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索谷子在不同播种密度条件下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变化情况。[方法]以长生13为材料,设置60万、57万、54万、51万、48万、45万株/hm2 6个不同的播种密度,研究播种密度对谷子农艺性状、单株干物质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长生13随着播种密度从60万株/hm2到45万株/hm2的逐渐减小,株高变化不显著,穗长、穗粗、千粒重均随着播种密度减小而增加;单株干物质量总体趋势是播种密度越小,单株干物质量越大;产量随播种密度减小先略有提高,后降低,再有较大提高,在播种密度45万株/hm2时达到最高。[结论]长生13产量在播种密度45万株/hm2时达到最高。该研究可为谷子高产栽培技术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以半紧凑型品种龙单33和紧凑型品种龙青1号为材料,比较研究了种植密度对不同株型的玉米农艺性状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密度的增加茎粗变细、株高穗位略有增高、空秆率增高,双穗率降低;行粒数及百粒重均出现降低趋势,群体产量随密度加大先增加后减少,龙单33品种密度为6.5万株/hm~2时产量最高,龙青1号密度为6.25万株/hm~2时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3.
大庆地区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庆所处地理环境及其生态条件下,通过大田试验研究郑单958、先玉335及兴垦3号在大庆地区不同种植密度下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郑单958的适宜密度范围为6.75~7.875万株·hm-2,先玉335与兴垦3号适宜密度范围应为5.625--6.75万株·hm-1。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序位为:千粒重〉穗粗〉穗位高〉茎粗〉穗行数〉穗长〉行粒数〉株高〉秃尖长度〉倒伏率〉空秆率〉双穗率。  相似文献   

4.
密度对不同株型玉米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连玉16、丹玉39和郑单958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株型玉米在不同种植密度下的产量和部分群体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三个品种的产量潜力差异明显,为郑单958>丹玉39>连玉16;紧凑型品种达到最大产量潜力所需的密度较大,平展型品种较小;密度增大条件下,均表现为双穗率降低,空秆率提高,其中密度对紧凑型品种郑单958的双穗率影响程度要明显高于其他两者;总体来看,平展型和半紧凑型品种的双穗率较低,空秆率较高,而紧凑型株型品种相反.  相似文献   

5.
为确定玉米品种合玉29、合玉31的最佳种植密度,设计了不同种植密度试验,并对不同种植密度下两个玉米品种的农艺性状和产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两个玉米品种的株高、穗位高、空秆率、倒伏率均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当种植密度为7.5万株/hm2时,两个玉米品种的玉米群体产量达到最高,合玉29产量为13200kg/hm2,合玉31产量为13625kg/hm2。相关性分析表明,玉米群体产量的高低与适宜种植密度密切相关。因此,选择品种的最佳种植密度,是获得玉米高产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6.
为了更好地发挥优良玉米品种特性,设置了2个密度水平,对7个玉米品种进行耐密性评价。结果表明,增加密度对玉米的生育进程、出苗率、出苗整齐度无影响,对有效穗数、株高、穗位高、地上部第三节茎粗及穗部性状有显著影响。适度增加密度对不同品种产量均有一定的增加作用,但不同品种增加密度后增产表现差异较大,仲玉3号、绵单1256的适宜种植密度为5.25万株/hm2左右,中单901、绵单315稳产丰产性较好,适宜密度的弹性较大,密植可使二者获得更高的产量,协玉901、绵1304、蠡玉16号则需要适度密植。由此说明,合理密植是充分发挥品种特性、促进玉米增产挖潜的科学途径。  相似文献   

7.
试验采用不同密度处理对玉米自交系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密度对不同株型自交系的农艺性状和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具有显著影响。随着密度增加,产量差异显著,在超过阈值后,产量反而下降;各自交系株高和穗位高均增加,茎粗降低,而对雄穗分枝的影响差异不显著,不同株型自交系呈现出相同变化趋势;不同株型棒三叶叶向值变化趋势不同,紧凑型叶向值增加最大,半紧凑型次之,平展型变化最小;棒三叶叶面积呈现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8.
为了更好地了解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品种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的影响,选择近五年河南省审定及推广面积较大的22个玉米品种做试验。结果表明,提高种植密度对玉米株高、穗粗、穗长、穗行数影响较小,对穗位高、秃尖、百粒重影响较大。迪卡653、鼎鑫11号、金通152、联创808、先玉1140无论是低密度还是高密度种植,产量都比较高,且高密度种植比低密度增产在3.3%以上,适合在当地种植。  相似文献   

