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应用澳青占在早季进行4种不同栽培方式试验表明,旱育稀植和抛秧栽培节省生产成本,增产增收显著,其秧苗素质较好,成秧率高,本田期早生快发,低位分蘖多,有效穗和穗粒数等均有增加。  相似文献   

2.
水稻免耕抛秧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水稻免耕抛秧是免耕栽培方式的一种,免耕抛秧技术突破了传统的精耕细作观念,结合免耕和抛秧的特点,减少翻耕整地带来的水土流失,可以保护土壤结构,具省工省力等特点。近年来,通过对水稻免耕抛秧技术的研究,表明水稻采用免耕抛秧技术,虽减少总分蘖数,但无效分蘖时间短,营养损耗少,个体发育健壮,且与群体发育协调,利于提高成穗率和结实率,穗大粒多,提高产量;可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及土壤水、热、气、肥条件,提高土壤的供肥、保肥能力;改善田间生态环境,提高土壤酶活性及水稻根系的各种酶活性,增强根系活力,为水稻生长及高产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免耕抛秧稻的肥料管理中,以重施前期肥为主,促花保穗肥为辅;增施氮肥有利于提高免耕抛秧稻产量。今后,针对水稻免耕抛秧存在的问题,须加强对其施肥管理、分蘖动态、植株生理特性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以水稻免耕抛秧与地膜水育秧进行生产对比试验。为了解决农村劳动力不足,水稻旱育免耕抛秧就是将小春作物油菜、小麦等秸秆还予本田,不犁田、不耙田,达到免耕栽培节省投入、秸秆还田培肥地力、覆盖栽培节省用水、避免焚烧,减少水土流失,保护土壤、保护生态环境、从而提高产量、达到增加经济效益等问题,试验表明,水稻免耕抛秧增产增效显著,具有一定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劳动观念的改变,耗时费力的传统秸秆还田方式不再为农民所接受,很大一部分农作物秸秆成为废弃物在田间被焚烧掉.虽然人们提出了诸多覆盖还田、埋草还田、堆沤腐解还田及麦套稻等多种新型的还田方法,但是,这些技术均未能实现在秸秆还田的情况下种植比不实施秸秆还田种植更为省工、高产.为此,作者根据免耕栽培原理、秸秆改良土壤及抛秧增产机理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超简化秸秆自然还田水稻栽培技术,即连免高桩抛秧.  相似文献   

5.
通过将旱育秧抛秧种植及传统的宽窄行栽培这2种不同的种植技术作对比试验,分析不同种植方式对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的宽窄行种植,通过抛秧种植的稻谷积累的干物质多、成穗率高、有效穗多、穗大粒重且单位面积产量高;而且抛秧种植比传统的宽窄行种植技术更节省劳动力,降低生产成本,又能增产增收,且操作简单,效益显著,对水稻种植生产有明显的经济价值和实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为摸索早稻免耕抛秧栽培条件下水稻吸肥规律,为早稻免耕抛秧栽培的肥水运筹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安排了本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供试品种供试品种为金优4021.2 试验设置试验在武山镇曹雨村进行,试验田为冲积水稻土,土壤肥力中上,水源充足,试验田面积2.1亩。试验施肥量为12kg氮/亩,N∶P_2O_5∶K_2O为1.2∶0.5∶1.0。试验将基肥、分蘖肥,穗粒肥按不同的比例设置为五个处理。处理一至处理五的基肥、分蘖肥、穗粒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由于农村能源的丰富,农民不再将秸秆作燃料;且随养猪方式的改变,过腹还田的秸秆量日渐减少。农民多采用就地焚烧方式处理秸秆,并在城郊等地愈演愈烈,这样造成了环境污染、地力下降,且影响到交通安全。为此我们通过多年的探索形成了“连免高桩抛秧”技术,并在生产上迅速得到了推广应用。该技术是在稻麦(油)连续免耕(小麦、油  相似文献   

8.
水稻免耕抛秧栽培技术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稻免耕抛秧栽培技术(简称:免耕法)是指收获上一季作物后不经任何翻耕犁耙的稻田,使用除草剂灭除作物稿秆头、落粒幼苗及其它杂草,灌水沤田后,排浅田水施肥,并将水、肥搅拌使肥料分布均匀,再将秧苗抛掷到大田中的一项水稻耕作栽培新技术.该技术在广东等省已进行过试验研究.在广西区农业厅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的支持下,浦北县2001年引进该项技术,进行了多点试验示范,取得了显著的节支增收效果.2002年早稻全县水稻免耕法示范面积0.83万亩,比传统翻耕犁耕抛秧栽培(简称:常耕法)平均亩节支增收合计为59.88元.  相似文献   

