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了室内自然光、氙光和紫外光辐射下桦木染色单板的变色过程及颜色变化之间的对应关系,分析了各色度指数对色差影响的显著性。结果表明,不同光源辐射下,染色单板的光变色规律基本一致,a*、b*比L*对辐射光的反应更强烈,Δa*、Δb*对染色单板光变色的影响显著;染色单板在氙光、紫外光辐射下的光变色度与自然光辐射之间存在关系式:ΔE*X=1.095ΔE*N+3.005,ΔE*U=0.651ΔE*N+1.458。通过回归分析推导出方程K加速因子=TN/TX=EX/EN,论证了加速因子的实质是光辐射度的比率,从而可将不同光源辐射下染色单板光老化程度的评价基础由辐射时间转化为辐射度。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未改性纳米黑碳、H_2O_2改性纳米黑碳和酸性KMnO_4改性纳米黑碳对水中土霉素(OTC)的吸附行为,并考察了环境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H_2O_2改性提高了纳米黑碳的吸附性能,酸性KMnO_4改性降低了纳米黑碳的吸附性能,但促进和减弱的作用并不显著,3种纳米黑碳均具有很高的吸附容量,对土霉素的去除率达90%以上,甚至可以做到完全去除。三种纳米黑碳吸附土霉素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和Freundlich模型,ΔG、ΔH和ΔS均为负值,表明纳米黑碳对土霉素的吸附是自发的放热反应。三种纳米黑碳的最佳投加量为1 g·L~(-1),反应体系适宜在偏酸性和中性条件下进行,温度和离子强度对吸附过程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3.
纳米ZnO改性蜂蜡处理缅甸花梨木材表面性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提升传统烫蜡工艺处理后木材的表面性能,采用3种质量分数(0.5%、1.0%、2.0%)的纳米ZnO分别对烫蜡原料蜂蜡进行共混改性,并按照传统烫蜡工艺对缅甸花梨木试件进行表面改性蜂蜡烫蜡处理。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仪对处理材的微观形貌及纳米材料分散情况进行表征,通过分析处理材表面的耐紫外老化性、疏水性及抗菌性,探讨不同纳米ZnO含量对烫蜡后木材表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纳米ZnO改性蜂蜡烫蜡后的木材表面的颜色稳定性、疏水性和抗菌性均得到了明显改善。质量分数为1%的纳米ZnO改性蜂蜡处理材的表面性能最佳;96 h紫外老化后,其总色差较纯蜂蜡处理材降低了42%,接触角始终保持在102°以上;具备了显著的抗菌性,抑菌率可达65%。纳米 ZnO改性蜂蜡烫蜡后的木器颜色能够持久稳定,对于烫蜡木器使用范围的扩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通过不同时间紫外老化处理纳米氧化锌改性木塑复合材料,分析老化前后试样颜色和弯曲强度的变化,结合 SEM和 FTIR 探讨复合材料的老化机制,分析不同含量纳米氧化锌对木塑复合材料抗老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紫外老化处理后复合材料表面颜色发生变化,添加纳米氧化锌后能够改善颜色变化;老化1500 h 后空白试样的弯曲强度下降19.08%,添加1%、2%、3%、4%、5%的试样的弯曲强度分别下降15.04%、13.60%、13.71%、12.00%、14.09%;通过 SEM观察老化处理后复合材料发现其表面出现裂纹,FTIR 分析得出老化后复合材料表面发生氧化。  相似文献   

5.
利用竹叶优化合成纳米氧化锌,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确定纳米氧化锌的最佳合成条件、比色法测定纳米氧化锌对玉米幼苗酶活性影响,并通过电镜扫描纳米氧化锌的形状.结果表明,纳米氧化锌最适合成条件为10mL滤液、1mmol/L Zn(CH3COO)2、pH 6、反应温度60℃,合成的纳米氧化锌为近球形或短杆状,分散性良好.纳米氧化锌对玉米幼苗生长的影响表现为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低浓度纳米氧化锌能够为玉米幼苗膜系统提供保护作用;适量添加生物合成的纳米氧化锌能够促进玉米幼苗生长,提高其抗性.  相似文献   

