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河龙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4):1851-1852,1863
鸭瘟是由鸭瘟病毒引起鸭、鹅和其他雁形目禽类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烈性传染病,具有流行广泛、传播迅速、发病率高和死亡率大等特点。介绍了鸭瘟病毒和鸭瘟诊断方法及鸭瘟(病毒)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鸭瘟病毒是引起鸭、鹅等禽类急性、败血性传染病的主要病原,可造成鸭群规模性死亡,严重影响养鸭业的发展。就芜湖县某鸭场鸭瘟的发病情况,阐述鸭瘟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总结鸭瘟的诊断方法以及防治措施,以期为广大养鸭大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试验鸭32只分4组,第1组接种鸭瘟强毒,第2组接种鸭瘟弱毒,第3组先接种鸭瘟弱毒,2周后再接种鸭瘟强毒,第4组为对照。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试验,检测鸭瘟病毒对鸭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能力的影响,结果鸭瘟强毒和鸭瘟弱毒对鸭淋巴细胞的PHA反应性均有抑制作用。其中鸭瘟强毒的作用迅速而且强烈,在很短的时间内即造成宿主淋巴细胞对PHA的反应剧烈下降,并很快导致动物死亡,出现典型的鸭瘟病变,但也有个别鸭能够耐过强毒的攻击而生存下来,耐过鸭淋巴细胞对PHA的反应性逐渐恢复正常,剖检未见有鸭瘟病变;鸭瘟弱毒的抑制作用是暂时的,宿主淋巴细胞对PHA的反应性很快即恢复正常,剖检也未见有鸭瘟病变;对于接种鸭瘟弱毒以后再攻强毒的鸭,其对PHA刺激的反应性未受到影响,攻毒后2周,宿主还表现出对PHA的反应能力有增强的趋势,剖检未见有鸭瘟病变。此结果与其他病毒所致的PHA反应抑制和加强作用相类似。  相似文献   

4.
陈昌海 《农家致富》2013,(10):43-43
鸭瘟又名鸭病毒性肠炎,是由鸭瘟病毒引起的鸭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其特征为头肿大(大头瘟)、流眼泪、腿发软、拉绿屎。一、病原和流行病学特点所有鸭瘟病毒分离株的抗原性相似,但彼此间存在毒力上的差异。病鸭和带毒  相似文献   

5.
鸭瘟是由鸭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常引起鸭群大批死亡,有时死亡率可达90%,给养鸭业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1发病原因鸭瘟的主要传染源是病鸭和带毒鸭,通过其排出的粪便及其分泌物污染饲料、饮水等散播病毒,引起鸭瘟流行。各种龄期和品种的鸭均可感染,...  相似文献   

6.
徐燕 《农家致富》2013,(18):40-40
鸭瘟是由鸭瘟病毒引起的鸭和鹅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为体温升高、两脚发软无力、下痢、流泪,部分病鸭头颈部肿大,俗称"大头瘟"。一、发病及流行病学不同年龄和不同品种的鸭均可感染该病,以番鸭、麻鸭、绵鸭和天府  相似文献   

7.
《现代农业科技》2016,(8):261-262
鸭瘟病毒是引起鸭、鹅等禽类急性、败血性传染病的主要病原,可造成鸭群规模性死亡,严重影响养鸭业的发展。本文通过分析江西上饶某鸭场的一例鸭瘟病例,总结鸭瘟病毒的分离、鉴定方法,以期为广大养鸭大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了在规模化养鸭中应用鸭瘟鸭病毒性肝炎二联弱毒疫苗防制鸭瘟和鸭病毒性肝炎的适用的免疫程序。试验采用了测定血清中相应抗体液度以及免疫鸭抵抗鸭瘟强毒攻击的能力和免疫鸭的下一代雏鸭抵抗鸭肝炎病毒强毒攻击的能力来进行判定。试验结果表明,种鸭鸭瘟鸭病毒性肝炎的免疫防制,使用鸭瘟鸭病毒性肝炎二联弱毒疫苗首次免疫的适宜时间为28-30日龄,二免时间为产蛋前即23-24周龄.这样在60周龄内可使种鸭不发生鸭瘟和下一代雏鸭不发生鸭病毒性肝炎。对于1-30日龄阶段的小鸭鸭瘟和鸭病毒性肝炎的防制主要是依靠母源抗体和环境的隔离、消毒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9.
卞国宝 《农技服务》2010,27(6):768-768,801
鸭瘟是由鸭瘟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严重影响了养鸭业的发展。介绍了鸭瘟的病原、流行特点、临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和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0.
鸭瘟,又名鸭病毒性肠炎,是由鸭瘟病毒引起的鸭、鹅和其他雁形目等禽类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接触性传染病。因有些病鸭头颈部肿大,故俗称"大头瘟"。鸭群感染本病后,传播迅速、广泛流行,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常导致大批死亡,从而对养鸭业造成极大的危害。因此,须做好鸭瘟的正确诊断以便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由于目前世界上还没有治疗鸭瘟的有效方法,所以本病当前主要还是以预防为主。  相似文献   

11.
1、鸭瘟(又名鸭病毒性肠炎).鸭瘟是由鸭瘟疱疹病毒(Ⅰ型)引起的一种高死亡率的急性传染病.鸭、鹅、天鹅、雁等水禽可互相接触传染,其特征是侵害血管,组织出血,消化道粘膜糜烂,淋巴器官出现病变,实质器官有烂死灶.病鸭临床表现为畏光、流泪、眼中的脓性分泌物将眼睑粘合,眼挣不开,呼吸困难,叫声嘶哑,鸭头颈肿大,俗称"大头瘟".  相似文献   

