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自50年代初,我校设置渔业资源专业以来,曾进行过几次较大的改革。通过学科建设,特别是80年代初开始与联合国粮农组织多次举办渔业资源管理、渔业管理等高级研讨班,促使学科发展,目前已成为渔业资源管理专业,但在某些方面仍存在问题。包括:①渔业资源管理专业的教学内容偏重资源生物学和环境,在人才培养上侧重生物人才,学生的知识结构难于适应以社会、经济、生物为一整体系统的工作对象和研究实体。②从微观意义上看,尽管这些年渔业资源管理专业在课程设置方面进行过改革,仍存在各课程之间在内容体系上缺乏有…  相似文献   

2.
课程介绍:中国鱼类学的专业教学始于上世纪50年代初的上海水产大学。目前,在该校的水产养殖、生物科学、水族科学与技术、动物科学、渔业资源和环境科学等本科专业中,鱼类学是重要的专业基础必修课。在作为选修课的生物技术、园林等本科专业、以及7个硕士和4个博士专业中,  相似文献   

3.
课程介绍:中国鱼类学的专业教学始于上世纪50年代初的上海水产大学。目前,在该校的水产养殖、生物科学、水族科学与技术、动物科学、渔业资源和环境科学等本科专业中,鱼类学是重要的专业基础必修课。在作为选修课的生物技术、园林等本科专业、以及7个硕士和4个博士专业中,  相似文献   

4.
我国渔业资源增殖放流管理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是改善水域生态环境、恢复渔业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国的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成效显著,但在基础研究,实施管理机构、放流规范、放流效果评估等方面都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放流工作的实际效果,制约了该项工作的发展。通过对我国目前的增殖放流管理现状和我国增殖放流工作中存在问题进行总结分析,提出今后我国渔业增殖放流管理的完善方向,并初步构建了我国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效果评价体系和增殖放流管理框架,以进一步提高增殖放流效益,增强放流管理科学性。  相似文献   

5.
试论土地教育的课程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土地管理、土地规划与利用和房地产经营与管理专业在部分高校的课程设置现状,在对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基础上,论述了课程建设的理论问题,并探讨了土地教育课程建设的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6.
简要分析目前网络工程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对网络工程专业的教学改革提出实践措施:明确专业方向、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实践教学、突出校企合作、改革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7.
渔业资源生物经济模型研究及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渔业资源生物经济模型(Bio-economic model)是渔业资源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研究渔业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手段,本文对渔业资源生物经济模型的发展历史进行比较分析,探讨模型在渔业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上的应用,旨在为渔业资源可持续开发和科学管理、开发策略评估等提供参考。分析认为,渔业资源生物经济模型已由简单的生物模型,发展成为目前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环境和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复杂的动态模型,而国内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则明显滞后,仍处于理论探索阶段,应用研究也较少。随着数学建模能力和计算机模拟技术的发展,科学家们能够结合各种因子的不确定性,模拟不同渔业管理措施及其可控因子的变化等对渔业资源优化配置的影响,为渔业管理者优化管理策略提供依据,这将是今后的发展重点和趋势。建立一套完整科学的渔业资源监测与评估系统,以及生物、社会、经济等方面的数据采集系统,是开展渔业资源生物经济模型研究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姜波  张燕萍  郝建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3,(33):13085-13086
针对目前高校生物工程专业基础生物学课程建设和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结合课程设置的目的,从提高课程价值的认识、注重教材建设、精选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丰富教学方法和改革考核形式等方面进行了改革与探索,以提高基础生物学课程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适应就业市场需求的农林经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索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从分析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变化入手,总结了当前农林经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中存在的问题,得出现行的专业课程体系部分课程已不能适应毕业生就业需要.针对目前课程体系设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农林经济管理专业课程改革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结合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特点,分析了分析化学课程在课程内容设置、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对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进行了改革和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