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从甘肃省兰州市2家奶牛场采集了44份患有临床型乳房炎奶牛的乳样,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及主要病原菌的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导致奶牛临床型乳房炎的主要致病菌有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肠杆菌属,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共35株,占44.3%;牛链球菌20株,占25.3%;大肠杆菌11株,占13.9%,说明奶牛乳房炎的主要致病...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对吉林地区两家大型乳业集团奶牛乳房炎病牛乳样进行分离鉴定,8份乳样共分离到62株菌,其中含51株4种主要病原菌。4种病原菌不同临床型的比例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占36.36%、大肠杆菌占9.09%、无乳链球菌占27.27%、乳房链球菌占9.09%;隐性型中金黄葡萄球菌占38.89%、大肠杆菌占27.28%、无乳链球菌占11.11%、乳房链球菌占11.11%。  相似文献   

3.
吴忠市奶牛乳房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采自吴忠市某奶牛园区的9份临床型乳房炎乳样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鉴定,从中分离出13株细菌,即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6株大肠杆菌、2株无乳链球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引起园区奶牛乳房炎的3种主要病原菌对环丙沙星、复方新诺明、氧氟沙星和头孢哌酮高度敏感,对链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氟哌酸中度敏感,对青霉素、红霉素、呋喃唑酮、四环素有广泛的耐药性。动物回归试验结果显示3种病原菌具有致病性。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对新疆昌吉郊区部分奶牛场进行调查,从两个大型奶牛场集乳样,主要针对患有隐性乳房炎的奶牛,共采集120份乳样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并选择主要病原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导致奶牛隐性乳房炎的主要致病菌有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肠杆菌属,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共71株,占55.04%;牛链球菌18株,占13.95%;大肠杆菌1株,占0.78%。这些致病菌对环丙沙星、新生霉素等药物有很高的敏感性,而对青霉素、链霉素、杆菌肽和多粘菌素已经产生耐药性。  相似文献   

5.
为摸清某奶牛场奶牛乳房炎病原微生物种类,试验采集112份乳样,开展了细菌分离、生化试验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埃希菌、沙门菌和大肠杆菌。共分离出8种112株细菌,其中葡萄球菌48株,占43.10%,链球菌39株,占35.30%,大肠杆菌24株,占21.40%,沙门菌5株,占4.46%。混合感染(2种以上细菌)乳样89份,占79.46%,单独感染23份,占20.50%。主要病原菌均对头孢喹诺和左氧氟沙星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地区奶牛乳房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明确内蒙古地区奶牛乳房炎的种类分布情况,鉴定主要致病菌的耐药特征。[方法]从内蒙古呼和浩特地区部分奶牛场采集100份奶样,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并对其主要病原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该地区奶牛乳房炎病原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和大肠杆菌。在检出的124株病原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36株,占29.03%;无乳链球菌36株,占29.03%;停乳链球菌24株,占19.36%;大肠杆菌16株,占12.90%;其他菌12株,占9.68%。4种病原菌对环丙沙星、左氟沙星、氧氟沙星和先锋霉素V均较为敏感,但对青霉素、红霉素、复方新诺明等具有较强的耐药性。[结论]可选择左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和先锋霉素V作为治疗该地区奶牛乳房炎的候选药物。  相似文献   

