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张旭 《农业考古》2020,(1):7-15
本文对内蒙古中南部先秦两汉时期11组古代人群的龋病状况做了统计与分析,在与我国北方地区16组古代人骨材料对比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其生业模式与龋患的关系。龋病的罹患情况是反映人群摄入碳水化合物含量的有效指标,龋病与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以及农业出现相关,内蒙古中南部地区先秦两汉时期不同生业模式人群的碳水化合物食物摄取量的多寡决定了其龋齿发病率的高低,以农业经济为主的人群龋齿发病率最高,并随着时代发展而进一步增加;以畜牧或渔猎采集经济为生的古代人群龋病发病率较低;农牧兼营的混合经济人群龋齿发病率居中,并且因农业经济所占比重的不同,其变异范围较大。  相似文献   

2.
石虎山类型是内蒙古中南部地区仰韶早中期阶段的文化遗存,在岱海地区已形成一定规模的定居聚落。通过对该类遗址采集到的动植物遗存样品的分析来看,该类遗存的基本生业模式以种植农业为主,但采集仍然是获取食物的一项重要手段,肉类食物的获得多依靠狩猎活动,且狩猎水平相对较高,还存在一定程度的渔猎活动作为补充,此时尽管已经出现了家畜驯养,但规模小,程度较低。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中南部地区仰韶早期人类的生计为以农业和饲养家畜为主,辅以渔猎、采集等生计手段。仰韶晚期的生计方式与早期相比并无根本性改变,只是个别经济方式比重有所变化。但是到了龙山时期,生计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建筑、制陶等手工业发展成为了与农业、狩猎并重的一种新的经济方式。这种变化既源于该地区古环境由湿暖变干冷的现象,也符合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即由以氏族为核心的较为平等的原始社会,发展成为以个体家庭为核心的复杂社会。  相似文献   

4.
辽宁北票喇嘛洞是一处非常重要的三燕时期考古遗存,很多观点认为这批墓葬中出土的大量铁制农具以及相关材料,反映了慕容鲜卑的农业生产水平。然而随着对该墓地居民族属的深入探讨,可以肯定其并不是一处鲜卑人的墓葬遗存,因此有必要重新讨论慕容鲜卑的生业形态。本文结合喇嘛洞墓地、辽西地区典型鲜卑墓葬的考古资料,以及文献中对于慕容鲜卑和夫余的相关记载,分析慕容鲜卑与喇嘛洞居民的生业形态,明确指出慕容鲜卑继承了早期鲜卑"狩猎—畜牧"的生业形态,入主辽西后,将安置俘迁部族从事农业生产作为物资来源的一种重要途径,本质上并没有实现从草原向农耕的转变。同时,进一步讨论了喇嘛洞墓地的夫余部族与慕容鲜卑政权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李义 《河南农业》2016,(29):8-9
随着地区农业经济的迅速发展,在多年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将优势产业进行优化组合,从温室蔬菜大棚、特色果园建园、畜牧养殖场的建设、养殖废弃物无害化处理以及生态循环综合利用等方面,对农牧配套的生态循环农业技术模式进行研究,总结出一种适合地区经济发展的种养结合型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新模式,从而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水平,加快推动当地经济快速发展,以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黄河三角洲是史前海岱地区最早进入农业社会的地区,新石器时代黄河三角洲先民获取食物的方式主要有农作物种植、采集、家畜饲养、渔猎等。自后李文化至北辛文化时期,采集、渔猎经济一直占有重要地位。至大汶口、龙山文化时期,以粟为主的旱作农业和以猪为主的家畜饲养业在生业方式中的重要地位才真正确立起来,采集、渔猎退居次要地位。这种生业模式是受史前黄河三角洲资源丰富但承载力有限的自然环境决定的,这种状况也使得史前时期黄河三角洲地区人地矛盾非常突出,城和文字等因之产生,催生了海岱地区最早的文明。  相似文献   

7.
<正>1、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1、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的现状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我国的畜牧产业也呈现蓬勃发展趋势。畜牧业作为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产业之一,也取得了喜人的发展成果。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一直是畜牧业发展的核心问题所在,其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基础畜牧新政策的宣传、法律法规和常识信息的推广及做好区域内基层畜牧管理工作项目。近年来,我国内蒙古高原畜牧产区的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有条不紊地稳步进行,从而进一步促进了鄂尔多斯高原地区畜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在有效促成当地农牧民增收的同时,实质性地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并有效维护当  相似文献   