6.
为降低胶黏剂体系中游离的甲醛含量,增加其耐久性,以改性大豆蛋白为改性剂,合成改性三聚氰胺-尿素-甲醛共缩聚树脂MUF-1,并对其基本性能、胶合性能等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在"弱碱-弱酸-弱碱"合成工艺的初始碱性阶段,添加9%改性大豆蛋白改性MUF树脂效果最佳,合成树脂黏度适中,操作性好,利于集成材生产,体系中游离甲醛含量较未改性树脂降低52%;用改性后的MUF-1树脂制备的胶合木具有良好的胶合性能及耐水性能,满足国家结构集成材标准。核磁共振(13C-NMR)分析结果表明,改性大豆蛋白的引入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缩聚反应的进行,红外光谱分析结果亦与之印证。动态热机械性能分析(DMA)测试分析表明改性后的MUF-1树脂起始固化温度降低,在固化速率基本一致的情况下,较之未改性MUF树脂固化更彻底,体现出较优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7.
探析红色、黄色、绿色3种不同色系榉树叶色形成的化学机制,为选育、培育榉树优良株系提供理论依据。以秋季转色期叶色表现为红色、黄色、绿色的榉树叶片为材料,分析其叶片的颜色参数及花青素、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等色素含量的变化特点,并分析叶色与色素组成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秋季叶片转色期,红色系榉树的色相a~*值最高,在10月25日达到最大值,呈现出最佳观赏效果;绿色系榉树a~*值较低,且变化趋势相对平缓;在转色后期,黄色系榉树的b~~*值显著大于红色和绿色系榉树,但其在秋季变色期存在返绿现象。明度L~*值、彩度C~*值与色相b~*值的变化趋势几乎完全一致。不同色系榉树都含有花青素、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但不同色系榉树3种色素的含量不同。红色系榉树花青素含量百分比最高,为22.1%~44.6%;绿色系榉树的总叶绿素含量最高,为73.0%~80.5%;黄色系榉树的类胡萝卜素含量最高,为24.7%~35.4%。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榉树叶片中,花青素和叶绿素含量与榉树的叶片呈色密切相关。其中花青素含量与a~*值呈正相关,与L~*、b~*、C~*呈负相关,说明花青素含量的增加,使叶片红色度增加,同时明度、黄色度和彩度降低;叶绿素含量与L~*、a~*、b~*、C~*均呈负相关,说明叶绿素含量的增加,使叶片的明度、红色度、黄色度以及彩度均降低;类胡萝卜素含量未被引入方程,说明类胡萝卜素含量与叶片颜色参数无显著相关性(P0.05)。分析显示,花青素含量增加,叶绿素含量降低,可以使叶片变红;而花青素含量降低,叶绿素含量增加,叶片将维持绿色;若花青素与叶绿素同时降低,则将使叶片变黄。叶片内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花青素的含量及百分比是榉树呈现红色、黄色、绿色3种不同色系的物质基础和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8.
为了改善传统蜂蜡烫蜡表面的耐光老化性能,以缅甸花梨木为基材,通过直接共混的方式制备纳米TiO2混合蜂蜡。通过测试烫蜡单板的色度学参数、表面光泽度、接触角及纹理明显性的变化,评价TiO2添加量对传统蜂蜡烫蜡表面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纳米TiO2的应用对烫蜡木材的表面性能有较好的改善,纳米TiO2质量分数在0.5%时对蜂蜡烫蜡木材表面的改良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
染色材已广泛应用于竹窗帘、竹工艺品、竹地板和竹家具等领域。但是,染色材在应用过程中易受光照影响而褪色和变色,特别是紫外光。以4年生新鲜毛竹为试验材料,对常用染料染色材耐光性进行研究,并采用添加紫外线吸收剂、壳聚糖前处理竹材等方式探索提高染色竹材耐光性。结果表明,所选染料中,酸性染料染色材的耐光性最好,大多数染料的染色材在光照下明度变化最小,红绿轴色品指数变化最大;紫外线吸收剂或者壳聚糖前处理均能提高活性染料和酸性染料染色材的耐光性,后者的效果优于前者,对酸性染料,ΔE降到5以下,但2种方式对碱性染料和分散染料作用不明显;壳聚糖前处理与紫外线吸收剂相结合对染色材耐光性的作用较2种方式单独处理效果差。  相似文献   

