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9 毫秒
1.
温江是中国花木之乡,种植花木有1000多年历史,花木种植面积占四川全省花木种植面积的1/3,特别是温江盆景作为全国八大派系之一的川派盆景,在国内享有较高声誉。2005年,温江成功举办了中国第六届花卉博览会,更加助推了花木产业发展。目前,温江花木种植面积已达约12万亩,品种达1300余种。近几年来,温江的兰花产业蓬勃发展,随第19届中国兰花博览会2009年在温江区的成功举行,将加快温江兰花种植的规模化、规范化和标准化步伐。  相似文献   

2.
探讨了鄢陵花木产业集群的构成、现状及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并对鄢陵花木产业的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花木产业集群年产值与鄢陵县GDP、农民人均收入具有显著相关性。然而,近年来,花木产值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为更好地促进花木产业集群发展,需要政府优惠政策的激励,加快花木产业集群的建设,延伸花木产业链,加强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以实现鄢陵花木产业集群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3.
温江夏季气候特征与花木的生产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江花木种植有着悠久的历史,近几年来,随着成都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的大力推进,温江花木产业得到长足发展,成为温江区的主导产业。随着夏季的来临,气温逐渐升高,降水增多,阳光充足,大多数花木进入生长旺盛期,也有部分花卉处在休眠期。针对夏季温高、光强、并易出现强降水这一特点,夏季花木的生产应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调研河南省汝南县花木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汝南县花木产业存在的问题、四大优势和八大劣势,并从打造汝南花木品牌、延伸花木产业、建设配套基础设施、调整种植结构、提升花木企业竞争力、科技支撑发展及政策措施保障7个方面破解汝南县花木产业发展之道。  相似文献   

5.
<正>在"中国花木之乡"、"中国瑞香之乡"江西省大余县,花卉苗木产业继续保持产销两旺的良好态势。以金边瑞香、富贵籽、红豆杉、桂花、竹柏为主的花卉苗木产业是大余县的一大特色主导产业,生产面积已达602.33公顷(9035亩),有1200余人从事花卉苗木生产,有花卉苗木合作社9家、花卉苗木企业33家,其中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家。2013年大余县人民政府为扶持花卉苗木产业发展,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花卉苗木产业实施意见》,县财政设立了1000万元的花  相似文献   

6.
<正>在"中国花木之乡"、"中国瑞香之乡"江西省大余县,花卉苗木产业继续保持产销两旺的良好态势。以金边瑞香、富贵籽、红豆杉、桂花、竹柏为主的花卉苗木产业是大余县的一大特色主导产业,生产面积已达602.33公顷(9035亩),有1200余人从事花卉苗木生产,有花卉苗木合作社9家、花卉苗木企业33家,其中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家。2013年大余县人民政府为扶持花卉苗木产业发展,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花卉苗木产业实施意见》,县财政设立了1000万元的花  相似文献   

7.
<正>温江是全国四大花木主产区之一,为"全国花木生产示范基地"、"全国林业花木信息化示范区"、"四川省花木标准化示范区"、"四川省重点花木市场"、"四川省重点花卉生产示范基地"、"成都市花卉产业牵头县"。温江花木品种有1 300余个,形成了以银杏、紫薇、桂花等为代表的十大优势花木品种;以鸭脚木、洒金珊瑚、八角金盘等为代表的十大盆栽观叶植物;以红枫、红檵木、金叶女贞等为代表的十大彩色植物。其中以小叶榕、黄桷树、黄桷兰等为代表的木本植物,以菊花、杜鹃、一串红等为代  相似文献   

8.
“花重锦官城”,成都人自古好种花。位于成都市境内的温江区花木种植历史悠久,集传统优势和现代网络特色于一体,已形成13万亩的产业规模,占农用地面积的76%,占四川省花木种植总面积的1/3,我国西部最大的花木研发、生产和销售中心已在这里打造成型。2008年,虽受国际金融危机的肆虐,温江花木年销售额仍然创造了10.34亿元,同比增幅超过20%的不俗业绩。如今的温江区有25321个花木专业户,  相似文献   

9.
正1绿道景观设计与营建技术1. 1主要完成人孙大江教授1. 2所有权单位四川农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1. 3成果介绍本营建技术与设计结合温江万春绿道景观的实践,立足于温江花木产业转型,构建了因地制宜、因景制宜的文化景观绿道体系,采用现场构景,现场构意的技术方式,运用生态和近自然设计手法,参考无痕山林的原则,营造一条最理想的生态文化与休闲聚落带,实现温江花卉苗木产业深化转型,温江城市生态格局提升等目标。将林、水、圃、城、文化等时空景观相交融,以此丰富和实现全域温江的旅游体验功能,引导市民认知温江花木重要性和科普性,提示市民感受文化文明自信,倡导市民参与绿色低碳的生活与健康漫步的休闲方式。温江万春绿道成为了成都绿道典范。本技术和方法适用于四川地区依托地域产业发展的城郊休闲绿道景观建设。获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二等奖,四川省"四优"一等奖。  相似文献   

