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对引进的苜蓿品种甘农5号进行了种植密度试验,观察了密度对其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对株高、一级分枝、结荚花序数和荚果数的影响较大,对籽粒数和千粒重影响较小。在试验设计的密度范围内,甘农5号苜蓿种子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当密度为82 530株/hm~2时产量达到最高。产量与构成因素间的相关分析表明,结荚花序数、荚果数、籽粒数及千粒重均与种子产量呈正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20,0.39,0.14,0.53。甘农5号苜蓿获得较高种子产量的种植密度为82 530株/hm~2,即行距60 cm、株距30 cm。  相似文献   

2.
在育苗移栽条件下,研究了行距、株距对玛咖种子产量及其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行距、株距对玛咖种子产量及其产量性状具有显著的影响,其中20 cm×30 cm、30 cm×20 cm、30 cm×30 cm、20 cm×20 cm行距和株距组合的种子产量较理想,分别达230.0、221.5、203.5、199.0 kg/hm2,40 cm×40 cm行距和株距组合的种子产量最低,为80.5 kg/hm2;随着株距与行距的增加,单位面积枝条密度显著降低,单个枝条上的结荚花序数则呈显著递增的趋势,千粒重呈增加趋势,荚果数/100结荚花序、种子数/100荚果变化不明显。种子产量与单位面积枝条密度(枝条数/m2)、种子数/100荚果、荚果数/100结荚花序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在育苗移栽条件下,研究了行距、株距对玛咖种子产量及其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行距、株距对玛咖种子产量及其产量性状具有显著的影响,其中20 cm×30 cm、30 cm×20 cm、30 cm×30 cm、20 cm×20 cm行距和株距组合的种子产量较理想,分别达230.0、221.5、203.5、199.0 kg/hm2,40 cm×40 cm行距和株距组合的种子产量最低,为80.5 kg/hm2;随着株距与行距的增加,单位面积枝条密度显著降低,单个枝条上的结荚花序数则呈显著递增的趋势,千粒重呈增加趋势,荚果数/100结荚花序、种子数/100荚果变化不明显。种子产量与单位面积枝条密度(枝条数/m2)、种子数/100荚果、荚果数/100结荚花序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通过控制播种量和分枝数调节栽培密度,对蚕豆生育期、蚕豆个体发育、产量等方面进行调查,以期筛选鲜食蚕豆栽培的最佳密度。试验结果表明,1粒种子,6个分枝,株距为35 cm,行距75 cm时,667 m2约合2 700株、用种2 700粒,蚕豆个体发育较好,单株有效荚数和单株总荚重、产量达到较高水平。相同分枝条件下,不同播种量之间蚕豆个体发育和产量并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不同株行距对甘薯生长和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0.8~1.0 m行距和0.15~0.25 m株距条件下,采用9种不同株行距配置方式,在海南省种植短蔓型甘薯品种广薯79,结果表明:加宽行距有利于提高分枝数、单株鲜薯重、干物率、薯干产量和淀粉产量;缩小株距有利于提高鲜薯产量和薯干产量;加宽株距有利于提高分枝数、单株结薯数、单株鲜薯重和大中薯比率。在9个处理中,0.8 m×0.15 m株行距配置方式收获最高的鲜薯产量,(0.9~1.0 m)×(0.15~0.20 m)株行距配置方式获得较高的薯干产量和淀粉产量。  相似文献   

