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分析了板栗生物学特性后,从规范平地建园、科学播种育苗、精心选择栗苗、科学土肥水管理和科学整形修剪等方面,详细探讨了板栗丰产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
板栗苗木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植株的抗逆性的强弱,影响着生长发育以及结果期早晚,最终影响产量和品质.因此,掌握板栗钻木嫁接时期和方法,并注意嫁接苗的科学培管,是培育优质栗苗的技术重点.  相似文献   

3.
板栗苗木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植株的抗逆性强弱、生长发育以及结果期早晚,最终影响产量和品质。因此,掌握板栗砧木嫁接时期和方法,并注意嫁接苗的科学培管,是培育优质栗苗的技术重点。一、嫁接时期一年中除平均气温低于12℃以上的季节外,其余时间均适宜板栗实生苗的嫁接,而以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采前喷施叶面肥对板栗常温贮藏保鲜效果的影响,探讨了带苞、喷整形素、喷必扑尔和涂膜等方法对板栗常温贮藏保鲜的效果.结果表明:成熟度不够是南方板栗不耐贮藏的重要因素,喷叶面肥可增加板栗的淀粉含量,促进提早成熟和提高耐贮性,杀菌剂和呼吸抑制剂对板栗的保鲜都有一定的效果.涂膜必扑尔1 000倍+NAA1 000μg/mL+1%聚乙烯醇处理对板栗有较好的保鲜作用.  相似文献   

5.
该发明涉及树苗的栽培技术,具体地说是一种板栗幼树抗寒栽培方法.它是幼龄栗树每年落叶前的9月中旬至下旬期间,将林木抗寒剂的原液稀释至2.5倍液喷至幼龄栗树叶片表面,以叶片见滴水为度.该发明所给出的板栗幼龄树抗寒方法,可提高板栗的抗寒能力,保证幼龄树安全越冬,而且其操作简单,不易出现遗漏涂株的现象,幼龄栗树的抗寒效果好,便于推广应用.   单位: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地址:(110015)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文化路72号   联系人:曲世鹏 许思明 王力华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板栗生长对光照、温度、水分和土壤条件的要求,并从种子越冬储藏、播种育苗、栽植、整形修剪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总结了板栗栽培技术,以期为种植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板栗球蚧,也称栗绛蚧,是我省板栗生产上的一种间歇性暴发为害的致灾害虫,大发生年份会造成板栗严重减产,枝条枯死,树势衰退,影响数年板栗产量。据省农科院植保研究所、广德县林业局森保站和舒城县科协人员于1999年11月17日至12月3日,分别在广德县新杭乡、誓节乡,舒城县城冲乡、春秋乡、西升衖乡等板栗产区,对栗绛蚧进行越冬虫情调  相似文献   

8.
根据在奉化市观察,发现板栗球蚧一年发生一代,以若虫在板栗枝条的裂缝、叶痕、芽基处越冬,3月下旬出现成虫, 4月下旬产卵,5月初开始孵化,孵化盛期在5月10日左右,危害虫态为若虫、成虫,危害时期若虫5~10月,成虫3~4月,固定在枝干、叶背面吸食汁液,11月越冬,雌成虫平均产卵900粒左右。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9.
<正>1板栗红蜘蛛危害症状板栗红蜘蛛又名栗叶螨,主要寄主是板栗树和橡树,板栗红蜘蛛以成虫和若虫危害叶面,使受害叶片呈苍白小点,严重时似火燎一般,叶片失绿呈黄褐色焦枯,叶片干枯乃至落叶,影响光合作用,致使树体衰弱,当年严重减产并影响第二年产量。板栗红蜘蛛主要分布在河北、天津、北京、辽宁、河南以及山东等板栗产区。以河北、北京栗区较多。2发生规律及习性1年发生5~9代,以卵在多年生枝干及粗皮缝隙和树的分杈处越冬,越冬卵4月下旬开始孵化一直到  相似文献   

10.
《新农村》1999,(2)
据观察,板栗球蚧在浙江省奉化市一年发生一代,以若虫在板栗枝条的裂缝、叶痕、芽茎处越冬,3月下旬出现成虫,4月下旬产卵,5月初开始孵化。孵化盛期在5月10日左右,危害虫态为若虫、成虫。危害期若虫5~10月,成虫3~4月。固定在枝干及叶背面吸食汁液。11月越冬,每一雌成虫平均产卵900粒。其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河南新县不同立地条件和管理水平下的板楂果实生命表,结果表明:蛀果蛾是影响板栗产量的主要害虫,蛀果象甲在山区老板栗园危害较重,空苞在未喷施硼肥的栗园是重要的危害因子。  相似文献   

