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3 毫秒
1.
李艳  杨杰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754-19756
在阐述农村合作金融内涵及现状的基础上,从经营理念和目的上、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上、服务对象和业务范围上3个方面介绍了农村合作金融——农村信用社的异化的表现,剖析了异化的原因:一是合作金融的经济基础发生改变是异化的根本原因;二是政府主导的强制性制度变迁是异化的重要原因;三是农信社产权及治理结构问题是支农功能异化的内部原因。要进行农村金融组织创新,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培育农村合作金融基础;二是进一步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包括创新多种产权模式、明确产权关系与完善内部法人治理结构;三是在农村合作金融领域引入竞争;四是政府和农村合作金融功能的归位。  相似文献   

2.
贵州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存在组织运行机制不健全、资产管理水平低和激励机制不完善的情况.作为特别法人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可以参考营利法人搭建法人治理结构,根据运作模式及发展水平的高低对成员的界定采取类型化方式,引入科学的政绩考核机制、组建薄弱村帮扶机制,以建立完备的监督机制与激励约束机制.通过立法明确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法律规则和多元化的问题,将有效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3.
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是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中必须认真研究和妥善解决的重要课题。目前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存在诸如“三会”组织形同虚设,行政控制现象严重,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等缺陷。这些缺陷主要是由于产权不明晰,产权制度不完善,激励约束机制缺失造成的。因此,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要从完善“三会”制度,完善产权制度,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等方面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4.
企业的融资结构与公司治理之间有着天然的联系。融资结构对于公司治理中代理成本以及公司治理机制都有着一定的影响。因此.我们可以通过优化企业的融资结构来实现公司治理结构的改进和治理绩效的提高。为此我们要强化银行债权约束、实现治理的整合效应以及使融资主体多元化与结构优化互动.法人治理  相似文献   

5.
闫然 《农业考古》2013,(1):325-327
产权改革是农村信用社改革的重中之重.本文客观地分析了新一轮农村信用社产权改革中面临的许多问题,如过分追求盈利;合作制有名无实;产权制度存在缺陷;法人治理结构失效等,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因地制宜地选择产权模式;优化股权结构;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等.  相似文献   

6.
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改革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农村信用社的法人治理结构在组建形式上符合合作制的基本原则和精神,在具体做法上则存在法人治理结构与产权关系不对称、行政意识取代了产权权益、职位利益取代了产权收益的现象。本文阐述了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产生问题的原因,针对原因提出部分建议,认为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的改革与设计,应明晰产权、完善产权制度、建立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并取得政府的支持。  相似文献   

7.
在阐述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的内容及模式的基础上,重点分析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的制度绩效,指出在法人治理层面存在股东名不符实、“三会”制度有名无实、经营者职业角色失范、法人地位不明确等问题,难以形成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提出应从完善内部治理与外部治理入手,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完善“三会”制度,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培育职业经理人,理顺外部治理,以建立科学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8.
正支持范围包括连片特困地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以及未纳入上述范围的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发放对象是相关贫困地区的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和村镇银行等4类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中国人民银行3月25日宣布,设立扶贫再贷款,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支持脱贫攻坚提供成本较低、期限较长的资金来源。央行有关负责人对扶贫再贷款相关问题做出  相似文献   

