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中国春(CS)及其B染色体组双端体(1BL~7BL)为材料,研究了丰、缺氮条件下小麦B染色体组短臂对小麦植株干重和氮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S相比,3BL和7BL端体,3BL、4BL和5BL端体分别在丰、缺氮条件下表现出幼苗长势变差、单株干重降低等特征,这些特征可能与端体相应短臂的缺失有关;同时,丰氮下4BL、5BL和7BL及缺氮下2BL和7BL的含氮量分别较CS显著降低,丰氮下3BL、4BL和7BL及缺氮下2BL的单株氮累积量较CS显著降低,丰、缺氮下供试双端体的氮效率与CS相比无显著差异。表明丰氮下,小麦幼苗氮累积量、株高、单株叶面积、单株地上部干重和单株根干重与单株干重呈显著正相关,缺氮下,单株氮累积量、单株叶面积、单株地上部干重和单株根干重与单株干重呈显著正相关;丰、缺氮下的含氮量与氮效率均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2.
以一整套"中国春"背景的单染色体代换系和受体"中国春"、供体"Synthetic 6x"为材料,研究了水培条件下磷胁迫对小麦苗期磷素吸收和利用能力的变化.结果表明,低磷条件下,"Synthetic 6x"比中国春在磷胁迫下有较高的磷吸收能力,较之供体"Synthetic 6x"和受体"中国春",各代换系的单株磷累积能力...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海南省海口尧儋州尧文昌尧陵水和定安以及广东省江门油棕病害的调查袁结果表明袁发生最为常见的病害为叶斑病袁不同品种受害程度表现不同曰发生严重时袁可导致叶片30%以上枯死遥对从热科院橡胶所引种到广东江门的12 个油棕新品种田间叶斑病的病害严重度进行调查袁其危害等级为1~3 级袁分离纯化和初步鉴定结果表明袁有6 种病原物袁分别为叶点霉属渊Phyllosticta冤尧炭疽菌属渊Colletotrichum冤尧链隔孢属渊Alternaria冤尧拟茎点霉属渊Phomopsis冤尧茎点霉属渊Phoma冤和拟盘多毛孢属渊Pestalotiopsis冤遥对6 种病原物进行田间活体致病性测定袁发现炭疽菌属和链隔孢属引起的病斑较小袁致病力较弱袁推测可能是腐生菌曰叶点霉属尧拟茎点霉属尧茎点霉属和拟盘多毛孢属可同时侵染RYL31袁其中叶点霉属还可侵染RYL14尧RYL33袁推测此病原物寄生性较强遥  相似文献   

4.
以广藿香根尖为试验材料袁采用常规压片法比较取材时间尧预处理液尧处理时间尧酶液浓度尧酶解时间尧 低渗时间对广藿香染色体制片效果的影响袁采用去壁低渗法对石牌尧海南尧高要3 个广藿香品种进行染色体计数遥结 果表明院上午10:30~11:00 取材尧冰水混合液处理24 h尧4%混合酶液渊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各占4%袁g/V冤酶解30 min尧低 渗15 min 所得广藿香染色体制片效果较好曰3 个广藿香品种分散良好尧清晰的50 个分裂相细胞袁70%以上的细胞染 色体数目为2n=64袁3 个广藿香品种在染色体数目上没有差异遥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不同水分处理条件下小麦代换系的穗花发育进程和产量性状研究,确定控制小麦穗花发育的主效应染色体,并对耐旱基因进行染色体定位。【方法】以小麦CS-Synthetic 6x 整套染色体代换系及其亲本为材料进行干旱胁迫处理,对穗花分化过程进行观察,并对其产量性状分析研究。【结果】各代换系的穗花发育过程与亲本较为一致,都能正常通过穗原基和花原基分化两个阶段。在正常灌水条件下,2B代换系与父本Synthetic 6x 发育同步,分化最慢,7D次之,其它代换系发育较快,与母本中国春基本同步;在干旱胁迫条件下,2D代换系穗花分化较为缓慢,远远落后于中国春和其它代换系。且2D代换系每穗粒数、单穗粒重、千粒重等产量性状的抗旱系数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中国春。【结论】延缓穗花分化进程的主效基因可能位于2B和7D染色体上;耐旱相关基因可能位于2D染色体上。  相似文献   