9.
对比试验结果2002年早造稻草还田免耕抛秧栽培平均亩产稻谷521.2公斤,稻草不还田免耕抛秧栽培平均亩产稻谷514.4公斤.常规翻耕抛秧栽培平均亩产稻谷488.3公斤,稻草还田免耕分别比稻草不还田免耕和常规翻耕亩增产稻谷32.9公斤和6.8公斤,增长6.74%和1.32%.观察结果表明,稻草还田免耕抛秧栽具有生根快,根系发达,分蘖早、茎杆粗壮,抗倒伏和成穗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秸秆浅水藕高效栽培是经近5a的试验研究和多点示范逐步在我地迅速推广的一项全新的栽培技术.与传统浅水藕相比栽培具有明显的优势:一是采用此项技术栽培的浅水藕平均单产可达73 845kg/hm2,比普通栽培的55 215kg/hm2增产18 630kg/hm2,增产率31%,且品质好,商品率高,纯增收益27 000元多;二是收获省工,普通浅水藕每人每天收获不足100kg,而秸秆浅水藕在400kg以上,是普通栽培的4倍以上,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三是秸秆利用率高,每公顷秸秆浅水藕可消耗19.5~30hm2的作物秸秆,减少了秸秆焚烧造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11.
通过连续三年作物秸秆还田试验,研究了麦草全量还田对土壤理化性状、水稻生长及后茬作物产量的影响;麦草全量还田对减少水稻氮肥施用量的效应;麦、稻草持续还田对土壤理化性状改良及作物增产的效应。结果表明:1麦草全量还田能显著提高土壤养分含量,有效促进水稻后期健壮生长及分蘖成穗,平均单产比不还田处理要增13%以上。2在总施氮水平为20 kg/亩时,麦草全量还田能减少10%左右的氮肥施用量。3麦、稻草持续还田可以使作物平均增产59.02 kg/亩,平均增产幅度13%左右。同时,本文还介绍了以切短麦草、浅水旋耕为核心、合理肥水调控为配套技术的麦草全量还田机插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2.
水稻免耕抛秧栽培是指收割完上季作物后,未经任何翻耕犁耙作业的稻田,通过除草剂处理后,直接进行抛秧的一种栽培方法.该技术可以节省犁耙田成本、节约水资源,省力、省时,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广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于2001年开始在全区早稻田开展试验示范,当年有56个县、市(区)开展了试验示范,试验点达263个,示范应用面积达19095亩.2002年早稻试验示范区扩大到64个县、市(区),应用面积达72000亩,2002年广西全年示范推广水稻免耕抛秧技术面积超过30万亩.为了研究水稻免耕抛秧的配套技术,广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在全区各地开展了不同栽培因素对免耕抛秧稻产量影响的试验研究.现就不同氮肥施用量对免耕抛秧稻产量的影响试验研究的结果总结如下,为大面积推广水稻免耕抛秧技术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水稻不同栽培方式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澳青占在早、晚两季进行旱育稀植、软盘旱育抛栽、软盘湿育抛栽、旱育抛栽和常规湿润育秧栽培的不同栽培方式试验研究,结果显示:旱育稀植和抛秧栽培节省生产成本,具有显著的增产增收优势,其秧苗素质较好,成秧率高,本田早生快发,低位分蘖多,有效穗和穗粒数,千粒重等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试验表明,选用抗逆性强的高产品种,配套合理密植,科学施肥和提早烤田控苗,可进一步发挥旱育稀植和抛秧栽培技术的高产优势。  相似文献   

14.
水稻免耕抛秧技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项轻型高效、增产增收栽培新技术,以其省工、省时、节约成本、减轻劳动强度等优点而深受农民欢迎。水稻免耕抛秧要求前作留桩在15cm以下,但有不少地方的农民在收割时有留高桩的习惯,若要免耕抛秧,还需再割稻桩并搬离稻田,费时又费工。田东县  相似文献   

