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采用平板稀释法分离试验土壤真菌,对土壤真菌数量、种类进行分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土壤农药含量,对土壤中的农药残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加入短密木霉(Trichoderma brevicompactum)后,短密木霉对其他真菌具有抑制作用,与对照组相比,土壤真菌数量、种类差异显著。单独种植大豆(Glycine max)后,土壤真菌的数量、种类变化不明显。咪唑乙烟酸质量分数对土壤真菌数量、种类有显著的影响。短密木霉、大豆、咪唑乙烟酸三者互作试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土壤中的咪唑乙烟酸质量分数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都逐渐的减少,10~20d降解效率最高。短密木霉、大豆和咪唑乙烟酸都会影响咪唑乙烟酸的降解。  相似文献   

2.
咪唑乙烟酸对大豆根瘤固氮酶和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丁伟  曹丽娟  程茁 《中国农业科学》2010,43(20):4192-4197
【目的】明确咪唑乙烟酸对大豆根瘤固氮酶及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影响,为正确评价咪唑乙烟酸施用后对大豆氮代谢的影响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咪唑乙烟酸土壤和茎叶处理后对大豆根瘤固氮酶和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咪唑乙烟酸土壤和茎叶处理对大豆根瘤固氮酶活性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土壤处理后随着时间的延长,对根瘤固氮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增强,至75d咪唑乙烟酸62.5,125和250ga.i.·hm-2用量下,根瘤固氮酶活性分别降低0.2186,0.2198和0.2471mmolC2H4·g-1·h-1。茎叶处理后随着时间的延长对固氮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减小,至38d咪唑乙烟酸62.5和125ga.i.·hm-2用量下,根瘤固氮酶活性分别降低0.1778和0.2177mmolC2H4·g-1·h-1。根系硝酸还原酶活性在咪唑乙烟酸土壤和茎叶处理后受到显著的抑制作用,表现为先增高后降低。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在咪唑乙烟酸茎叶处理后30d内受到较强的抑制作用,而土壤处理后的75d,叶片硝酸还原酶只有在咪唑乙烟酸250ga.i.·hm-2时酶活性才受到显著抑制。【结论】咪唑乙烟酸土壤和茎叶处理使大豆根瘤固氮酶活性和硝酸还原酶活性显著降低,对大豆氮代谢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李慧  丁伟  姜俊凤  王怀彪 《中国农业科学》2013,46(19):4173-4178
【目的】探索咪唑乙烟酸抑制大豆根瘤固氮酶活性的关键机制,为解决咪唑乙烟酸长期大量应用对根瘤固氮的毒害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咪唑乙烟酸茎叶处理对根瘤固氮酶活性的影响与根瘤豆血红蛋白含量、根瘤类菌体和细胞浆中氨含量的关系。【结果】咪唑乙烟酸施用后21 d内,固氮酶活性受到显著抑制。112.5和225.0 g a.i./hm2施药量下,对豆血红蛋白含量的抑制峰值分别出现在第7、14天,抑制率分别为30.52%和35.41%,抑制作用分别在第21、28天得到解除。根瘤类菌体中氨含量抑制峰值均出现在第14天,抑制率分别为35.33%和48.96%,第28天氨含量均恢复正常。细胞浆中氨含量显著增高,且分别在第 21、28天恢复正常。【结论】咪唑乙烟酸茎叶处理后,豆血红蛋白含量降低是导致固氮酶活性降低的1个重要原因,同时细胞浆中氨积累也造成了对固氮酶活性的反馈抑制。  相似文献   

4.
