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概述了价值链管理的基本内涵,从价值链管理中企业内部价值活动所体现的核心能力、企业问的价值链联系,以及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是特色农业价值的重要驱动因素等方面分析了特色农业价值管理的必要性。提出了提升甘肃特色农业价值增值的思路,即降低价值链活动成本;加强供应商和顾客的合作;促进价值链管理的科学化。  相似文献   

2.
最近,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出版了由黄钢、徐玖平二位同志撰写的《农业科技价值链系统创新论》专著,全书分十二章探讨了科技价值链系统创新管理理论渊源,基于创新主体多元论的科技价值链和科技价值链的技术创新阶段发育理论,论述了技术创新三环模式、科技价值链链接机制、企业科技价值链的链接模式,并将科技价值链理论用于知识产权管理,用于跨国种子企业和中国种子企业的实证研究,用于中国种子企业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3.
稻渔综合种养是我国重点推广的一种典型生态循环农业,已成为农业农村经济中的重要富民产业。环洞庭湖区作为我国粮食主产区之一,长期面临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发展稻渔综合种养可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有效保护生态环境,社会经济效益十分显著。通过分析环洞庭湖区稻渔综合种养发展的主要模式、发展现状、面临问题,提出适度控制规模与速度、加大多元化模式发展力度、加强科技支撑作用、延伸稻渔综合种养产业链与价值链等综合种养模式的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4.
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要求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这必将需要农业产业价值链的优化与升级。然而,我国当前农业产业价值链的发展与农业现代化的要求还存在一定距离。为此,基于"微笑曲线"理论来审视我国当前的农业产业价值链,发现我国当前农业产业价值链过短,而且各个链环多是处于价值链的低端。为了提高我国农业产业价值链的整体价值,可从农业产业价值链的延伸、提升及整合多个角度来寻求我国优化农业产业价值链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5.
试论我国农业标准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业标准化随着经济的发展在不断向前推进,但仍有很多问题,要想全面实现农业标准化,需要在建立健全农业标准化体系、加快农业标准化的推广与实施、加强农业标准实施的监督力度、加强农业标准化理论研究、加强农业标准化队伍建设等方面做出进一步的努力。  相似文献   

6.
农业产业链、价值链和利益链之间的理想模式应该是“三链耦合”,三者相互协调与耦合发展,形成良性循环状态,实现提升农业质量和农产品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的目标。本文基于农业产业链、价值链和利益链三者之间的脉络延续关系,分析其“三链耦合”中的目标偏移,寻找其理想模式,阐明精细农业理念促进“三链耦合”发展的机理,探讨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和优化利益链的路径。研究表明,现代农业发展中,由于产业主体、产业本身、技术水平和市场建设等原因,导致价值形成、利益分享、风险抵御和产品定价等机制失衡,从而形成“三链耦合”的目标偏离,阻碍产业链的拓展、价值链的提升与利益链的完善。精细农业通过农业生产投入、过程和产出的精细化来拓展农业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和完善利益链,有效促进农业产业链、价值链和利益链“三链耦合”。为了使农民能合理分享到全产业链的增值收益,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现代化发展,需要通过加强精细化基地建设来构建“三链耦合”的基础;推动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来打造“三链耦合”的引擎;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创新“三链耦合”的推进模式;优化主体利益联结机制来完善“三链耦合”的核心纽带和健全政策支持体系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来加强“三链耦合”的支撑。  相似文献   

