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九段沙湿地是长江口新生成的沙洲,有鱼类128种,分隶于18目48科。其中河口性和近海性鱼类各约占l/3,淡水鱼类l/5,沿岸性和江海洄游鱼类各约占l/10。鱼类区系处于长江下游至东海的过度类型。在这些鱼类中,成鱼体长不足20cm的小型鱼类约占总数的l/4;体长超过50cm的大型鱼类只约占l/10,中型鱼类超过3/5。几乎没有以浮游植物为主食的鱼类,凶猛鱼类也仅几种,大多数以底栖生物、有机碎屑或浮游动物为主食。除河口和洄游性鱼类,其他生态类群的出现有明显季节性。九段沙鱼类不仅具有很强的物种多样性、河口代表性和生态类群多样性,还包含着5种国家级保护动物。保护所产生的感染力,不仅局限于长江河口本身,还影响到整个长江以及东海北部和黄海南部沿海的鱼类资源。  相似文献   

2.
长江口九段沙湿地潮沟鱼类组成及其多样性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长江口九段沙湿地潮沟鱼类组成有着典型的长江口鱼类区系特征,为了解该湿地尤其是湿地潮沟鱼类的组成和多样性,在2009至2010年间对九段沙湿地的上沙、中沙和下沙潮沟进行了5次调查,共捕获鱼类3 637尾,105 158.9 g,42种,分别隶属于11目、22科。其中种类和个体数均以鲈形目居多,有20种,3 433尾,其次是鲤形目7种,49尾和鲱形目5种,33尾;海水、河口、淡水、洄游4种生态类型的种类所占百分比分别为26.19%、40.48%、23.81%、9.52%,而河口性鱼类的个体数和总湿重占绝对优势,分别占总量的94.4%和96.3%。上沙、中沙和下沙的渔获量分别为21种742尾51 025.2 g、30种1 007尾29 427.5 g、20种1 888尾24 696.2 g,均是河口性鱼类占绝对优势;就相对多度、相对重要性指数来看斑尾刺虾虎鱼(Acanthogobius ommaturus)、(Liza haermatochiel)、四指马鲅(Eleutheronema tetradactylu)这3个种类为优势种,尤以斑尾刺虾虎鱼占绝对优势;就多样性来看,上沙的多样性水平较九段沙湿地的整体水平低,鱼类种类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3.
九段沙湿地是典型的长江口沙洲,对长江和东海鱼类资源有重要的影响。为了解九段沙湿地鱼类多样性及变化趋势,于2009至2012年对其进行了16次调查,结果显示:(1)4年在九段沙湿地捕获鱼类12 477尾,共96种,新记录鱼类15种;(2)结合历史资料,至2012年底九段沙湿地共记录鱼类158种,以鲈形目种类居多,有54种;鲤形目次之,共27种;(3)优势种有斑尾刺虾虎鱼(Acanthogobius hasta)、(Liza haematocheila)、棱(Liza carinatus)、刀鲚(Coilia ectenes)、凤鲚(Coilia mystus)和中国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es);(4)上沙、中沙和下沙鱼类组成存在差异,盐度是影响鱼类组成结构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九段沙湿地鱼类资源较丰富,具有长江口鱼类区系特征,但鱼类多样性呈逐年降低的趋势,种类组成也逐年在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长江生物多样性保护特别是鱼类的保护愈发受到重视。崇明岛位于长江入海口,是世界最大的河口冲积岛,也是上海市重要的生态屏障,发展定位为世界级生态岛。崇明岛河网密布,鱼类资源众多,而违规捕捞现象屡禁不止,严重影响崇明岛鱼类资源。鱼类多样性是水生态环境保护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评估崇明岛内鱼类资源、揭示鱼类多样性对崇明生态岛建设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首次结合环境DNA技术与传统捕捞手段探究崇明岛内河鱼类多样性。于2020年6月至2021年5月,在崇明岛内河设置了24个采样位点,每个季度进行了1次采样调查。共检出13个目级阶元的78种鱼类,其中鲤形目最多,约占44%。基于捕获鱼类样本计算的全年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2.08,基于环境DNA数据计算的全年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值为2.96,表明崇明岛具有较丰富的鱼类多样性。两种方法计检测出共同的优势种为鳊 Parabramis pekinensis、似鳊 Pseudobrama simoni,、麦穗鱼 Pseudorasbora parva、子陵吻虾虎鱼 Rhinogobius giurinus、大鳍鱊 Acheilognathus macropterus,表明崇明岛内河鱼类群落结构由淡水鱼类主导。主坐标分析和PERMANOVA检验结果显示东-西部群落鱼类组成存在差异(R2=0.1012,P=0.0276)。研究结果亦表明环境DNA技术可以作为传统鱼类资源调查的一个重要辅助手段。本研究为崇明岛内河鱼类资源现存状况、合理利用及保护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5.
丹江口水库(河南辖区)鱼类资源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丹江口水库(河南辖区)的鱼类资源情况,为丹江口水库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及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水质保护政策制定提供理论依据,于2013年10月—2014年8月对丹江口水库(河南辖区)进行了鱼类资源调查。结果显示,共采集到鱼类62种,分别隶属于5目11科49属。其中,鲤形目鱼类占71.0%,鲇形目和鲈形目分别占11.3%。喜流水型鱼类有15种,占丹江口水库鱼类总数的24.2%;喜静水型鱼类共40种,占64.5%;静水生活、流水繁殖型鱼类有7种,占11.3%。对2013年10月份采集的42种渔获物进行分析发现,共采集渔获物8 253尾,总质量为74.30 kg,其中鲤形目最多,占65.36%,其次是鲇形目和鲑形目,分别占13.19%和12.10%,鲈形目占9.35%。从体长组成来看,体长13 cm以下的占95.94%,而体长超过30 cm的鱼类仅占0.19%。可见,丹江口水库鱼类规格偏小,大中型鱼类数量少。  相似文献   

