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文章基于国家"互联网+"现代农业和北京市实施"调转节"战略的大背景下,实现了基于互联网技术与节水灌溉技术、光伏发电技术及自动化远程控制技术等的集成与融合,实现了北京桃园智能化远程控制节水灌溉技术集成与示范,取得了良好社会经济效益,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2.
水稻覆膜节水综合高产技术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和中国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经10年合作建立的以地膜覆盖为核心技术,以节水抗旱为主要手段实现大面积水稻丰产的综合集成创新技术,是旱育秧、厢式免耕、精量推荐施肥、地膜覆盖、“大三围”栽培、节水灌溉、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先进技术的有机整合。为促进这项技术的推广应用,特制定如下技术规程。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传统农业灌溉用水浪费、耗人力、物力等问题,设计研发一套智能监测与控制系统。该系统基于上海农场智能灌溉项目,利用Java Script、C#、HTML5等技术作为平台开发基础,通过LORA网关+蓝牙技术,实现平台对灌溉设备的精准远程控制、数据监控、多平台交互控制等功能。结果表明,节水效果明显,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甘肃河西地区水资源缺乏,发展节水型灌溉技术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根据小麦、玉米“一膜两用”节水灌溉技术在甘肃武威西营河灌区的试验,分析了“一膜两用”灌溉技术节水,增产原因及其对土壤理化性质影响。“一膜两用”灌水技术与普通灌水技术相比,提高地膜利用率,降低灌溉成本,减小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孔隙度,节水潜力很大,推广前景广阔,是该地区一项切实可行的节水、增产措施。  相似文献   

5.
《农技服务》2017,(18):1-2
农业的自动化灌溉是现代农业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针对节水灌溉技术信息化水平不高、管理不完善等问题,进行了基于GSM短信的远程农田灌溉控制器研发与实践。本文介绍了一种无需铺设电源线、安装方便、造价低廉,能够实现手机短信无线控制的农田灌溉控制器,用以解决农田灌溉人力资源短缺、成本高、灌溉控制不方便等问题,实现了手机远程控制农田灌溉设备的目的。本文还阐述了远程农田灌溉控制器的现状、研究意义、基本原理等。  相似文献   

6.
玉溪市作为一个优质香蕉产区,经过多年的实验总结,在香蕉标准化集成技术创新及推广示范技术应用上,总结了一套完整的集成技术,主要是:以推广高产、优质、抗病品种为核心,以无公害香蕉标准化技术为依托,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玉米间套种生物多样性技术、果实护理技术、病虫害防控技术、无伤化采收技术等集成技术,做到“四化”、“八统一”。  相似文献   

7.
针对当前在农业节水灌溉技术评价研究上的不足,提出基于博弈论组合赋权VIKOR模型的农业节水灌溉技术评价模型。首先,分别采用层次分析法和可变熵模型确定指标的主观与客观权重向量;其次,利用博弈论组合集成赋权确定指标权重;再次,与VIKOR模型相结合,通过定义的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的折中值来对节水灌溉方案进行优选;最后,通过对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县灌溉试验地所做的实证分析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在合理轮作的基础上,采用“大豆垄上行间覆膜”技术,以优质良种、测土配方施肥、节水灌溉、航化作业、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等技术集成组装,实现大豆高产、优质、高效。  相似文献   

9.
目前,各地根据试验研究和生产实践总结出很多符合水稻节水、丰产的稻田用水管理模式,如“浅湿间歇”、“浅湿晒”、“控制灌溉”和“非充分灌溉”等灌溉模式。而“水稻覆膜旱作技术”是一项比现有水稻节水灌溉技术更节水的新兴节水高产技术。水稻覆膜旱作技术具有节水、分蘖力强、保肥、抗病虫、产量稳定等优点,其栽培突出旱、稀、湿,是旱作水稻、水作水稻、雨养水稻的有机结合,改变了传统水稻无水不能栽插的历史。  相似文献   

10.
宁夏节水农业关键技术与节水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宁夏节水农业发展中的存在问题,提出灌溉输配水技术、水资源合理配置技术、田间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生物与农艺节水技术、高效用水的作物种植结构调整、以水权为中心的农户参与式灌溉用水管理技术的推广利用是宁夏节水农业发展的关键。根据区域地理条件、水资源特点、节水农业技术研究进展,集成了适合区域节水灌溉的技术模式和节水农业管理技术,提出节水农业技术体系建设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国内外节水灌溉技术发展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是一种有限的资源,是维持地球上一切生命所必需。农业历来是用水“大户”,近些年来,在农作物灌溉中各国都不同程度地重视了节水,从而促进了节水技术的发展。一、国外节水技术发展简介采用节水和节能的灌水方法是当今世界灌溉技术发展的总趋势。目前发达国家的管道输水灌溉技术应用十分广泛,美国早在20年代就已应用管道输水技术,低压管道灌溉面积已占总灌溉面积的50%;日本已有30%的农田实现了地下管道灌溉,并且管网的自动化、半自动化给水控制设备也较完善;以色列、英国、瑞典等国有90%的土地实现了灌溉管道化。第二次…  相似文献   

