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我国农产品标准化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农产品出口遭遇"绿色壁垒"的事件为切入点,全面论述了什么是农产品标准化及其作用、我国农产品标准化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指出农产品标准化建设是我国农业由追求量变转向质变的跨越,是我国农业应对入世挑战、提升农产品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2.
<正>一、加入WTO,农业结构调整面临着挑战 加入WTO,将使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将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长期以来,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基础产业的农业一直在相对封闭的市场环境中运行,农产品较少受到国际市场的冲击。加入WTO后,我国的农产品将融入国际农产品贸易体系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国际市场的冲击。因此,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以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已成为迎接“入世”挑战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3.
一、入世后我国农业面临的严峻挑战对农业人才培养提出更迫切的要求入世后,我国农业面临严峻挑战,这主要表现在:1、减让和削减非关税壁垒对中国农产品市场将造成巨大的冲击。中国农产品长期依赖进口许可证、进口配额及其他非关税措施的保护,入世后,各种非关税措施将被禁用,农产品关税也必须按规定削减,关税减让和非关税政策手段的丧失,为国外农产品大举占领国内市场提供了便利条件。2、农业生产结构将面临巨大的压力。入世后,农产品放开经营,国际国内市场融为一体,中国农产品将接受国内外市场的严格挑选,价廉物美的健康农产品,将会受到国内…  相似文献   

4.
梁红 《农业与技术》2003,23(4):5-11
中国入世一年多来,农业大体上仍保持稳定,并未受到太大的冲击。但中国农业在农产品价格和农民增收、主要农产品生产和营销等方面仍面临严峻的挑战:发达国家的国内支持政策和绿色壁垒也将使我国农产品进出口受到严重威胁。中国农业应对入世后挑战和威胁的主要对策包括:改进国内农业支持和保护方式,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改革农产品贸易体制,加强农业服务体系建设。今后我国农业发展应以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社会经济进步为基本目标,通过推广应用新技术、农业劳动力转移、农业产业化等途径,开僻农民增收的新来源。  相似文献   

5.
发展农产品期货与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培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9):5862-5863,5983
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农业受到极大冲击。期货市场可以规避农业价格风险,增强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提高农民收入。我国应积极发展农产品期货,应对入世挑战。  相似文献   

6.
加入WTO ,这不仅对我国发展带来了大机遇 ,同时也伴随着大挑战。“入世”对我国最大的挑战是农业。我国是农业大国 ,但农业的先天条件不足 ,人均耕地少 ,耕地质量差 ,农产品的商品率低 ,农民的素质也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的农民。因此 ,我国农业要迎接挑战 ,就必须加速农村经济结  相似文献   

7.
<正>我国加入WTO已3年多。入世给我国农业和农业科技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既有利于扩大农产品出口,又有利于我国农业和农业科技在更加广阔的天地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也有利于引进外资,促进我国现代化农业的发展。与此同时,入世也给我国农业和农业科技带来了更加严峻的新挑战。  相似文献   

8.
一、加入WTO对我国发展农业外向型经济带来机遇 加入WTO后,我国农业既将面临对外合作的加快,出口环境的改善,又将面临降低关税后进口农产品,开放农产品市场,保护措施的削减或取消等带来的挑战.从长远看,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有利于我国农业的发展.入世后,我国可以享受无条件最惠国待遇,特别是世贸组织对发展中国家的优惠待遇,从而改善我国农产品出口环境,有效地对付国外贸易歧视,增加优势农产品及其加工品出口,扩大中国农产品的国际市场份额;同时,可以促进我国与发达国家在农业科技领域的全方位合作,加快农业新技术引进,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WTO框架下我国传统农区农业结构调整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传统农区是我国粮棉油等大宗农产品主产区,也是入世后挑战多于机遇的地区,农业发展面临国内农产品销售困难和进口农产品冲击的双重考验。本文在分析农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条件、农业结构变化、结构调整难点的基础上,提出了新阶段我国传统农区农业结构调整的思路、重点与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0.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对我国农业将产生深远影响,挑战与机遇并存.短期看弊大于利,长期看利大于弊,既带来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挑战.我国农业如何应对"入世"冲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任务.我国农业抵御开放冲击的方式只有一个,那就是自我调整."入世"不仅对我国农村产业结构提出调整要求,对我国现行农业政策和体制也同样提出调整要求,而且对后者的影响将更广泛、更深刻、更具深远意义.我国农业目前需要做的是,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建立适应国际市场规则的农业管理和农产品流通体制,把市场大开放带来的风险化解到最低程度.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英语静态形容词和动态形容词的意义。就其语义分类和用法及静态形容词和动态形容词的变化进行了详细地分析。  相似文献   

