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 毫秒
1.
苏棉24号(原名盐杂1号),是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以911186与泗棉3号选系配组选育的杂交棉,2004年2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定名。1生物学特性1.1早熟性苏棉24号生育期142d,10月31日前收花率达88.34%,与对照泗棉3号相当。1.2生长发育与结铃性苏棉24号出苗较  相似文献   

2.
大麦后地膜直播棉花苏棉22号的适宜密度及生育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棉22号棉花作大麦后地膜直播,保持密度48万株/hm^2,皮棉产量可超过l500kg//hm^2。分析了不同密度下苏棉22号植株的叶片、主茎与果节的生长情况及单株结铃分布。  相似文献   

3.
《农家致富》2004,(23):24-25
苏棉22号(原名盐2006)是江苏沿海地区农科所继棉花新品种苏棉15号之后育成的又一棉花新品种。苏棉22号亩产皮棉连续4年取得全省中熟抗病棉区试、生产试验的第一名。集优质、高产、早熟、抗病性于一体。  相似文献   

4.
"苏棉19号"(原名"新洋911")系新洋试验站采用"苏棉3号"/"87-405"经系统选育而成的棉花新品种.该品种集高产、早熟、优质、抗病于一体,2002年2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其特点如下:  相似文献   

5.
苏棉19号是江苏沿海地区农科所新洋试验站于1989年用苏棉3号作为母本,本站品系87~405作为父本配组进行有性杂交,杂交后代在枯萎病重病圃中经多代连续单株选育于1996年育成的高产、稳产、优质、抗病棉花新品种.  相似文献   

6.
抗病高产棉花新品种———苏棉12号刘正銮姜维臣苏锦其张惠英(太仓市棉花原种场215411)苏棉12号(原名太193)系江苏省太仓市棉花原种场以(8004×冀合328)F1×9101杂交于1990年选育而成,1997年4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  相似文献   

7.
审定编号苏审棉200506来源与类型原名“新洋822”,属转基因抗虫杂交棉一代种,由盐城市新洋农业试验站以苏棉9号/苏棉12号//荆96273为母本,GK22为父本配组,于1998年育成。适应范围适宜我省(除徐州地区)黄萎病轻病区种植。  相似文献   

8.
苏棉19号是江苏沿海地区农科所新洋试验站于1989年用苏棉3号作为母本,本站品系87-40 5作为父本配组进行有性杂交,杂交后代在枯萎病重病圃中经多代连续单株选育于1996年育成的高产、稳产、优质、抗病棉花新品种。1999~2 0 0 0年参加江苏省抗病棉区域试验,2 0 0 1年参加生产试验  相似文献   

9.
苏棉 17号 (原名宁杂 30 7)是我省第一个采用核雄性不育系配组选育而成的杂种棉新品种。 1996~ 1997年参加江苏省杂种棉区域试验 ,1998~ 1999年推荐参加江苏省棉花生产试验 ,2 0 0 0年 4月经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该品种长势较强 ,株型疏朗 ,高抗枯萎病 ,不仅结铃性强、丰产性好 ,而且纤维品质优良。 1998~ 1999年在江苏、安徽两省的 8个县市进行示范试种 ,平均亩产皮棉 113.8kg ,其中在滨海县北坍乡皮棉亩产达 150kg以上 ,表现出较好的丰产性与适应性。1 选育经过苏棉 17号的母本为四川省棉花研究所选育的高抗枯萎…  相似文献   

