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两种纬度生态条件下热带、亚热带玉米群体的鉴定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比较了热带、亚热带玉米群体在中、低两种纬度生态条件下的产量和农艺性状表现.在长日照生态条件下,热带、亚热带群体具有明显的光周期敏感特性.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严重失调是光周期敏感表现的最突出矛盾.不同性状和不同群体的光周期敏感反应存在明显差异.根据对各性状光周期敏感系数(RD)的比较,ASI、吐丝期、穗位高、株高等可作为反映光周期敏感特性的指标.热带、亚热带群体营养生长的生育时期、株高、穗位高在2种纬度环境之间显著相关,产量和多数果穗性状在2种纬度环境之间呈显著负相关.说明长日照环境下热带、亚热带群体的生育时期、株高、穗位高与短日照环境下群体基因型的表现有关,但长日照条件下产量较高的群体,短日照条件下反而产量较低.长日照条件下不能准确鉴定热带群体的产量潜力.  相似文献   

2.
热带、亚热带玉米群体的鉴定研究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对8个热带、亚热带玉米群体在郑州生态条件下表现进行鉴定和评价,结果表明,热带、亚热带群体散粉、吐丝期显著延迟,雌雄不协调,植株穗位高、叶片数增多、空秆率高、结实性产左,果穗性状均明显劣于温带对照,在郑州生态条件下不能直接利用,但是群体内具有较大的遗传变异和选择潜力,可以用来拓宽现有玉米的遗传基础;不同热带、亚热带群体的光周期敏感性不同;不同性状对光同期反应的敏感程度不同,ASI、吐丝期、穗位高、叶  相似文献   

3.
Pob43玉米群体在太原生态环境条件下具有较强的光周期敏感性,表现为成熟期过晚,植株高大,叶片数增多,叶面积增大,抽雄、散粉、吐丝期推迟,导致空秆率高,结实性差,植株、穗部性状明显劣于温带对照品种。用控制双亲的混合选择法进行适应性选择后,Pob43群体的植株性状和雌雄协调性有所改善,子粒产量有所增加。研究结果表明,控制双亲的混合选择法是改良热带和亚热带玉米种质在温带长日照条件下适应性、提早开花及改善雌雄协调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热带,亚热带自交系与中国温带玉米种质杂交种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春、夏播2个环境下鉴定评价了代表中国温带玉米主要杂优群的5个自交系、3个改良群体与10个热带亚热带自交系间杂交种的产量、农艺性状和配合力。结果表明基因型、一般配合力、特殊配合力、基因型×环境互作的方差达到显著;在春、夏播环境下均可选出产量高于对照掖单13的杂交组合,说明温热杂交种具有较高的利用潜力;散粉吐丝延迟,株高和穗位高增加,果穗变细、穗行数减少,是利用温热杂交种的突出问题;果穗长度、千粒重、行粒数是温热杂交种的优点。代表我国主要杂优群的种质对温热杂交种的选择和热带亚热带种质的改良具有不同的利用价值自交系478对于降低温热杂交种的株高、穗位高,旅9对于增加果穗粗、穗行数,黄早4对于散粉、吐丝的提早及雌雄协调,Mo17对于增加果穗长、行粒数、出籽率,豫5群体对于提高粒重,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改良效果。  相似文献   

5.
热带、亚热带自交系与中国温带玉米种质杂交种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春、夏播 2个环境下鉴定评价了代表中国温带玉米主要杂优群的 5个自交系、3个改良群体与 10个热带亚热带自交系间杂交种的产量、农艺性状和配合力。结果表明 :基因型、一般配合力、特殊配合力、基因型×环境互作的方差达到显著 ;在春、夏播环境下均可选出产量高于对照掖单 13的杂交组合 ,说明温热杂交种具有较高的利用潜力 ;散粉吐丝延迟 ,株高和穗位高增加 ,果穗变细、穗行数减少 ,是利用温热杂交种的突出问题 ;果穗长度、千粒重、行粒数是温热杂交种的优点。代表我国主要杂优群的种质对温热杂交种的选择和热带亚热带种质的改良具有不同的利用价值 :自交系 4 78对于降低温热杂交种的株高、穗位高 ,旅 9对于增加果穗粗、穗行数 ,黄早 4对于散粉、吐丝的提早及雌雄协调 ,Mo17对于增加果穗长、行粒数、出籽率 ,豫 5群体对于提高粒重 ,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改良效果  相似文献   