6.
氮锌配施对小麦产量及氮锌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扬麦16号’为供试材料,在大田条件下研究2种氮肥用量下6个施锌量和4种施锌方法对小麦的产量和成熟期植株的氮、锌含量及累积量的效应。结果表明:锌肥的施用在增加小麦产量的同时,也显著增加小麦植株的锌、氮含量,且随施锌量的增加而增加。不同施锌方法在提高籽粒锌含量上从高到低依次为叶面喷施与土施(S50+F2)、叶面喷施(F2)、土施(S50)、对照(CK),且叶面喷施锌肥的效果显著高于土壤施用。氮肥用量显著影响小麦产量和小麦植株对氮、锌的吸收与累积,表现为高施氮量处理高于常规施氮量处理。籽粒中的氮含量和锌含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高施氮量和常规施氮量下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934 9和0.885 1。在本试验条件下,合理运筹氮、锌肥料和优化施肥措施是提高小麦产量与籽粒锌营养品质的一个快速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酸化剂和益生素合用对肉仔鸡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袁选择1日龄健康野科宝500冶肉仔鸡160 只袁随机分成4组袁每组4个重复袁每重复10 只袁A 组为空白对照组袁饲喂基础日粮曰B尧C 和D 组分别饲喂添加0.1%尧0.3%和0.5%由酸化剂和益生素组成的复合添加剂的日粮袁试验期42 d遥结果表明袁日粮中添加由酸化剂和益生素组成的复合添加剂能不同程度提高血清总蛋白尧白蛋白和总胆固醇含量及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袁不同程度降低血清尿素和丙二醛含量及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的活性袁其中添加0.1%复合添加剂显著降低渊P<0.05冤42 d的谷丙转氨酶活性袁添加0.3%复合添加剂显著提高渊P<0.05冤42 d白蛋白含量及14 d总胆固醇含量和显著降低渊P<0.05冤42 d尿素氮及丙二醛含量袁添加0.5%复合添加剂显著降低渊P<0.05冤42 d尿素氮和丙二醛含量及14 d谷草转氨酶活性遥提示酸化剂和益生素合用可增强蛋白质的吸收和降低体内蛋白质的分解及提高体内的抗氧化能力袁从而促进肉仔鸡的生长遥其复合添加剂的最佳添加量为0.3%遥  相似文献   

8.
氮胁迫对红麻生理生化特性及干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红麻亲本及其子代耐低氮能力的差异,为耐低氮红麻品种的筛选及其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红麻不育系P3A、恢复系992及子代F1为材料,设置不施氮(N0)和正常施氮(N+)两个处理,通过盆栽试验,研究氮胁迫对红麻苗期主要生理生化特性及其产量的影响。【结果】正常施氮(N+)条件下,亲本的茎、叶水分含量、叶绿素含量和氮、磷、钾含量均高于F1,但硝酸还原酶活性及单株干茎产量均低于F1;在不施氮(N0)条件下,F1的茎叶水分含量、叶绿素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氮含量降幅均比亲本小,而磷、钾含量增幅比亲本高;氮胁迫下,参试红麻植株茎叶水分和氮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叶绿素含量均下降,而植株茎叶磷、钾含量均有所提高。【结论】在正常施氮(N+)条件下,F1生长势更强,单株干茎产量更高;在不施氮(N0)条件下,F1表现出较强的耐低氮生理特性,抗逆境优势强于亲本,因此F1适宜推广选种。  相似文献   

9.
氮胁迫对红麻生理生化特性及干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红麻亲本及其子代耐低氮能力的差异,为耐低氮红麻品种的筛选及其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红麻不育系P3A、恢复系992及子代F1为材料,设置不施氮(N0)和正常施氮(N+)两个处理,通过盆栽试验,研究氮胁迫对红麻苗期主要生理生化特性及其产量的影响。【结果】正常施氮(N+)条件下,亲本的茎、叶水分含量、叶绿素含量和氮、磷、钾含量均高于F1,但硝酸还原酶活性及单株干茎产量均低于F1;在不施氮(N0)条件下,F1的茎叶水分含量、叶绿素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氮含量降幅均比亲本小,而磷、钾含量增幅比亲本高;氮胁迫下,参试红麻植株茎叶水分和氮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叶绿素含量均下降,而植株茎叶磷、钾含量均有所提高。【结论】在正常施氮(N+)条件下,F1生长势更强,单株干茎产量更高;在不施氮(N0)条件下,F1表现出较强的耐低氮生理特性,抗逆境优势强于亲本,因此F1适宜推广选种。  相似文献   

10.
通过盆栽试验设置了3种根系分隔方式(无分隔、尼龙分隔、塑料分隔)和3个氮(N/2、N、3N/2)水平,分析了间作小麦蚕豆的干物质量、氮素累积吸收量和养分竞争比率,研究不同种植模式及不同施氮水平对小麦蚕豆氮素营养累积吸收特征和养分竞争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氮水平和根系分隔方式改变了间作小麦和蚕豆的干物质量,小麦拔节期,低氮、常规施氮和高氮水平下,尼龙分隔方式下小麦干物质累积量分别高于不分隔和塑料分隔60.8%、61.46%,71.19%、73.42%,63.02%、61.54%。低氮水平下,无分隔方式蚕豆干物质平均累积量分别低于尼龙和塑料分隔15.46%和20.68%;推荐施氮水平下,抽穗期和成熟期,尼龙分隔蚕豆干物质累积分别低于无分隔和塑料分隔24.53%、23.11%和26.66%、26.96%;高氮条件下,3种根系分隔方式间差异不明显。不同氮水平和根系分隔方式也改变了间作小麦和蚕豆的氮素累积吸收量。其中低氮条件下,无分隔小麦氮素累积吸收量明显高于尼龙和塑料分隔,随施氮量增加,这种优势逐渐不明显;低氮和高氮条件下,3种根系分隔(PB、MB、NB)蚕豆氮素累积吸收量差异不显著,推荐施氮条件下,塑料分隔方式下蚕豆氮素吸收量急剧增加,尤其籽粒膨大期,与尼龙分隔和不分隔相比分别增加29.03%、26.48%。低氮和常规施氮条件下,拔节期、孕穗期和灌浆期,尼龙和无分隔体系小麦相对于塑料分隔体系养分竞争比率(NCRcs)高于蚕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