6.
该文以常规早籼稻品种浙辐203为供试材料,井关PZ80D-25型高速插秧机为供试插秧机械;试验设定25cm固定行距,株距设置为11cm、12cm、14cm、17cm4个处理水平,试图探索双季早稻毯状秧机插的适宜株行距。结果表明,不同株行距配置不影响生育期表现;不同株行距配置对有效穗数影响显著,11cm、12cm株距处理的有效穗数较14cm、17cm株距处理提高13%以上;株距为11cm、12cm的小株距处理所构建的大群体并未导致结实率和穗粒数的显著降低;11cm、12cm株距设计具有更好的群体结构和产量构成,同时表现出更优的实际产量结果。综合来看,25cm×11cm和25cm×12cm是沿江双季稻北缘地区双季早稻毯状秧机插最佳的株行距配置。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甘薯种植行距和株距对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方法]以甘薯品种"冀薯98号"为材料,研究9种不同的株行距配置(行距0.80、0.70、0.60m和株距0.20、0.25、0.30m)对甘薯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结果]不同配置的种植方式会对甘薯茎蔓长、单株分枝数、二级分枝、单株茎叶鲜重、单株鲜薯重、薯藤比、单行甘薯重产生显著影响,但对单株结薯数未产生显著影响.[结论]根据甘薯生产不同的使用方向调整株行距配置方式,可达到最大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8.
进行油菜秦优10号栽插密度试验,结果表明:栽插密度为11.25万株/hm2,产量最高,单株角果数、株角粒数多,分枝部、株高、分枝数适中,田间长势清秀健壮,丰产骨架好。生产中栽植密度应控制在10.50万~11.25万株/hm2,推广行距80 cm、株距22~24 cm,双株耙齿型移栽。  相似文献   

9.
种植密度对陇东半湿润区全膜微垄沟播大豆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在陇东半湿润区采用完全组合设计进行了大豆全膜微垄沟播种植密度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密度的增大可促进大豆提早成熟,不利于提高单株分枝数和荚长增加,降低百粒重。在试验设计范围内,行距对产量的影响显著,株距对产量的影响明显。在试验区条件下,全膜微垄沟播大豆的最佳种植密度为130183株/hm2时,产量最高,为1696.5 kg/hm2。适宜种植密度为142857.1株/hm2(行距为50 cm,株距为14 cm),产量为1664.5 kg/hm2。  相似文献   

10.
株行距配置和插植苗数对寒地水稻产量和倒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种植密度不合理会使水稻发生倒伏,从而导致减产。为了避免因种植密度不合理而造成的水稻减产,该研究以分蘖能力不同的2个水稻品种为材料,研究株行距配置和每穴插植苗数对水稻产量和倒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多蘖型品种空育131在株距13.3 cm、行距24.0 cm、每穴2苗的条件下产量最高;而少蘖型品种龙粳21在株距10.0 cm、行距24.0 cm、每穴5苗的条件下产量最高,但株距10.0与13.3 cm产量差异不显著。品种与株距、每穴插植苗数的互作效应对产量有显著影响,而与行距的互作对产量影响不显著;株距与行距、穴插植苗数的互作也对产量有极显著影响。获得高产的原因主要是在适宜的株行距配置和插植苗数下,单位面积上获得了较高的群体颖花量。株行距过小或插植苗数过多时,水稻基部第2节间的倒伏指数增大,抗倒伏能力下降。主要原因是基部第2节间的茎粗变细,鞘干质量、节间干质量、茎壁干质量减少,节间横切面积变小,茎秆物理性状变差。因此,寒地水稻高产栽培中,不同品种要注意选择适宜的株行距配置和每穴插植苗数,以提高产量和抗倒性。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玉米产量构成因子、光合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及密切程度,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180份生产上常用玉米自交系光合性状("棒三叶"叶面积、全株叶数)与产量性状的相关性及灰色关联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光合性状与百粒重、株高和穗位等性状的相关性较强,而与穗粗、行数和行粒数等性状的相关性较弱。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全生育期、百粒重、株高和全株叶数对单株粒重的影响较大,对穗长、穗位和棒三叶叶面积的影响次之,对穗粗、行粒数、行数的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12.
地下滴灌不同灌水量对苜蓿种子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地下滴灌不同灌水量对新牧1号杂花苜蓿种子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为苜蓿种子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生产指导.[方法]在60cm等行距苜蓿种子实验地中,每行铺设地下滴灌带,单次灌水量从150到900m3/hm2设置6个不同的处理.[结果]灌水处理不同,单株花序数、每花序小花数、每英果种子数呈显著差异.当灌水总量达3...  相似文献   

