和推广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5.
测定了海州湾、辽东湾、舟山沿海和莱州湾4个野生群体三疣梭子蟹(Porttmus tritubercalatus)的血淋巴、肌肉和肝胰腺组织中的抗氧化及其它与非特异性免疫相关的酶活指标,并对这些指标在不同群体间的差异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海州湾群体的三疣梭子蟹肝胰腺SOD酶活显著高于莱州湾群体(P<0.05).而与其它两个群体差异不显著;而血淋巴和肌肉组织SOD酶活各个群体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海州湾群体血淋巴和肝胰腺组织GSH-px酶活显著高于莱州湾群体(P<0.05),而与其它群体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地理群体三疣梭子蟹各体组织中MDA含量、LSZ和ALP酶活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笔者全面比较了4个地理群体三疣梭子蟹免疫相关酶活指标的差异,揭示了不同地理群体三疣梭子蟹免疫、抗病能力差异的内在因素.  相似文献   

6.
实验通过定时定点采样,对同种规格莱茵种群和长江种群的子一代中华绒螯蟹性腺发育及相关生物学指数变化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1) 子一代莱茵蟹和长江蟹养殖群体在同样的养殖条件下性腺指数(GSI)变化规律几乎一致, 只是在11月份以前子一代莱茵蟹雌体的GSI略高于长江蟹,莱茵蟹性腺发育时间比长江蟹早;2) 无论子一代莱茵蟹还是长江蟹,其性腺快速发育期间, 雌体肝胰腺中的干物质含量显著下降(P<0.05) , 雄体肝胰腺中的干物质含量变化不显著(P>0.05);3 )两种群中华绒螯蟹雌体性腺发育过程中卵巢指数和干重显著上升,肝胰腺指数和干重显著下降,它们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R2=0.95);雄蟹性腺发育过程中精巢指数和干重显著上升,但是肝胰腺指数和干重几乎不变;4)在性腺快速发育之前, 生殖蜕壳以后(9.8-9.28)阶段,无论子一代莱茵蟹还是长江蟹,肝胰腺指数,出肉率都显著上升,说明此阶段是河蟹育肥的关键阶段.  相似文献   

7.
实验通过定时定点采样,对同种规格莱茵种群和长江种群的子一代中华绒螯蟹性腺发育及相关生物学指数变化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1) 子一代莱茵蟹和长江蟹养殖群体在同样的养殖条件下性腺指数(GSI)变化规律几乎一致, 只是在11月份以前子一代莱茵蟹雌体的GSI略高于长江蟹,莱茵蟹性腺发育时间比长江蟹早;2) 无论子一代莱茵蟹还是长江蟹,其性腺快速发育期间, 雌体肝胰腺中的干物质含量显著下降(P<0.05) , 雄体肝胰腺中的干物质含量变化不显著(P>0.05);3 )两种群中华绒螯蟹雌体性腺发育过程中卵巢指数和干重显著上升,肝胰腺指数和干重显著下降,它们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R2=0.95);雄蟹性腺发育过程中精巢指数和干重显著上升,但是肝胰腺指数和干重几乎不变;4)在性腺快速发育之前, 生殖蜕壳以后(9.8-9.28)阶段,无论子一代莱茵蟹还是长江蟹,肝胰腺指数,出肉率都显著上升,说明此阶段是河蟹育肥的关键阶段.  相似文献   

8.
以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幼蟹为研究对象,研究短期饥饿对其生化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三疣梭子蟹幼蟹粗蛋白、粗脂肪、糖类的含量和能值均逐渐减少,而水分的含量逐渐增加.试验初期粗蛋白、粗脂肪和糖类的相对损失率最大的为粗脂肪,粗蛋白和糖类次之,且粗脂肪降幅高峰的出现时段早于粗蛋白和糖类,饥饿期间三疣梭子蟹幼蟹首先主要利用粗脂肪提供能量,然后才是粗蛋白和糖类.试验期间粗蛋白、粗脂肪、糖类的质量分数和能值的变化与饥饿时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粗蛋白、粗脂肪和糖类的质量分数变化与能值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表明蛋白质是影响饥饿期间三疣梭子蟹幼蟹肌肉能值变化的主要物质.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饵料种类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脂肪酸组成及打斗行为的影响,以150只体质量为(55.00±3.09)g的中华绒螯蟹雌性成蟹为研究对象,分别投喂粗饲料、动物性饵料(冰鲜鱼、蛤)和配合饲料,养殖45 d后,利用气相色谱仪检测其肌肉、肝胰腺和性腺脂肪酸组成,并采用连续摄像观察法对不同饵料组内和组间中华绒螯蟹的打斗行为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在中华绒螯蟹肌肉、性腺和肝胰腺组织中分别检测到11、15、17种脂肪酸,其中肌肉中主要脂肪酸为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肝胰腺和性腺中主要脂肪酸均为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C_(18∶1n8)、C_(18∶2n6c)、C_(16∶0)为中华绒螯蟹体内含量最高的脂肪酸;肝胰腺和性腺中动物性饵料组C_(22∶6n3)(DHA)含量显著高于粗饲料和配合饲料组(P0.05),性腺中配合饲料组C_(20∶5n3)(EPA)含量最高(P0.05);配合饲料组肌肉中的∑n-3PUFA/∑n-6PUFA值显著高于粗饲料组和动物性饵料组(P0.05),具有更高的脂肪酸营养价值;在同种饲料组内打斗中,配合饲料组中华绒螯蟹打斗次数和打斗时长均为最高(P0.05);不同饵料组间打斗中,粗饲料投喂下的中华绒螯蟹更具攻击性,其与动物性饵料和配合饲料组的打斗中,其打斗次数、争斗发起次数和打斗时长均为最高(P0.05)。研究表明,配合饲料组投喂下的中华绒螯蟹比粗饲料和动物性饵料组具有更高的脂肪酸营养价值,且攻击性也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0.
在室内条件下研究了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幼蟹对维生素A的适宜需要量.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5 000、10 000、20 000、40 000、80 000、160 000和320 000 IU/kg的维生素A,得到8种等氮等能的半精制饲料,投喂体重为(1.54±0.45) g的幼蟹10周.结果表明,随着饲料中维生素A添加量的提高,幼蟹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先升高后降低,当维生素A添加量为80 000 IU/kg时,幼蟹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最高,分别为82.23%和0.86%;饲料效率随着饲料中维生素A添加量的升高先升高后降低,当添加量为40 000 IU/kg时饲料效率最高;饲料中维生素A添加量为320 000 IU/kg时,蟹体粗脂肪的含量达到最高,并显著高于其他各试验组(P<0.05);肝胰腺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随着饲料中维生素A添加量的升高先在一定水平波动,而后明显下降并在较低水平波动;投喂不同维生素A添加量饲料对中华绒螯蟹眼中维生素A的含量没有显著的影响.结果提示,饲料中添加适量的维生素A,可以促进中华绒螯蟹的生长,降低饲料系数,并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非特异性免疫能力.采用Broken-line模型分析得出中华绒螯蟹幼蟹对维生素A的适宜需要量为69 740~70 770 IU/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