12.
江西省降水集中期及其期间降水量的变化特征及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江西省地方标准中有关降水集中期的定义,统计1971~2008年4~9月的降水集中期,并用季节性Kendall检验方法做趋势分析。结果表明,1971~2008年4~9月期间,6~8月是降水集中期及其期间雨量较多的月份,4、5、9月是降水集中期及其期间雨量较少的月份。随时间变化,全省6~8月降水集中期及其雨量呈可能增多趋势,4、5、9月呈可能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3.
汉代"亡人"的存在背离"编户齐民"理想社会组织秩序。作为行政管理者难以控制而实际上长期存在的社会人群,"亡人"的活动往往促成了生产技术和文化礼俗的自然传播。"亡人"的数量和流向,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若形成规模,也可能导致"流民"运动。分析汉代江南地区经济文化进步的原因,不应当忽视"亡人"和"流民"的积极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14.
笔者通过对气象微博的服务特点和开展情况的初步探讨,提出了针对气象微博在公共服务方面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5.
采用浸泡发芽培养方法改变水稻分子内部构象,测定其变性淀粉果胶酶活力的变化,选择最佳浸泡发芽条件并测定变性后淀粉灰度。结果表明:最佳培养条件为浸泡温度25℃,浸泡方式为浸泡4 h断水10 h,加碱量为0.03%Ca(OH)2,培养时间为2.5 d,在25℃条件下发芽6 d,变性淀粉果胶酶活性最高,灰度较好。从而成功实现对发芽水稻变性淀粉果胶酶活性及其灰度分布的测定。  相似文献   

16.
人地挂钩与增减挂钩的异同分析及其实施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国家在宏观层面相继提出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和人地挂钩政策,并允许在部分地区开展试点工作。两个挂钩在政策内涵、政策目标、切入点、适用范围及实施机制等方面既有相同之处,同时也存在着较大差别,其中增减挂钩是耕地占补平衡政策的延伸和特例,而人地挂钩则是增减挂钩的拓展和延伸。本文在详细分析两个挂钩异同的基础上,借鉴增减挂钩试点的经验教训,提出了在人地挂钩的试点工作中,一是应以内涵城市化作为实施人地挂钩政策试点的引擎;二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充分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三是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和规划的引领作用,稳妥推进;四是多方筹措资金,为人地挂钩的顺利实施提供资金保障;五是加快构建挂钩指标公开交易平台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平台,为项目的顺利实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通过网络表达民意,激发民众参政议政的热情,既有利于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又有利于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当然,在互联网政治上,要善于梳理、整合网络民意,对网民加以引导,实现网络文明。  相似文献   

18.
探讨冬小麦的管理与病虫害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冬小麦的耕种面积也不断增大。因此,对冬小麦的种植管理、病虫的防治,已成为了提高冬小麦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笔者通过对我国种植冬小麦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希望能够进一步的提高我国冬小麦的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19.
以氯化钙为主要原料,添加磷酸钙和羟乙基纤维素,制备了钙磷胶体复合剂,经检测含钙量为115±5mg/mL、含磷量为16.4±2mg/mL.试验小鼠n=20以0.8mL/20g(体重)的最大剂量一日灌服2次,7d后观察无中毒表现,剖检后组织器管无肉眼可见异常.试验组小鼠n=20以0.4mL/20g(体重)的剂量一日2次连续灌服7d后,无中毒及死亡现象,小鼠平均体重由20.24±1.211g增加到23.35±1.130g,体重增加情况与对照组小鼠无差异.以100mL/只灌服奶山羊(n=5)后,血钙、血磷浓度在2~3h达到峰值(P<0.05),而且可维持6h左右.  相似文献   

20.
海峡两岸精准农业的发展现状与合作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发展历程、研发成果、示范进展与发展方向及存在问题等方面阐述大陆及台湾地区精准农业发展现况 ,提出应组织相关研讨会、建立精准农业合作示范区域以及推动学者间互访等方式 ,以达到两岸精准农业技术间的合作与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