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不同栽培方式对夏播谷子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研究了夏播条件下,穴播和条播两种不同的栽培方式,对不同谷子新品种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相同密度条件下,不同栽培方式之间的穗长、谷草重、生物产量之间的差异不显著,穴播与条播的株高、产量之间的差异显著,穗重差异极显著。不同品种之间的株高、穗长、穗重、产量之间的差异不显著,济谷15与济谷14的生物产量之间差异显著,谷草重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2.
以济谷14为试验材料,2011年在济南和德州试点分别研究了穴距与单穴株数对夏谷产量和相关农艺性状的影响。济南试点留苗密度60万株/hm2,行距0.5 m,设置穴距10、13、16、19 cm,相应单穴留苗3株、4株、5株、6株;德州试点留苗密度75万株/hm2,行距0.4 m,设置穴距10、13、16.5 cm,相应单穴留苗3株、4株、5株。两试验点均以条播为对照。结果表明,在留苗密度一定的情况下,几种穴播方式和条播相比籽粒产量差异不显著,其他相关农艺性状差异较小。因此,可以设计适宜的穴播机械,实现谷子机械化精量穴播。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是在当地种植条件下,研究谷子在常规条播和不同穴播方式处理下,对谷子产量及相关性状进行抗旱性鉴定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与常规条播相比,当赤谷16号在每穴留苗3株,行距为45 cm,穴距为30 cm,亩留苗密度在1.5万株/亩时,其水、旱区产量都相对较高;其次是赤谷16号在每穴留苗3株,行距为45 cm,穴距为15 cm,亩留苗密度在3万株/亩时,其水、旱区产量也都相对较高。这2类穴播方式比较耐旱丰产,为较适宜的穴播播种方式,可以在谷子生产实际中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不同机械直播穴距与播种量对早稻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杂交稻品种株两优819和常规稻品种中早35,探讨4种穴距的2种穴播量对早稻产量形成的影响,以明确双季早稻机械穴直播合理的穴距和穴播量。结果表明,机直播穴距均以11 cm处理产量最高。穴距11 cm条件下,株两优819播种量3和5粒处理的产量分别为9 671.19 kg/hm~2和9 461.46 kg/hm~2;中早35播种量3和5粒处理的产量分别为7 942.47 kg/hm~2和8 786.0 kg/hm~2。株两优819的分蘖早、分蘖量大、分蘖峰值高;中早35分蘖力较弱,分蘖平均峰值比株两优819低40.15%。中早35平均成穗率比株两优819高9.45%。直播穴距为11 cm处理产量高,主要由于有效穗数多;其前期干物质生产量占全生育期的比重相对较小,中后期干物质生产量占全生育期的比重高于其它穴距处理。说明此机播穴距的群体发育相对更为合理。在平均行距25 cm条件下,减小穴距以提高基本苗数比提高播种量更利于高产。早稻的最佳直播穴距为11 cm;分蘖力强的品种适宜穴播量3粒谷左右,分蘖弱的品种适宜穴播量5粒谷左右。  相似文献   

5.
山东省不同生态条件气候因素对谷子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谷子籽粒产量是谷子生产最重要指标之一。气候因素的变化对农业生产影响巨大,研究山东地区不同生态条件下气候因素的变化对谷子产量的影响,解析不同生态条件下育成谷子品种籽粒产量的变化规律,为优质特色谷子品种选育及生产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华北夏谷区选育的8个优质、特色谷子新品种,2016—2017年种植在山东省不同生态条件下的5个试点,成熟收获后测定谷子籽粒产量,进行多因素方差分析,利用Duncan方法检测籽粒产量差异显著性;利用Pearson方法对谷子产量和谷子生育期间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等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不同年份、地点×年份、地点×品种对谷子籽粒产量影响极显著(P0.01),品种、品种×年份、地点×品种×年份对籽粒产量影响显著(P0.05)。地点、地点×年份、地点×品种、品种对谷子产量变异贡献率较大,分别为50.05%、19.76%、12.32%和8.67%;年份、品种×年份变异贡献率相对较小,分别为2.70%和1.69%。2017年谷子产量总体比2016年提高4.55%,但是试点之间表现不一致;济南市、临沂市、济宁市2017年产量比2016年分别提高21.64%、18.47%和3.96%,而德州市、泰安市试点2017年产量水平分别比2016年低8.66%和9.78%,同一试点不同年份之间产量差异显著的原因主要由气候因素引起,特别是降水量和降水时间的分布。2年5个试点8个谷子品种平均产量为5 657.2 kg·hm~(-2),变幅为5 267.8—5 926.0 kg·hm~(-2),豫谷18产量最低,济谷20产量最高。济谷20、济谷22、济绿谷1号、济糯谷2号和中谷2号产量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济谷19和豫谷18。