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防菌sf-628对油菜菌核病菌有较强的抑菌活性。为进一步提高其拮抗性,能获得高效菌株,利用不同剂量的N^+对sf-628进行离子注入诱变。经过初筛、复筛和定量筛选,从500个诱变处理的菌株得到10株拮抗性能比出发菌sf-628提高15%以上的突变菌株。对筛选出的高效菌株进行室内抑菌和盆栽防病测定,结果表明,N^+离子注入拮抗菌sf-628的最适剂量为100—150×5.3×10^13N^+/cm^2;突变菌株的拮抗能力比sf-628提高了18.5%-41.7%;防病效果比sf-628提高了1.14%-14.80%。  相似文献   

2.
采用低能氮离子注入技术诱变选育猴头菇子实体高产菌株.实验确定了以猴头菇原生质体为材料进行低能氮离子注入,离子注入后,原生质体经再生,用菌丝拮抗实验结合酯酶同工酶酶谱分析验证菌株确实发生突变,然后分别以菌株的液体发酵菌丝生物量、固体栽培子实体生物转化率为初筛和复筛的指标,经遗传稳定性试验验证,筛选到了一株高产猴头菇菌株AHSWHT7012,其液体发酵生物量、予实体生物转化率分别较对照提高了15.8%和12.5%.试验结果表明:低能氮离子束注入诱变技术用于猴头菇育种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孟佑婷  刘桂君  杨素玲  包放 《安徽农业科学》2012,(19):9992-9993,10014
离子注入生物体诱变是人工诱变的新方法,利用其可以获得较高的突变率,扩大突变谱,从而为筛选优良的突变菌株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该研究综述了离子注入诱变微生物的机理、生物学效应和近年来该技术应用于农业微生物诱变改良的实例,同时分析了今后离子注入在农业微生物诱变育种工作中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分别利用紫外线(UV)、亚硝基胍(MNNG)、离子注入3种方法对灰褐链霉菌S1001进行诱变,对突变株的产酶能力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离子注入诱变具有正变率高(20%)、正变幅度大(40.9%)等优点,对该菌是一种较好的诱变方法。  相似文献   

5.
低能离子注入诱变选育盐霉素高产菌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利勤  苗凤香  顾海科  尚宏忠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8):13734-13735,13764
[目的]研究N+离子注入对白色链霉菌的诱变效应,同时筛选高产盐霉素的变异菌株。[方法]利用不同剂量的氮离子对白色链霉菌S-11-04菌株进行诱变处理,研究低能氮离子注入对其存活率、菌落形状及产盐霉素能力的影响。[结果]低能氮离子注入对白色链霉菌的诱变效应显著,试验得到了13株盐霉素产量较高的突变菌株,其中N3-6菌株经连续传代4次,遗传稳定性较好,其摇瓶发酵水平较对照提高了41%,发酵生产后平均发酵水平提高了20.5%。[结论]离子注入诱变是获得高产盐霉素突变菌株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N+离子注入诱变选育桑黄菌株,提高桑黄菌的产量。[方法]通过对N+离子注入诱变后桑黄孢子的存活率以及突变率的研究确定离子注入的最适剂量,诱变后用拮抗试验结合酯酶同工酶酶谱分析验证菌株发生突变,之后分别以菌丝形态、菌丝生长速度、液体发酵菌丝体生物量以及液体发酵胞外多糖产量为参数进行变异菌株的筛选。[结果]确定了离子注入诱变桑黄适宜参数:注入剂量2.00×1016ions/cm2,注入能量20 KeV。得到1株高产桑黄菌株PI 126,其生物量和多糖产量分别为23.7和7.6 g/L,比出发菌株相应产量显著提高。经平板传代,10代后变异菌株的遗传性状较稳定,无明显回复突变。[结论]低能离子束注入技术用于桑黄育种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离子注入技术在微生物诱变育种中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梁慧星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9):2564-2565
概述了离子注入的特点、诱变机理、引起的生物学效应、与传统辐射诱变效应异同以及近几年来离子注入技术在微生物改良、选育优良工业微生物菌株的应用研究情况,分析了今后离子注入微生物育种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农用抗生素产生菌No.24菌株诱变选育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No.24菌株为出发菌株,采用紫外线、化学试剂、微波及超声波诱变法对其进行诱变。其中经微波诱变50s后,筛选得到一株高产菌株,命名为Ms-24菌株。在培养基中连续培养10代,其遗传性状非常稳定。Ms-24菌株发酵试验证明,其发酵产量比出发菌株提高23.25%;抗菌活性试验证明,其发酵液的抗菌活性比出发菌株提高了31.75%。  相似文献   

9.
微生物与食品工业的关系非常密切,菌株的优良与否直接关系到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培育优质的菌株十分必要.本文综述了传统的紫外线诱变技术及新型的空间诱变、离子注入诱变、激光诱变等物理诱变育种技术的生物学效应及其在食品工业微生物育种上的应用新进展.  相似文献   

10.
复合诱变选育腈水合酶高产菌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选择有效的方法选育稳定的腈水合酶高产菌株。[方法]以Rhodococcus sp.HUST为出发菌株,采用紫外线和硫酸二乙酯对其进行复合诱变处理,选育出酶活力高的突变株进行培养并测定腈水合酶活性。[结果]菌株HUST复合诱变的条件为:出发菌株在距离为15cm时紫外诱变45s后再经1.1%的硫酸二乙酯诱变处理20min,然后进行有利突变株的筛选,通过初筛、复筛和遗传稳定性试验,获得1株遗传性状稳定的腈水合酶高产菌株HUST-1,其酶活高达698.6U,比诱变前提高了68.3%。[结论]通过紫外线和硫酸二乙酯复合诱变能选育出有较高腈水合酶活力的菌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