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乌兰察布市退耕还林工程的绩效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退耕还林工程是一项旨在改善生态环境、涉及千家万户的社会系统工程。在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必须兼顾改善生态环境和促进经济发展,最终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共赢。文章以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退耕还林工程为例。通过数据调研和农户调查,对该地区退耕还林工程的绩效进行分析研究,探讨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的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应该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重视后续发展、加大政府扶持力度等政策建议,研究结果对探索经济欠发达地区生态环境建设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喀斯特地区退耕还林下不同植被恢复阶段土壤渗透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喀斯特地区退耕还林过程中不同植被恢复阶段土壤的渗透特征,选取喀斯特地区蚂蝗田小流域退耕还林后的5种不同植被恢复阶段样地,以天然林地、天然裸地、玉米地作为对照,研究喀斯特地区植被恢复过程中不同层次土壤的渗透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喀斯特地区退耕还林中,随着植被的演替,土壤的渗透性在各层土壤深度中总体呈现乔木人工林乔灌过渡林灌木林乔木疏林地草地的变化趋势,实施乔木人工林和乔灌搭配式的生态恢复措施,可以有效地改善土壤结构,降低土壤渗透能力。土壤渗透速率与土壤非毛管孔隙度成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土壤容重成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土壤毛管孔隙度和总孔隙度关系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退耕还林工程,是我国进行的一项重大生态建设和政治项目。我国西部地区因其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风沙危害较大和重要的地理位置等原因,成为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中的重点地区。就其本身而言,退耕还林工程是一个复杂的社会体系工程,对当地居民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都是一种冲击与挑战,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其切身利益,对当地区域经济的稳定性也造成一定冲击,所以具有一定的实施难度。本文以退耕还林工程为契机,对我国西部地区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调整、完善与创新做一个整体的探究。  相似文献   

4.
退耕还林工程,是我国进行的一项重大生态建设和政治项目。我国西部地区因其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风沙危害较大和重要的地理位置等原因,成为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中的重点地区。就其本身而言,退耕还林工程是一个复杂的社会体系工程,对当地居民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都是一种冲击与挑战,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其切身利益,对当地区域经济的稳定性也造成一定冲击,所以具有一定的实施难度。本文以退耕还林工程为契机,对我国西部地区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调整、完善与创新做一个整体的探究。  相似文献   

5.
典型区域退耕还林工程生态区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退耕还林工程作为我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生态建设工程,发挥着重要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长江流域中上游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区,也是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和生态效益监测的重点地区,工程实施面积占到全国退耕面积的33.60%。为了对该区域退耕还林工程的生态效益进行全面、系统、科学地定量化监测和评估,对长江中上游地区退耕还林工程进行生态区划十分必要。方法结合退耕还林工程实施范围、年平均降水量、≥10 ℃积温、地貌数据以及中国行政区划,应用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中叠加分析法,区划得出长江流域中上游地区退耕还林工程生态区。结果分别选取地貌、水热条件和退耕还林工程水土保持功能强度作为3个级别的区划指标,得到1级区域4个,2级区域19个,3级区域31个。结论基于能够表征其特性的多重指标对长江流域中上游地区退耕还林工程范围进行区划,直观地反映了该区域的实际地理分域规律,为其生态效益监测与评估奠定基础,便于对相应生态区的生态效益结合其所属的区划指标进行合理的分析,用分区特征来印证生态效益的评估结果。   相似文献   

6.
喀斯特在我国各地广泛分布,其中石漠化是喀斯特生态恶化至极端程度所表现出的主要形式。目前,喀斯特石漠化现象在西南地区也十分突出,造成地区生态环境的极度恶化,影响地区生态、经济、社会的发展。如何有效治理石漠化问题,尽快促进这些地区生态系统恢复,成了各地区的当务之急。贵州兴义市根据当地喀斯特特征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加快人工草地建设,推动当地草地畜牧业发展,是解决贫困和生态恶化行之有效的举措之一。  相似文献   

