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随着我国海水对虾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对虾养殖污染已成为我国近岸海域重要污染源之一。近年来相关文件的颁布对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总结我国近海对虾养殖尾水的处理现状并针对性提出适合我国对虾养殖尾水处理的集成技术具有重要环境生态意义。本文概述了我国对虾海水养殖产业的发展现状、海水养殖尾水特征以及海水养殖尾水对近岸海域造成的影响,〖JP2〗结合案例和文献详述了对虾海水养殖尾水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处理技术和资源化利用方法,分析了各集成技术的优缺点和应用潜力。最后基于我国海水养殖示范区尾水处理技术的应用现状,对未来对虾海水养殖尾水的排放管理和资源化利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依据国内外有关水产养殖水质处理的相关研究以及实际生产中的健康养殖模式,提出了对虾绿色健康养殖模式尾水处理系统,详细介绍了该系统的相关处理技术,如重力沉降、物理过滤、生物净化、人工湿地以及工厂化循环水等技术.  相似文献   

3.
采用不同浓度的氢氧化镁、氢氧化钙处理对虾养殖尾水,研究氢氧化钙、氢氧化镁的使用浓度、搅拌时间及沉降时间对磷去除的影响。采用国家标准《GB11893-89水质总磷的测定钼酸铵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样中总磷、可溶性总磷酸盐及可溶性正磷酸盐的浓度。结果表明:氢氧化镁浓度为3 000mg·L~(-1)、搅拌时间为15min、沉降时间为15min时,对虾养殖尾水中总磷、可溶性总磷酸盐以及可溶性正磷酸盐的去除率达到最高值,分别为96.29%、93.29%、95.56%。氢氧化钙浓度为400mg·L~(-1)、搅拌时间为10min、沉降时间为15min时,对虾养殖尾水中总磷、可溶性总磷酸盐以及可溶性正磷酸盐的去除率达到最高,分别98.80%、93.89%、95.56%。经过氢氧化镁、氢氧化钙处理后的水样磷含量符合《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磷酸盐的一级排放标准(≤0.5mg·L~(-1)),处理后水样中的pH分别为8.88、8.60,总磷和pH都符合养殖尾水排放标准《SC/T9101-2007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这两种试剂具有价格低廉、无二次污染且操作简便等特点,是非常理想的"绿色安全水处理剂",可为虾池养殖尾水的处理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4.
为开展池塘养殖尾水达标排放处理技术的研究,以湿地(芦苇、香蒲、菱角)、水生动物(梭鱼)净化塘、水生植物(凤眼莲、蕹菜)净化塘作为净化功能区,构建池塘养殖尾水处理系统,按照养殖池塘与尾水处理系统面积比为9.8:1设置,在试验周期内,对13个养殖池塘(5 hm2)排放养殖尾水中总氮(TN)、总磷(TP)进行尾水处理系统各级...  相似文献   

5.
使用水质标识指数法,以总固体悬浮物(TSS)、有机物(CODMn)、氨氮(TAN)、总氮(TN)、总磷(TP)作为单因子参评指标和综合评价指标,依据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SC/T 9101—2007)对淡水养殖小区进水源、池塘养殖尾水和养殖尾水处理系统排放水进行综合水质的评价分析。研究表明:在本集中连片池塘与养殖尾水处理系统构成的淡水养殖小区中,进水源主要污染物为TN;养殖池塘主要污染物风险因子为TP、TSS;养殖尾水处理系统对养殖尾水综合水质净化发挥重要作用,东区池塘养殖尾水经尾水处理系统(S1)处理后,综合水质得到改善(IΔX1.X2=13%),主要污染物TN得到显著改善(IΔX1.X2=23%),西区池塘养殖尾水经尾水处理系统(S2)处理后,综合水质略有改善(IΔX1.X2=9%);利用养殖尾水处理系统对水产养殖尾水实施净化处理,经处理后的排放水达到或优于养殖小区进水源综合水质的水平,并符合《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一级排放标准,且未对邻近自然水域环境造成负面影响,还略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池塘水产养殖尾水的净化提供参考,分析了目前池塘养殖尾水的特性,介绍了处理养殖尾水的物理、化学、生物方法以及池塘养殖尾水的处理工艺与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不同使用量和处理时间下过氧化氢和过氧化硫酸钠复合物对养殖尾水各项水质指标的处理效果。[方法]从湛江市东海岛对虾高位池采集养殖尾水,使用过氧化氢和过氧化硫酸钠复合物处理后测定水样的pH、悬浮物、氨氮、亚硝酸氮(NO2--N)、磷酸盐和COD浓度。[结果]过氧化氢和过氧化硫酸钠复合物处理会使水体pH有所下降,仍保持在7.0以上,但并不能有效降低悬浮物浓度。过氧化氢可以有效降低尾水中氨氮、NO2--N、磷酸盐和COD的浓度,当过氧化氢浓度为4.00 mL/L时处理效果最佳,氨氮、NO2--N、磷酸盐和COD去除率分别为93.79%、57.88%、75.10%和76.70%。与过氧化氢相比,过氧化硫酸钠复合物对尾水中氨氮和NO2--N的去除效果并不理想,但对磷酸盐和COD的去除效果较好,当过氧化硫酸钠复合物浓度为0.12 g/L时,尾水中磷酸盐和COD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7.96%和76.51%。[结论]过氧化...  相似文献   