15.
稻草还田量对晚稻土微生物数量及活度的动态影响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为了探明翻耕条件下稻草秸秆还田量对土壤生物学特征的影响,确定合理的秸秆还田量,用于早稻秸秆还田培肥土壤,减少环境污染和保障农业可持续性发展,进行了还田量比例为0、33%、67%、100%早稻秸秆覆盖翻耕对晚稻土壤微生物数量及活度的动态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中4类主要微生物的数量和微生物活度在晚稻不同生育期都表现为先升后降的趋势,并且在晚稻分蘖盛期最高。晚稻分蘖盛期无稻草覆盖翻耕土壤的好气性细菌数量最多,33%秸秆量还田土壤的次之,67%和100%秸秆还田土壤的较少,在晚稻收割期,无秸秆还田的土壤中细菌的数量最少。33%秸秆量还田的土壤厌气性细菌的数量最多,而67%和100%还田秸秆量土壤较少,无秸秆还田的最少。在晚稻分蘖盛期无稻草覆盖翻耕土壤的真菌数量最多,在晚稻收割期,有秸秆还田的土壤中真菌数量较无秸秆还田土壤的要多。稻草还田土壤放线菌的数量在晚稻分蘖盛期最多,在晚稻齐穗期,稻草还田土壤放线菌的数量比无稻草还田土壤要多。土壤微生物活度在晚稻分蘖盛期最高,稻草还田土壤的微生物活度要高于无稻草还田的土壤。土壤微生物活度在晚稻齐穗期有所降低,而在晚稻收割时又有所增加,但稻草还田土壤的微生物活度要比无稻草还田土壤的高,且67%稻草还田土壤比33%和100%稻草还田土壤的要低。通过土壤微生物分析评价发现,在翻耕栽培晚稻时,33%的早稻秸秆还田量较好。  相似文献   

16.
"优丰"是上海市农科院作物所用"罗卡/6366∥812084/812085"复交选育而成的中熟晚粳优质水稻新品种."优丰"全生育期155天左右,株高90cm,株型紧凑,茎秆粗壮,耐肥抗倒,分蘖率较强,成穗率高,每亩有效穗25万左右,总粒数110~115粒,结实率高达90%以上,千粒重为24g,产量高而稳,米质优良,米色透明光亮,无心白,少腹白,米饭清香柔软,富有弹性,其各项指标均达国家优质米标准.2000年被列为上海市优质米推广品种,曾多次在苏、浙、沪的优质米评比中名列前矛."优丰"不但可作移栽稻栽培而且还可作抛秧和直播栽培.现就其抛秧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水稻免耕栽培是一项新的栽培技术,与传统栽培的根本区别在于几年内不用对土壤进行翻耕,充分利用作物秸秆还田,不断提高土壤表层有机质的含量,提高肥料利用率,节约成本,秧苗栽后早生快发,生长健壮,低位分蘖多,提高成穗率和结实率,实现高产。  相似文献   

18.
稻草覆盖秋洋芋栽培是一项新技术,即在水稻收割后,齐泥割桩,不翻挖,将发芽的秋洋芋栽培到田里,然后覆盖稻草。稻草覆盖秋洋芋栽培能够促进秋洋芋增产增效,培育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有机质,减少秸秆焚烧造成的环境污染,是秸秆再利用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19.
稻作不同栽培方式高产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晚稻直播、抛秧、小苗3种稻作方式与常规栽培比较,都具有省工、省力、节本与提高种田效益的作用,只要栽培得法,均可实现高产。3种稻作方式在栽培特性上有其相似性,与常规稻不同特点是:营养生长期缩短,主茎叶片数减少,植株变矮;分蘖发生节位低,发生量大,够苗期早,整齐度高,高峰苗多,只有一个分蘖高峰;发根量大,分布浅,后根活力强;前期干物质积累少,后期增长快;有效穗数多,穗型小。因此在确保多穗的基础上,争取  相似文献   

20.
实施农作物秸秆就地全量还田利用,是解决农民田间燃烧秸秆,避免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的科学有效技术措施.四川省成都市农技推广系统在成功推广应用稻草覆盖栽培的基础上,科学地分析和总结了以固定厢沟式双免耕栽培为基础的农作物秸秆还田利用技术在推广应用中的优势和不足,创造性地提出了秸秆覆盖水稻集约化栽培新技术,成功地将麦秸和油菜秸秆的还田利用与免耕和水稻抛秧栽培技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经过连续 3年的试验应用,累计推广面积19万多亩,在不增加水稻生产成本的条件下,稻谷平均每亩产量达到537kg,比常规栽培增产 4.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