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黄河故道地区葡萄园果草牧组合增效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黄河故道地区葡萄园中 ,实行行间生草和果草牧相结合的生产方式 ,与清耕法相比均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其中土壤有机质分别增加 45 .4%和 47.4% ,果实产量增加 19.1%和 2 1.3 % ,总糖均增加 7.1% ,总收益增加 47.5 %和 67.7%。果草牧结合是最佳的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2.
金顶谢花酥梨果草间作增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梨园其他基本管理一致的基础上 ,实行果草间作的生产方式与清耕法相比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其中 ,土壤有机质增加 4 5 .1% ,果实单产增加 8.1% ,果实总糖增加 6 .3% ,总收益增加 5 4 .6 %。同时 ,有利于缓解有机肥不足的矛盾  相似文献   

3.
苏南丘陵区岗坡地果草牧结合及其效果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苏南丘陵区岗坡地的区域自然特征与资源利用现状进行分析,提出果草牧结合综合发展模式及具体操作措施。通过丘陵岗坡旱地果草牧结合,实现丘陵山区低产土壤改良,防止水土冲刷流失,种草养畜养禽,增加植被,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果品产量和品质,增加农民收入,促进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4.
2003年,我国进行了大面积的退牧还草工程。本文选取了内蒙古镶黄旗为研究区域,以2003年8月份和2004年8月份的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结合对应时期的地面调查数据,从植被盖度、植物类组成、地上生物量等方面对内蒙古镶黄旗退牧还草工程的实施效果进行了分析。得出:2004年与2003年相比,禁牧区内植被盖度提高了8.64%;2004年8月份与2003年8月份相比,禁牧区内北部沙区草原平均地上生物量增加了56.78%,南部平原丘陵草原平均地上生物量增加了71.81%。退牧还草工程的实施有效地制止了草原滥垦、过牧等行为,遏制了草原退化趋势,保护了生物多样性,促进了草原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连续2年在贺兰县、灵武市、青铜峡市、吴忠市利通区进行冬牧70黑麦复种水稻诱草灭草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冬牧70黑麦复种水稻诱草控草效果十分明显,能有效地减轻水稻田杂草危害。复种田稗草密度较本田和对照田分别减少84.8%和90.3%,多度分别减少15.4%和55.1%;复种田三棱草密度与本田相当,但比对照田减少33.2%,多度分别减少70.8%和80.6%。冬牧70黑麦复种水稻可减少化学除草剂的使用,提高水稻品质,尤其是在有机水稻栽培中可作为一项重要技术加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实施退牧还草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考虑作出的重要决策."十一五"期间,退牧还草工程累计投入中央资金93.19亿元,退牧还草面积超过3000万ha,其中禁牧围栏1679.9万ha,休牧围栏1560万ha;安排退化草原补播改良1040.9万ha. 退牧还草工程不仅有利于恢复草原植被,改善草原生态环境,维护国家生态安全,还有利于加快牧区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益,促进农牧民增收.  相似文献   

7.
牧沼果草生态果园模式及关键技术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分析了养猪、栽果、种草以沼气池为纽带形成的生态果园基本运行模式 ,并对果园生草、沼肥在果园的综合利用做了探讨 ,指出我省渭北旱原发展牧沼果草生态果园是生产绿色无公害苹果的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缓解季节供需不均衡,解决饲草供需矛盾,研究山羊饲喂桂牧1号杂交象草、紫色象草两种象草后的效果。【方法】选择16头体重、年龄接近,生长发育正常的努比亚山羊,随机分为两组,每组8头,同等饲养管理条件下分别饲喂桂牧1号杂交象草和紫色象草,为期90d。【结果】饲喂桂牧1号杂交象草组比紫色象草组日增重高出7. 76%,桂牧1号杂交象草组增重效果好;桂牧1号杂交象草组屠宰率高于紫色象草组6. 22%,桂牧1号杂交象草组的屠宰性能优于紫色象草组;饲喂紫色象草组的料肉比为:17. 16(草)+5. 