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为了探求早稻高产、优质的栽培与育种策略,促进早稻生产及其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四湖地区的一些现有早稻品种的穗部性状和碾米品质进行了初步调查。结果表明,目前推广的早稻品种在较以往的品种每穗总粒数和碾米品质有所提高的同时,结实率也明显降低,不利于早稻的“优质、高产”双目标的同步实现;优质品种的穗部性状较易受栽培环境的影响,但其碾米品质较好,在加强栽培管理的前提下,具有取得产量和优质“双高”的潜力;大穗品种的穗部性状和碾米品质均较差,表明早稻品种的优质育种不能一味追求大穗化。  相似文献   

2.
明水香稻是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著名的地方水稻品种,目前种植类型主要有大红芒和小红芒2种。对其性状进行鉴定评价,以期为明水香稻的保护利用提供参考。以香粳9407为对照,对明水香稻大红芒、小红芒分别进行了农艺性状、品质性状和抗性鉴定。结果表明:与香粳9407相比,在农艺性状方面,大红芒和小红芒的整齐度与丰产性均较差,大红芒抗倒性差;在品质方面,大红芒和小红芒的整精米率偏低,小红芒的垩白度偏高且香味下降;在抗病性方面,明水香稻感稻瘟病。与当前推广品种相比,传统的明水香稻商品性下降,急需加强提纯复壮和遗传改良。并从加强原始品种保存、加强传统地方品种改良、加强原产地生态环境保护、推广优质绿色生态种植技术4个方面,提出了明水香稻的保护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3.
在定义水稻主栽品种及主产区的基础上,对近5年湖南6类水稻主栽品种及其时空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类水稻主栽品种集聚度差异显著,常规早稻常规中稻常规晚稻杂交晚稻杂交早稻杂交中稻;常规早稻、常规中稻、杂交晚稻主要分布在洞庭湖区,杂交早稻主要分布在湘南地区,杂交中稻主要分布在大湘西地区,常规晚稻主要分布在长株潭地区,各主产区集聚度差异明显;各类水稻主栽品种面积演变趋势基本一致;少数水稻主栽品种具有季别广适性;水稻主栽品种普遍存在生命周期现象;提出了优化湖南水稻主栽品种结构和区域布局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嘉育21(原名G99-21)由浙江省嘉兴市农科院以“G96-29/YD951”杂交育成的优质、高产、中熟早籼稻品种。1999年定型,2000年参加嘉兴市早稻品种区试;2001年参加湖北省和嘉兴、宁波市早稻品种区试,并在秀洲区组织多点示范;2002年参加浙江省“9410”联品试验和湖北省早稻品种区试续试;2003~2004年参加浙江省早稻品种区试。  相似文献   

5.
<正> “粤香占”是广东省农科院用三二矮、清香占、综优和广西香稻杂交选育而成的常规高产、稳产优质稻新品种。1996年和1997年参加广东省早稻区试,亩产量分别为438.87公斤和443.11公斤,比对照七山占增产13%和14.2%,均名列参试品种第一。中抗白叶枯病,稻瘟病发病较轻。于  相似文献   

6.
以江西近年通过品种审定并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的11个高产早稻品种(组合)为材料,比较分析了其产量、产量构成、成穗特征、茎秆和叶片特征以及干物质生产等特征特性,并筛选出了陆两优996和金优463两个高产早稻品种。高产早稻品种要求单穗重在3 g以上,分蘖力中等,株高90~100 cm,倒1节间长30 cm左右,倒2节间长19 cm左右,倒3节间长13 cm左右;倒2叶长度38 cm左右,倒3叶长度35 cm左右;倒1叶角度10~15度,倒2叶角度17~18度;后期不早衰,乳熟~成熟期干物质生产占全生育期的15%以上。  相似文献   

7.
7月2日,湖南省超级稻开发领导小组向媒体透露,湖南选育的“株两优819”日前被农业部评为首个超级杂交早稻品种,填补了我国杂交早稻没有超级稻品种的空白。 5年来,在袁隆平院士指导下,湖南省著名水稻育种专家杨远柱率领课题组成员,将两系法杂种优势利用作为南方早籼稻育种的主要途径,选育出“株1S”早籼型低温敏两用核不育系,并利用“株1S“成功选育出“株两优819”。据介绍,”株两优819”生长期106天,比三系杂交早稻提早1周左右,平均单产比对照增产10%以上,抗稻瘟病、白叶枯病等主要病害,且米质达到国家规定的超级稻标准,有效解决了南方稻区早稻生产“早熟与高产优质”的矛盾。  相似文献   

8.
为丰富东北地区大米品种类型,创建新的优质米品种,多年来,我们在不断引进筛选优质米水稻品种的同时.开展了白香粳稻品种的选育。古榆香稻1号就是内蒙古开鲁县绿龙绿色食品产业开发研究所系统选育而成的特种优质白香粳稻新品种,于2004年通过内蒙古自治区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古榆香稻1号作为香稻栽培.其香米价格超过普通米价70%~100%。目前在内蒙古通辽地区作为“礼品米”深受消费者欢迎。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 ,洪涝灾害趋重趋频 ,导致湖北省早稻受灾加重。通过 2年来对引进的 16个早稻品种 (系 )的比较试验 ,筛选出“815 - 8”等产量高、生育期短、适宜湖北省易洪易涝早稻产区推广种植的品种。  相似文献   