12.
正1鸭瘟(Duck plague,DP)鸭瘟又名病毒性肠炎(Duck Virus enteritis,DVE),中国1957年首次报道本病由鸭瘟病毒(Duck plague virus)(是一种疱疹病毒,又称鸭瘟疱疹病毒Ⅰ型)引起的急性败血性接触性传染病。绿头鸭高度易感,赤麻鸭中度易感,而针尾鸭不易感。病原存在于病鸭及带毒鸭各内脏器官、血液、分泌排泄物中,肝、脑、脾、食道、泄殖腔含毒量最  相似文献   

13.
王金田 《新农村》2014,(6):26-27
1.鸭瘟 鸭瘟俗称“大头瘟”,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该病流行广、传染快、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  相似文献   

14.
鸭瘟是一种感染鸭的急性、热性传染病,该病的病原为鸭瘟病毒,患病鸭表现为体温升高,流泪、腹泻,也有部分患病鸭出现头颈肿大,该病的发病率高、死亡率高,是对鸭只养殖业影响较大的疾病之一。本文介绍鸭瘟的病原、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症状、诊断方法及综合防治措施,以期帮助养殖户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正>一、鸭瘟1.发病规律及症状。鸭瘟是由鸭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死亡率极高的急性、热性传染病。不同品种、日龄及性别的鸭均可感染该病。成鸭发病死亡较多,雏鸭较少大批发病。鸭瘟潜伏期一般为2~4天。病鸭初期表现为精神萎靡,头颈缩起,呼吸困难,食欲降低,不愿下水,眼四周湿润、怕光、流泪,有的因附有脓性分泌物而两眼黏  相似文献   

16.
鸭瘟是由鸭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因有些病鸭头颈部肿大,故俗称"大头瘟".目前世界上还没有治疗鸭瘟的有效办法,只能通过接种疫苗或喂一些药物进行预防.  相似文献   

17.
正鸭瘟又名鸭病毒性肠炎,俗称"大头瘟",是鸭、鹅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1病原和流行病原是疱疹病毒科疱疹病毒属鸭瘟病毒,病毒粒子呈球形,直径在120~180nm,有囊膜,病毒核酸型为DNA。本病主要传染源是病鸭或带毒鸭。不同品种、不同日龄、不同性别的鸭都易感,但以麻鸭、番鸭、绵鸭易感性最高,北京鸭次之。本病以消  相似文献   

18.
鸭瘟鸭病毒性肝炎二联弱毒疫苗的研究:VI.二联疫苗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鸭瘟鸭病毒性肝炎二联弱毒疫苗对雏鸭进行早期免疫的试验结果。试验采用不含鸭瘟和鸭病毒性肝炎母源抗体和含不同滴度母源抗体水平的1日龄的四川麻鸭雏鸭,用鸭瘟鸭病毒性肝炎二联弱毒疫经皮下注射、饮水、滴鼻和喷雾进行免疫,探索不同免疫途径对鸭瘟和鸭病毒性肝炎的免疫效果及免疫持续期,选出最佳免疫途径。试验结果表明:1.对于没有母源抗体的1日龄雏鸭,用鸭瘟鸭病毒性肝炎二联弱毒疫苗进行免疫的最佳是皮下注射和  相似文献   

19.
1.鸭瘟鸭瘟又叫鸭病毒性肠炎,是由鸭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烈性败血性传染病。其特征是高热、流泪、下痢、腿瘸、头肿,俗称"大头瘟"。该病以夏、秋季多发,发病率、死亡率均高。主要病变为全身性急性败血症,皮肤、全身的浆膜、黏膜有出血斑点或坏死灶;消化道黏膜出血或形成灰黄色假膜;实质性器官出血,肝脏表面有灰白色坏死点。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道鸭瘟鸭病毒性肝炎二联弱毒疫苗对雏鸭进行早期免疫的试验结果。试验采用不含鸭瘟和鸭病毒性肝炎母源抗体和含不同滴度母源抗体水平的1日龄的四川麻鸭雏鸭,用鸭瘟鸭病毒性肝炎二联弱毒疫苗经皮下注射、饮水、滴鼻和喷雾进行免疫,探索不同免疫途径对鸭瘟和鸭病毒性肝炎的免疫效果及免疫持续期,选出最佳免疫途径。试验结果表明:1.对于没有母源抗体的1日龄雏鸭,用鸭瘟鸭病毒性肝炎二联弱毒疫苗进行免疫的最佳途经是皮下注射和饮水免疫,其中皮下注射效果比饮水稍好:①到3日龄产生对鸭病毒性肝炎部分免疫力,4日龄产生坚强免疫力;②皮下注射到3日龄、饮水免疫到4日龄均产生对鸭瘟的坚强免疫力,保护期持续2个月以上。2.对有母源抗体的雏鸭进行免疫的最佳途经是饮水免疫:①到34日龄产生对鸭病毒性肝炎部分免疫力,5日龄产生坚强免疫力;②34日龄产生对鸭瘟部分免疫力,5日龄产生对鸭瘟的坚强免疫力,其免疫持续期2个月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