6.
不同光温条件下光敏感核不育水稻生育动态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光温条件对晚粳型光敏感核不育水稻生育动态及植株性状的影响。初步认为在种子繁殖时,以13小时光照处理对植株性状和生育进程都较有利;制种时高温条件下以14小时,常温条件下以14小时30分光照处理,有利于株高、穗长的增加、每穗总粒数的提高。第二光周期以12小时光照处理生育进程最快,这与第一光周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7.
2005年在四川雅安生态条件下,对分别在广西南宁和四川屏山2种环境条件下经多年栽培选择后的墨白1号群体的表现进行了鉴定和评价。结果表明,在雅安生态条件下,经不同环境种植的墨白1号一致表现散粉期、吐丝期偏晚,雌雄不协调,植株和穗位高,空秆率高,结实性差。但均表现有较大的遗传变异和选择潜力,可用于拓宽现有玉米种质的遗传基础;不同性状对生态环境或栽培选择条件的敏感程度不同,吐丝期、散粉期、散粉至吐丝间隔、百粒重、穗行数、行粒数、空秆率、雄花退化率等性状的敏感性强,而穗位高、雄穗分支数、秃尖长、单株产量等性状的敏感性弱。  相似文献   

8.
对光敏感性热带种质群体墨白962在四川生态环境下经过3年光周期钝化试验后、得到的4个不同世代进行了试验,以研究世代间与世代内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和光周期敏感程度的变化.结果表明,群体墨白962世代间的遗传变异大于世代内的遗传变异;采用群体混合选择法进行选择,从C0、C1、到C2C3世代,平均雌雄开花间隔日数由9.2d缩短为4.3d,C3世代平均雌雄开花间隔日数仅为4.3d,对光周期基本不敏感,而且主要的农艺性状和单株产量也都得到了极大的改良;同时各世代内仍保留了丰富的遗传变异.因此认为,玉米热带种质在温带地区进行光周期梯级驯化中,在纬度相差较大时,同一点至少应进行3轮次驯化改良.另外,还对热带种质在四川特殊的地理、生态条件下的改良与应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采用5份我国西南地区常用的热带亚热带Suwan类群的自交系作母本,4份我国温带优良玉米自交系作父本,按NCII(North Carolina II)遗传交配设计组配的20个温热杂交组合作为试验材料,分别在贵州贵阳、甘肃张掖两地进行田间试验,调查生育期、植株性状、果穗性状、产量性状等光周期敏感性相关性状,鉴定分析20个温热杂交组合的光周期敏感特性。结果表明:温热杂交组合在北方长日照的光周期环境下有较强的光敏感性,但均能较好地适应西南较短日照环境。其中光周期最为敏感的杂交组合:QB446×Mo17,光周期最为钝感的杂交组合:S273×昌7-2。  相似文献   

10.
甜玉米产量相关性状的AMMI模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AMMI模型分析方法对福建省2008~2011年连续4年甜玉米区域试验数据进行产量相关性状分析,结果表明:以基因型效应为主的有株高、穗位高、穗长、穗行数,以环境效应为主的有产量、出苗至采收日数、穗粗,以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为主的有行粒数、鲜百粒重;性状的稳定性以穗长、穗粗、穗行数最好,其次为出苗至采收日数、行粒数、鲜百粒重,第三为株高、穗位高,最差为产量;不同性状在不同生态条件下表现出不同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