6.
青草沙水库中上层鱼类群落组成及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解青草沙水库正式供水后的鱼类群落组成、多样性及时空分布特征,于2011年5月、7月、10月和12月,将水库分成3个区域(西区、对照区和放养区)进行本底调查。调查期间共捕获鱼类22种,隶属于5目7科,以鲤科鱼类为主;鱼类群落分为3个生态类型,淡水鱼类17种、河口性鱼类3种和洄游性鱼类2种。群落优势种为刀鲚(Coilia ectenes)、鲫(Carassius auratus)、鲤(Cyprinus carpio)和光泽黄颡鱼(Pelteobagrus nitidus)。水库的西区水域宽阔,水草丰富,鱼类多样性和丰富度最高;各季节的多样性中以春季为最高,冬季最低。聚类分析显示水库的鱼类群落组成时间和空间上存在显著差异。青草沙水库的修建及水库内盐度的下降,近海和河口性鱼类减少,可能是鱼类多样性下降的主要原因,小型鱼类占主导,建议增殖放流时加大大型鱼类苗种的投放。  相似文献   

7.
沈伟 《上海农业科技》2012,(3):61-63,78
为探讨短鳄齿鱼在东海区中的生态地位,2007年12月~2008年9月在东海底拖网调查采集短鳄齿鱼样本,共计1051尾,并对其食物组成和摄食习性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东海短鳄齿鱼是一种以浮游动物和其他小型鱼类为主食的杂食性小型鱼类,食性较广,包括桡足类、磷虾类、糠虾类、头足类和小型鱼类。短鳄齿鱼终年摄食,但摄食强度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夏季为全年的摄食高峰,冬季摄食最少。从聚类分析和SIMPER分析的结果看,体长60mm以下组的短鳄齿鱼以桡足类、磷虾和糠虾类为主要食物,体长60mm以上组主要以其他小型鱼类为主食;随体长的增加,短鳄齿鱼摄食的饵料个体逐渐增大,主要饵料从浮游动物逐渐向小型鱼类转化。短鳄齿鱼在体长达60mm时有明显的食性转换现象,这种食性转换现象的出现,对扩大种群的饵料基础、满足不同发育阶段鱼类的饵料需求以及缓和它们对有限饵料资源的竞争都十分有利。短鳄齿鱼营养级为3.15,属于次级消费者。  相似文献   