7.
石河子地区奶牛乳房炎病原菌分离鉴定及中药抑菌试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为使用中草药防治奶牛乳房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集52头奶牛的260份乳样,用乳腺炎诊断液(SMT)诊断奶牛乳房炎,并从奶样中分离鉴定出乳房炎病原菌;在此基础上,选取4株肠杆菌2、株链球菌和3株葡萄球菌进行中药及其复方的抑菌试验,根据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评价中药的体外抗菌活性。[结果]从260份乳样中共分离出176株细菌,其中葡萄球菌71株,占总数的40.34%,肠杆菌62株,占总数的35.23%,链球菌25株,占总数的14.21%,这3个细菌是奶牛乳房炎的主要致病菌;75.57%的乳房炎由2种以上细菌混合感染所致。[结论]奶牛乳房炎主要致病菌对单味中药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而中药复方的抑菌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某奶牛场乳房炎的病原鉴定与药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摸清某奶牛场奶牛乳房炎病原微生物种类,试验采集112份乳样,开展了细菌分离、生化试验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埃希菌、沙门菌和大肠杆菌.共分离出8种112株细菌,其中葡萄球菌48株,占43.1%,链球菌39株,占35.3%,大肠杆菌24株,占21.4%,沙门菌5株,占4.46%.混合感染(2种以上细菌)乳样89份,占79.46%,单独感染23份,占20.5%.主要病原菌均对头孢喹诺和左氧氟沙星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9.
对聊城市郊区三个不同规模奶牛场的29头奶牛115份奶样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共分离出10种110株细菌,链球菌29株占25.22%;葡萄球菌26株占22.61%;肠杆菌19株占15.65%;酵母菌18株占16.52%;棒状杆菌8株占6.96%.奶样病原菌阳性率为79.13%,奶样混合感染率为20%.确定聊城市奶牛临床型乳房炎主要由链球菌、葡萄球菌、肠杆菌和酵母菌引起.  相似文献   

10.
鲁西地区奶牛乳房炎病原菌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营  李玉保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9):133-134
奶牛乳房炎是奶牛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给奶牛饲养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本试验对鲁西多个奶牛场的奶牛临床型乳房炎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从90份样品中分离出118株细菌,经培养特性、染色镜检、生化鉴定等试验,鉴定出无乳链球菌58株,占分离菌的49.15%;大肠杆菌25株,占分离菌的21.19%;金黄色葡萄球菌23株,占分离菌的19.49%,真菌12株,占分离菌的10.17%。分别对所有分离株进行16种药物的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除真菌外所有菌株对诺氟沙星、氧氟沙星高度敏感,对临床常用的青霉素、链霉素等具有较高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11.
新疆集约化奶牛场隐性乳房炎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分布于南北疆的4个集约化奶牛场进行了隐性乳房炎发病情况和病原学研究。通过对不同牛场采集的1 578份奶样的检测,发现隐性乳房炎平均头阳性率为64.75%,乳区阳性率为36.6%。对两个牛场跟踪检测,不同牛场隐性乳房炎高发季节不同;在4个乳区中,右侧前乳区和左侧后乳区阳性率高于其它两个乳区;21.6%~28.5%的被检牛为一个乳区阳性,33.2%~45.6%的被检牛呈多个乳区阳性。隐性乳房炎阳性奶样的细菌分离和生化实验表明,感染细菌种类主要为葡萄球菌(45.31%)、链球菌(34.15%)和大肠杆菌(11.9%);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率为29.93%、无乳链球菌为18.09%、停乳链球菌为12.83%,25.3%的奶样为混合感染,其中以葡萄球菌和链球菌的混合感染比例最高。对所分的3种菌进行小白鼠致病性实验,50%的实验菌株对小鼠无致病性。  相似文献   