37(料)∶1,低于桂牧1号杂交象草的料肉比23. 28(草)+5. 08(料)∶1,而桂牧1号杂交象草的精料料肉比低于紫色象草组,所以饲喂紫色象草组的料肉比高于桂牧1号杂交象草。【结论】添加一定比例的桂牧1号杂交象草,可获得较高的屠宰效率;添加紫色象草,明显改善山努比亚羊的肉质,两种象草均可作为肉羊日粮饲料添加,有着较高的饲料回报率,在南方地区具有一定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在苹果园单株施用化肥量不同的基础上,实行果草牧相结合的耕作方式,与清耕法相比较,改良土壤效果显著.果园种植白三叶牧草,每hm2产草量可供45只羊食用,果实增产20.4%,果实总糖平均提高1%,总酸下降,硬度和维生素C含量提高.种草的产投比达到17.9:1,且有利于增施有机肥,提高果品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安徽砀山县围绕"健康、安全、生态"的农业发展主题,不断探索与创新农业发展新途径,通过种养有机结合,推行"果、草、牧"、"猪、沼、果"、"林下养禽"等模式,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有效促进农业转型升级。该县依托丰富的果树资源,推行"果、草、牧"循环模式,在果园内套种牧草或草粮间作型作物,如花生、山芋、三叶草、苜蓿草等,全县套种面积达20万亩,共饲养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生草对南疆温室桃叶片、果实品质及产量的影响,通过在温室桃园行间生草,设置间种小黑麦(triticale,T1)、间种三叶草(trifolium,T2)和清耕(CK)3个处理,运用模糊数学隶属函数法对桃树叶片、果实品质和产量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出最优处理。结果表明,温室桃园间种小黑麦和三叶草均能使桃树叶面积增大,叶片变厚,叶绿素含量和叶片养分增加。与CK相比,T1和T2处理的桃树叶片厚度分别增加了0.21和0.02 mm,总叶绿素含量分别增加了0.27和0.10 mg·g-1,叶片全钾含量分别增加1.40和0.26 g·kg-1。生草间种还能显著提高果实单果重、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糖含量以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CK处理相比,T1和T2处理的单果重分别提高了14.80和10.28 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增加了1.63%和1.26%。生草间种也提升了桃树结果枝的坐果率,增加了单位面积产量。整体看,温室桃园间种小黑麦在改善果实品质和提高产量的效果优于间种三叶草,研究结果可为南疆温室桃的优质栽培生产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2.
关于甘肃发展旱作草畜牧业生产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在甘肃中东部旱作农业区大力推广以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全膜马铃薯为主的旱作农业技术的背景下,依据甘肃中东部旱作农业区草畜产业发展趋势和相关资料,探索提出把利用旱作农业方法种植生产大量饲草的技术体系纳入现行作物-家畜产业体系之中;利用城镇化发展形成农村人口减少的机遇,试验推广依托峁、墚、沟等天然地势地形围栏建成人工草地进行放牧;充分提升现有的旱作农业、草畜产业及依此形成的循环农业优势,在该农业区构建新型的旱作作物-旱作饲草-家畜生产体系,提升综合生产效益,促使旱作农业的“甘肃模式”升级换代。  相似文献   

13.
不同覆盖方式对砀山酥梨园土养分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地面覆盖对砀山酥梨园土壤养分含量及果实品质的影响。【方法】在安徽省砀山县某砀山酥梨园中,设置覆盖地膜、人工生草(人工种植毛叶苕子)、覆盖稻草与清耕(对照)4种处理,分别于试验进行的第3年和第5年,采集0~15 cm和15~45 cm土层土样及成熟后果实样品,测定土壤养分含量及果实的内、外品质,研究不同覆盖方式对梨园土壤养分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覆盖第5年与第3年相比,土壤养分大部分指标有所提高;试验第5年,在15~45 cm土层,人工生草和覆盖稻草处理土壤速效磷含量分别较对照提高了33.51%和65.52%。试验第5年,覆盖地膜处理的果点密度比对照降低了6.29%,石细胞总含量降低了16.75%;覆盖稻草处理果点密度比对照提高了13.62%,石细胞总含量提高了28.17%;人工生草和覆盖稻草处理砀山酥梨单果果锈总面积分别比对照升高了38.14%和96.91%。以上指标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结论】砀山酥梨园地表覆盖方式以人工生草和覆盖稻草为佳。  相似文献   

14.
