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伴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的日益扩大,甘肃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趋向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发展性转移、组织化转移、异地转移趋势明显,青壮年劳动力、知识技能型劳动力日益成为转移的主体。甘肃省农村劳动力转移趋向的变化,对农村社会发展带来了一系列影响。  相似文献   

2.
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相对较低,劳动力市场发育迟缓,非农产业就业岗位缺乏,信息闭塞,有效的制度供给缺乏,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组织化程度较低,是甘肃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障碍。本文从加强制度创新、强化教育培训,健全服务体系和促进科技进步等方面入手,提出了加快甘肃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甘肃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规模和范围在逐年扩大,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支持。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是促进农村劳动力有效转移的思想基础。通过挖掘农业内部就业潜力,提高农业吸纳农村劳动力的能力;壮大农村非农产业,增强农村内部吸纳劳动力的能力;积极发展小城镇建设,拓展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空间;有组织地进行劳务输出,实施农村劳动力的异地转移;加强劳务协作工作,积极开拓劳动力转移的国内外市场等是甘肃省劳动力转移的良好路径选择,规范制度,健全机构,提高劳动力转移的服务水平是甘肃省劳动力转移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4.
甘肃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规模和范围在逐年扩大,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支持。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是促进农村劳动力有效转移的思想基础。通过挖掘农业内部就业潜力,提高农业吸纳农村劳动力的能力;壮大农村非农产业,增强农村内部吸纳劳动力的能力:积极发展小城镇建设,拓展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空间;有组织地进行劳务输出,实施农村劳动力的异地转移;加强劳务协作工作,积极开拓劳动力转移的国内外市场等是甘肃省劳动力转移的良好路径选择,规范制度,健全机构,提高劳动力转移的服务水平是甘肃省劳动力转移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5.
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存在与沿海城市“民工荒”同时存在的问题已经成为目前的一个焦点问题。清楚认识甘肃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经济效应和加快劳动力转移也显得尤为重要。作者从定性和定量的视角分析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转移的经济效应,并结合近年来甘肃省劳动力转移的特点提出加快甘肃省劳动力转移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田万慧  王生林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928-930,933
以甘肃省统计数据和3个典型贫困县的5镇、4乡,87个行政村的抽样调查资料为依据,从分析甘肃省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的基本情况入手,探讨了甘肃省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总体状况和特征.并提出促进甘肃省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调整农业内部结构,继续发挥农业吸纳农村劳动力蓄水池的作用;继续扶持与引导乡镇企业的发展,提高其就业容量;积极而稳步地发展小城镇建设,拓展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空间;有组织地进行劳务输出.  相似文献   

7.
张建强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0):9776-9777
甘肃省礼县是典型的欠发达地区山区县,县域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着许多突出问题,而这些问题主要是由于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滞留于农村而引起的。只有通过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才能减轻农村人口资源环境的压力,增加农民收入,从而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分析认为,现阶段农村劳动力主要采取劳务输出的方式向大中城市转移,但是劳动力转移的最终去向应是县域中小城镇。  相似文献   

8.
甘肃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静  杨林娟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8):4391-4393,4396
从甘肃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出发,揭示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在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提高转移劳动力素质、完善相关制度政策、建立多元化的劳动力市场、加大对转移劳动力的培训、加快小城镇建设等建议。  相似文献   