8.
沿海地区对虾工厂化养殖调研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果锋  陈军  杨菁  李月  管崇武 《现代农业科技》2011,(22):318-319,322
为了研究对虾工厂化养殖发展现状,解决存在的技术难点和问题,对我国沿海对虾工厂化养殖过程中所采用的工艺流程、水质净化处理、增氧方式、设施设备、经济效益等进行现场调研和分析,结果表明:对虾工厂化养殖模式基本采用"水泥池+温室大棚"为核心的精养模式,经济效益较好,但还存在曝气设备能耗过高、废水多数得不到有效处理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决水产养殖尾水环境负效应大的问题,根据养殖尾水特征,设计了机械结合植物净化系统。结果表明,该净化系统能够有效改善水体严重富营养化,降低水体中悬浮物、生物需氧量、化学需氧量、亚硝酸盐氮等的含量,经处理净化后尾水可以实现循环利用,具有显著的生态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0.
我国对虾生态养殖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生态学角度诠释了对虾生态养殖的原理,系统地阐述了我国对虾生态养殖的主要模式,分析了我国对虾生态养殖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新的形势下,应通过加强对虾生态养殖的基础研究、加强对虾生态养殖技术推广及人才培养等措施,使我国对虾生态养殖业的科技含量进一步提高、从业人员科学文化素质得到较大改善,为我国对虾生态养殖业的健康发展以及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工厂化对虾养殖通过处理和调控养殖用水能维持良好而稳定的生态环境,是解决我国对虾养殖污染环境、病害频发、资源锐减的可行途径,但目前还没有达到智能化应用水平。国外设施化对虾养殖已经将信息感知、模型构建、自动化装备结合起来,智能化水平较高。我国可通过构建智能化工厂化对虾养殖系统,串联各养殖环节,自动监控养殖参数,进一步实现节水节地、降低人工投入、精准自动控制、提前预警病害、绿色高效养殖。  相似文献   

12.
复合S高聚碘对南美白对虾的毒性试验及抑菌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近年南美白对虾养殖规模扩大,养殖密度的增加,对虾的养殖环境受到严重污染,各种对虾致病因子不断引起暴发性传染病、流行性虾病,造成对虾的减产甚至绝收,严重威胁对虾养殖业的发展。面对这种情况,养殖单位普遍使用抗生素类及一些化学药物进行防治,但抗生素类药物存在着致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池塘养殖尾水处理系统整体及各级沿程在不同水力负荷条件下,总氮(TN)、总磷(TP)的变化规律,探明系统对TN、TP净化效果的最佳运行水力负荷。【方法】对5 hm2养殖池塘配套的约0.5 hm2养殖尾水处理系统,采用低(0.012 m/d)、中(0.023 m/d)、高(0.035 m/d) 3种水力负荷运行,在系统各级沿程(表面流湿地(SFW)、一级净化池塘(PP1)和二级净化池塘(PP2))采集水样,检测TN、TP质量浓度,运用双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法,分析各水力负荷条件下各级沿程TN、TP质量浓度的差异变化,以及养殖尾水处理系统整体和各级净化功能区对TN、TP的净化处理效果,通过PP2、TN、TP去除率与水力负荷的拟合函数关系计算最佳运行水力负荷。【结果】养殖尾水处理系统中TN、TP质量浓度在各级沿程、不同水力负荷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且沿程与水力负荷存在交互作用(P<0.05)。随水力负荷的增加,系统整体对TN和TP去除率均呈线性下降(TN去除率由低水力负荷时的57%下降为高水力负荷时的23%,TP去除率由低水力负荷时的70%下降为高水力负荷时的46%)。随水力负荷的增加,PP2在系统各净化功能区中对养殖尾水TN净化效果的贡献度由低水力负荷时的22%逐渐增大至高水力负荷时的93%。PP2可优化获得最佳水力负荷约0.075 m/d,对应TN、TP最佳去除率均为28%。【结论】多净化功能区组合的养殖尾水处理系统宜建立基于优化水力参数的运行策略,就试验养殖尾水处理系统整体而言,若发挥各净化功能区最佳净化性能,宜采用中水力负荷(0.023 m/d)运行;若以污染物去除总量最优化为目的,需根据养殖池塘排放尾水的水质状况建立运行策略。  相似文献   