李玮 《现代农业科技》2014,(15):131-134
研究了5种不同作用机理除草剂施用后,土壤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动态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5种除草剂处理后,对土壤脲酶和过氧化氢酶分别呈激活或抑制的作用,且该种刺激作用随剂量改变而变化。48%氟乐灵乳油处理后,脲酶活性呈现出激活-抑制-恢复的变化规律。处理2 h后脲酶活性显著增加,抑制率达到22.1%。处理5 d后抑制率为8.27%,在21 d左右恢复。结果表明:5种除草剂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与处理的浓度和土壤酶的种类密切相关,同时还与处理时间有关,土壤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变化对表征除草剂土壤污染具有一定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探明短密木霉(Trichoderma brevicompactum)降解咪唑乙烟酸的分子机制,通过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数据整合分析筛选降解咪唑乙烟酸的候选基因。结果显示:以500 mg/kg咪唑乙烟酸驯化后的短密木霉为材料,分别在基础培养基和以咪唑乙烟酸为单一碳源的培养基中培养至降解效率最高的第7天,在转录组学中差异表达的基因1 329个,其中上调703个,下调626个。用ITRAQ进行蛋白质组学分析,共鉴定到21 883条肽段和4 003个蛋白质。关联分析中,鉴定出24个在转录组和蛋白质组中均差异表达的基因,其中14个基因上调,10个基因下调。定量蛋白质和基因的表达关联系数为-0.047 2,显著差异蛋白质和显著差异基因表达关联系数为-0.142 0,蛋白质和表达变化趋势相同的基因关联系数为-0.741 3,蛋白质和表达变化趋势相反的基因关联系数为-0.791 6。关联分析鉴定的24个基因中,有2个基因具有功能注释,分别为TBU3981A(NCBInr:绿色木霉Gv29-8糖苷水解酶16家族部分mRNA)和TBU1425A(NCBInr:HEX-1),可作为降解咪唑乙烟酸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咪唑乙烟酸、氯嘧磺隆、异噁草酮3种大豆田长残留除草剂对土壤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长残留除草剂在施用后7 d对大豆根际土壤纤维素酶活性均表现为显著的刺激作用,到施用后35~42 d时恢复至不施药处理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监测除草剂甲咪唑烟酸对稻田土壤可培养微生物数量、除草剂耐受菌数量及土壤酶活性 的影响,为施用除草剂对农田土壤生态的影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平板计数法监测水直播和旱直播模 式稻田土壤可培养微生物及除草剂耐受菌数量。土壤脲酶活性采用苯酚钠 - 次氯酸钠比色法测定,土壤磷酸酶 活性采用磷酸苯二钠比色法测定,过氧化物酶活性采用邻苯三酚 - 乙醚提取法测定,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采用 高锰酸钾滴定法测定。【结果】在种植一茬水稻后,水直播模式甲咪唑烟酸除草处理土壤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 提升 30%,旱直播模式甲咪唑烟酸除草处理脲酶活性显著提升 136.2%,酸性磷酸酶活性显著提升 9.6%。两种直 播模式甲咪唑烟酸除草处理较人工除草处理真菌总数差异不显著。水直播模式甲咪唑烟酸处理细菌总数及除草 剂耐受细菌数量分别下降 28.7%、29.5%,放线菌总数下降 2 4.2%,除草剂耐受放线菌数量下降 40.7%;旱直播 模式甲咪唑烟酸处理对细菌影响不大,放线菌总数下降 26.7%,除草剂耐受放线菌数量下降 45.9%。【结论】水 直播模式施用甲咪唑烟酸能够有效提升稻田土壤过氧化物酶活性,旱直播模式施用甲咪唑烟酸能够有效提升土 壤酸性磷酸酶和脲酶的活性。水直播模式施用甲咪唑烟酸会抑制土壤细菌的生长;无论是水直播模式还是旱直 播模式,施用甲咪唑烟酸都会抑制土壤放线菌的生长。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5.0、10.0、20.0、40.0μg/kg咪唑乙烟酸在长时间尺度下(60 d)对黄棕壤可培养微生物和土壤酶活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浓度咪唑乙烟酸均表现出对黄棕壤细菌的抑制,14 d后抑制作用开始解除。高浓度(20.0、40.0μg/kg)的咪唑乙烟酸处理后7 d对黄棕壤真菌表现出刺激作用,处理后14 d恢复到对照水平。咪唑乙烟酸对黄棕壤放线菌呈明显的抑制作用,这种抑制作用与农药浓度呈正相关。各个浓度的咪唑乙烟酸处理对黄棕壤的呼吸效应都有短暂的抑制。咪唑乙烟酸对黄棕壤过氧化氢酶的影响表现出先抑制后刺激的规律。高浓度的咪唑乙烟酸会提高土壤脲酶的活性,28 d后恢复到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9.
为了收集东北地区木霉菌资源,了解黑杨根围木霉种类和数量,筛选可用于生物防治的木霉菌。以东北林业大学人工实验林场黑杨(Populus nigra)根围土壤为材料,结合形态鉴定、分子鉴定及进化分析,分离鉴定木霉菌株,然后使用短密木霉T09孢子悬浮液浇灌和喷施山新杨(Populus davidiana×P.alba var.pyramidalis),测定山新杨生长指标和生理指标以及土壤养分主要指标。结果表明:经分离纯化获得27株木霉菌,鉴定为5个种,其中,短密木霉(Trichoderma brevicompactum)17株、哈茨木霉(T.harzianum)3株、类棘孢木霉(T.asperelloides)4株、拟康氏木霉(T.koningiopsis)1株、长枝木霉(T.longibrachiatum)2株,短密木霉为优势种,占分离菌株总数的63%;用短密木霉T09浇灌和喷施山新杨30 d后,山新杨的茎粗、叶绿素质量分数、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硝酸还原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短密木霉T09能显著增加土壤的速效氮质量分...  相似文献   

10.
