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光温室建筑参数对室内温度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温室建筑参数对室内的环境有直接影响。通过对具有不同朝向、墙体高度、后坡仰角的单斜面日光温室室内温度环境的对比实验,探讨了温室建筑参数对室内温度环境的影响。测试结果表明:晴天时,南偏西温室室内夜间温度高于正南及南偏东温室:但阴天时,温室朝向对室内温度环境无明显影响;在朝向正南,保持后坡仰角、跨度、后坡长度不变的情况下,随墙体高度的增加,夜间室内温度增加;保持后墙高度、跨度、后坡长度不变的情况下,随后坡仰角的增加,各处理温度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明不同气候类型下大长度日光温室东西方向的温度变化规律,以期为大长度日光温室温度的智能调控和农业生产的科学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廊坊市草莓生产温室(东西长100 m、南北跨度10 m、脊高5 m)为研究对象,在温室东西方向布设10组监测点,对2020年冬季日光温室草莓全天候动态温度数据进行采集,采用反距离权重算法对东西方向上的温度进行建模,并获取温度高值区和低值区。【结果】晴天、多云天气和阴天夜间东西方向上的温度变化均较小,温度高值区出现在中部,低值区出现在东西两侧;晴天和多云天气揭开棉被后,太阳初升时温室内温度呈西高东低的变化趋势;13:00后由于生产管理过程中上通风口开启的不均性,温度高值区的出现位置不同,主要集中在温室的中东侧,低值区主要集中在东西两侧;2月温度高值区9:00前在温室中部,10:00-17:00高值区主要分布在东西两侧的10 m和90 m处,18:00后高值区主要分布在温室东侧20~30 m处和西侧70 m;温度低值区最大概率出现在60 m处。阴天高值区主要集中在温室中部,低值区在10 m处;温度快速升温和降温时段主要集中在上通风口打开前和盖棉被时。【结论】夜间温度低值区主要集中在温室的东侧或西侧的区域,若有低温冻害天气发生时,应在东侧或西侧采取增温措施;在温室的高温时段,可根据作物的生长气象指标,适当在温室内增设风机,避免温度不均对作物生长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3.
日光温室二维及三维模拟对温度模拟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数值模拟在温室环境研究中应用日趋广泛,正确选择温室模拟模型对模拟结果的准确性非常重要。本研究以温室夜间各表面的温度为边界条件,采用CFD软件对12m跨度温室温度环境进行二维及三维空间的稳态模拟求解。结果表明温室中间横剖面温度在三维模拟及二维模拟中空间变化趋势相同且与测试结果相近:在温室前部及温室后上部模拟值与测试值的绝对误差在5%以内,在温室中部尤其是近土壤表面误差偏大。由温室中间及距山墙1m远两个横剖面的1m高温度线分布对比结果可见,温室长度大于其跨度两倍以上时,山墙对室内中部温度环境的影响不明显,模拟温室中部横剖面的温度用二维模型可行。  相似文献   

4.
利用CI-310型光合测定系统,测定了补光、遮光和铺反光膜等光照处理以及高温、低温等温度处理后温室桃的光合特性.结果表明:补光处理油桃的光补偿点略高于对照,但光饱和点远低于对照;在PAR﹤500μmol/(m2*s)范围内,补光处理的PUE高于对照.遮光处理的Pn最大值明显小于对照;在PAR﹤500μmol/(m2*s)范围内,遮光处理的PUE高于对照.铺反光膜处理油桃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均小于对照;在PAR﹤750μmol/(m2*s)范围内(即温室内通常PAR范围),铺反光膜处理油桃的PUE高于对照.较高温度处理桃的光补偿点低于低温处理,而光饱和点高于低温处理;同时,较高温度处理桃的Pn最大值大于低温处理;在测定范围内,较高温度处理温室桃的PUE一直大于低温处理.  相似文献   

