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曲柳是我国东北林区的珍贵阔叶树种之一,由于长期的不合理采伐,这一资源已近枯竭。为了恢复和发展水曲柳资源,在长白山地区通过设计实验,对水曲柳的育苗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播种育苗的密度和时期对水曲柳幼苗的生长有较大影响;用萌生插条进行扦插育苗很难成活,而用实生微枝插条进行扦插育苗的成活率则很高;插穗采用20cm长,并且在扦插之前用300mg/Lα-奈乙酸或者50mg/L生根粉对插条进行处理,得到的扦插效果较好;用经过300mg/Lα-奈乙酸处理的插穗扦插育苗,其苗木质量好于播种苗。  相似文献   

2.
烤烟不同育苗方式对比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托盘育苗、漂浮育苗、沙床托盘育苗的试验结果表明,3种育苗方式的苗床积温都能满足烤烟苗期的需要;床面温度和基质温度日变化都呈低一高一低的规律,变化幅度为漂浮苗〈沙床苗〈托盘苗;沙床育苗的幼苗生长快,烟苗株高、叶数合理,单株叶面积大,根系发达,干物质积累多;沙床苗和漂浮苗的根系总吸收面积和活跃面积明显高于托盘育苗,但沙床苗和托盘苗的根系活力及叶片的多酚氧化酶活性明显高于漂浮苗;沙床育苗操作简便,烟苗素质明显高于漂浮苗和托盘苗,但差异不显著。沙床育苗技术适宜在广东烟区应用。  相似文献   

3.
哈密瓜具有得天独厚的品牌优势,目前吐鲁番温室种植面积达到2万亩左右。基质育苗采用科学的营养配方,温度、湿度可以调控,具有苗龄整齐、育苗周期短、缓苗快等特点,克服了传统育苗方式存在的育苗周期长、人工费用高、苗木参差不齐、整齐度差和易带虫带病等不足。其中,穴盘营养基质育苗技术是甜瓜设施栽培中的一项突破性的新技术,它与常规营养钵育苗相比具有如下优点:一是省工节本,增产增效;二是操作简便,易于推广;三是成苗率高,苗齐苗壮;四是便于运输,可实现集中育苗。  相似文献   

4.
出售鲜食薯的要选择冀薯98、苏薯8号、美国黑薯兴农1号等脱毒薯;用于制干要选择北京-553品种;用于加工粉条、粉面的要选择徐薯-18、968-19等品种。黑薯产量低、售价高,在城市近郊种植效果好;其他品种产量好,售价较黑薯低,但销售量大,大部分地区可发展。  相似文献   

5.
无患子是一种优良的绿化经济树种,具有很好的种植前景。本文研究了激光、高锰酸钾、温水和冷水4种方法处理后的无患子种子出苗情况。结果表明,激光处理过的无患子种子,不仅发芽时间最早,而且发芽率和发芽势最高;其次是温水处理,最差是高锰酸钾处理和冷水处理。可见激光处理无患子种子育苗技术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1.选好育苗场地。日光温室栽培的瓜菜,由于正处在严冬季节,应提前选在温室中部采取地热线育苗,苗床上扣小拱棚保温;塑料大棚栽培的瓜菜,应提前在温室育苗,可将苗床安排在温室南部,做东西向畦,定植前1星期再放到大棚内炼苗。不管采取哪种育苗方式,注意要有足够的营养面积,防止秧苗拥挤造成徒长。  相似文献   

7.
文蛤工厂化人工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报道了文蛤工厂化人工育苗主要技术的研究情况,尤其是种贝采捕时机的掌握;提高浮游幼虫及稚贝培育成活率的方法与措施;以及适宜饵料投喂等,为今后文蛤工厂化育苗提供了参考依据,经室内45d的培育,稚贝出池时平均壳长为556.7μm最大个体为1029μm,平均成海率为71.2%,最高达96%。  相似文献   

8.
短穗茶扦插育苗具有以下优点:省材料,繁殖系数高;取材方便;繁殖季节长;扦插后发根成苗快,成活;年高,根系发达,移栽易成活,生长旺盛,可以提早成园,并能保持良种特征特性。云南梁河县茶技站内1994年引进“云抗10号”、“清水3号”等良种短穗扦插育苗试验示范获得成功后,共进行短穗扦插育苗4000余万株,成活率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9.
播种量与育苗密度对黄波罗苗木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黄波罗育苗中的播种量和育苗密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垄作和床作中应采用播种系数为4,0的播种量,其效果可以满足育苗密度的需求;育苗密度在垄作中以60~70株/m、床作中以80~90株/m^2为优。  相似文献   

10.
烤烟直播漂浮育苗技术是一种不用土壤作基质,而是用营养液代替传统农业施肥的高新无土育苗技术。烤烟直播漂浮育苗技术具有单位面积小,便于管理;烟苗无病抗性强,移栽大田后不易发生花叶病或发病推迟,不易发生早花;有效叶数多;烟苗均匀整齐便于集中移栽;烤后烟叶色泽鲜明等优点。该技术省本、省工、省力,易于  相似文献   

