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外来有害生物入侵对海南农林业生产、生态环境、人类健康和社会造成了威胁,分析了海南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的情况,并提出加强海南外来入侵生物检疫体系的建设、提高全民防范外来生物入侵的意识、健全外来生物入侵法律制度建设、建立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的预警系统、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加强以生物防治为主的综合治理等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
<正>科技部"973计划"生物入侵项目首席科学家万方浩表示,目前入侵我国的外来生物种类很多,已经确认的有544种,其中大面积发生、危害严重的达100多种。我国是遭受生物入侵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据介绍,生物入侵的主要途径有两种:一是自然入侵,即入侵物种随着气候变化,跟着风、水流、动物迁徙等侵入;二是人为活动,如贸易、旅游等出入境活动带入。"人为活动是外来生物入侵的主要途径。"万方浩强调。专家提醒,游客应积极配合海关等检疫部门的工作,到国外旅游时尽量避免去疫区,尽量不要带水果、土壤等易于造成生物入侵的物品。  相似文献   

3.
外来生物的入侵机制及其对生态安全的影响   总被引:54,自引:0,他引:54  
外来生物入侵是近年来生物安全领域的重要内容。本文分析了外来生物对我国农林生态系统的影响,探讨了重要入侵生物的传入、传散机制,提出了包括预防、检疫和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措施在内的综合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4.
我国外来物种入侵的形势严峻,外来物种入侵已对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危害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植物种子(苗)入境数量倍数上升,检疫口岸面临压力越来越大,引种导致的生态风险也与日俱增。本文针对引种造成的危害做了阐述。  相似文献   

5.
应对外来生物入侵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我国外来生物入侵现状及危害的基础上,从外来物种入侵途径、生物入侵基本特征方面对目前我国生物入侵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我国外来生物入侵防治的几点建议:建立外来生物入侵的专门法规和统一组织协调的管理体制与机制;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及权威的机构或委员会认定外来入侵生物;构建早期预警系统和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建立全国监测体系,开展区域性综合治理;开展部门、地区、国际间的合作等.  相似文献   

6.
进口矿砂携带有害生物的防控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黄岛口岸进口矿砂携带外来有害生物的概况,分析进口矿砂存在的主要检疫风险,提出进口矿砂携带有害生物防疫体系构建中各相关单位和部门应做的工作,以保护我国生态环境免受破坏。  相似文献   

7.
我国生物入侵的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莲萍 《农技服务》2009,26(3):139-140
外来生物在丰富了区域生物物种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对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和社会经济造成很大的危害。我国外来生物入侵现象越来越严重,入侵生物种类多,来源广泛。简述了生物入侵的概念、现状、危害及对策,并以松材线虫入侵为例进一步阐述了我国生物入侵的情况。  相似文献   

8.
外来生物入侵是指外来物种(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由原生地经自然或人为途径进入另一个生态环境,并在该生态系统中定居、自行繁殖建群和扩散而逐渐占领新栖息地的一种生态现象。当外来物种定植于自然栖息地,成为变化的主体并威胁当地的生物多样性时,则被认为是入侵。外来入侵生物排挤环境中的原生种,危及本地物种生存,破坏当地生态平衡,甚至造成对人类经济的危害性影响。少花蒺藜草是我国农业农村部公告的重点防除的外来入侵生物之一,近年来,发现少花蒺藜草在吉林省部分县(市)发生较严重,并有逐渐蔓延趋势,对农业生态环境、农民生产生活等造成危害。相关部门和广大群众应提高对少花蒺藜草的防范意识,切实做好防控与灭除工作。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大部分检疫性外来有害生物首先是在沿边和沿海地区被发现,这些外来有害生物严重威胁着我国农业生产和贸易安全。作为植物疫情传入的高风险区的边境口岸,加强外来有害生物监测和调查工作,抵御重大检疫性有害生物入侵,成为保障国家的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贸易安全的必然选择。饶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作为边境口岸的基层检验检疫机构,连续几年来开展检疫性实蝇、马铃薯甲虫等外来有害生物监测和调查工作,为保障我国农业生产安全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生物入侵已成为当今世界最为棘手的三大环境难题之一,外来昆虫足我国遭遇生物入侵的主要物种.对我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中外来人侵昆虫的现状、危害和入侵特点进行阐述,提出了防范外来昆虫入侵的一系列检疫监管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