12.
板栗品种资源保存利用与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我国板栗资源分布状况,论述了不同栽培区域遗传变异趋势和资源利用现状。同时分析了板栗资源流失,特别是板栗新品种的普及推广将使板栗遗传多样性贫乏和萎缩。提出了建立板栗基因库,保护板栗种质资源的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3.
曾赟  赵春梅  王清章  严守雷  李洁 《安徽农业科学》2012,(7):4010-4012,4038
[目的]探讨膨化板栗米饼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以大米粉和板栗粉为主要原料,在传统膨化米饼制作基础上,采用微波膨化法制作膨化板栗米饼,产品的感官评定采用加权综合评定法。试验中探讨原料组成与微波膨化效果的关系,采用正交试验研究各工艺参数对该米饼质量的影响,确定微波膨化板栗米饼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各工艺参数对该米饼质量的影响依次为:原料配比>糯米粉添加比例>第2次干燥时间>微波膨化时间。微波膨化板栗米饼的最佳制作工艺条件为:原料(大米粉和板栗粉)配比6∶1,糯米添加比例16.7%,第2次干燥条件包括温度50℃和时间3 h,微波膨化时间120 s。[结论]原料配比、米坯的干燥时间对膨化米饼的质量有极显著或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板栗于1-2月播种育砧,当年夏季(5-7月)砧木地径达0.4cm以上,嫁接部位(离地面5.0cm)直径0.3cm以上时,采用硬枝贴接技术嫁接。11月调查结果表明,成活率在85%以上,嫁接苗地径在0.6cm以上。苗木高度与品种和嫁接时期相关;长枝型如魁栗生长量大,嫁接可在7月20日以前;短枝型如短刺毛板红生长量少,嫁接应在6月20日之前。当年嫁苗平均高生长量为71.8cm,达到出国要求。  相似文献   

15.
板栗于1 ~ 2 月播种育砧, 当年夏季(5 ~ 7 月)砧木地径达0.4 cm 以上, 嫁接部位(离地面5.0 cm)直径0.3 cm 以上时, 采用硬枝贴接技术嫁接。11 月调查结果表明, 成活率在85 %以上, 嫁接苗地径在0.6 cm 以上。苗木高度与品种和嫁接时期相关;长枝型如魁栗生长量大, 嫁接可在7 月20 日以前;短枝型如短刺毛板红生长量少, 嫁接应在6 月20 日之前。当年嫁接苗平均高生长量为71.8 cm, 达到出圃要求。表1 参1  相似文献   

16.
中国板栗产业国际竞争力现状及其提升策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UNcomtrade在线数据库中1995-2010年的板栗贸易数据,对中国板栗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现状进行评价与国际比较;并依据波特的钻石模型对中国板栗产业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板栗产业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国际竞争优势主要来源于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和庞大的内需市场,但受劳动力成本上升和科技创新能力低的影响,所具有的传统低价竞争优势正在逐渐丧失。据此提出强化种植户培训力度、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发展板栗加工业和实施品牌战略等提升我国板栗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栗瘿蜂是一种专门危害板栗的害虫,对板栗的生长影响较大,甚至造成部分地区出现绝收情况,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栗瘿蜂对板栗的芽危害较大,通常在芽内取食,限制芽的生长,同时在初期阶段不容易被发现。近年来栗瘿蜂灾害呈现出严重的趋势,不仅影响板栗的产量,还造成其品质降低,因此应加强重视力度,针对栗瘿蜂发生规律进行针对性防治,以促使我国板栗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8.
RAPD法研究孝感荸荠和野生荸荠的遗传差异性(摘要)(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RAPD法研究孝感荸荠和野生荸荠的遗传差异性。[方法]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对地方栽培种孝感荸荠、野生荸荠、蒲草和扁杆藨草4种植物的基因组DNA进行了遗传差异性分析。[结果]筛选出841、842、807和840共4个随机引物,其中841随机引物的扩增产物多态性明显,获得清晰重复性好的条带。聚类结果显示栽培荸荠和野生荸荠的亲缘性相对于蒲草和鹿茸杆藨草而言较近。[结论]该研究为培植优质的荸荠新品种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RAPD法研究孝感荸荠和野生荸荠的遗传差异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姣  李建华  盛继群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6):20551-20553
[目的]采用RAPD法研究孝感荸荠和野生荸荠的遗传差异性。[方法]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对地方栽培种孝感荸荠、野生荸荠、蒲草和扁杆藨草的基因组DNA进行了遗传差异性分析。[结果]共筛选出841、842、807和840 4个随机引物,其中841随机引物的扩增产物多态性明显,获得清晰、重复性好的条带。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栽培荸荠与野生荸荠的亲缘性相对于蒲草与扁杆藨草而言较近。[结论]为培植优质荸荠新品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An expert system (ES) has been developed to assist citrus spray applicators in planning and evaluating their sprayer operations. The ES is partitioned into two parts: (1) spray planning (procedures and calculations for sprayer calibration as well as suitability of spraying under given weather parameters) and (2) spray evaluation (estimation of overall spray deposition, ground fallout, and drift as percentages of the total spray discharged at orchard scale). The first part is based on established procedures and the second part is built on the previously developed spray deposition model. The latter includes a “What-If” analysis function that gives feedback on changes in input variables and the corresponding outputs. Testing of the ES revealed that the trends in the outputs, reflecting the effects of application rate, travel speed, foliage density, and percent missing trees were in general agreement with literature. The ES was evaluated by five individuals with diverse experience in spray applications. Overall, the ES was found useful for calibration and evaluation of spray applications in citru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