10.
利用纳米二氧化钛、天然叶绿素等添加物对现用蔺草固色用染土进行改性,在不改变固色工艺的条件下,利用新型染土进行批次固色规模为2 000 kg蔺草的中试试验。对染土改性前后蔺草的表观颜色、耐人造光色牢度、耐摩擦色牢度以及染土的用量等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利用改性后的染土进行蔺草固色,蔺草的表观颜色、耐人造光色牢度及耐摩擦色牢度与原染土相当,同时实际染土用量可降低70%以上。该技术不仅可以节约大量的生产成本,作业环境也会因此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以抗老化能力强、具有广谱杀菌性的纳米TiO_2改性胺溶季铵铜(ACQ)木材防腐剂,以期提高ACQ防腐处理材的综合性能。【方法】以分散效率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方法考察纳米TiO_2在ACQ溶液中的最佳分散条件,并对纳米TiO_2改性ACQ处理材的顺纹抗压强度、横纹抗压强度及抗水流失性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另外,通过红外光谱分析,阐明纳米TiO_2改性ACQ处理材中官能团的变化。【结果】纳米TiO_2在ACQ防腐溶液中稳定性较好的分散工艺条件为:ACQ质量分数为0.6%,纳米TiO_2质量为0.05g,纳米TiO_2与Na_6O_(18)P_6质量比为1∶5,超声温度40℃,超声时间60min;各影响因素作用顺序依次为:纳米TiO_2质量纳米TiO_2与Na_6O_(18)P_6质量比ACQ质量分数超声温度超声时间。添加纳米TiO_2的ACQ处理材,其横纹抗压强度及顺纹抗压强度分别为5.98和48.4 MPa,均高于ACQ处理材,并且具有更低的铜流失率。从FTIR谱图可见,添加纳米TiO_2的ACQ处理材,主要是与半纤维素、木质素发生反应,生成以Ti-O-C为主要产物的化合物,并且ACQ质量分数在0.6%~0.8%时,添加纳米TiO_2改性的ACQ溶液稳定性更好。【结论】成功探索出抗流失性较好、力学性能较高的纳米TiO_2改性胺溶季铵铜(ACQ)处理材制备工艺。  相似文献   

12.
将右旋糖酐侧链进行功能化修饰,制备了一种富含醛基的改性多糖.利用这种改性多糖作为还原剂和稳定剂合成银纳米粒子,并研究了该银纳米粒子与阿霉素的相互作用及其共振光散射光谱.研究表明,体系的lg(ΔIRLS)值与阿霉素的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lg(ΔIRLS)=0.874 4+0.704 7c,线性范围为1.36×10-6~4.08×10-6mol/L,检出限(3σ)为1.30×10-7mol/L.  相似文献   

13.
利用淀粉和碱木素改性酚醛树脂, 讨论了各种因素对该胶黏剂所压制的胶合板的胶合强度、甲醛释放量的影响;并采用差示扫描量热(DSC)法探讨了淀粉-碱木素改性酚醛树脂的固化反应过程,运用Kissinger和Ozawa法进行了动力学研究,得到其固化反应活化能,并通过Crane法得到了反应级数。结果表明:该胶所压制的胶合板的胶合强度达到国家一类胶标准要求,甲醛释放量达到国家E1级标准要求; 当碱木素用量为质量分数18.00%、羟甲基化产物加入量为质量分数12.00%时,所压制的胶合板的胶合强度最大(其值为1.22 MPa);而当碱木素用量为质量分数18.00%,羟甲基化产物加入量为质量分数9.00%时,胶合板的甲醛释放量最小(其值为0.32 mg·L-1)。2种方法计算得到活化能的大小顺序是一致的,高质量分数羟甲基的改性酚醛树脂在固化过程中具有的活化能比低质量分数羟甲基的酚醛树脂的要高,意味着高质量分数羟甲基的改性酚醛树脂固化时需要较多热量,所以不宜添加过多羟甲基化产物。反应级数为小数(0.69~0.86),说明淀粉-碱木素改性酚醛树脂的固化反应是一个复杂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制备一种新型纳米SiO2-IPBC微胶囊防霉剂并探究其性能,旨在提高3-碘-2-丙炔基氨基甲酸丁酯(IPBC)在木材中的固着性能和耐老化性能,使其具有长效缓释性能,拓宽其在木材防霉领域的应用范围。  方法  通过溶胶–凝胶法合成的纳米SiO2粉末为囊壁,以IPBC为囊芯,采用真空共混法制备纳米SiO2-IPBC微胶囊木材防霉剂。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热重分析(TGA)、耐光老化和缓释性能分析等方法对微胶囊进行表征;以橡胶木为研究对象,可可球二孢、黑曲霉、绿色木霉、桔青霉为被试菌种,对不同质量分数纳米SiO2-IPBC微胶囊防霉剂处理的橡胶木抑菌效力进行综合评价,获得微胶囊防霉剂的综合性能指标。  结果  纳米SiO2-IPBC微胶囊呈规则球状,粒径分布在20 ~ 100 nm之间,包覆率达46.33%。微胶囊发生热失重温度为120 ~ 280 ℃;经紫外灯照射60 min仅产生轻微黄变。微胶囊在质量分数20%的乙醇水溶液中,前60 min释放速率较快,后180 min释放缓慢,240 min时释放率达50%。FTIR分析表明微胶囊有Si?OH键生成。SEM表明微胶囊除了分布于木材导管中,还大量沉积在木材纹孔内。橡胶木防霉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微胶囊防霉剂质量分数的增加,其对4种霉菌的防治效力逐渐提高,当微胶囊防霉剂的质量分数为1.25%时,其对可可球二孢、桔青霉、绿色木霉、黑曲霉的防治效力均达到最高值,分别为78.125%、75.000%、68.750%和62.750%,防治效力由强到弱的顺序为可可球二孢 > 桔青霉 > 绿色木霉 > 黑曲霉。  结论  本研究制备的纳米SiO2-IPBC微胶囊新型防霉剂,改善了IPBC的耐光老化性能,并具有缓释效果。微胶囊防霉剂对于4种橡胶木常见的霉菌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其中对蓝变菌可可球二孢的防治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5.
室内生物测定1%纳米二氧化钛水剂对梨炭疽病菌、草莓炭疽病菌、西瓜炭疽病菌和菊炭疽病菌生长和分生孢子产生的作用。结果表明,纳米二氧化钛对炭疽病菌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产孢有极强的促进作用。这2种作用在短波紫外照射下最强,长波紫外次之,自然光再次。纳米二氧化钛对4种12株炭疽病菌的EC50在3 897.43~14 109.77 mg·kg-1。4种在常规培养下不产孢的炭疽病菌菌株在含200~800 mg·kg-1纳米二氧化钛水剂的PSA平板上的产孢量在0.28×108~2.56×108,而划线诱导产孢法的产孢量在0.19×108~0.74×108。  相似文献   