10.
陈红英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5):121-121,128
阐述了广德县发展花卉苗木生产的区位、土壤、气候、资源等优势条件,分析了本县花木生产经营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和建议,以期促进广德县花木产业快速发展,拉动和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  相似文献   

11.
正近几年,我国花卉苗木产业进入转型调整期,在新的发展机遇下,花木产业如何应对挑战,行业人士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10月,在北京举办的生态园林建设与苗木产业高峰论坛上,北京林业大学副校长、中国园艺学会观赏园艺专业委员会主任张启翔深入分析了我国花卉苗木产业的发展状况,以及新机遇与新形势下花卉苗木产业如何创新发展等问题,为行业人士提供了参考建议。张启翔介绍说,从本世纪初开始,我国花卉苗木产业进入高速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12.
萧山花卉苗木产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概述了杭州市萧山区发展花卉苗木的现状,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对策,以期实现萧山区花木产业的持续、健康和稳定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柏加花木产业园进行实地调研和问题分析,界定了“聚居”、“花木产业园”的内涵。聚居地指的是能为人民提供日常生活及居住的环境,具备较为成熟的配套服务及基础设施。集中型聚居地有助于花卉苗木产业园形成更为全面便捷的生活消费中心;而“聚居+花木产业园”则是一种因产业聚集而存在的完整生活社区,类似产业地产而融合发展的新模式。该研究提出花木产业园融合发展的新模式,能有效改善现有花木产业园人气不足的现状,提高其综合效益,同时还为其他地区花木产业园规划建设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陈学斌 《安徽农业科学》2015,(1):363-364,368
阐述了金坛市花卉苗木产业的发展历程及特点,分析了金坛市花木产业发展的成功做法及目前产业发展遇到的瓶颈,进一步探讨了花木产业的未来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5.
南召县花卉苗木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南召县花卉苗木产业发展现状简单介绍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该县花木产业的特点、存在的优势、劣势、机遇,提出了发展思路和建议,以期为该县花木产业的发展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6.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民众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不断提升,因此,对作为美化环境的花卉苗木的需求日益扩大。成都的花卉苗木产品正是在此背景之下开始逐渐进入市场,经过多年的发展,成都的花木产品在全省、全国享有了较高的声誉。花卉产业已成为成都快速发展的新兴产业,在全市农业的主要支柱产业中,花卉产业已成为产业化程度最高、单位面积效益最高、人均收入最高、自身土地上解决劳动就业最好、土地流转面积最大的一个产业。同时,花卉苗木产业成功实现了一、三产业的互动,促进和带动了乡村旅游,创造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7.
“阳光工程”园林专业培训班在柳荫镇开班,共有50名学员参加首期花卉苗木工的培训。花木产业是北碚区的特色优势产业,但是目前从事花木产业的企业除森禾、恰胜园林等龙头企业,拥有专门的技术人员外,大多数农户并没有接受过专业系统的技能培训  相似文献   

18.
在对南召县以玉兰为主的花卉苗木产业的规划编制、科技研发、品牌打造和产业链发展进行详细调研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花卉苗木产业发展的新模式——走"规划引领+科研合作+品牌打造+产业融合"的科学发展道路,以期为全省乃至全国花木产业发展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花卉苗木产业是一个朝阳产业,也是农村经济新的增长极。为进一步做大做强达县花卉苗木产业,探索我县花卉苗木产业发展之路,笔者作为一名花卉苗木产业工作者,特对我县花卉苗木产业进行了广泛调研,并针对花卉苗木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供参考。一、发展现状"十一五"期间,随着国家对生态环境和城市绿化建设的日益重视,市民对花卉苗木的需求急剧增长,促进了花卉苗木产业的迅猛发展。至2011年,我县  相似文献   

20.
<正>吴家洞村位于安阳市龙安区龙泉镇的浅山丘陵区,紧邻龙泉水库,全村耕地面积2500亩,1900口人,主要从事花卉苗木种植和绿化工程,有"豫北花木第一村"的美誉。吴家洞村种植花木起源于三国时期,代代传承,如今花卉苗木种植占耕地面积的95%,有100多个品种苗木。该村依托蜡梅园景区和冬雪枣观光园,深入挖掘乡俗文化、三国文化和生态文化,产业优势明显。吴家洞村现有2家民营花卉公司、6个农家乐饭店,村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万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