13.
为了确定藜麦在白银市种植的适宜密度,以品种银藜1号为试验材料,采用方差分析和处理间多重比较差异显著性分析,试验观察了不同定植密度对藜麦生育期、主要性状以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定植密度为株距40 cm、行距50 cm时,银藜1号的性状、产量表现最好,折合产量为1 791.67 kg/hm2,建议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通过不同施磷肥处理对苜蓿种子产量及种子产量构成因子的研究表明,当施用磷肥为135 kg/hm2,可显著提高苜蓿种子产量,达564.8 kg/hm2,比对照增加75%。磷在苜蓿生殖生长阶段有向生殖器官转移的趋势,各处理植株器官中含量依次为:种子>荚>叶>茎>根。磷还可明显增多单株花序数,提高干物质重量和单株粒重。  相似文献   

15.
对紫花苜蓿种子田进行了不同灌溉处理,测定了不同处理的种子产量、株高、千粒重、花序数/生殖枝、豆荚数/花序、籽粒数/豆荚等产量构成因素及发芽势、发芽率等指标.结果表明,在孕蕾-初花期灌水可形成较高苜蓿种子产量(721.8 kg·hm-2),较对照提高15.6%.不同灌水处理在株高、千粒重、结荚花序数/生殖枝、荚果数/花序...  相似文献   

16.
20个苜蓿品种在贵州毕节地区引种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针对毕节地区缺乏高蛋白质饲草的现实,为筛选出适合该区的优质、高产苜蓿品种,对20个苜蓿品种进行了引种试验,并测定不同苜蓿品种的株高、分枝数、产草量等指标.结果表明:所有参试苜蓿品种在生长速度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休眠期和刈割期株高最高的均为‘四季旺’,分别为5.1cm和69.7cm;春季生长速度最快的是‘四季旺’,日均增长0.90cm;‘德宝’的分枝数最高,为49枝;干草产量最高的是‘四季旺’,为9.34t/hm2.说明‘四季旺’在毕节地区春季生长中综合表现最好,最适宜在毕节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省玉米品种农艺性状与单株粒重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黑龙江省中、晚熟玉米对照品种及杂交组合共160份,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影响玉米产量(单株粒重)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玉米单株粒重相关的农艺性状中,穗粗、百粒重和穗长最为重要,整体关联度排序为:穗粗>百粒重>穗长>生育期>行粒数>吐丝期>散粉期>穗位>株高>穗行数>出苗期>出籽率,这说明目前玉米新品种选育应以果穗粗、长,百粒重大且穗行数多为主,以其他农艺性状适中为目标,协调各相关因素,提高产量。本试验利用大量品种(组合)明确玉米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的贡献,为选育高产玉米新品种提供了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行距和密度对绵单12号产量的影响,设置4个行距50、67、83、100 cm,2个种植密度42000株/hm2,48000株/hm2。结果表明,绵单12号在行距50 cm、密度48000株/公顷时产量最高;在行距100 cm、密度42000株/公顷时产量最低。  相似文献   

19.
通过试验,找出最佳栽培密度,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扣经济效益.采用随机区组试验.增加株行距有利于单株或单丛的生长发育;密度越大,单位面积产量越高;在构成产量的三因素中,株距贡献率最大,行距次之,双株略低于行距.栽培管理及育苗成本是株距>双株>行距.最佳密度组合为(20cm×lOcm) 双株.  相似文献   

20.
在小麦/玉米带田对玉米带采用平作、开沟种植、微垄种植3种种植模式进行了带田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模式下带田小麦的产量差异不显著,玉米带开沟种植处理的小麦、玉米合计产量最高,为16 503.8 kg/hm2,平作次之,微垄种植最低;开沟种植模式玉米与小麦间0~100 cm土层土壤的平均含水量的差异最大,微垄种植次之,平作最小;玉米带开沟种植模式带田的玉米单株产量、百粒重、生物产量、双棒数、行数、行粒数、株高、穗周长、穗长均高于其它处理,而穗位高、茎周长、秃顶长最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