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已成为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是当前影响社会和谐发展的突出问题。社区支持农业(CSA)是可持续农业的重要形式之一,近几年在国内逐渐受到人们关注。该文首先介绍了CSA在国内的兴起和发展,并将社区支持农业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进行初步探讨,以期为提高农民收入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
多功能性视角下CSA(社区支持农业)效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SA(社区支持农业)模式是近几年在我国发展的新型农业模式,由于该农业模式相比传统农业模式更加注重对环境方面的保护问题、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食品安全保护问题,因此,在我国得到迅速推广,受到群众的广泛好评。基于此,首先概述了CSA(社区支持农业)模式的理论含义,最后以福建省龙岩市推行CSA(社区支持农业)模式的发展情况为例,探讨了多功能性视角下CSA(社区支持农业)模式的效益,以期为CSA模式在我国的发展研究贡献一份薄力。  相似文献   

3.
社区支持农业(CSA)——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绿色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支持农业(Community Supported Agriculture,以下简称:CSA)是一种新型的农业生产及销售模式,农业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达成合作关系,由消费者提前支付农业生产费用或参与农业生产劳动,农户则保证定期向消费者提供安全的农产品,双方之间“利益共享,风险共担”.CSA提侣有机生产,侣导互助合作,具有良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当今我国正处于城市化高速发展阶段,城乡二元结构带来的城乡发展不平衡,城市扩张带来的耕地减少、生态破坏、农民失地,产业化生产带来的食品安全、小农生产生存空间被压缩等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如何在城市化高速发展的同时,处理好“三农”发展问题,最终实现城乡发展的一体化和可持续?对于该问题,CSA模式不失为一种有益的探索.本文主要分三个部分来进行相关问题的探讨,即:CSA的概念,当前我国城乡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以及CSA模式在城乡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社区支持农业(CSA)是一种相对新型的农业模式,具有联系城乡、保障农民收入、应对食品安全问题的作用。为此,采用问卷调查法与访谈法,以福州佳美农场为例,对佳美农场CSA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并指出其主要限制性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生产和配送方式、加强政府扶持、建立参与式保障体系、积极开展宣传、支持中小金融机构发展、积极培育NGO发展等对策,为进一步发展社区支持农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首先,介绍了我国生态友好型农业发展的背景,阐述了生态友好型农业与社区支持农业(CSA)的内涵、CSA的运作模式及其与生态友好型农业之间的耦合关系;然后分析了CSA的发展现状,归纳总结出目前存在的几种典型的CSA发展模式,并分析其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各方面问题;最后,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社区支持农业的推广策略及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为社区支持农业这一创新农业模式的建设、实施和推广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6.
目前,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已经是影响社会和谐的难题.本文从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入手,通过对以往理论的回顾及生产可能性和分配曲线模型的分析,认为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要依靠两条腿走路.一是加强对农业农村的支持力度,二是积极引导城镇化进程,最终使得农村与城市的收益率相等,也就实现了城乡收入分配的平等.但是解决城乡居民收入绝对数值的缩小,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政府不断的努力.  相似文献   

7.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121-122
建设生态循环农业是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三江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态示范区和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农业发展基础扎实,资源条件优越。借鉴CSA(社区支持农业)这种新型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分析三江平原发展社区支持农业的优劣势,提出"CSA+"的创新性发展思路,对促进该地区的生态农业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城乡差距是社会持续关注的热点问题,城乡差距体现在多个方面,城乡居民消费比和收入比的关系不仅能体现出城乡收入消费差距,还能体现城乡差距的发展趋势是否合理。首先分析了1990年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消费比与收入比的变化趋势,然后对城乡收入比对消费比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差距和收入差距呈现倒"U型"变化趋势,两者比值绝大多数年份大于1.0;城乡收入差距对消费差距的影响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9.
申靖华  胡浩 《湖北农业科学》2016,(12):3216-3220
基于常州市的实际调查数据,对社区支持农业(CSA)模式中消费者续约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发现影响CSA模式中消费者是否续约的主要原因是长期离开城镇、CSA农产品的质量和品种;实证分析表明家庭月收入、教育水平、蔬菜品种、安全性和口感是影响CSA消费者是否续约的显著因素,而年龄、保护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其原因是城乡产业各有其自身特性,非均衡发展战略推动,政府对农副产品价格实行控制,农村居民承受不合理的税费负担和城乡劳动力市场分割及城市劳动力市场封闭等几个方面。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必须要加强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大财政对农村的支持力度,继续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和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等。  相似文献   