10.
优质高产抗病棉花新品种苏棉24号(原名盐杂1号),是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于1996年以苏棉15号(91-1186)和泗棉3号选系配组选育的杂交棉。1997~2000年继续做杂交,同时进行品种比较试验,于2000年育成。2001~2003年经江苏省杂交棉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和多点鉴定及示范结果表明,该组合表现出较好的丰产性、早熟性、抗病性及优质的特点。2004年2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定名。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论述了“三农”问题与农业产业化、农业标准化、农村城镇化、农民知识化、农业信息化,即“五化”的关系。认为农业标准化是农业产业化的生命,而农业产业化是农业标准化的基础;产业化的农业企业在规模和量上的积累构成城镇化的雏形,城镇化则推动农业产业化的进一步发展;农民知识化是实现农业产业化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民富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熊正贤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6):14676-14679
结合农业产业化的特点和区域经济学的相关理论,论述了"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在农业产业化中的误用。结果表明,"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属于经济学专业术语,概念上有比较明确的界定,在产业定位与选择上也有具体的指标,因此,在农业产业化概念、组织形式、评价指标中的使用必须规范谨慎。  相似文献   

13.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总体上已经进入了工业化中期阶段,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的条件和能力。但并不意味着全国各个地区都进入了工业化中期阶段,统一的"以工补农"模式和政策在全国各个地区也不一定都适用。运用钱纳里和赛尔昆等设计的标准模型,分析了2005年中国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结果表明:仍有皖、豫、湘、桂、琼、黔、滇、藏、甘九省区与全国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的总体判断不符;而京、津、沪、苏、浙五省市则明显超越全国平均水平,已基本进入大规模反哺期。需要针对区域的工业化进程分类研究其工农关系和"以工补农"政策措施。因此,判断中国区域工业化进程发展阶段,研究"以工补农"政策的地区适用性和对策,将为中国"以工补农"政策的科学制定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吉林省玉米育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吉林省玉米育种单位发展变化、育种水平、新品种推广形式、管理水平及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阐述了吉林省玉米育种状况,分析了耐密性差、适合机收品种少、高新育种技术应用相对滞后等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5.
我国生物育种高技术产业化工程,促进了一批农业生物技术产业化的关键技术的应用;优质高产动植物新品种的产业化,提升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扶持了一批龙头企业;探索了"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面对资源环境约束、消费需求提高和全球性转基因技术的严峻挑战,需从宏观层面做好生物育种高技术产业化工程的战略规划,多方筹集资金,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提高产业聚集效应,加大种子产业的市场宏观管理,培育大规模、高水平生物育种企业,做好生物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进一步完善农业生物育种产业化工程的扶持政策  相似文献   

16.
乡村“终结”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工业化和城市具有足够的就业容量,把农村剩余劳动力全部吸纳。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没有也不可能复制先行工业化国家资本原始积累的历史前提,不可能复制先行工业化国家的工业结构以及产业结构]变历史进程,非农就业压力以及农民工在城乡之间频繁流动的严峻现实,都表明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无法吸纳庞大的农村人口,由此则昭示未来中国的村庄无法“终结”。从而在理论上纠正城市“中心论”,在实践上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乡村就地城市化提供必要性和正当性的支持。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入世之际,新疆农业产业化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红色产业抓住了机遇,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条件,走出一条龙头企业带动农业的产业化发展之路。本文针对新疆红色产业中番茄产业种植、加工和销售过程的优势和经营现状分析,提出番茄产业化发展的具体对策,对新疆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浅析湖北省"双低"优质油菜产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湖北省“双低”油菜产业化的现状,揭示了其在品种管理、龙头加工企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农民的主体地位、科研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加快“双低”优质油菜产业对策:制定优惠政策、改善农村的融资环境、建立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经济、加大科研力度、加强油菜的产后开发等。  相似文献   

19.
工业化对解决“三农”问题具有最根本的驱动作用,城市化是工业化的空间存在形式,工业化、城市化必然要求非农化,农业产业化实质上还是工业化改造传统落后农业的问题。本文建议用工业化、城市化、农业产业化等来解决“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为促进毕节市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新四化)的协调发展,对毕节市的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现状进行调研,并运用熵值法对毕节市"新四化"协调性进行定量分析,找出毕节市"新四化"协调发展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对策建议。毕节市"新四化"协调发展措施主要包括:牢守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走绿色发展的新型工业化强市之路;以"双百"为契机,构建新型城镇体系;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三大产业相互融合,加快"数字毕节"建设;构建龙头带动、体系完善的农业发展新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