9.
以郑单958为研究对象,探讨3种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Zea mays)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较高种植密度下,实收产量随密度增加呈上升趋势。当种植密度为5 500株/667 m2时,双株栽培单产高于单株栽培。在农艺和经济性状方面,随种植密度增加,植株增高、穗位上升、果穗变小、秃尖长增大,但生育期、出子率和千粒重等性状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0.
张洁 《安徽农业科学》2023,(1):36-38+41
玉米的品种选择和种植密度对其农艺性状、产量起决定性作用,为了探讨如何选择适宜的品种和密度、提高陕北风沙滩区春玉米产量,以当地主栽玉米品种大丰30、陕单609、先玉335为供试材料,进行了5个梯度(4.5万、6.0万、7.5万、9.0万、10.5万株/hm2)下的田间试验,探索不同的种植密度对玉米单株叶面积、干物质积累量、株高、穗位高、产量以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玉米品种的株高、穗位高、叶面积、秃尖长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干物质积累量、百粒重、穗长、穗粗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降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玉米产量呈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不同品种均在9.0万株/hm2时,产量最高,陕单609较其他密度增产0.9%~3.9%,先玉335增产2.6%~10.9%,大丰30增产3.3%~21.7%,较其他密度增产21.67%;6.0万~9.0万株/hm2密度下,大丰30产量最高,10.5万株/hm2时,陕单609和先玉335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11.
不同密度和化控制对玉米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品种、化控剂和种植密度均对产量及农艺性状具有较大的影响,但三者之间互作相关性不显著.在使用化控剂处理条件下,玉米产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表现为逐渐增加而后降低的趋势;不同化控剂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百粒重,且随着密度增加百粒重变化幅度很小.不同化控剂处理均显著降低了玉米株高和穗位,降低了植株倒伏率.适宜高密度和化控剂可协同提高玉米籽粒产量,表明化控剂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高密度条件对玉米倒伏率的影响;同时施用玉喜化控剂对作物的株高、穗位有更佳的调控效果,可以有效降低倒伏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酱香型白酒专用糯高粱品种黔高7号在贵州地区种植时的最佳施肥量和种植密度,为科学制定其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以复合肥施用量(A1:150 kg/ha、A2:225 kg/ha、A3:300 kg/ha)为主处理,以种植密度(B1:1.0×105株/ha、B2:1.5×1 05株/ha、B3:2.0×105株/ha)为副处理.抽穗期测定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和蒸腾速率;籽粒80%~90%成熟时每小区单独收获计产,并于收获前3 d在每小区随机选取5株代表性植株测定其株高、茎粗、穗长和千粒重.[结果]施肥量和种植密度对黔高7号的光合特性、农艺性状指标及产量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下同);随施肥量和种植密度的增加,其株高、茎粗、穗长、千粒重、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产量均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胞间CO2浓度则先减小后增大;施肥量和种植密度的交互作用表明,A2B2处理组合的农艺性状最优,光合性能最佳,产量最高.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产量与株高、茎粗、穗长、千粒重、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胞间CO2浓度呈极显著负相关.[结论]在贵州地区种植糯高粱黔高7号时,复合肥施用量以225 kg/ha、种植密度以1.5×102株/ha为宜.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玉米新品种南校969不同种植密度和施肥量对其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为南校969玉米的高产高效栽培提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试验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设主处理肥料因子为A共4个水平,即A1(纯N321.20 kg/ha、P2O5 107.10 kg/ha、K2O 267.90 kg/ha)、A2(纯N 225.00 kg/ha、P2O5 75.00 kg/ha、K2O 187.50 kg/ha)、A3(纯N 160.65 kg/ha、P2O5 53.55 kg/ha、K2O 133.95 kg/ha)、A4不施肥.设副处理密度因子为B共4个水平,B1:45000株/ha、B2:52500株/ha、B3:60000株/ha、B4:67500株/ha,随机排列,3次重复.测定叶面积指数等玉米主要农艺性状,收获后测定产量.[结果]不同种植密度和施肥量对南校969的产量有显著影响.在A1 ~A4施肥水平范围内,随着施肥量的减少不同种植密度处理的玉米行粒数、千粒重、出籽率逐渐下降,以A2施肥水平的产量最高,为6239.40 kg/ha.种植密度对穗长、穗粗、行粒数、千粒重及产量均有显著影响,穗长、穗粗、穗粒数、千粒重整体上均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降低,产量却随着密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当密度为67500株/ha时产量最高,达6484.50 kg/ha.[结论]南校969玉米在种植密度为67500株/ha,施纯N 321.30 kg/ha,P2O5 107.10 kg/ha,K2O 267.90 kg/ha时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4.
玉米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边际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河南科技学院玉米育种课题组选育的10个杂交玉米杂交新组合为试验材料,对玉米单株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边际效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60 000株/hm2密度下的品比试验中,不同性状的边际效应存在着较大差异,穗粗、穗长、行粒数的边际效应存在于端三株;单株产量的边际效应存在于第1端位株及第2端位株;百粒重、茎粗仅第1端位株存在边际效应,而穗行数及虚尖未检测到边际效应.各性状的总边际效应变异量在0-27.92%之间.  相似文献   