14.
简要介绍了循环水养殖原理,分析了当前对虾养殖模式的主要特点、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应用前景,重点介绍了目前新兴的池塘循环水养殖新模式的技术要求、现状及发展趋势.结果表明,池塘循环水对虾养殖是在节能减排新形势下实现一种高效、减排、降低养殖生产风险、减轻养殖水环境污染的必然趋势,是提高对虾质量安全的重要保障的有效新模式,是现今对虾养殖产业可持续发展技术升级的生产方式,对我国当前对虾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当前水产动物养殖尾水大多直接排放,已经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为有效管控养殖尾水排放,本着全面系统性和实用性原则,笔者从指导思想和行动上对生产者和政策管理者提出了如下建议:(1)理解和维护中国的环境保护基本国策;(2)生产者需提升管理水平,建立新型养殖模式;(3)管理者应该制定区域化、集约化资源利用和尾水排放、处理标准,建立、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保险制度,强化管控力度。  相似文献   

16.
广东对虾养殖环境污染及防控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对虾养殖生产的外源污染、内源污染及养殖废水(废物)污染等环境污染状况,从及时降解转化养殖代谢产物、减少饲料投喂污染、妥善使用安全的养殖投入品、养殖废水(废物)无害化处理等方面提出了防控养殖环境污染的对策,为对虾的健康、安全养殖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随着水产养殖行业的快速发展,养殖尾水排放对局部区域水环境质量造成较大影响,部分地区水产养殖业已成为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排放来源。该文以浙江省典型区域为主要调查对象,分析水产养殖尾水污染特征、治理经验与存在问题,并从完善水产养殖尾水污染防治法规标准、实施水产养殖排污许可管理等方面提出监管建议。  相似文献   

18.
对虾是我国主要的水产养殖品种之一,但是由于20世纪90年代对虾流行病的大爆发,使我国的对虾数量骤减。此后,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对对虾养殖的方法进行了研究。通过对高位池养殖和淡化养殖、对虾封闭循环式综合养殖系统、不换水对虾养殖的生物安全性、稻田养虾环境的生态调控的评价以及对虾与鱼、贝、藻同池混养等进行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对虾养殖业的再次发展,但是却没有在根本上解决问题。基于此,探索了对虾养殖的新模式,即对虾-鱼-贝-藻生态优化养殖。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虾苗培育及筛选、虾塘管理、养殖水处理、科学饲养、合理使用药物、对虾的应激及处理、生产管理以及对虾起捕等技术的集成,建立了对虾健康养殖体系,在广东省平岗农场的实践表明,对虾产量增加5%,每667 m2年产量(每年2茬)高位池达3 t、土池达1t.  相似文献   

20.
在对虾集约化养殖废水排放沟渠中,设置有益菌处理和有益菌+尼罗罗非鱼+细枝江篱繁枝变种混合处理2个废水处理阶段,研究其对集约化对虾养殖废水的降解效果,探讨集约化对虾养殖废水沟渠综合生态处理技术.结果表明,有益菌处理和混合处理对总无机磷(TIP)的降解率分别达到77.05%、84.43%,对COD的降解率分别为8.82%、17.65%,对总磷(TP)的降解率分别为77.6%、83.2%,对凯氏氮(KN)的降解率分别为77.05%、84.43%,技术该处理废水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