8.
为掌握长江近口靖江段鱼类群落特征及多样性水平,于2017年在该江段布设4个调查样点,进行4个频次的鱼类周年调查.结果 显示:共采集鱼类71种,隶属于10目20科53属,群落结构以小型鱼类(42种,59.15%)占优,优势类群依次为淡水定居性鱼类(物种数占比为71.83%)、杂食性鱼类(占比为49.30%)和底层鱼类(占比为42.25%).春夏季、秋冬季鱼类群落结构相似性较高,春夏季的物种数、渔获尾数和生物量均高于秋冬季;各样点鱼类群落结构相似性则较低,4号样点的渔获尾数和生物量均高于其他样点.分析表明:水温和生境特征分别是影响长江靖江段鱼类群落多样性季节差异及空间差异的主要因素;长江靖江段鱼类资源丰富,群落多样性较高,但群落结构呈现小型化特征.  相似文献   

9.
为掌握长江近口段近岸鱼类群落多样性现状,于2017年在南通和常熟江段开展了鱼类周年调查,统计分析了主要群落参数及时空特征。结果显示,本次调查共采集到鱼类62种,隶属于8目16科49属,优势类群为淡水定居性鱼类(物种数及渔获尾数占比分别为70.97%、14.52%)、杂食性鱼类(占比分别为53.22%、71.01%)和底层鱼类(占比分别为46.77%、17.92%),渔获规格上以均重小于50 g的小型鱼类及幼鱼占优势,物种数及尾数占比分别为59.68%和37.59%。Margalef指数(D)、Shannon-Wiener指数(H′)、Simpson指数(C)和Pielou指数(J′)的变幅分别为0.97~6.32、1.15~2.92、0.00~0.33和0.72~1.00,就群落多样性水平而言,时间特征表现为春夏季高于秋冬季,空间特征则表现为常熟采样点高于南通采样点。长江近口段近岸渔获尾数同样呈现出季节性差异,夏季的渔获尾数最高,冬季最低。聚类结果表明鱼类群落在相似度44.34%时被划分为2个类群,群落差异更多的来自于季节变化。  相似文献   

10.
2014—2016年对鳌江流域干流和河口近海鱼类多样性进行调查,共采集到鱼类108种(含亚种),隶属于16目42科97属,其中干流55种(含亚种),河口及近海63种(含亚种),干流和河口均出现的有9种;结合文献资料,鳌江共记载有鱼类119种(含亚种),隶属于16目43科100属。鳌江干流鱼类群落多度大于1%的种类有11种,前5位依次是宽鳍鱲、子陵吻鰕虎鱼、中华花鳅、麦穗鱼、鲫鱼,多度小于0.1%的有25种;河口近海鱼类群落多度大于1%的种类有14种,前5位依次是拉氏狼牙鰕虎鱼、棘头梅童鱼、中华栉孔鰕虎鱼、龙头鱼、中国花鲈,多度小于0.1%的有33种。以种类数及其多样性指数分析,表明鳌江干流鱼类种类多样性一般,河口近海较高。鳌江流域鱼类生态类型多样,鱼类群落定居性与洄游性分布比例差异不大,其营养结构以肉食性与杂食性种类为主。过度捕捞、河口水体污染、航道整治、无序挖沙等因素是影响鳌江鱼类群落变动、威胁鱼类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采用L(934)正交设计试验,对山茱萸浸提液中山茱萸多糖的酶水解法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研究,并对浸提液的中有效成分马钱苷含量进行了HPLC法分析。结果表明,山茱萸多糖浸提的最佳工艺为:液料比1∶5,浸提时间4 h,浸提温度80℃,果胶酶添加量0.55 g/L。用HPLC法测定出的山茱萸浸提液中马钱苷平均含量为0.512 ...  相似文献   

12.
饲料中有效能是供动物生长发育的基础.不同动物所用的有效能体系不同,目前大多数动物采用消化能、代谢能体系,但随着研究的发展与深入,发现最能反映饲料有效能的是净能体系.无论哪种体系,采用合理的测定技术准确测定饲料中的有效能值显得尤其重要,通过对饲料有效能值的准确测定可以实现动物所需能量的精确供给,减少养殖成本,使经济效益最大化.文章综述了几种有效能评价体系的测定技术.  相似文献   