8.
小河西文化是西辽河流域新石器时代较早阶段的文化遗存。通过对小河西文化的气候与环境、聚落、生产生活工具、动植物遗存和原始农业的分析来看,小河西文化的生业模式以渔猎采集为主,辅之以简单的农业为补充,其原始农业已经处于萌芽阶段。  相似文献   

9.
发展生态畜牧业对于西部草原区实现草原生态建设与畜牧业发展双赢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杭锦旗是内蒙古中西部地区沙化较为严重的地区,畜牧业是当地的支柱产业,畜牧生产必须与生态环境建设协调。通过人工饲草种植系列试验,在牧草引种、饲草免耕种植、人工饲草基地种植模式与优化配置以及牧草种植改良盐碱田等方面,取得了一些具有生产指导意义的试验结果。在综合分析试验结果的基础上,针对杭锦旗畜牧生产实际提出发展对策,为当地发展生态畜牧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生态农业的主要模式及其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阳海权 《吉林农业》2012,(10):12-13
生态农业是一个对生态环境发展有利的农业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其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实践中,各国家和地区结合当地的资源环境禀赋形成了多种独具特色的具体模式。文章在系统阐述生态农业发展背景和特点的基础上,对生态农业主要模式的发展现状以及趋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韩成福 《农业展望》2014,(1):41-45,65
"十年九旱"的内蒙古,为粮食增产付出的资源和环境成本巨大。因为资源和环境已成为粮食增产的双重瓶颈,又是内蒙古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由此,内蒙古要切实加快25°以上坡耕地的退耕还林还草,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内涵式的粮食生产方式和节粮型畜牧业,发挥农牧结合的优势,顺应气候变化,从而逐步缓解资源和环境的瓶颈,保障粮食增产,提高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2.
基于DEA方法的内蒙古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投入产出角度出发结合可持续发展的指标,建立DEA模型,评价内蒙古自治区1996—2005年的可持续发展状况,得出结论:内蒙古自治区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能力,搞好循环经济,协调好与环境的关系是发展与可持续并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基于ARIMA模型的内蒙古羊产业分析与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羊产业是内蒙古畜牧业最具竞争优势的产业。为支持羊产业的结构调整,对一定时期内羊存栏量的预测显得尤其重要。但是,影响养羊的因素很多,不能利用传统的方式进行简单回归分析。采用ARIMA模型对内蒙古羊产业现状进行分析预测,并得出内蒙古羊产业短期内呈持续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14.
韩柱  韩成福 《农业展望》2014,10(5):44-47
确保粮食自给率和保障粮食的有效供给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任务。在资源环境约束下,内蒙古自治区实施粮食增产政策以来粮食产量快速增长,成为全国六大商品粮调出基地之一。在分析内蒙古粮食增产政策的同时评价其效益并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农牧交错带在地区国民经济和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农牧交错带发展饲用作物,能够建立以种植业为基础的生态系统,既能综合发展农业生产和拯救生态资源的恶化,又能通过养殖业加工增值,实现农牧结合良性循环,并提高农牧交错带人民生活水平,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实现农牧交错带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共存永昌。  相似文献   

16.
文章根据党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分析了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杭锦旗吉日嘎朗图镇的基本情况,以该镇为例探讨了加快农村牧区信息化发展的必要性,研究提出了建立和推行农村牧区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模式,为全面推进农牧业信息化建设及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经验和依据.  相似文献   

17.
基于农业的多功能性,结合内蒙古实际,从确保国家食物安全、生态安全、边疆稳定、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等多个方面,论述了对新时期内蒙古农业基础地位的新认识.初步分析计算了内蒙古农业多功能性价值为14 337.6亿元,考虑人们的支付意愿后为7 547.7亿元.其中生态功能和社会功能价值占农业总功能价值的89.3%.农业多功能...  相似文献   

18.
卢沟桥事变后日本树立了伪蒙疆政权,为了掠夺该地区丰富的畜产资源,实行畜产统制政策。即对畜产品的收购、对外输出、价格、加工等方面由政府统一控制,实行强制性的政府指导、控制措施。为此成立了政府监督指导下的一系列畜产统制收购机关,1939年2月设立的蒙疆畜产股份有限公司是其中之一。该公司主要从事家畜、畜产物的买卖及输出输入;经营家畜收容所;经营屠宰场以及进行肉类的配给、加工,同时承担其它畜产物的加工处理;经营干草及其它饲料;从事有关畜产方面的金融和投资等业务。在畜产资源提供方面为日本的战争经济服务。  相似文献   

19.
浅析内蒙古草地现状、退化成因及发展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简析了内蒙古草地现状、退化成因,针对其退化的成因提出了几点发展建议,以便为今后发展内蒙古牧畜业提供借鉴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