16.
在纳米二氧化钛(TiO2)悬浮体系中,以300 W中压紫外汞灯为照射光源,研究了反应体系pH值和载气对光催化还原Cu(Ⅱ)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TiO2在300 W紫外汞灯的照射下能有效光催化去除Cu(Ⅱ),纳米TiO2对Cu(Ⅱ)离子的吸附作用和光催化还原同时起作用,试验环境下,体系最佳pH值为5.00;往体系充氮气后Cu(Ⅱ)离子的光催化去除率达到98%,充空气则达到72%,比不充气分别提高了34%和8%。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在室内自然光辐射下杨木和桦木染色单板的变褪色过程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光辐射过程中,染色单板发生了显著变褪色.经光辐射100d,各个试件色差值ΔE*均超过16,最大达44.36.染色单板光变色前期主要是由于染料及木材抽提物不饱和基团的劣化,后期主要是木材基质.染料结构及稳定性是影响其变褪色的主要因素,漂白预处理加...  相似文献   

18.
杨木单板染色工艺与表面材色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试材为I-214杨木单板,以染料酸性大红GR和活性艳蓝KN-R为染化试剂,选取染液质量分数、染色温度、浸染时间为考察工艺因子,进行单板染色试验。通过多光源分光测色计测定染色单板的表面材色,用CIE(1976)L*a*b*Diagram对其进行颜色表征。结果表明:染色单板表面材色与着色度的变化与染液质量分数、染色温度、浸染时间的关系不同,高温下染色时染液质量分数增大,着色度(ΔE*ab)提高;染色时间延长,着色度有所增加或无明显变化;染色温度对表面染色影响较小。酸性染料和活性染料染色的单板材色变化幅度接近。  相似文献   

19.
壳聚糖和明胶来源于天然且具有良好的成膜性,但是两者的抑菌性能较差,因而限制了它们在食品包装中的应用.为提高壳聚糖/明胶复合膜的抑菌性,本研究以壳聚糖和明胶为成膜材料并添加纳米氧化锌为抗菌材料,以共混法制备了壳聚糖/明胶/纳米氧化锌复合膜,探讨了纳米氧化锌含量对壳聚糖/明胶/纳米氧化锌复合膜结构、力学性能以及抑菌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复合膜中纳米氧化锌含量为0.5%时复合膜抑菌性能最佳,此时其水溶性为17.3%、吸水率为100.0%、拉伸强度为5.5 MPa、断裂伸长率为8.0%、水蒸气透过率为94.72 g·m-2·h-1、透湿系数为2.44×10-12 g·cm-1·s-1·Pa-1、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37.8±0.1) mm和(25.7±0.1) mm,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抗菌性能,在食品保鲜膜,特别是水果保鲜液膜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改性纳米二氧化钛的制备及其对硝基苯废水的光催化降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钛酸四丁酯为前驱体,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不同掺铁量的改性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剂.用XRD与SEM技术表征了其结构特征,并以硝基苯为目标降解物,得出当铁含量为0.05%时,制得的二氧化钛样品的光催化活性最高.当硝基苯初始浓度为50 mg/L,pH为3,催化剂用量为1.2 g/L时,室温条件下,40 W紫外灯照射100min时,去除率高达8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