12.
吴静  张彦明  杨银萍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8):8896-8897
[目的]寻找治疗奶牛乳房炎的新途径。[方法]选择常用7味中草药煎剂及5种复方制剂,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对从患隐性乳房炎奶牛的乳汁中所分离的5种致病菌进行抑菌试验,并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结果表明:野菊花、黄连、大青叶、复方Ⅰ及复方Ⅴ对这5种病原菌均具有较强的体外抗菌活性。[结论]该研究为研制防治奶牛乳腺炎中草药制剂的科学组方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临床型奶牛乳腺炎致病菌分析及药敏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佳木斯市4所大型奶牛场17头患有临床型乳腺炎的奶牛的不同乳区的20份乳汁样品进行致病菌的分离鉴定,并对分离得到的致病菌进行8种氟喹诺酮类药物和3组中药方剂的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从被检乳汁样品中共分离得到致病菌508株,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乳房链球菌和化脓链球菌,分别占致病菌总数的35.43%、10.63%、39.96%、11.22%、2.76%。药敏试验表明,分离得到的致病菌对8种氟喹诺酮类药物均敏感,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恩诺沙星最敏感,无乳链球菌对加替沙星最敏感;3组中药方剂中以方剂Ⅰ的抑菌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奶牛乳房炎主要病原微生物及乳汁中微生物群系分布。【方法】对CJ和HZS 2个牛场的奶牛进行乳房炎检查,视觉和触觉等临床检查奶牛乳房及乳汁后,将2个场中确诊为临床乳房炎的奶牛随机采集乳汁样本各3份,并将非临床型奶牛的乳汁样本随机采集各1份,通过对乳房炎奶牛和非临床型奶牛乳样中细菌的16S rRNA基因V3-V4区的PCR扩增和高通量测序,分析临床奶牛乳汁样本和非临床型奶牛乳汁样本中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并比较二者之间的差异性。【结果】6个临床乳房炎样本共获得25个门,47个纲,82个目,174个科,349个属;2个非临床型奶牛乳汁样本共获得23个门,38个纲,61个目,125个科,212个属。在临床乳房炎样本中,优势菌群分别是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无壁菌门(Tenericutes)、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在非临床型样本中,优势菌群是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其次是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在属水平上,非临床型样本与乳房炎样本相比,检测到的优势菌群较少,且仅在HZS场乳房炎样本中检测到链球菌,CJ场乳房炎样本中检测到支原体。【结论】奶牛患乳房炎后菌群丰度明显升高,多样性变化显著;奶牛患乳房炎后会引起奶牛乳汁菌群失调,乳汁菌群结构分布和丰度变化与乳房炎的发生具有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奶牛乳房炎是影响奶牛的三大主要疾病之一,临床上将本病分为临床型及隐性型。本试验将2种临床类型中4种病原菌按比例配制成复合菌苗,对60只390日龄的健康蛋鸡进行免疫接种,提取卵黄制成抗奶牛乳房炎卵黄抗体。并进行了初步临床应用试验,结果显示高免卵黄抗体对奶牛乳房炎的治疗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天津某牧场奶牛乳房炎奶样及环境中细菌的种类和流行性,采用美国加州乳房炎(CMT)方法筛选6头乳房炎患病奶牛,通过传统培养方法对乳房炎奶样、患病牛畜舍及奶厅样品进行细菌分离与鉴定。结果显示,乳房炎奶样及环境样品中共分离鉴定出217株菌株,主要优势菌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146/217株,67.28%),乳房炎奶样中占比25%(3/12),畜舍样品中占比为47.87%(45/94),奶厅样品中占比为88.29%(98/111)。乳房炎奶样中主要鉴定出4株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畜舍样品中共鉴定出10株Staphylococcus和8株肠杆菌属(Enterobacter),新垫料与饲料中各鉴定出1株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在奶厅样品前药浴液与后药浴杯样品中分离鉴定出3株BMV7。综上,本研究探究了天津某牧场中主要流行的微生物种类,提出该牧场卫生管理防控薄弱环节,为牧场奶牛乳房炎防控与卫生管理提出建议与意见,为进一步研究乳房炎致病菌溯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赵香汝  李寸欣  张煜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3):7176-7178
[目的]探索奶牛乳腺炎病因及其防制措施。[方法]分析奶牛乳腺的免疫学机制,总结乳腺炎发病的原因,并提出奶牛乳腺炎的综合防制措施。[结果]奶牛乳腺存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免疫学机制。其发病原因主要是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可采取加强卫生管理、实行干奶期治疗、疫苗免疫、选育高抗乳腺炎病的奶牛品种等方法进行防治。[结论]该研究为预防奶牛乳腺炎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乳腺炎作为一种乳腺炎症反应,是奶牛场“最昂贵”的疾病。乳腺炎奶牛的乳腺组织在细菌因子和宿主免疫等作用下其上皮组织受到损伤,其相关机制有待深入研究。本文拟从细胞凋亡或坏死、细菌感染、中性粒细胞、血浆蛋白等方面总结奶牛乳腺炎乳腺组织损伤的原因,并提出防治措施,以期为有效防控奶牛乳腺炎提供科学理论基础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