相关性分析表明,谷子籽粒产量与各时段平均气温正相关(P0.05);与生育期总平均气温显著正相关(P0.05),与各时段最高温度正相关(P0.05);与6月中旬、6月下旬苗期降雨量负相关(P0.05),与7月下旬至8月中旬孕穗至开花期的降雨量负相关(P0.05);与9月中下旬灌浆中后期光照时间正相关(P0.05)。【结论】山东地区不同年份、地点、品种、地点×年份、地点×品种等因素对谷子产量影响有较大影响;不同年份、不同地点的气温和降水是影响谷子产量的重要原因,谷子全生育期平均气温升高提高了谷子籽粒产量;苗期、抽穗开花期降雨多对谷子产量有不利影响。不同年份、不同地点品种产量存在较大差异,济谷20、济谷22、济绿谷1号、济糯谷2号、中谷2号等品种在山东地区不同生态条件下有较好的丰产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穴播与条播对夏谷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了穴播和条播对不同株型谷子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试验地点穴播与条播相比籽粒产量水平相当或有所提高;穴播可以解决谷子单籽出苗顶土力弱的问题;通过研制穴播机可以实现谷子的精量播种,少间苗或不问苗。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是在当地种植条件下,对糜子在常规条播和不同穴播播种方式处理下的产量及相关性状进行抗旱性鉴定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与常规条播相比,当内糜5号在每穴留苗3株,行距为45 cm,穴距为15 cm,亩留苗密度在3万株/亩时,其产量相对较高;其次是内糜5号在每穴留苗2株,行距为45 cm,穴距为10 cm,亩留苗密度在3万株/亩时,其产量也相对较高。这2类穴播方式在水、旱地条件下表现均较突出,为较适宜的穴播播种方式,应在糜子生产实际中得以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山东农业科学》2019,(7):17-20
为筛选出适宜华北夏谷区机械化生产的谷子品种并确定其性状指标,采用大田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调查分析15个华北夏谷区谷子品种的特征特性及产量性状,进而通过隶属函数分析对测试品种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5个参试品种株高在105.63~118.93 cm之间,株高适宜;茎秆强度在112.33~256.33 kPa之间,最大的品种是济谷14;666.7m~2产量在291.99~478.42 kg之间,高于400 kg的品种有9个,包括济谷20、济谷22、济谷21、济谷12、济谷18、冀谷36、中谷2号、豫谷18和冀谷37;单穗粒重最大的品种为豫谷18,为14.89 g;穗下节间冀谷37最长,为31.44 cm,济谷20最短,为21.11 cm。综合分析15个参试品种认为,济谷12、济谷20、济谷21、济谷22、中谷2号和豫谷18性状优良,更适合机械化生产。  相似文献   

9.
为了促进谷子高产栽培,以嫩选20为材料,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设单条播、双条播、穴播3种播种方式,分析不同播种方式下嫩选20生育期、茎秆特征、抗倒伏性、产量及光合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与单条播相比,双条播和穴播可使谷子提前成熟2~3 d;双条播可明显改善谷子茎秆特征,增强抗倒伏性,除茎节数外,其余各茎秆指标、抗倒伏指标均显著高于单条播,各指标较单条播增加幅度为4.11%~15.78%,而穴播无显著影响;双条播、穴播均可显著改善谷子光合特性,其中双条播处理下各项光合指标最高,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分别比单条播增加21.04%、26.89%和22.22%。与单条播平均产量4 952.15 kg·hm-2相比,双条播和穴播分别增产12.03%和6.14%。综合来看双条播播种方式有利于谷子促早熟、提高抗倒伏性、改善光合特性从而达到增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山东省不同生态条件气候因素对谷子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谷子籽粒产量是谷子生产最重要指标之一。气候因素的变化对农业生产影响巨大,研究山东地区不同生态条件下气候因素的变化对谷子产量的影响,解析不同生态条件下育成谷子品种籽粒产量的变化规律,为优质特色谷子品种选育及生产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华北夏谷区选育的8个优质、特色谷子新品种,2016—2017年种植在山东省不同生态条件下的5个试点,成熟收获后测定谷子籽粒产量,进行多因素方差分析,利用Duncan方法检测籽粒产量差异显著性;利用Pearson方法对谷子产量和谷子生育期间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等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不同年份、地点×年份、地点×品种对谷子籽粒产量影响极显著(P<0.01),品种、品种×年份、地点×品种×年份对籽粒产量影响显著(P<0.05)。