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土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它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国土资源的规划、利用以及利用方式都将影响人类未来的发展。国土资源的重要性决定了土地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土地档案管理是合理规划和利用土地的关键因素之一,所以要不断加强对国土资源档案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2.
国土资源档案,记载着国家土地资源发展和利用的历史,作为合理利用和规划土地资源的重要依据,在解决土地利用方面出现矛盾中更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做好国土资源档案,不只是档案管理工作的一项内容,更是新的历史阶段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工作,是我国土地管理工作的稳定发展基本保证,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基层国土资源所开展土地调查的内容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调查是对一定地域内土地的自然、社会、经济、法律等诸方面状况及其动态变化情况的调查.土地调查的目的是全面查清土地资源和利用状况,掌握真实准确的土地基础数据,为科学规划、合理利用、有效保护土地资源,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提供依据,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基层国土资源所的土地调查工作主要是变更土地调查,通过开展变更土地调查可以从整体上认识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发展国家经济的大背景仍然是加大宏观调控,而土地作为宏观调控的关键因素之一。其重要性也日渐明显,所以国土资源管理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也日渐突出。国土资源执法监察作为国土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规范了土地管理秩序,也保障了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国土资源法律法规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对促进和维护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本文从坚持科学发展的角度出发.结合国土资源管理现状,就加强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进行分析.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就此提出了提高执法效能的有效途径,希望对基层执法部门能够有所借鉴,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发展与资源,特别是与土地资源保障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本文分析了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土地利用结构.希望本文的研究能进一步促进土地的高效、节约、集约利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土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尤其是在思考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大背景下,从我国土地资源的实际情况出发,探讨适合我国国情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并探索可持续利用的具体模式,将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旨在从当前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特点分析出发,剖析我国土地资源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而提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建议措施,更好地促进土地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步和谐.  相似文献   

7.
城市建设用地适宜性和国土资源规划的第一步就是要从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和城市土地资源规划之间的制约关系出发,进一步了解目前我国城市建设和国土资源总体规划的评价体系,共同找出国土资源的规划战略。建设用地适宜性分析经有利于促进国土开发中的经济社会发展、自然环保工作更好的开展,对于适宜开发的用地进行集中规划开发,对于不适宜的国土资源加以保护,更好服务国土资源规划开发的微观控制和宏观管理。  相似文献   

8.
环境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土地利用规划在战略决策水平上与环境保护有着客观密切的联系.为此,本研究针对土地利用规划对环境影响的特点,借鉴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遵循科学、实用及简明的原则,构建了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模型,提出了土地资源的规划与管理、土地覆盖与景观、土壤环境、大气环境和水环境5个方面共22项评价指标,对江苏省南通市国土资源开发利用"十一五"规划进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主要运用了层次分析法、列表清单法和专家咨询法对该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22个评价指标及其权重系数赋值,得出综合评价值.结果表明,南通市国土资源开发利用"十一五"规划目标年的综合评价值高于规划基准年,说明该规划在环境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国土资源的需求持续上升,建设用地供需矛盾将成为我国土地管理中的主要矛盾。因此,在严峻的土地资源压力下,切实保护耕地,应以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来缓解土地供需矛盾,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统筹好保障发展与保护资源的关系。大力发展节地经济将是我国现在和未来必须要走的土地利用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0.
<正>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深入推进,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正进入新的阶段,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形势严峻,土地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因此,实行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促进转变土地利用方式和经济发展方式的有效措施。地处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四川省长宁县,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工作要求,在成功创建为"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达标县"后,又  相似文献   

11.
国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两者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微妙的,具体来讲,它们是辩证的关系,即为了实现保护的目的,必须进行合理利用,所以,为了实现对我国国土资源的保护,必须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利用,而且这也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有利于我国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发展,为我国发展经济提供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12.
当前,"三化三动"深度融合、互动发展,国土资源愈加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因此,提高国土资源档案信息化利用管理水平,增强国土资源档案功能,是服务经济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一、国土资源档案对经济建设的实际意义土地管理档案作为土地利用情况的历史记载,成为合理规划利用土地的重要记录、解决土地利用矛盾的主要依据,管好、用好土地档案,不仅是档案管理工作的内容,也是经济发  相似文献   

13.
国土调查是全面查清当前全国土地利用状况,掌握真实准确的土地基础数据,健全土地调查、监测和统计制度,强化土地资源信息社会化服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土资源管理工作需要.综合分析了我国西部某县三调耕地现状及与其他耕地数据对比分析,探讨了三调耕地利用趋势及土地利用建议,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作为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龙头",是规划期内一定区域土地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的纲领性文件,是落实土地用途管制、规范城乡建设用地的重要手段,对于保障一定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保护耕地特别是永久基本农田以及维护生态平衡等具有重要意义。随着2018年3月份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出台,国家要建立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国家空间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安阳市土地利用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变化、规划执行情况、规划存在问题等进行整理与评估,为即将开展的安阳市空间规划的编制提供编制、实施与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国土资源是一切生产活动的基础,它的开发利用不仅影响到生产力布局的经济效果,而且影响与其相适应的生态环境。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土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土地资源作为不可再生的稀缺自然要素已成为约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之一,如何从我国土地资源的实际情况出发,探讨适合我国国情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并探索可持续利用的具体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由此,加强我国国土资源管理迫在眉睫。文章针对我国国土资源的现实状况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论述,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土地作为不可再生的重要资源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在我国,人多地少是最基本的国情。因此,新形势下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对有限的土地资源加强管理势在必行。尤其是县一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当加大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宣传力度,确保国家、集体每一寸土地都能得到充分合理的开发与利用,保证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1完善与健全土地管理相关法规1.1依靠管理制度严格控管非法占地。针对土地管理  相似文献   

17.
土地利用规划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土地保障,是合理利用土地的基础和依据。3S技术能为土地利用规划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科学有效的方法和手段。结合我国正在开展的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介绍GIS、RS、GPS及3S技术集成,分析3S技术在土地利用规划的数据准备与处理、规划编制与实施和规划成果管理等各阶段的应用,其在土地利用规划领域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18.
正开展农村地籍调查,查清土地权属、界址、用途、面积等状况,能够为农村土地资源的规划、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依据,为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提供基础核心数据,进一步提高地籍管理水平,实现地籍管理城乡一体化,为提高土地登记发证率、明晰土地产权、完善土地管理制度提供基础保障,实现土地资源信息的社会化服务,满足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及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需要。本研究以牡丹江市五林镇为例,重点解决其测量技术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土地制度是“三农”问题的关键。随着改革的深入.我国的农村家庭承包土地使用权流转已成普遍现象。但是。目前的农村土地使用权有偿流转制度还不完善。进一步完善我国农地流转制度对推进农村土地资源的市场化、有效的利用土地资源。切实保护农民利益。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保持农村经济社会稳定,保障农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国土资源不仅影响我国的国家稳定状况,并且也是推进经济和谐稳定的关键要素,时代变化发展中,管理也应需逐步完善。但国土资源管理在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同时,很多管理问题也日益凸显,故此为谋求国土资源的长效发展,需在合理规划的情况下,有效的进行土地资源的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