13.
为探明客源市场生态旅游消费的潜在特征,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就长沙市居民对湖南金洞生态旅游开发的意向等问题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显示,生态旅游符合人们“回归自然”的旅游新时尚,有着极大的开发空间,指出生态旅游的开发要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开发的产品要以休闲度假类的大众产品为主,开发生态旅游都市客源市场还要多种渠道并用,尤其是要注重媒体的宣传.  相似文献   

14.
姬松茸碳源利用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采用麦秸培养基,系统研究了姬松茸在生长期间对碳源的利用规律。结果表明,姬松茸降解的有机物质绝大部分被菌体的呼吸过程消耗掉,绝对生物学效率较低;在菌丝生长阶段,木质素的降解速率大于纤维素和半纤维素,这对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降解十分有利;非木质纤维素组分在菌丝生长阶段被主要利用,而木质纤维素则是子实体生长阶段的主要碳源。且就整个栽培过程而言,姬松茸生长发育所需要的79.86%的碳源来自木质纤维素。  相似文献   

15.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创刊年代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河北农业大学前身—直隶农务学堂诞生,经几易其名,于1958年更名为河北农业大学至今。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直隶高等农业学堂时期创办了《北直农话报》,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更名为《直隶农务官报》,中华民国七年(1918)改出《农学月刊》,中华民国十七年(1928)易名为《河大农刊》,中华民国二十三年(1934)更名为《河北通俗农刊》,中华民国二十四年(1935)易名为《河北农林学刊》,1948年更名为《河北农学院研究专刊》,1959年更名为《河北农业大学学报》至今。《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前身诸刊都与现时的《河北农业大学学报》有着一脉相承的历史渊源,各刊之间联系紧密,连续性、继承性强。因此,《河北农业大学学报》的创刊时间应追溯至1905年创办的《北直农话报》。  相似文献   

16.
切花菊耐热性鉴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8个切花菊品种为材料,通过对离体叶片进行50℃高温胁迫后,采用电导法、电阻抗图谱法测定电导率、电阻,并对大田栽培植株进行田间高温胁迫试验,比较品种间的耐热性。结果表明:电导法测得的50℃直接相对电导率、修正相对电导率和电阻抗图谱法测得的胞外电阻在品种间有明显差异,但与田间高温胁迫法测定的热害指数不完全一致。电导法和电阻抗图谱法都可以作为测定切花菊耐热性的方法,但需要结合田间耐热性观察。  相似文献   

17.
采用不等株行距的宽窄行混合和等穴距错位插秧的混合稀植栽培形式 ,研究了边行效应在混合稀植栽培中的作用、混合稀植栽培的产量表现、组成行的产量、边行效应值及增产机理。该栽培技术体系综合了目前普通等株行距稀植和超稀植栽培的优点 ,通过边行效应进一步挖掘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18.
应用萄聚糖凝胶柱层析对水牛梭形住肉孢子虫包囊包溶性抗原进行了纯化。结果表明:纯化水牛梭形住肉孢子虫包囊抗原的最适条件为:选用萄聚糖凝胶G—100柱层析系统;洗脱液为03MPBS(pH72),床体积为10cm×165cm,上样体积为500HL;流速为12mL/h。纯化抗原可使琼脂凝胶双扩散试验的阳性检出率提高30%。  相似文献   

19.
板栗属壳斗科栗属(Castanea mollisima Blume),其种子属于顽拗型种子,不耐贮藏。基于近年来板栗贮藏保鲜技术研究成果,从合理采收、贮前处理、贮藏方法等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20.
郑艳霞  王永刚  李志忠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4):17075-17076
[目的]寻找开发啤特果产业的新途径,提高其附加值。[方法]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啤特果中的多糖,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以多糖的提取率为评价指标,对影响啤特果多糖提取工艺的因素进行研究。[结果]确定了提取啤特果多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温度95℃,料液比1∶2,乙醇浓度67%。在该工艺条件下,啤特果多糖的得率为1.05%。[结论]该研究为开发利用啤特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