11.
在现代蔬菜生产中,甘蓝是露地秋冬季叶莱类蔬菜栽培主要种类之一。而甘蓝的育苗期大多在夏季,在夏季传统育苗中经常会受到台风、高温、多雨、干旱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加上病虫害等不利因素,导致生产成本增加,极易错过生产季节,种苗质量也得不到保证。培育优质、低廉的蔬菜种苗将为蔬菜的丰产丰收打下坚实的基础。工厂化育苗和传统育苗方式相比,优势主要体现在:发芽率高;出苗整齐致;根系发达、定植后无缓苗期;生长速度快;病虫害防治容易。  相似文献   

12.
枣树栽培,嫁接育苗;雨季开挖定植坑、分层分次回填蓄水保墒;苗未栽杆、根系水浸醮浆处理,春、秋栽植建园;除草松土、肥水管理,培育纺锤形树形,进行病虫害防治。  相似文献   

13.
根据旱育秧的特点,将常规育秧的塑盘底孔放大、改进为上下贯通蜂巢式秧盘,延长了塑盘育秧秧苗适抛叶龄期;应用普通免耕条播机干旋整田,免去了耕地环节;保留并利用麦茬田间沟系,免去了抛秧后开沟环节;采取全生育期保湿为主的节水栽培技术,塑造抛秧稻优质高产群体。从而形成了独特的水稻“蜂巢”塑盘旱育抛秧“免耕地、免开沟、增产、增收”(简称“双免双增”)栽培新技术。  相似文献   

14.
芦荟组织培养技术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芦荟3个主栽品种的茎段,顶芽,花萼和叶片为外植体进行无菌培养,结果表明,(1)诱导愈伤组织;中国芦荟以顶芽,茎段的愈伤组织发生率最高,其适宜培养基为Ms 6-BA1.5mg/L IBA0.1mg/L;库拉索芦荟的顶芽,茎段和花萼均有较高的愈伤组织发生率。其适宜培养基为Ms Kt1.0mg/L NAA0.2mg/L;木立芦荟的茎段,顶芽以Ms 6-BA2.5mg/L NAA0.2mg/L培养为较佳。(2)芽的分化与继代培养基;中国芦荟以Ms 6-BA2.0mg/L NAA0.2mg/L较佳;库拉索芦荟以Ms 6-BA2.0mg/L IBA0.1mg/L为较适;本立芦荟以Ms 6-BA2.5mg/L NAA0.1mg/L为较好。(3)生根培养基;中国芦荟以Ms IBA2.5mg/L NAA0.2mg/L,库拉索芦荟以Ms IBA0.1mg/L NAA0.01mg/L,木立芦荟以Ms 6-BA0.5mg/L IBA0.2mg/L为较适。  相似文献   

15.
国内松树扦插技术研究进展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从影响插穗扦插生根的内因和外因两方面,论述了国内对松类扦插技术的研究.提出松类扦插繁殖的思路:加强基础研究,通过子代测定选择一般配合力高的家系或无性系,用其全同胞子代苗扦插扩繁;加强对种内扦插生根率变异性的研究,选择生根力强的无性系、家系或种源;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研究使用、插穗的采前采后处理、插穗母株的复幼技术等是松类扦插研究的方向;研究易生根基因转移技术和松树基因图谱构建。  相似文献   

16.
俄罗斯大果沙棘栽培价值及实生苗育苗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阐述了沙棘的生态价值,食用,药用价值和饲用价值及其开发应用前景。同时对引进的俄罗斯大果沙棘实行苗育苗技术进行研究,沙棘种子与幼苗均具有较高的抗低温能力;早播比晚播成苗率高,低床比高床,垄作抗旱保苗;机械喷灌效果好,苗木根系发达,生长势强,施肥以有机肥和无机肥混合作基肥,追肥1~2次,叶喷微量元素均能促进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17.
幼苗带帽有两种情况:一是表土过干,使种皮干燥发硬,不易脱落而带帽;二是盖土太薄,种皮受压太轻而使子叶带壳出苗。防止措施:播种时盖土1厘米左右;播后保持苗床湿润。发现幼苗有带帽现象,可洒些清水或撒湿润细土,以帮助脱壳;或对少量带帽苗人工挑帽。  相似文献   

18.
蔗渣作蔬菜工厂化育苗基质的生物处理与施肥措施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本研究通过堆沤和增施氮肥处理,可使蔗渣成为育苗效果与泥炭相当的蔬菜工厂化育苗基质。研究结果表明,经3,6,9个月堆沤的蔗渣在施基本氮(1.0gNH4NO3/L)时分别增施2.0,1.5和1.0gNH4NO3/L,其效果与泥炭相当,而堆沤12个月蔗渣施基本氮即可与泥炭的效果相当。在堆沤时适当增大堆体体积有利于促进蔗渣的使用效果;若堆沤时每100kg蔗渣加入0.5kg尿素堆沤2个月,在使用时追施基本氮  相似文献   

19.
通过育苗:(1)能充分利用有限的生产季节,延长作物生长期,做到收获早、产量高;(2)提高土地利用率,做到经济、合理的利用土地;(3)便于人为创造条件培育出符合要求的壮苗;(4)能够抢农时,满足市场需求,提高种植效益。  相似文献   

20.
湖南棉花通过大面积推广育苗移栽,肥促化调,宽行稀植等项技术成果,解决了死苗,徒长,烂铃三个“老大难”问题;同时选育出丰产,优质,抗病棉花新品种多个,适应了生产的需要;在低酚棉育种,棉花杂优利用方面居国内领先地位;使湖南棉花获得了持续高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