15.
乙烯利不同施用方式对玉米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乙烯利对玉米进行涂叶试验和顶冠层喷雾试验,以每个处理的节间长度相对于对照的降低百分率衡量各主要节间的短缩程度。结果表明,乙烯利对正在伸长的节间或其以上节间具有累加的抑制伸长效应和级联效应。在n片展开叶期对顶冠层喷药,伸长受抑制节间为从第n-2节开始的以上若干节间,尤以第n-1~n+4个节间伸长最易受到抑制,且通常以第n或第n-1个节间短缩程度最大;伴随节位的递升,大体上,自第n+4节以上的各个节间长度的降幅明显减小,但对雄穗节间例外。对于浚单20,叶龄指数为55到70之间是最佳施药期,可以显著提高抗倒伏能力;合理用量应以能够获得不低于对照95%的穗粒数和叶面积作为判断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密肥耦合对本地区主推玉米品种的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关系,为生产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开展主推玉米品种不同的种植密度和肥料施用试验,试验品种为正大619、玉美头105和玉美头168 ;设39000、46500、54000株/ha 3个种植密度,常规分次施用复合肥、一次性施用生物缓效肥及不施肥(对照)3种施肥模式,调查测定各处理组合条件下玉米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等指标。【结果】正大619种植密度为54000株/ha产量最高,玉美头168和玉美头105种植密度为46500株/ha产量最高;千粒重、穗粗、行粒数均随种植种植密度的增加而下降;常规分次施肥处理各品种产量及千粒重均显著高于一次性施肥处理,秃尖、穗粗、行粒数则无显著差异。【结论】常规分次施肥为获得高产的首选方式,缓效生物肥在玉米生育后期供肥不足。一次性施肥采用的适宜种植密度为46500~54000株/ha,缓效生物肥施肥量为975 kg/ha,采用一次性施肥技术时应选用抗倒伏品种,并注意增施有机肥底肥,防止后期脱肥减产。  相似文献   

17.
桂中蔗区不同施氮水平对甘蔗生长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桂中蔗区甘蔗氮肥施用效应,为当地甘蔗生产合理施用氮肥提供理论依据。2010—2011年在广西来宾市兴宾区进行不同施氮水平对该地区甘蔗生长与产量影响的肥效试验。结果表明,在甘蔗分蘖期、伸长初期、工艺成熟期,当N>345 kg/hm2时,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甘蔗的生长势不断增强。与不施氮肥处理(N0)相比,施氮处理的有效茎数、单茎重、产量分别平均提高2.93%、6.30%和10.28%。当氮肥施用量达到一定水平(N用量>750 kg/hm2)时,甘蔗有效茎数随着施肥量的继续增加而降低,氮肥农学效率降低也较为明显。可见,在桂中蔗区甘蔗施氮119.85 kg/hm2,既能确保甘蔗高产,又能保证肥料资源得到高效利用,是一个比较合理的施氮水平。  相似文献   

18.
为寻找适合广西冬种免耕栽培的高产马铃薯品种,2009年从青海引进5个青薯系列马铃薯品种进行不同种植密度对免耕马铃薯生长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青薯7号出苗快而整齐,属早熟品种,适合在双季稻区推广种植;青薯8号出苗也较快且整齐,在现蕾期与成熟期的株高均比较适宜,茎较粗,叶片数较多,具有夺高产的生长优势,是免耕马铃薯高产栽培中一个比较理想的品种;种植密度为20~22cm×30cm(74000株/ha左右)时,免耕马铃薯的生长性状综合表现最好,能获得较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直立穗型籼稻产量、产量性状及生长在不同栽培密度条件下的表现差异,为生产上直立穗型籼稻材料以最高效率利用环境等资源提供理论依据,以弯曲穗籼稻N11为对照,直立穗籼稻NF11为试验材料,选择5个不同栽培密度(0.23 m×0.12 m、0.27 m×0.14 m、0.33 m×0.17 m、0.38 m×0.20 m、0.40 m×0.21 m)开展试验。结果表明:栽培密度对直立穗型籼稻产量及产量性状均有较大影响;在不同栽培密度条件下,不同穗型籼稻各产量性状对产量的贡献不尽相同,其中每穗粒数对弯曲穗型籼稻产量影响较大,千粒重对直立穗型籼稻产量影响较大;两个穗型材料在0.27 m×0.14 m密度下产量最高,随着密度的减小,弯曲穗型籼稻减产量大于直立穗;随栽培密度的变化,各农艺性状指标及纹枯病发病情况对弯曲穗型籼稻产量没有显著影响,而株高及纹枯病发病情况对直立穗型籼稻有显著影响。由此可见,虽然随着栽培密度的减小,两种穗型籼稻产量表现出的趋势相似,但各产量性状及生长相关指标的表现存在差异。试验表明直立穗籼稻材料能够通过调节自身株型来影响产量,使得其产量对密度变化的敏感度较弯曲穗籼稻材料更弱,故而选择栽培密度可结合实际应用生产环境进行考虑。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播期对鲜食玉米农艺性状的影响及筛选出综合评价较好的播期,本试验以鲜食玉米品种华泰五谷902为材料,研究早春不同播期(3月2日、3月10日、3月25日)下鲜食玉米的农艺性状及果穗特征,并筛选11个性状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不同播期的性状表现进行综合性评价。结果表明:鲜食玉米的株高及茎粗随播期延后而增大,地上干物质的积累也表现出随播期延后而增加的趋势;播期延后条件下,玉米的秃尖长度得到显著限制,且籽粒干重得到显著提高。对农艺性状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及综合评价可得,最晚播期(3月25日)的综合评价得分最高(0.583),表明早春的晚播有利于改善鲜食玉米的农艺性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