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8 毫秒
1.
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深入,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在了最突出的位置。构成社会的基础是家庭,家庭是社会的缩影,是社会的细胞,关系到每个人。和谐家庭的构建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以人为本"思想主要体现在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三个有利于标准、"三步走战略"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等几个方面的论述中。邓小平"以人为本"的思想具有重大的意义,首先,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继承和创新,具有巨大的理论意义;其次,它对于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建设实际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人的发展的最高目标;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根本价值的坚持和发展。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推进人的自由和人的全面发展,才能大大激发人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才能有利于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4.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思路,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实现人与新农村的和谐发展,在这个标准下农村防雷减灾工程就成为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不得不重视的问题,做好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减雷防灾具有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目标是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从伦理学视角来看,科学发展观突显了以人为本、力求公平和关注和谐发展的人文关怀和伦理精神。坚持并落实科学发展 观,对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以及人们伦理道德水平提升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科学发展观是关于社会发展问题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和对社会发展方略的总体部署。科学发展观把坚持以人为本作为其命题的核心内容,彰显了对人的权利的平等保护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追求。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全面审视宪法监督机制存在的不足,从而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才能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的发展方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思想文化建设,要确定引领的着力点,必须着眼于增强思想文化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必须坚持以人为本,重在建设的原则,必须立足本国,面向世界。我们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思想文化建设,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五个统筹"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也是新形势下做好农机化工作的重要指导方针。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这是我们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指导思想的新的宣示,告诫全党、全国人民、各级党委政府发展的目标、原则以及怎样发展的问题。它对于我国社会主义事业长远健康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具有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0.
和谐社会应当是法治社会强调和谐社会的构建应当充分考虑到中国社会的传统因素的影响。人本法治的内在要求是推进和完善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法治提供了制度保障。建设人本化的社会主义法治就必须在法治观念立法和执法的过程中贯彻以人为本的法治精神。  相似文献   

11.
和谐法治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新成果,是对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的法治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和谐法治思想以公平正义为逻辑起点,以人为本为价值追求,更加关注人的尊严与人的幸福的需求,更加注重人文法治环境的构建,将人的解放、尊严、幸福作为价值目标,将民主、公平、宽容作为法治社会的自觉意识和行动。和谐法治思想科学回答了我们"建设什么样的法治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个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2.
<正>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在认识上的重要升华,是我们党执政理念一次质的飞跃。要实现建设"生态襄樊、和谐襄樊"的奋斗  相似文献   

13.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而提出来的。一、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人的解放和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最高目标,发展的真正含义是人类的发展,即以人为本的发展。以人为本,就是指以人为价值核心和社会本位,把人的生存和发展作为最高追求目标,  相似文献   

14.
坚持以人为本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理论依据和核心理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辩证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刻的价值哲学基础。建立一个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社会,是社会主义的魅力所在,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所在,也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指向,既是对当前市场化"物的依赖关系"作出的价值调整,也是对"人的依赖关系"的反思与重构,它的提出和构建对于当前市场化变革中我国价值体系的重整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贯彻好“以人为本”,做到发展为了农民,发展依靠农民,发展成果惠及广大农民,这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才有可能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这样完整地提出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这为我们东营市河口区发展区域经济指明了方向,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区域经济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  相似文献   

18.
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正确理解并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明确提出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明确提出以人为本的理念,既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内在要求,又是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要求.随着我国高校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适应新形势的需要,紧跟时代步伐,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进一步发挥高校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是高校党建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高校是知识分子聚集的地方,又是培养未来人才的地方,党建工作的轴心是人,人必将成为管理的中心,我们在加强高校基层党组工作中,把"人本管理"思想引入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立足于人,一切以人为基本出发点,最大限度地沿着正确的目标发挥人的主动性,调动人的积极性,尊重人、教育人、培养人,从而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相似文献   

20.
勃兴于晚周的民本思想,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但它自身的历史局限性,使它和以人为本思想有着质的区别。孙中山提出的民权主义把东方儒学与西方文化揉和到一起,在一定程度上和以人为本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我们更加注重人的利益和人的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为此提供了科学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