7.
我国对西南喀斯特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的全面展开,喀斯特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将继续是评估石漠化治理工程效益的重要手段。为了对监测和评价喀斯特地区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工程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以中国知识资源总库的文献为基础,综述了自1996年起有关喀斯特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的相关研究。喀斯特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的研究论文数量呈快速增长趋势,相关研究存在以下特点:1)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有喀斯特地区、省(自治区)、县(市)、乡镇、示范区、小流域、社区等不同单元尺度,但缺少以行政村为单元尺度的评价研究,不利于将政府所实施的新农村规划建设与生态恢复的衔接。2)研究目的多样,主要有现状描述、原因解释、效益监测、预测预警和为区域规划提供依据等,但以现状描述和效益监测目的为主。3)研究者在构建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时一般在城乡二元结构的模式指导下进行,在代表社会、经济等发展指标时缺乏机会均等等原则的指导。  相似文献   

8.
喀斯特地区土地整理规划设计中生物多样性保护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喀斯特地区土地整理工程特点,从工程的总体规划布局、土地平整工程、农田水利工程、道路工程等方面探讨了喀斯特地区土地整理工程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的有机结合,通过在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中引入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理念有机地植入土地整理项目的前期设计,旨在通过结合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土地整理行为,达到改善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和治理石漠化的双重目的.  相似文献   

9.
采用遥感技术开展退耕还林工程规划、验收和监测,具有科学、经济、客观、高效等特点,在退耕还林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利用同一地区退耕还林前和退耕还林后不同时相的遥感数据,通过用GIS中的空间分析技术可定期获得该地区已经退耕还林的面积,高分辨率遥感数据可用于退耕还林工程的监测,了解退耕还林地的植被生长状况及质量状况,实现对退耕还林地工程的实施情况进行实时评价。  相似文献   

10.
陕西省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满明俊  罗剑朝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8):4735-4737
运用生态经济学、环境经济学原理,以效益费用分析法为基础,结合陕西省退耕还林规划和各退耕还林地区自然生态条件,对工程可能带来的生态经济效益进行估算,结果表明:陕西省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总价值达1 123.6亿元,水源涵养和维持大气是工程生态效益的主要部分,陕北和陕南地区是退耕还林工程的主要受益区。  相似文献   

11.
张喜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3):11289-11292
[目的]建立贵州喀斯特山地森林生态系统服务监测与评价网络,分析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实施对其生态服务价值的影响。[方法]以县级行政单元为样本,气象、土壤、岩组、森林组成、坡耕地结构和石漠化的特征指标进行喀斯特山地森林生态系统分类、分区;广义归纳法构建,Delphi法改进,形成喀斯特山地森林生态系统服务监测与评价概念性指标体系。[结果]贵州喀斯特山地森林生态系统划分为3区、10亚区、16小区,90个自然保护区、印个森林公园、64个天然林保护工程县、86个退耕还林工程县、22个珠江防护林工程县、55个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县归入其中;提出了包括4级指标层的喀斯特山地森林生态系统服务监测与评价的概念性指标体系。[结论]该研究结果可为贵州的环境立省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适时动态数据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2.
自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岷江上游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工程实施取得较大成效.但是,退耕还林过程中仍存在一些矛盾和不足.通过对岷江上游地区退耕还林工程的实地调查,发现退耕还林工程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3.
喀斯特石漠化是一种生态系统退化现象,可导致土壤退化、土地养分锐减、土地生产力低下和水体污染等生态环境问题,严重威胁我国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安全及社会经济发展。以中国西南典型喀斯特地区--贵州喀斯特为例介绍了喀斯特地区农业生产的特点,综述了有效微生物菌群(effective microorganisms,EM)在非常规饲料资源开发、畜牧业、水产养殖及种植业中的应用,并展望了EM在喀斯特地区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前景,旨在为贵州喀斯特地区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总结了那坡县喀斯特山区林业生态建设取得的成效和经验,通过对当前林业建设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建立健全林业公共财政制度、巩固封山育林和退耕还林的成果、加快特色林业产业化发展、强化科技支撑作用和推进农村能源改造工程等林业生态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5.
退耕还林是国家党中央,国务院从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为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增加森林植被覆盖率,恢复我国原有生态环境,确保国家生态安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而实施的一项重大战略工程。积极开展退耕还林工作,不仅有利于对农村地区农业产业结构进行调整,扩大农村地区经济收入,促进农村社会发展,而且还是增加农民收入的一个最有效的途径。最近几年,山西省平遥县积极开展退耕还林工作,取得了一系列的突出成效,地区森林覆盖率进一步提升。但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还面临不少突出问题,主要表现为退耕还林成果差,退耕还林工程管理滞后,农民群众对退耕还林法律政策认识不够等几方面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就需要我们及时采取措施将其解决。  相似文献   