地点、地点×年份、地点×品种、品种对谷子产量变异贡献率较大,分别为50.05%、19.76%、12.32%和8.67%;年份、品种×年份变异贡献率相对较小,分别为2.70%和1.69%。2017年谷子产量总体比2016年提高4.55%,但是试点之间表现不一致;济南市、临沂市、济宁市2017年产量比2016年分别提高21.64%、18.47%和3.96%,而德州市、泰安市试点2017年产量水平分别比2016年低8.66%和9.78%,同一试点不同年份之间产量差异显著的原因主要由气候因素引起,特别是降水量和降水时间的分布。2年5个试点8个谷子品种平均产量为5 657.2 kg·hm-2,变幅为5 267.8—5 926.0 kg·hm-2,豫谷18产量最低,济谷20产量最高。济谷20、济谷22、济绿谷1号、济糯谷2号和中谷2号产量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济谷19和豫谷18。相关性分析表明,谷子籽粒产量与各时段平均气温正相关(P>0.05);与生育期总平均气温显著正相关(P<0.05),与各时段最高温度正相关(P>0.05);与6月中旬、6月下旬苗期降雨量负相关(P>0.05),与7月下旬至8月中旬孕穗至开花期的降雨量负相关(P>0.05);与9月中下旬灌浆中后期光照时间正相关(P>0.05)。【结论】 山东地区不同年份、地点、品种、地点×年份、地点×品种等因素对谷子产量影响有较大影响;不同年份、不同地点的气温和降水是影响谷子产量的重要原因,谷子全生育期平均气温升高提高了谷子籽粒产量;苗期、抽穗开花期降雨多对谷子产量有不利影响。不同年份、不同地点品种产量存在较大差异,济谷20、济谷22、济绿谷1号、济糯谷2号、中谷2号等品种在山东地区不同生态条件下有较好的丰产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采用裂区设计,以披散型品种济谷14和相对紧凑型品种豫谷18为试验材料,以留苗密度为主区,以氮肥为副区,对谷子的产量和产量相关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施氮量和留苗密度对济谷14和豫谷18株高、茎粗、穗长、穗粗均无显著性影响。施氮对济谷14和豫谷18产量的影响达显著水平,随着施氮量增加,济谷14群体产量表现为先增后降;豫谷18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留苗密度对豫谷18与济谷14的群体产量影响不显著。叶面积指数随生育期的推进呈单峰变化,并且随密度的增加济谷14和豫谷18的叶面积指数呈上升趋势。随施氮量的增加,济谷14叶面积指数出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而豫谷18一直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2.
华北夏谷区2001—2015年谷子育种变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对华北夏谷区近15年谷子区域试验数据进行分析,探讨谷子育种变化趋势,为谷子品种改良提供参考。【方法】利用2001—2015年华北夏谷区参试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数据,研究其变化规律;以通过鉴定的51个育成品种为材料进行分析,并与15年间华北地区谷子生长季6—9月份气候因素进行相关分析,梳理通过鉴定的51个品种的类型。【结果】2001—2015年华北夏谷区区域试验参试品种各农艺性状在年度间变异较大,随着年份的推移,产量、生育期、株高、穗长、单穗重和穗粒重持续增加,千粒重基本不变,公顷穗数略有下降。51个通过鉴定品种的整体变化趋势与所有参试品种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51个通过鉴定品种间产量、生育期、株高、穗长、千粒重和公顷穗数差异极显著,单穗重、穗粒重和出谷率差异不显著。华北夏谷区谷子生育期气候趋向于暖湿的变化趋势。通过鉴定的品种产量和生育期、单穗重、穗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最低温、降水量呈极显著负相关。最低温、最高温、降水量、生育期、穗粒重、出谷率决定谷子产量85.17%的变异。对产量贡献较大且为负效应的是最低温,为正效应的是最高温。近几年谷子育种水平有所提高,品种类型较丰富多样,抗除草剂品种和优质米类型逐渐增多,反映了轻简栽培和优质是目前的主要育种方向。但是以冀谷19、豫谷1、冀谷25等3个主干品种为亲本来源的品种数为26个,占杂交选育品种的57.8%,育成品种亲本范围相对较窄的问题越来越严重。【结论】2001—2015年华北夏谷区区域试验育成品种产量有所提高,品种类型较丰富多样,育种水平取得一定的进步。然而,造成产量显著差异的原因主要取决于气候因素,而且品种培育的亲本选择狭窄可能是育种突破的关键瓶颈。在今后的育种过程中,要从亲本创制和选择着手,丰富亲本类型;提高品种穗粒重和出谷率,以适应气候变化,提高夏谷产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明确生产条件下不同谷子品种的耐盐碱性差异,确定谷子大田耐盐碱性鉴定方法和指标。【方法】 以华北夏谷区主推的8个谷子新品种为材料,设置东营滨海盐碱地条件和济南试验地正常条件处理,进行谷子大田耐盐碱性研究。【结果】 在盐碱地和对照正常条件下,参试谷子品种产量均表现出显著差异,变异系数分别为39.1%和13.0%。