黑曲霉LZ1降解咪唑乙烟酸的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曲霉LZ1是从长期施用咪唑乙烟酸的大豆田土壤中分离得到的1株降解真菌,它能够以咪唑乙烟酸为唯一碳源进行生长,在含200 mg.L-1咪唑乙烟酸的基础盐培养液中,8 d降解率可达72.5%。以黑曲霉LZ1的菌体生长量和咪唑乙烟酸降解率为指标,研究了影响生长和降解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黑曲霉LZ1生长和降解咪唑乙烟酸的适宜条件是:pH 5~7,温度25~35℃,咪唑乙烟酸浓度50~300 mg.L-1,接种量(V/V)≥2%。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评价百草枯对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提供依据。[方法]取河南工业大学校区草地0~30 cm土样,过筛混匀。分别用0(对照)、100、200、500、1 000μg/g百草枯溶液处理土样,然后在25℃条件下恒温培养,培养2、6、12、20、30、45、60 d时测定土样脲酶和磷酸酶的活性。[结果]百草枯对土壤脲酶活性有抑制作用,且浓度越大抑制作用越强,100μg/g百草枯处理20 d对土壤脲酶活性的抑制率为4.5%,而1 000μg/g百草枯处理2 d对土壤脲酶活性的抑制率可达60.45%;百草枯对土壤磷酸酶活性具有先抑制后刺激作用,500μg/g百草枯处理30 d后土壤磷酸酶的活性为对照的126%。[结论]百草枯可在较大程度上影响土壤脲酶和磷酸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12.
小白菜对Cd污染石灰性土壤的修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小白菜为供试材料,采用盆栽土培方法,研究了不同小白菜品种对石灰性土壤中Cd净化能力的差异,初步探讨了其对Cd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结果表明:石灰性土壤对Cd有明显的钝化作用,种植小白菜可以减缓土壤对Cd的固定;翠宝和其余供试品种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其对土壤Cd的净化率也最高。土壤脲酶及过氧化氢酶活性随土壤Cd浓度的增加而降低;种植小白菜后可以增加土壤脲酶及过氧化氢酶的活性,促进酶活性的恢复,但品种间差异不明显。回归分析表明,土壤脲酶活性与土壤Cd浓度显著相关,可表示出土壤受Cd污染程度。  相似文献   

13.
土壤酶活性对2,4-D丁酯的动态响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种植条件下2,4-D对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和蛋白酶活性的动态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低浓度2,4-D对脲酶活性有较强的激活作用,且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以及2,4-D浓度的增大酶活性增强,最高激活率达151%;高浓度2,4-D对脲酶活性表现为先抑制后激活。不同浓度2,4-D对碱性磷酸酶活性呈先激活后抑制又激活的趋势。当2,4-D浓度为0.25mL/L时,对蛋白酶活性具有激活作用;当2,4-D浓度增大时,蛋白酶活性表现为先抑制后激活。可见,2,4-D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不仅与2,4-D的浓度和处理时间有关,还与土壤酶的种类有关,反映出土壤酶活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作为除草剂污染土壤环境质量变异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4.
 将贵州省天柱县、威宁县、开阳县的土壤同置于开阳县,以田间试验的方式,研究相同气候下不同植烟土壤生物活性及养分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烟株移栽后30~75 d,天柱粉壤细菌数量表现为递增的态势,真菌、放线菌数量先增后减再增,过氧化氢活性先升后降再升,脲酶活性先升后降,磷酸酶活性持续低水平。威宁砂壤细菌、真菌数量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放线菌数量先增后减再增,过氧化氢活性先升后降,脲酶活性先平稳后降再升,磷酸酶活性先低水平后急剧上升。开阳壤黏土细菌、真菌数量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放线菌数量先增后减再增,过氧化氢活性持续高水平,脲酶活性先平稳后降再升,磷酸酶活性先降后升再降。威宁砂壤有效磷含量最高,碱解氮和有效钾含量最低。开阳壤黏土过氧化氢、脲酶及磷酸酶活性均最大,有效钾含量最高。初步研究表明,在烟株生长发育周期内,相同气候下,不同植烟土壤的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动态变化差异较大,进而影响其养分的转化。  相似文献   

15.
