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关中灌区小麦种植面积约900万亩,是陕西小麦的主产区和稳产区.为了进一步提高关中灌区优质小麦生产水平,陕西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针对当前小麦生产中存在的优质主栽品种不突出、播种质量不高、有机肥用量较少、栽培技术综合集成和技术促优保优作用发挥不够等突出问题,在总结以往高产创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中灌区优质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
小麦宽幅条播技术在关中地区的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明确小麦宽幅条播技术在关中地区的适应性,采用了比较研究的方法,研究了宽幅条播、普通条播和撒播对小麦生长发育和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宽幅条播技术在提高小麦出苗率,促进分蘖、提高成穗率等方面均好于其他播种方式;②宽幅条播技术有利于提高小麦的千粒重,特别对周麦16,千粒重较撒播可提高6.05%;③宽幅条播技术对小偃22、中麦349和周麦16的产量较一般播种模式提高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3.
陈堪  冯羽娥 《吉林农业》2011,(12):131-131
小麦是咸阳市第一大粮食作物,在粮食安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小麦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是单位面积收益低,要提升综合生产能力,实现持续稳定增产,就必须在选择小麦生产措施上统筹考虑高效、低成本、高产三个因素,以提高单位面积收益为主导,吸收新的高效技术进行组装配套,以实现小麦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目标。本文结合陕西省关中灌区小麦的生产及高产创建的实际,从整地、选种、播种、施肥和田间管理几方面,介绍适于关中灌区的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陕西关中灌区冬小麦最佳的播种方式,2011-2012年在陕西凤翔县农技中心试验站,比较研究了三种播种对小麦苗生长、籽粒产量及籽粒与面粉品质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较之宽幅软茬和平播,宽幅硬茬播种可促进小麦个体健壮生长,协调好群体结构,提高抗倒伏能力,从而提高产量,并可显著提高小麦籽粒容重、硬度及沉淀值、湿面筋含量、吸水率和面团最大抗延力等籽粒和面粉质量的指标值,但对小麦面粉蛋白质含量和面团延展性没有显著影响。宽幅软茬播种对小麦苗生长、产量及籽粒与面粉品质的一些指标较平播虽然也具促进作用,但其在作用指标数目和作用程度两方面均不如宽幅硬茬播种的大。  相似文献   

5.
宝鸡市位于陕西关中西部,是全省粮食主要产区之一,常年播种小麦20万hm2。近年来,小麦面积有所增加,能否夺取小麦高产,抓好冬季管理是关键。作者通过调查,针对冬前小麦存在问题,提出了六条切实可行的冬管措施。  相似文献   

6.
关中旱地小麦节水补灌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陕西旱地小麦面积占全省小麦总播种面积的40%以上,且主要分布在渭北旱塬和秦岭北麓,单产水平低而不稳是制约陕西粮食生产水平提高的一大瓶颈。为进一步解决关中旱地小麦生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依托陕西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由省农技总站牵头,从2015年秋播开始,在10个旱地小麦主产县(区)组织实施了省级农业科技创新转化重点项目——关中旱地小麦旱作节水补灌技术集成研究与  相似文献   

7.
播种质量差是蒲城县等关中地区小麦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直接导致小麦单产提高缓慢,影响小麦持续稳定的生产能力。本文以提高播种质量为突破口,从七个方面介绍了提高蒲城县水地小麦单产水平的实用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8.
晚播小麦应变高产栽培技术是在小麦播期推迟的情况下实现小麦高产的栽培技术。关中灌区一般把偏春性品种从播种至越冬前积温低于420℃播种的小麦称为晚播小麦或晚茬麦,由于晚播,小麦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积温不足,幼苗发育不良,一般冬前单株只有4片叶,有1个分蘖或无分蘖。不仅成穗数减少,而且对穗粒数、千粒重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关中东部采取小麦晚播的原因:一是由于秋作物成熟偏迟,收获偏晚,腾不出茬口,主要是棉花、花生;二是由于降雨天数较长,降雨量大,只能推迟播种,甚至个别年份,渭河发生洪灾,导致坝外河滩地小麦播期较常年推迟。晚播小麦一般于10月20日以后播种,甚至有的年份播种期推迟到10月底。晚播小麦一般苗小、苗  相似文献   

10.
<正>小麦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如何提高其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是解决小麦种植水平低的关键和有效途径。1小麦种植技术1.1播种技术小麦在播种的过程中,可进行"精细化"种植,通过这种播种方法,不仅能增强小麦的抗倒伏性和抗病能力,同时还能够帮助小麦尽快成熟,提高作物产量。精细化种植技术对播种量的把控有一定的要求,那就是土块应较为细碎才行。此外,在播种前还需要农户做好包衣浸泡,以增强小麦抗病虫害的能力,并保证其播种均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