12.
要想节约水资源,使现有的水资源发挥更大的作用,必须通过现代节水技术改造传统灌溉农业,实现适时适量的“精细灌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概述了“精细灌溉”之一的滴灌技术、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3.
<正>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05团棉花示范项目于2014年6月由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批准并开始建设。项目规划建设万亩核心示范基地,10万亩示范区和50万亩技术辐射区,开展集成无线传感技术、远程控制技术、地理信息技术和遥感技术为一体的棉花精准生产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目前,构建了万亩核心示范区完整的灌溉自动化地下管网及地上控制系统,确定了灌溉自动化运行模式。通过田间监测、专家决策、灌溉设备自动远程控制、灌溉状态全方位监测四步工作实现了示范区灌溉  相似文献   

14.
水稻覆膜节水综合高产技术是以地膜覆盖为核心技术,以节水抗旱为主要手段来实现大面积水稻丰产的综合集成创新技术,是旱育秧、厢式免耕、精量推荐施肥、地膜覆盖、“大三围”栽培、节水灌溉、病虫害综合防冶等先进技术的有机整合。因此,采用这项技术实际上就是从播种到收获全程落实先进实用技术的过程。在多年不同地方的示范推广证明,水稻覆膜节水综合高产技术具有节水、节肥、省种、省工、无公害和环保、高产稳产等显著效果。但我们也发现一些农户在采用这项技术的过程中,由于关键技术措施没有落实到位,  相似文献   

15.
现阶段,我国西部牧区部分草场面临着草原沙化,生态环境严重破坏的问题,直接影响了我国西部地区居民的生产与发展。本文立足于西部牧区的发展现状,分析了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过程,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措施,为实现牧区草原的循环发展、支持国家"西部牧区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与集成应用"项目,努力实现西部牧区草原生态环境的恢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膜孔灌技术是一种集成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文章在阅读和分析了大量有关文献的基础上,综述了膜孔灌技术田间试验研究进展,全面分析总结了膜孔灌的节水、增产效果、农作灌溉制度等研究进展,提出了今后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三农”工作,把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作为首要任务,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真正落实到位,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日前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这是党中央立足新形势提出的粮食产能提升新目标,是关乎14亿人口吃饭的头等大事。节水灌溉技术的集成应用助力高标准农田建设,与传统灌溉技术相比,节水灌溉技术在提高用水资源效率、助推农田绿色发展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本文简述了高标准农田建设中节水灌溉技术的实际应用以及应用中的注意事项,并针对技术的推广应用提出了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8.
王德磊 《河南农业》2023,(20):51-53
在我国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应该加强对农业生产的关注度。在农田水利灌溉工作高速发展的过程中,还需要按照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完成水资源科学规划等方面的工作。节水灌溉技术是农田水利灌溉工作达到节水促产目标的关键技术,可以提高农田水利灌溉工作的整体水平。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农田水利灌溉工作中运用节水灌溉技术的作用,介绍了滴灌技术、喷灌技术、管道输水技术、渠道防渗技术等节水灌溉技术的运用方式,给出了提高节水灌溉技术运用效果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 2000中国国际农业节水技术和灌溉设备”展览会胜利闭幕 为了学习国外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有借鉴、有选择地引进一些符合我国实际、现今使用的节水灌溉关键技术和设备,促进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专业从事促进中国农业领域对外贸易合作和技术交流的机构——中国国际贸促会农业行业分会与农业部农机化司、中国水利学会共同举办的“ 2000中国国际农业节水技术和灌溉设备展览会”于 2000年 11月 21~ 23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展览会内容包括水资源综合利用、农业高效用水、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及与节水农业相关的水利工程等世界先进…  相似文献   

20.
陈小明 《河南农业》2023,(35):57-59
为进一步探究农田水利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水平,本文基于当前主要的农田水利节水灌溉技术应用,对应用现状和问题进行了阐述,并根据上述内容,从技术、宣传和经济支持等多个角度着手,详细探讨了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作的优化措施,以期进一步提高节水灌溉效果,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