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针对传统光伏并网逆变器的不足,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推挽拓扑结构的单相双向隔离型高频环节光伏并网逆变器。由光伏电池板阵列、直流母线中的电容滤波器、推挽变换器、高频变压器、循环换流器以及用于与电网耦合的电感组成。通过双向功率流配置,该逆变器能够从光伏阵列同时注入有功功率和补偿无功功率,并实现了光伏阵列和电网之间的隔离。此外,采用开关等效摸型,推导出了逆变器对应的调制方案,并对元件尺寸进行分析。仿真结果验证了提出逆变器设计的可行性,能够同时进行光伏并网与无功补偿,具有成本低、功率密度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2.
分析开关磁阻电机风力发电工作原理,推导其非线性数学模型,在MATLAB仿真平台上建立基于PWM斩波和APC复合控制的开关磁阻发电系统仿真模型,进行相关仿真实验,为硬件电路设计的参数选择提供帮助。以DSP为控制核心,设计开关磁阻风力发电系统功率主电路与控制电路,实现小功率风力发电。实验和性能测试验证了设计方案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在分析永磁同步伺服电机驱动监测与调试需求的基础上,设计系统的整体方案和其主要硬件电路包括串行口硬件连接电路和SPI接口与EEPROM通信存储电路.编制监测与调试系统和DSP之间的通信协议,开发系统中的通信、控制、数据采集和人机界面等功能模块.将开发的监测与调试系统和伺服驱动联机对设计的功能进行实验研究和测试,实验和测试结果表明系统功能满足伺服驱动系统调试和检测需要,方便伺服系统的现场调试工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太阳能由于其清洁、可再生等诸多优点被全世界广泛关注。光伏发电能够节能减排、降低能耗,是目前电力专家认为的最重要的新能源模式之一。光伏发电最重要的是电网并网输电,光伏发电器件把太阳能转换成的电能通过逆变器进行逆变并网发电。构建光伏发电逆变并网仿真技术,通过仿真复现实际的发电系统,在仿真系统中得到实际系统的某些参数和解决故障方案。方法对三相并网系统进行分析和仿真。采用三相结构,并建立该结构的仿真模型,利用变换和锁相环技术对并网时的电压幅值、频率以及相位进行跟踪。结果结果表明,研究的三相逆变并网仿真模型能够实现逆变器侧的线电压对电网侧的线电压的信息跟踪,对逆变器输出的三相波形的矫正效果良好。结论构建的光伏发电逆变并网仿真技术能够保证顺利并网,并尽可能避免各种故障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分数阶RL_α-C_β并联谐振的基本特性.推导出谐振频率、品质因数、导纳和阻抗、相位及支路电流的表达式并进行了简化处理.对相频特性、阻抗模幅频特性及支路电流幅频特性进行了仿真分析,得到一些基本结论.采用电感和电容的等效分数阶电路模型,设计了实现该系统的仿真电路,Multisim仿真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6.
介绍普通Boost 变换器和Boost-ZVT变换器的工作原理,指出Boost 变换器的开关管工作在硬开关状态,而Boost-ZVT变换器的主开关管工作在软开关状态。通过理论分析可以知道Boost-ZVT变换器的效率更高,然后将两种电路应用于单相功率因数校正电路中。最后在Pspice软件环境下搭建功率因数校正电路Boost变换器与Boost-ZVT变换器的仿真模型并进行仿真,并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和比较,指出了它们各自的优点与缺点。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现代设施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开始大规模普及温室种植,致使电力能耗增加,因此亟需研发可再生能源应用,以促进温室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拟构建1种温室独立型光伏储能供电系统仿真模型,设定光伏阵列的安装容量、电路类型、逆变器输出电压和变压器变比等参数,阐述光伏电池原理、最大功率点跟踪原理和独立型逆变器的控制方法,在MATLAB软件的Simulink平台上搭建系统仿真模型,通过仿真结果验证了系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Matlab建立了单相光伏发电并网不可调度系统的软件模型,包括光伏电池部分、直流升压器、PWM逆变器,并分析和建立了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模块和锁相环(PLL)模块。最大功率点跟踪方案采用了变步长的扰动观察法,有效缓解了固定步长的扰动观察法中快速和损耗之间的矛盾。锁相环模块采用软件锁相,采集电网电压和电流的相位信号并通过指令电流的控制实现锁相。最后对系统在独立供电和并网供电两种不同工作方式下进行了建模仿真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一种新的多路数字信号光纤传输系统,介绍了系统总体架构,同时阐述了硬件电路的设计思路和方法,完成了整个系统电路的VHDL设计、验证以及FPGA实现,并给出了系统的仿真结果。仿真结果表明,该系统符合光纤传输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新能源发电逆变并网系统,以光伏系统为例,首先建立了光伏电池的数学模型,并且考虑实际情况加入修正补偿系数对光伏电池的数学模型进行修正,进而建立起光伏电池完整的仿真模型,研究在外界条件改变下的光伏电池的输出特性曲线,然后运用MPPT技术使光伏电池工作在最大输出功率处,最后采用了LCL滤波的并网逆变器进行并网.考虑到LCL滤波器的谐振和系统功率损耗的问题,提出了在并网电流直接反馈的基础上引入电容电流反馈的有源阻尼的控制算法,即对其采用基于PI控制的双电流环控制策略.仿真结果表明,仿真模型能顺利实现太阳能发电到并网的完整过程.  相似文献   