10.
[目的]筛选出再生萌芽期耐热性好、再生能力强、产量高、适合于右江河谷“早稻+再生稻+秋种番茄”生产模式的再生稻品种,以满足当地农民的种植需求.[方法]以6个再生稻品种为试材进行田间筛选试验,比较不同品种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表现.[结果]除信丰优008和Y两优1号“早稻+再生稻”产量明显低于Ⅱ优63(CK),其他4个品种“早稻+再生稻”产量均高于Ⅱ优63,其中中浙优1号、准两优1141和Y两优5867三个品种“早稻+再生稻”产量分别为138896、13836.7和13382.1 kg/ha,分别比Ⅱ优63增产9.60% 、9.19% 、5.60%;深两优5814“早稻+再生稻”产量为12849.6 kg/ha,比Ⅱ优63增产1.40%; Y两优1号和信丰优008“早稻+再生稻”产量分别为11474.2和9979.2 kg/ha,分别比Ⅱ优63减产9.46%和21.25%.[结论]中浙优1号和准两优1141两个品种综合表现最好,可作为“早稻+再生稻+秋种番茄”生产模式下早播再生稻田主选品种;Y两优5867和深两优5814两个品种综合表现优良,可作为“早稻+再生稻+秋种番茄”生产模式下中、迟播再生稻田主选品种.  相似文献   

11.
河西香稻是从黄壳香稻中系统选育而成,该品种具有独特香味。产量约5400-5550kg/hm^2。全生育期127d.株高105cm。分蘖力强。株型集散适中。2003年通过广西区农作物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12.
香优24系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水稻研究所从香稻品种香宝3号变异后代中系统选育而成的高产、优质、抗病香稻品种。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省香稻种质资源品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对东北地区搜集来的香稻和非香稻材料的品质性状进行综合比较和评价,并对20份香稻品种的主要品质性状进行表型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这20个香稻的蛋白质含量平均值明显高于非香稻,蒸煮食味品质好于非香稻,有16个香稻品种在胶稠度性状上达到了国家优质一级标准,且多项品质指标的变异系数都高于非香稻品种。主成分分析中粒型因子、碾米品质因子和蒸煮食味品质因子对稻米品质累计贡献率达到65.5%。20个香稻品种被归为3类,这3类都各自具有优良的品质特点。在进行香稻品质育种时,应当注意外观品质(粒形和垩白性状)和碾米品质(整精米率)的选择,提高整精米率、降低垩白度,同时要选择遗传背景较远的亲本,以期提高东北地区香稻资源品质,达到优质育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玉香占”是广适型高产优质香稻新品种,已通过广东省品种审定。该品种株型理想,株高106厘米,茎秆粗壮,穗大粒多,结实率高,耐肥抗倒,抗病性强,在湖北省钟祥市作一季中稻栽培全生育期128天,  相似文献   

15.
为探寻早稻品种适宜的机插密度,用两种插秧机对3个早稻品种进行了不同行株距栽插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甬籼69"最适宜的机插密度为25 cm×11 cm,"温814"、"中早39"最适宜的机插密度为25 cm×14 cm。  相似文献   

16.
品种搭配到位早稻品种:常规稻为湘早籼45号、中嘉早17、中早39,杂交稻株两优819。晚稻品种:H优518、陵两优268、潭两优83、株两优819。具体搭配如下:湘早籼45号+H优518,湘早籼45号+陵两优268,湘早籼45号+潭两优83,株两优819+H优518,株两优819+株两优819,中嘉早17(或中早39)+株两优819。播期安排到位早稻杂交品种播期3月18~24日,常规品种播期3月28日前;晚稻杂交品种播期7月1~3日,H优518播期6月  相似文献   

17.
对10个早稻品种(组合)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适合益阳种植的早稻品种(组合)有4个,分别为中嘉早17、株两优早22、陵两优211、株两优819。  相似文献   

18.
稻米品质的品种种性差异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在同一环境条件下正季栽培的135个水稻各类型品种(组合)进行的稻米品质性状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碾米品质、外观品质与蒸煮品质存在明显的品种(组合)间种性差异;(2)粳稻品种与籼稻品种、早稻品种与晚稻品种、杂交稻与常规稻间的稻米品质性状均存在较大的差异。并对早稻与杂交稻的稻米品质改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腾糯1号     
《山西农业科学》2007,35(6):37-37
选育单位 山西省农科院作物遗传研究所、山西腾达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 3252×3011,原名糯玉527 特征特性 该品种为糯玉米品种。株形清秀,株高185cm左右,穗位65cm左右,果穗长锥型,大小中等,穗长约20cm,穗行14~16行,行粒数43粒。穗轴白色,子粒白色,鲜食口感较好,糯性中等。出苗至采收85~90d。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黄河流域棉区机采棉最优种植模式,本试验以德棉10号、德棉12号、德棉16号和鲁6269共4个棉花品种(系)为材料,设置76 cm等行距(R1)、66 cm+10 cm(R2)、92 cm+60 cm(R3) 3种种植模式,研究各种植模式对不同棉花品种株高、茎粗、产量及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4个品种的株高均表现为R1 R2 R3,茎粗均表现为R3 R1 R2;品种间株高和茎粗均表现为鲁6269德棉10号德棉12号德棉16号。4个品种均以76 cm等行距种植模式籽棉、皮棉产量最高;各处理中,籽棉产量以德棉10号+76 cm等行距种植模式最高,皮棉产量以鲁6269+76 cm等行距种植模式最高。纤维品质品种间差异较大,以德棉16号和德棉10号表现最优,种植模式对其影响不显著。本试验条件下,76 cm等行距(R1)为最优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