9.
从劳动力转移的流向分布、行业分布、转移劳动力的性别情况、收入情况、社会保障情况等几个方面总结了安徽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概括其主要特征,最后提出了促进安徽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以福建农村劳动力转移总体状况为切入点,具体联系福建农村劳动力规模和行业的分布、劳动适龄人口的迁移、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途径等基本分析,来认识福建农村劳动力转移进入加速时期的内涵和特征及其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甘肃是一个农业大省,农村人口占全省人口的70%以上。农民问题始终是甘肃农业发展的根本问题,而农村富余劳动力难以有效转移,是制约解决整个"三农"问题的瓶颈。如何科学地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转移模式是否选择得当,是影响转移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分析了国内外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甘肃在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输出转移上应采取的模式,以实现甘肃省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目的,从而促进甘肃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2.
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问题一直是困扰贵州省农村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笔者通过对贵州省农村劳动力现状的分析,指出农村劳动力外出转移所带来的如促进农民增收、抑制城乡差距扩大、减轻对土地的压力、提高了农村劳动者素质等积极影响;同时也分析了不利因素的影响如经济水平低下、城镇化发展滞后、劳动者素质偏低、保守的文化、政策和体制的制约等。提出了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完善劳动力转移市场、加快制订劳动法、进行体制创新等改善农村劳动力外出的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对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要素进行了量化分析,结果显示:第三产业发展不足,尤其是其内部构成不合理所导致的就业机会不随产值同比增加,是制约河南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最主要因素。提出了应通过合理发展第三产业以促进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聊城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介绍国内外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研究理论的基础上,以聊城市为中小城市的代表,从劳动力转移总量、劳动力构成状况、劳动力区域流向、劳动力行业选择、用工报酬和务工收益5个方面探讨了聊城市劳动力转移情况。结合聊城市劳动地转移状况,分析了劳动力转移的社会效益——正效益和负效益。从正效益方面分析,对流入地(城市)而言,外来劳动力是城市重要的建设者之一,填补了城市的结构性劳动力缺失,为城镇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对流出地(农村)而言,剩余劳动力的流出减轻了农村的就业压力。增加了农户收入,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从负效益方面分析,对流入地(城市)而言,大量的劳动力涌进城市给城市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带来了压力,使城市的不稳定因素增加,给城市的管理带来了压力;对流出地(农村)而言,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流出,留守人员大多数是老弱病残或者缺乏一技之长,给农业的发展留下了隐患。运用推拉理论分析了影响劳动力转移的社会经济因素,提出了改革户籍管理制度、提高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等方面的对策建议,以期促进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和谐发展,为聊城市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5.
陈良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7):5302-5303,5307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面对的问题。通过对苏北农村劳动力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其在总量,劳动者素质,农村二、三产业发展,制度政策等方面存在一系列问题。应以就地转移和异地输出相结合,把推进城市化进程,提升农村工业化和产业化水平,提高劳动力素质,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组织化作为推动苏北劳动力转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通过测算农村劳动力转移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可以佐证农村劳动力转移对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起到的积极作用,凸显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的意义,推动政府加大扶持力度,扩大劳动力转移的规模和档次。以黑龙江省农村劳动力相关数据为依托,在梳理研究黑龙江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基础上,采用直接测量和模型测算两种方法估算农村劳动力转移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测算结果分别达到23%和25.2%,相差不大,表明农村劳动力转移对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明显,今后要更加重视引导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强工作力度,并提出推动劳动力转移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7.
赵财  景锐  张有富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3):6205-6207
通过对全国各省2000-2005年的国民收入增量和国民收入中各产业所占比重的增量两类指标的分析,结果表明:劳动力转移与区域经济发展结构因素有一定的相关性,进而比较分析了甘肃省与全国劳动力的产业分布以及产业劳动力结构与产值偏离度等指标,得出:改革开放以来,甘肃省大量的劳动力还滞留在第一产业中,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所接纳劳动力的能力要弱于全国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18.
农村劳动力转移一直在安徽省长期存在,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很多,既有国家政策的影响,也有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更有个人因素等。而产业结构对农村劳动力转移也起着很大的作用,尤其是构成产业结构中的相关指标如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建筑业、第三产业总值、农用机械总动力、城镇化水平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等因素影响明显,这些因素中除第一产业外,其他因素都对农村劳动力转移起到正面的影响,因而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城镇工业、建筑业、特别是第三产业能够促使安徽省农村劳动力实现更加合理化的转移。  相似文献   

19.
河北省景县农村劳动力转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景县的概况,从河北省景县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