5.
以未设置防寒沟和在前底脚设置防寒沟的辽沈Ⅰ型日光温室为例,对土壤温度变化规律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表明,在地面下0.4m,最低温度出现在温室的前底脚,其次是温室的后底脚,未设置防寒沟时最高温度出现在温室中部靠后,设置防寒沟时最高温度出现在温室中部靠前;在地面下0.8m,未设置防寒沟与设置防寒沟温室内外温度变化规律基本相同,说明防寒沟埋深0.8m是合理的,建议取0.8m~1.2m;对采用不同防寒沟材料对日光温室沿横向地温变化规律分析表明,吸湿性小、导热系数小、整体性好的聚苯板具有较好的保温隔热性能,而炉渣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防寒沟对日光温室横向地温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未设置防寒沟和在前底脚设置防寒沟的辽沈Ⅰ型日光温室为例,对土壤温度变化规律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表明,在地面下0.4m,最低温度出现在温室的前底脚,其次是温室的后底脚,未设置防寒沟时最高温度出现在温室中部靠后,设置防寒沟时最高温度出现在温室中部靠前;在地面下0.8m,未设置防寒沟与设置防寒沟温室内外温度变化规律基本相同,说明防寒沟埋深0.8m是合理的,建议取0.8m~1.2m;对采用不同防寒沟材料对日光温室沿横向地温变化规律分析表明,吸湿性小、导热系数小、整体性好的聚苯板具有较好的保温隔热性能,而炉渣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不同灌溉方式对日光温室小气候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津农业科学》2016,(6):38-41
目前的温室种植中,滴灌是温室蔬菜灌溉的首选方式。本试验中,选择沟灌、滴灌两种灌溉条件的日光温室,监测温室番茄生长季的0.1,0.2 m两层土壤温度、1.5 m高度处的空气湿度和空气温度,分析两种灌溉条件的土壤温度的时间和空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定植后灌溉当天,滴灌温室的空气最高温度、空气最低湿度、0.1 m土温、0.2 m土温分别是33.2℃、38%、18.8℃、19.6℃,沟灌温室分别是24.3℃、71%、15.3℃、16.3℃。开花期灌溉当天,滴灌温室的空气最高温度、空气最低湿度、0.1 m土温、0.2 m土温分别是24.6℃、39%、15.4℃、15.1℃,沟灌温室分别是16.2℃、69%、12.7℃、13.3℃。两次灌溉过程中,沟灌条件下温室内的空气温度和土壤温度都明显低于滴灌条件的温室,空气湿度明显高于滴灌条件的温室,滴灌条件下更有利于番茄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8.
测试和田沙漠组装式温室的光热环境,尤其是温室的蓄放热量及保温能力,为和田地区日光温室性能做出评价,采用数据记录仪对温室内外环境的光热环境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晴天光照度平均为18058 lx,空气温度可达40℃以上,且土层越深,地温越稳定;地面蓄热时平均热流密度为47.85 W/m2,放热时平均热流密度为16.91 W/m2;土壤表面温度和空气平均值分别为15.47、15.30℃;最大值可达37.90、45.00℃;墙体吸热时平均热流密度为13.91 W/m2,放热时平均热流密度为5.40 W/m2;墙体表面温度和空气温度平均值分别为15.76、14.61℃,最大值可达72.10、55.30℃;地面白天最大蓄热量为2.03 MJ/m2,地面最大放热量为1.35 MJ/m2,墙体白天最大蓄热量为0.76 MJ/m2,墙体最大放热量为0.40 MJ/m2.从温光特性方面来看,沙漠组装式温室各环境因子变化较大,温室内部空气温度、墙体温度、地表温度波动较大,热稳定较差;地面是主要的蓄放热体,温室墙体蓄热量、放热量很小,难以起到稳定温室夜间温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文洛型温室结构概述Venlo型温室起源于荷兰,也非常适合荷兰的气候条件:风速大、光照弱、温度适中(极限温度范围在-5℃~30℃)。我国l983年首次从罗马尼亚引进这种温室,通过近20年的发展,这种温室型式在国内已有较大面积的推广应用。文洛型温室结构特点Venlo型温室是一种小屋面玻璃温室,标准跨度6.4m,开间4m,檐高3~4m,每跨2个人字形小屋顶直接支撑在桁架上,小屋顶跨度3.2m,高度0.8m,(见图1)。根据桁架的支撑能力,还可将2个以上的3.2m小屋面组合成一个大跨度,如9.6m,12.8m等,形成室内大空间,以便于机械化作业。Venlo型温室除透光率高外,钢材…  相似文献   

10.
结合黄土高原的特殊地形,为改善该区日光温室的温湿性能,提出了一种适于西北黄土高原的山体式日光温室。并监测了该温室和传统日光温室内温度、光照度、湿度30d的数据。9m跨度山体式和传统日光温室对比分析表明,山体式温室内日平均气温可提高3.5℃;日最低气温可提高3.8℃;日最低地温可提高3.5℃;空气相对湿度可降低11.9%。还对山体式8.5m、9m、9.5m三种不同跨度温室的温光性能做了对比,研究表明,9m跨度温室保温蓄热性能较好,日最低气温分别比8.5m、9.5m跨温室高0.8℃和1.7℃;光照强度分别比8.5m、9.5m跨温室高4.3%和4.0%。该研究结果对黄土高原及其他山地陡坡地日光温室的结构优化和新型温室结构推广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