毒死蜱对土壤中三种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室内模拟的方法研究3种浓度毒死蜱对土壤中过氧化氢酶、脱氢酶、脲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0.5 mg/kg、2.5 mg/kg和25.0 mg/kg毒死蜱浓度处理对土壤中过氧化氢酶、脱氢酶、脲酶影响不同.0.5 mg/kg毒死蜱浓度处理对过氧化氢酶活性主要是激活作用,2.5 mg/kg、25.0 mg/kg毒死蜱浓度处理对过氧化氢酶活性是抑制-激活-恢复对照水平的过程,且25.0 mg/kg毒死蜱浓度处理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最高激活作用时间比2.5 mg/kg毒死蜱浓度处理向后推移.在土壤培养1~7 d,3个毒死蜱浓度处理对脱氢酶活性均低于对照水平,且25.0 mg/kg毒死蜱浓度处理对脱氢酶活性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在土壤培养7~28 d,脱氢酶活性迅速增加,至28 d时3个毒死蜱浓度处理对脱氢酶活性具有显著的激活作用,28 d后脱氢酶活性逐渐减弱并恢复至对照水平.3个毒死蜱浓度处理对脲酶活性影响主要在培养1~21 d内的抑制作用,而后对脱氢酶活性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6.
间作大蒜对小麦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商麦156为供试小麦品种,分别于2016年9月17日、10月1日和10月15日定植大蒜进行小麦间作大蒜试验,研究间作大蒜对小麦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探寻小麦间作大蒜的最佳时期,探究同一处理时期内不同生育期间作大蒜下的小麦根际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任一处理时期间作大蒜的小麦根际细菌数量均极显著(P<0.01)高于对照,且与大蒜定植时长正相关,至140 d时最大,W1G1(小麦播种前14 d定植大蒜)、W2G2(小麦与大蒜同一时间播种和定植)、W3G3(小麦播种后14 d定植大蒜)较对照CK(仅播种小麦)分别增加83.64%、64.21%和44.94%。随生育期的后延,对照和处理真菌数量均呈逐渐上升趋势,但在同一处理时期内各处理真菌数量均低于小麦单作,且大蒜定植时长与真菌数量负相关。硝化细菌与氨化细菌变化规律类似,随处理时间的延长均表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单峰变化趋势,对照与处理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处理间达到显著水平(P<0.05),且均在120 d时达到最大值,随后开始降低。在大蒜间作期内,对照和处理的小麦根际土壤磷酸酶和脲酶活性变化规律相同,均随生育期的延长而升高,至160 d时W1G1、W2G2、W3G3磷酸酶和脲酶活性较对照分别提高27.59%、23.45%、20.69%和30.56%、27.78%、16.67%。在140 d内,过氧化氢酶活性均随生育期的后延而升高,至140 d时达到最大值,之后过氧化氢酶活力开始降低,在80、100、120、140 d和160 d时,W1G1较对照分别提高18.19%、29.21%、40.51%、48.78%和62.71%。可见,间作大蒜定植时期越早,小麦根际细菌、硝化细菌和氨化细菌数量越多,真菌数量越低,磷酸酶、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力越高。  相似文献   

17.
2,4-D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室内培养的方法,研究了2,4-D对土壤中脲酶、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2,4-D对脲酶表现出先激活后抑制的作用,并且激活与抑制的天数几乎一致;对磷酸酶主要表现出抑制作用,开始有一段迟缓期随后表现激活作用紧接着又是抑制作用,主要趋势为抑制—激活—抑制;2,4-D对过氧化氢酶在中前期主要表现为抑制作用,后期出现刺激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不同肥力水平大棚土壤氮素转化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取不同肥力水平的大棚土壤16份,同时取棚外粮田土壤作为对照,就土壤氮素转化速率、酶活性进行分析研究,探讨不同肥力水平大棚土壤氮素的矿化速率及土壤细菌数量和土壤脲酶、蛋白酶、转化酶的活性。研究结果表明,在0~7 d,处理2的矿化速率最高,达4.84 mg/kg,与处理1的矿化速率4.15 mg/kg相比,差异达显著水平;处理1的转化酶活性最高,达7.64 mg/g,与处理2的4.92 mg/g相比,差异达显著水平;处理2的细菌菌数最高,为10.76×108个/g,与处理1的8.57×108个/g相比,差异达显著水平。大棚土壤的矿化作用强烈,土壤酶活性较高,但有机质和速效养分过高时对氮素转化及土壤酶活性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