9.
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实现农村集体资产从"共同共有"向"按份共有"的产权制度转变。为了对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治理进行系统阐述,通过构建分析其治理结构、机制及主要模式的框架,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结果表明,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通过构建外部地方政府协同、内部"三会"制衡的组织治理结构,完善股权设置与管理的股权安排、按股分红与激励的利益分配、责任与民主的监管监督等治理机制,创新以分散经营为突破口的"总社/联社—分社"、"分社→法人"、项目化公司、终止退出等治理模式,对促进集体资产增值、维护农民利益具有重要作用。在如何改、改什么的改革深化完善阶段,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应处理好如何加快完善相关立法进程、明确经济职责范围、创新决策治理机制等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0.
《现代农业科技》2015,(20):342-344
法人治理结构的重点是明确管理层的职责所在,其本质是公司各项权力之间的相互制衡。而财务内控在其中起到了监督管理者和信息提供者的关键作用,是企业所有者控制经营者的最佳手段,完善的企业财务内控制度则对法人治理结构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要想实现公司的高效运营,必须以树立正确的财务内控观为前提,建立健全完善的财务内控体系,建立基于法人治理结构的现金流和信息流的财务内控体制,使其成为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法人治理结构相辅相成,共同为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终极目标而努力。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农村信用社已经并正在进行着一系列的实质性改革,包括对股金管理、产权制度、法人治理结构、内控机制和内部管理机制等的改革。这些改革虽取得过一定的效果,但仍然存在一系列深层次的问题,包括内部人控制、法人治理结构不对称,需要进行全面的改革。随着产权改革的进行,当前应趁热打铁,将改革的重点放在加快改革完善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上。本文从对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存在的这一系列问题的分析探讨入手,研究并提出一些对改革的建议,希望在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的改革中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省农村金融改革不断推进,金融服务三农工作得到不断强化,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农村经济的持续较快发展。一、我省农村金融改革与服务初见成效(一)农村金融改革不断深化1.农村信用社改革见成效。自2004年福建省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启动以来,全省成立了67家县级统一法人联社,1家市级统一法人联社,3家农村合作银行。近年来,部分农村信用社改制为农商行。目前,全省辖内农村信用社共有52家,农村区域网点1122家,各项资产总额达1459亿元,占全省农合机构的  相似文献   

13.
李仁健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9):2743-2744
通过对改革开放后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现状的剖析认为,现行合作制体制下的法人治理结构不适应农村信用社发展的需要,应明晰农村信用社的产权关系,并在此前提下建立股份制下的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14.
从现代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基本特征出发,分析目前我国国有企业改制后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转变政府职能、合理分散股权、加强董事会功能、建立内部监督机制、完善公司法人结构和企业党组织建设等六个方面探讨了国有企业改制后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建设途径。  相似文献   

15.
农村金融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要条件,它的服务到位直接影响着农村的经济发展.由于农民融资难现已经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所以发展农村小合作银行是适应新农村的新趋势.因地制宜、因需制宜地开办农村小合作银行是为农村、农业、农民的生产及产业链资金需求提供最便利高效的金融服务.文章从当前服务“三农”的实际出发,对发展农村小合作银行提出了一些探讨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信用社改革的重点应该是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解决其历史包袱,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和理顺管理体制,并且完善农村金融市场制度,配合农村信用社改革和改善农村金融服务.  相似文献   

17.
海外合作金融对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的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合作金融大致分为西欧模式、美国模式、日本模式以及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合作金融模式.国际经验表明,要保证农村合作金融的正常运行,必须坚持自愿、民主、互助互利的基本原则;政府要重视农村合作金融并给以财政资助;农村金融合作组织体系要实行相互独立的三级或多级法人组织结构.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在五十多年的发展中,合作制原则遭到遗弃或扭曲.当前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改革不能搞一刀切,不能完全改为农村商业银行,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建设,必须坚持合作金融.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诸多弊端,如管理制度有缺陷,产权关系不明确,政策性目标与营利性目标相冲突,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以及信贷管理落后等。农村商业银行要想摆脱当前发展的困境,就必须进行体制改革,通过改善农村金融环境,强化信贷风险管理内控机制作用,建立风险预警体系,完善监督管理工作,促进企业稳步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性、制度性、战略性工程。近年来,温县以河南省和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为契机,坚持党建引领,锐意改革创新,大胆先试先行,率先建立了农村集体产权交易中心,率先完成了清产核资工作,创建了全省唯一覆盖到村民小组的农村集体“三资”大数据网络监督平台,完善了村级法人治理体系,为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组织保障,走出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助推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20.
采用AHP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陕西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信贷风险内控体系各要素的影响权重及其完善程度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信贷风险内控体系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依次为,公司治理结构,风险管理部门,信息管理水平,领导重视程度,员工素质以及风险责任等。现阶段陕西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信贷风险内控体系的完善程度为中等偏上水平,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其中制度控制要素完善程度的评价最高,过程控制要素评价最低,说明陕西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信贷风险内控制度相对健全,而全程风险控制理念尚未良好地贯穿于陕西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风险控制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