16.
文章对呼和浩特市地区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期间,三项产业结构、第一产业结构内部以及地区主导产业分别进行了研究,同时,按照可持续发展理论构建了地区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了综合评价,旨在为地区继续推进退耕还林工程提供依据。研究表明,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有助于第一产业内部结构的调整,推进农林牧业的合理配置;按照区位商法确定呼和浩特市地区主导产业为第三产业,第二产业处于明显下降趋势,第一产业处于明显上升态势。在呼和浩特市地区清水河县、武川县、和林格尔县应以发展第一、二产业为主、土默特左旗以发展第一产业为主、托克托县以发展第二产业为主,市四区主要发展第三产业;采用协调度模型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为社会子系统和环境子系统的发展协调度函数值在高协调范围、经济子系统在比较协调范围、资源子系统处于基本协调范围,今后,呼市应继续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拓宽林业发展空间,增加林业产值,合理调整第一产业内部结构仍为工作的重心。  相似文献   

17.
黄土高原坡耕地退耕还林(草)的生态经济效应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退耕还林(草)是改善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粮食安全问题作为实施退耕还林(草)的基础背景。成为黄土高原生态经济增长能否产生正效应的拐点。文章分析了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草)的生态经济效应,认为该区实施退耕还林(草)过程中存在生态与经济效益的不协调,不仅严重制约着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也给黄河中下游地区造成了一系列隐患。针对如何实施好退耕还林(草)这项工程,提出了从当地经济发展的目标和基本区情出发.实施退耕还林(草)工程中生态与经济效益协调化的运行策略。  相似文献   

18.
时宽  吴萍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0):6341-6342
介绍了甘溪地区退耕还林(草)工程的基本情况,总结了退耕还林(草)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9.
《北京农业》2010,(1):43-43
<正>为了进一步落实退耕还林计划,北京市农业局配合市发改委制定了《全市退耕还林地区农村能源发展规划(2008-2015)》,在农村地区开展生物质气化工程和农村节能卫生吊炕工程。通过在已退耕还林地区推广农村资源技术,可减少生物燃料的用量,减少对林木的砍伐,保持水土改善环境。2009年在房山、平谷区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明喀斯特石漠化区退耕还林与水土保持效果的关系,采用实地调查与无界径流小区法研究了退耕还林地对贵州喀斯特石漠化区水土保持效果及养分涵养的影响。结果表明:喀斯特石漠化区各类型植被坡地地表径流中的泥沙、养分含量大小顺序均为玉米旱地>退耕还林地>天然灌丛草地>次生阔叶林地;退耕还林后,坡地土壤及养分的流失量明显减少,退耕还林地地表径流中的NH4+、NO3-、PO34-和K+的平均含量分别比玉米旱地减少41.32%、57.08%、30.49%和35.23%,其含量受退耕年限及植被覆盖度的影响较大;退耕还林地土壤中的有效氮、磷、钾含量也明显高于玉米旱地,其平均含量分别比玉米旱地高25.62%、28.21%和63.74%。因此,退耕还林能明显减少土壤侵蚀和养分流失,增加土壤养分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