7.
把弹性理念应用到农业领域,构建完善的弹性农业价值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在界定弹性农业价值链概念的基础上,将供应链管理和生态学相关研究结果转化为识别和描述价值链弹性的原则,集成弹性联盟评估框架和价值链分析技术,建立弹性农业价值链评估方法,并结合牛奶价值链分析概念框架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论高等农业教育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理论和实践层面,论述了高等农业教育可以通过改革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农民培训方式,加强科技研发和推广,加强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支持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建设与发展,帮助农村繁荣文化事业和加强理论和实践问题研究等途径为农村提供人才支持、科技支撑、政策咨询和信息、文化服务,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本文阐述了农业价值链融资模式,从有助于小农户参与到农业价值链中和有助于解决融资约束问题2个方面介绍了农业价值链融资的意义,并提出了农业价值链融资的创新模式,以期为助力农村脱贫致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绿洲农业价值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从对绿洲农业的认识为出发点 ,然后 ,在结合价值链与价值链分析的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之上 ,对绿洲农业进行价值链分析 ,进而提出绿洲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1.
基于农业产业链的农业推广服务供给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探讨了基于农业产业链的农业推广服务模式与利益机制问题,指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推进农业产业链中的技术链建设的关键是构建基于农业产业链的农业推广服务模式,除政府和公益性机构以外,农业产业链中任何其他主体所提供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都必须以实现相应的成本补偿与获取报酬为前提,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是构建基于农业产业链的农业推广服务模式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推进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的主要做法,包括:政府构建农业标准化组织领导机制,分产业制订标准,狠抓“三大体系”构建,分区域分层次推进标准化;从标准化推广实施情况,经济效益,技术进步,质量控制,社会与生态效益五个角度分析评价了常德市各县(区)四年来实施标准化所取得的综合效益;指出目前常德市推进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所存在的不足之处;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应构建完善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并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加强对有机肥使用的监管;强化宣传教育,提高农民标准化生产的主体意识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以甘肃定西市安定区为调查的典型区域,以紫花苜蓿牧草型饲料产业链效益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紫花苜蓿的经济价值和营养价值,并对其在种植和加工两个基本环节的成本和效益情况进行了比较,阐述了发展紫花苜蓿生产对促进甘肃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据此认为只有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才能更高程度地提升紫花苜蓿的经济附加值.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新疆优势农业资源的比较优势分析以及农业优势资源开发对加速龙头企业的成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等方面所产生的经济效应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开发新疆农业优势资源应走特色及品牌发展之路,加强农民技能培训和发展农业关联产业、提升农业资源利用价值等对策建议,其最终目的是促进农民增收及农村劳动力转移,将资源优势在市场中转变为经济优势,实现区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现代农业科技园区是新形势下农业旅游发展的新领域,对于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经济效益、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等都起着重要作用。文章选取河南现代农业研究开发基地为研究对象,在以科技和生态理念为支撑的基础上,提出构建农业旅游产品谱系,并指出在其开发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如要确立适合自身发展的旅游发展模式、进行园区农业旅游总体发展规划设计、做好旅游客源市场调查等,以促进河南现代农业研究开发基地旅游的健康快速发展,为现代农业科技旅游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从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3个方面研究分析了以大学为依托的猕猴桃产业化技术推广的效益,结果表明,以大学为依托的新型农业科技推广模式提高了农户种植猕猴桃的收益,保护了当地的生态系统,促进了种植区的服务网络发展。  相似文献   

17.
基层农技推广是解决农业科技和农业生产最后“一公里”有效途径,能有效促进农业产量和经济效益.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基层农技推广工作的有效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省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取得了很大成绩,推动了农业科技创新和进步,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障碍,严重影响了农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结合黑龙江省的实际情况,从政府、科研单位、农业合作组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涉农企业和农户等角度,对制约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因素进行分析.认为通过持续增加农业科技投入,引导农业科研符合市场需求,健全农业推广体系,倡导参与主体多元化,加强农民教育和培训来提高黑龙江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从而促进农业科技发展,推动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陕西省农业产业链发展取得的成就及存在的问题,陕西省在打造特色农业产业链、创新农业产业链发展模式、打造农业产业链核心竞争力、有效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但陕西省农业产业链处于发展的初步阶段,存在龙头企业规模小、农业产业链连接不紧密、产业链条短、资金不足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树立现代农业发展新理念、强化产业链利益连接机制;优化农业产业链发展环境、鼓励现代经济要素进入农业产业链等对策。  相似文献   

20.
何得桂  高建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2,(12):7515-7518,7521
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阐述了建构以大学为依托农业科技推广模式的价值,指出建构以大学为依托农业科技推广模式既是我国建立多元化农业推广体系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加强多元化农技推广力量发展的有力举措,更是对政府主导型农业推广体系的一种补充和完善。论述了以大学为依托农业科技推广模式的限度,指出其面临可持续性发展、体制身份认同、综合功能发挥、与地方政府利益博弈等诸多问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