11.
在金融时间序列中,一组金融序列可被视为由不同时间段的分段函数拟合连接而成.利用3σ准则确定分段函数的临界点,并根据AIC准则及调整后R2对分段点进行验证,从而分段点把数据分割成两部分.对两序列分别用合适的函数进行拟合,并用ARMA-GARCH模型对残差序列进行修正.由上证综合指数数据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3σ准则能很好地检索出临界点,同时建立的分段函数模型预测效果要优于ARMA与EGARCH模型,以及ARMA-GARCH模型的引入对模型的精确度有所提高.所介绍的方法简单易懂、便于操作、精度高,为金融投资者和学者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文章基于TI公司TMS320LF2407 DSP处理器,对新型三相不可控整流三相逆变器的软硬件进行设计,采用新的调制波重构SPWM技术可以减小直流侧电容,甚至去除直流侧电容,并能更好的逆变输出电压,提高输出功率因数和减小系统电流畸变率,通过仿真分析验证了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设计了一种基于FPGA和ARM的新型电能质量监测系统。该系统在FPGA上利用FFT核和软核处理器进行数据采集和处理,通过ARM处理实现数据显示、存储、通信和实时波形显示等功能。系统采用软、硬件协同设计,便于调试与修改。经过实际的调试和运行,电路功能正常,证明了该设计的合理性和可用性。  相似文献   

14.
多逆变器并网运行的谐振问题与单台逆变器相比较为复杂。本文建立的多逆变器并网运行的诺顿等效数学模型,按谐振产生机理的差异将谐振划分为:自身谐振、并联谐振、串联谐振,并分析了各类谐振的特点;电流控制环节引入谐波电流补偿的有源阻尼环节,以衰减耦合谐振峰值。通过与未采用谐波电流补偿的控制策略的对比研究,验证该方案抑制谐振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设计了一种基于谐振过渡软开关技术的变频器,以Intel87C196KC单片机为控制核心。分析了辅助谐振电路在逆变电路中的应用,给出了变频器主电路、控制电路的设计以及部分软件框图。结果表明,其具有良好的动静态性能  相似文献   

16.
牛奶体细胞数是评价牛奶质量好坏的一项重要指标。电检测方法是一种较容易实现自动化的快速检测技术。本文在已有牛奶体细胞数检测方法的研究基础上,结合传感器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叉指式电极的快速检测方法,建立了牛奶样品的等效电路,验证了该方案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测试奶样的电阻部分RS与奶牛的患病等级呈线性相关。该测试方法方便、快捷,可为牛奶体细胞数快速检测仪器的研制奠定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随着实时控制、信息处理和图像处理等领域对运行速度要求的逐渐提高,需要开发出一种模糊硬件电路和模糊芯片来实现快速实时的模糊推理.基于忆阻器交叉阵列结构,设计了一种新型模糊神经推理系统,为模糊推理系统的硬件实现提供了设计方案.首先通过对复杂非线性函数建模,验证了所设计的模糊推理系统的准确性,该系统不仅具有处理大量输入输出数据的能力,而且推理过程中不需要繁琐的优化算法.然后将设计的推理系统应用于模糊PID控制器中,通过实验仿真,表明该系统在模糊控制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原位检测技术是一种无损检测方法,可在设备运转或基本不拆卸的情况下,对某些设备零件或部位进行检查和测试。本文以飞机外挂物管理系统为研究对象,针对其设备的原位检测问题进行研究,根据飞机外挂物管理系统设备的特点,设计有针对性的原位检测系统。该检测系统要求测试设备小型化、低功耗、便于携带和能够满足外场试验检测。本系统以微控制器STM32F103ZET6为核心,将高性能的ARM芯片、ZigBee无线通信技术以及模块化的功能电路结合在一起,并最终在远程监控终端实现检测参数的显示。最后通过系统的软硬件调试,实时的显示出飞机外挂物管理系统设备的状态信息,实现了系统的设计初衷。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单相数控Boost型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系统,采用平均电流型控制策略,分析了功率电路、信号调理电路、驱动电路的实现方案.采用DSP实现系统的数字控制,深入探讨了3个模拟采样信号和乘法器增益的确定方法,以及PI控制与PWM占空比算法,并对系统软启动、A/D转换、输入电压前馈和PWM信号产生4个程序模块进行了分析,仿真结果表明了系统设计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