在白龙江干热河谷地带的武都大堡油橄榄园设置3个生草类型(毛苕子、自然生草和清耕)和2个水分(补灌和不补灌)交互的6个处理,研究果园生草及补灌对油橄榄产量及品质指标的影响,旨在为揭示生草增产提质的机制提供依据。结果表明,生草与灌水处理对油橄榄单株产量、果实游离脂肪酸质量分数、总多酚质量分数、果肉生长的交互效应达极显著水平,对果实干基含油率、单果质量的交互效应达显著水平;在不补灌条件下,间作毛苕子处理较清耕增加油橄榄单株产量8.79%,且该处理下果实横径、纵径和果实体积均显著高于自然生草;此外,生草处理较清耕提高油橄榄果实含油率。在补灌条件下,间作毛苕子和自然生草均较清耕提高单株产量,增幅分别为10.56%和5.79%;自然生草条件能显著提高果实横径、纵径、果实体积和单果质量,自然生草处理果实游离脂肪酸、总多酚、还原糖质量分数显著高于间作毛苕子处理,间作毛苕子处理的果实横径、纵径和体积均显著高于清耕。在不补灌和补灌条件下,间作毛苕子的油橄榄果实单果质量均显著高于自然生草和清耕。根据果实品质综合指数的大小,不同生草及灌水处理油橄榄果实品质高低的顺序为间作毛苕子+补灌自然生草+补灌间作毛苕子+不补灌自然生草+不补灌清耕+补灌清耕+不补灌。综上所述,在补灌条件下,间作毛苕子有助于提高油橄榄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甘肃定西县鹿马岔流域综合治理的成绩及采用旱农生产力和生态适应性研究的初步结果,认为干旱少雨是影响生产力稳定性的主要因素,而土壤肥力不足则是限制生产力提高的根本原因。根据当地自然条件的特点和农业生态系统恶性循环的现状,从理论和实践上论述了“种草种树、发展畜牧”,实行农牧结合,对恢复生态平衡,培肥地力,提高水分生产率,发展旱农生产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牧草+香蕉+龙眼组合植被演替规律的试验结果表明,4a内,草、果植被地上生物量保持相对稳定的产草量,其中以混播草地套种果树处理的平均干草产量最高,达12205kghm-2,香蕉产量9687.6kghm-2.牧草对香蕉生长指标的影响不显著(P>0.05),对龙眼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采用新技术宽窄行种植的香蕉所形成的遮荫,对牧草生长的影响不大.龙眼的生长对牧草的影响也不明显.应用此模式开发南亚热带低山丘陵,具有明显的生态和经济效益.每公顷年平均可获产值18948.12元(龙眼投产后效益将逐年递增).并能提高土壤含水量8.8%-20.1%(秋末),增加土壤有机质6.86%,夏、秋季降低地表温度11.3-19.6℃.5a后,龙眼持续生长,树冠逐年扩大,对牧草的生长将产生不利影响,这是植被演变的总趋势,但逐年的演替情况,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促进东江源区果畜结合系统的养分循环利用,控制生猪养殖和脐橙种植产生的面源污染。[方法]以江西省定南县龙塘镇杏林农庄"猪-沼-果-鱼"生态农业模式为研究对象,在分析畜禽养殖粪尿排泄量与利用量的基础上,针对果园"养猪-沼气-果树-养鱼"四位一体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梯级利用运行模式,对"以种定养"进行了定量化分析。[结果]基于果树对养分N的需求,一亩脐橙园可承载的生猪为2.72头,配套建设沼气池1.88m3,可培养浮萍1166.67kg,鱼塘可套养草鱼25.57条;一亩温柑园可承载的生猪为1.96头,配套建设沼气池1.35m3,可培养浮萍841.53kg,可套养草鱼18.44条。[结论]该研究结果为在东江源区推广种养结合模式时匹配"猪-沼-果-鱼"间的量化关系提供了重要的科学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选用4种材料对山地果园土壤进行局部改良,探究不同的改良材料对树体营养、果实产量和果实品质的影响。选用陕北地区主栽的富士系10年生烟富6号/八棱海棠为试验材料,在每棵树两侧距离树干1 m处挖条沟,取羊粪、椰壳、草炭、秸秆4种材料各50L,与150L园土混合后进行土壤局部改良处理,以不进行土壤改良的果树作为对照,测定苹果树生长发育、叶片以及果实指标,比较不同处理的改良效果。用羊粪进行土壤局部改良可显著增加叶片干鲜质量、叶绿素含量和果实品质,其中总叶绿素含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较CK增加23.82%,14.36%;用草炭进行土壤局部改良可显著提高叶片光合特性和果实产量,其中光合速率和果实总产量分别较CK增加53.74%,14.76%;椰壳处理叶片干质量、叶片鲜质量、总叶绿素含量、果实产量分别较CK显著增加了16.65%,18.84%,20.19%,18.19%;秸秆处理的果实明亮度与果实产量较CK显著提高了8.09%,5.40%。4种改良材料均提高了果实品质和产量,均可作为陕北地区土壤局部改良的材料,且以施用椰壳的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9.
天目蜜李果实的生长发育可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从谢花至5月4日,为快速生长期,历时44d,果实纵径与横径分别占成熟果实纵横径的59.48%和48.81%;第2阶段从5月5日至25日,为缓慢生长期,历时21d,果实纵横径分别为成熟果纵横径的11.48%和13.57%,此期为果实硬核期;第3阶段从5月26日至7月1日,为第2次快速生长期,历时35d,果实纵横径分别占成熟果的纵横径的29.07%和37.62%,此期为细胞容积的增大,果实达到最大值。果肉细胞的发育,在果肉不同层次有所差异,以果皮层细胞面积增长最慢。果实生长发育全过程与一般核果类果实发育规律基本相同。为此作者提出了提高天目蜜李产量和质量3条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