与对照相比,盐碱地条件下,各品种产量均显著降低,产量盐害率变幅为20.7%—63.4%,变异系数为48.4%;盐碱地条件下,所有品种单穗重、单穗粒重、千粒重、出谷率、株高、SPAD、地上部同化物质积累量和收获指数均降低;盐碱地花前同化物质的转运量提高,平均增幅为34.4%,花后同化物质的积累量降低,平均降幅为42.7%。产量盐害率与单穗重(R=-0.937)、单穗粒重(R=-0.933)、干物质重(R=-0.895)、花前同化物质转运量(R=-0.935)、花前同化物质转运率(R=-0.880)、花前转运同化物质对籽粒贡献率(R=-0.859)、花后同化物质积累量(R=-0.909)和开花期地上部含水量(R=-0.834)均呈显著负相关,与花后同化物质积累量对籽粒贡献率(R=0.859)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出谷率和千粒重间无显著相关性。通过主成分分析,确定了单穗重、单穗粒重、干物质重和地上部含水量可以作为耐盐碱性鉴定指标,且通过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进行了谷子耐盐碱性的综合评价,济谷22和济谷21的综合得分值最高。【结论】 在盐碱地条件下,不同谷子品种存在耐盐碱性差异,单穗重、单穗粒重、干物质重和地上部含水量可以作为大田耐盐碱性的鉴定指标,济谷22和济谷21为耐盐碱性品种;在盐碱地条件下,不同谷子品种花前同化物质的转运量提高,且花前转运同化物质对籽粒的贡献率和开花期地上部含水量均与盐害率呈显著负相关,因此,提高开花期地上部各器官的含水量和花前转运同化物对籽粒的贡献率是提高盐碱地条件下谷子产量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4.
营养转化肥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肥,其通过调控植物生育期各环节使生产潜力得以发挥,具有提质增产的作用。为评价营养转化肥在谷子上的应用效果,以目前我国夏谷区主推面积较大的3个谷子品种冀谷31、冀谷19和张杂谷11号为试材,采用对比试验设计,研究了施用营养转化肥对植株长势和谷子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营养转化肥对3个谷子品种苗高10 cm和40 cm左右时的植株长势均无显著影响,在抽穗期只对冀谷19和冀谷31表现出了矮化效果;对3个谷子品种均表现增产效应,增产率顺序为张杂谷11号(7.77%)〉冀谷19(7.24%)〉冀谷31(2.06%),但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差异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谷子抗旱相关性状的主成分与模糊聚类分析   总被引:36,自引:9,他引:27  
 【目的】探讨作物抗旱性分析评判的方法,对谷子主要农艺性状和部分生理指标与抗旱性之间的关系进行综合评价。【方法】采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PCA)和模糊聚类(Fuzzy Clustering, FC)分析,根据16个谷子品种在干旱胁迫和自然降水条件下的抗旱相关性状对其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6个综合主成分可代表谷子抗旱性90.71%的原始数据信息量。利用抗旱性度量值进行模糊聚类,可将16个谷子品种的抗旱性划分为3类,聚类结果可以较好地反映这些谷子品种的选育和种植区域的干旱特点,其中冀谷18和豫谷1号抗旱性强且稳定性好。【结论】利用主成分分析,结合模糊聚类的方法进行谷子的抗旱性综合评价,不仅可以避免单一指标的片面性和不稳定性,而且可以较好地揭示谷子抗旱相关性状与其抗旱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烯效唑对夏谷生长发育及籽粒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夏谷新品种济谷17和济谷16为材料,采用裂区设计,研究烯效唑不同处理时期、不同处理浓度对谷子籽粒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烯效唑处理抑制两个谷子品种的株高,增加茎秆直径,以60 mg/L处理效果最显著,施用时期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烯效唑处理还增加谷子旗叶叶绿素含量。但烯效唑不同处理时期、不同处理浓度对济谷17、济谷16产量及产量相关性状影响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谷子新品种冀谷34的丰产性和稳产性。[方法]对2011-2012年国家谷子品种区域试验数据冀谷34和冀谷19的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分析,利用稳产性参数评估其丰产性和稳产性。[结果]冀谷34产量高于对照冀谷19,体现了其丰产性;穗长、千粒重、公顷穗数大于冀谷19,是其产量高于对照的主要原因。回归系数结果表明,冀谷34的产量稳定性优于对照冀谷19,说明冀谷34稳产性也较好。[结论]冀谷34是一个丰产性和稳产性较好的谷子新品种,适宜在河南、河北、山东等华北夏谷区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