11.
河南省县域投资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浩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4):6110-6112
使用河南省108个县(市)截面数据建立计量模型,定量分析县域投资数量及结构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加大投资力度,对增加农民收入具有显著正面影响;城市倾向经济政策所导致的不合理城乡投资分布结构对农民收入具有显著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2.
基于居民收入分配的循环系统分析了影响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3个因素:收入分配自我累积效应;城市倾向的政策、制度;城乡产业劳动生产力水平差异,并对这3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阐述。  相似文献   

13.
探索了农民工“二重收入”所反映的本质,揭示出影响农民工市民化和制约国家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根本原因:农民工工资收入远低于劳动力的价值,而且享受不到相应的社会保障,他们把农业收入作为生活保障底线。从而提出统一城乡劳动力市场、改革社会保障制度和发展职业教育的举措来推进农民工市民化,从而实现工业化和城镇化。  相似文献   

14.
李启宇  何凡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4):8327-8329,8338
分析了制约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制度障碍土地制度和户籍制度,提出应从改革农村土地制度、还权赋能农民和改革户籍制度、赋予农民国民待遇等方面进行制度创新促进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5.
"十一五"期间,河南农民收入在总量方面增长显著,但又有新动向,其一增长结构发生变化,其二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又有独特性。对农民增收问题进行量化分析,总结目前河南农民收入水平、增收现状及特点,分析了目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河南农民增收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对于寻找"十二五"增加河南农民收入的路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窦金波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1818-1821
为了揭示1978~2006年期间贵州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以及贵州与全国农村居民收入差距总体上不断扩大和2006年之后差距开始趋向缩小的内在原因,笔者对贵州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构成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为提高贵州城乡居民收入研究作参考。结果表明:贵州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低,主要表现为工资性收入低和家庭经营收入的农业收入低,这与滞后的工业化、城市化以及生态环境脆弱的地理环境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7.
王鑫  马凌 《安徽农业科学》2014,(34):12330-12332,12335
我国的第一代农民工已经到了知天命的年龄,但是他们未能安享晚年,养老问题将集中爆发。首先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参保率低退保率高、新农保的参保率高保险待遇低、超龄务工三个方面分析了第一代农民工的境遇,其次从政府、企业、第一代农民工个体三个责任主体剖析了其深层原因,然后对第一代农民工的其他养老方式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最后基于第一代农民工的不同去向及主要收入来源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采用灰色关联度法对廊坊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并探讨了廊坊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农林牧渔业及非农行业的相互关系,同时对农民人均纯收入指标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提出了促进农民增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依据《2009年河北统计年鉴》中关于农民纯收入的相关数据,选取地区生产总值x1、第一产业总产值x2、第一产业就业人数x3和生产性大牲畜头数x4等7个指标,对影响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地区生产总值x1、第一产业总产值x2与人均纯收入正相关,影响程度最大;非农行业总产值x5、地方财政支出x6是影响农民收入的重要因素;农民个人固定投资总额x7虽与农民收入呈正相关,但影响程度较小;第一产业就业人数x3和生产性大牲畜头数x4的回归系数为负,与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呈负相关。基于上述分析,提出了提高农民纯收入的对策建议:一是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促进第一产业发展,提高地区生产总值;二是拓宽非农经济发展渠道,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三是加大地方财政支出,拓展"三农"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20.
基于“歧视经济学”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城乡收入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歧视经济学"的分析框架为基础,建立了一个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模型,研究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城乡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能够提高城乡收入并在一定程度上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但由于我国城市资本存量远大于农村资本存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并不能完全消除城乡收入差距。要提高我国农村的收入水平,缩小城乡收入的差距,政府必须双管齐下:一方面大力推动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改变目前城乡二元劳动力市场结构的状况;另一方面,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投入,促进农村资本存量的增长,以便在劳动力转移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农村居民收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